学术投稿

中医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进展

蔡颖;吴曙粤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 中药外洗, 灌肠治疗
摘要:儿黄疸是新生儿期的常见病,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50%以上的正常小儿均会或多或少地出现黄疸,一般在出生7~10天内消退,迟不超过14天,此称生理性黄疸.若小儿14天后黄疸仍不消退,或黄疸出现过早、过重,均称病理性黄疸[1].生理性黄疸多不用治疗,而病理性黄疸可能引起后果严重的胆红素脑病即核黄疸,据统计核黄疸50%~70%死于急性期,幸存者70%~90%有神经系统后遗症,给患儿及其家庭带来极大痛苦.目前对于新生儿黄疸的治疗多以蓝光治疗为主,辅以一些西药治疗,严重的用换血疗法.近十年来国内探索用中医药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已取得了一定成效,经济实惠且毒副作用较小,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中药口服、外洗、静脉注射和灌肠及其他中医药治疗等几个方面,现综述如下.
右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自动脑干诱发电位听力技术筛查新生儿听力500例体会

    听力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出生缺陷,是由于听觉系统中的传音、感音以及对声音的综合分析的各级神经中枢发生器质性或功能性异常,而导致听力出现不同程度的减退.正常活产儿听力障碍的发生率为1‰~3‰,高于其他常规筛查的新生儿疾病.我国现有听力言语残疾约2000万人,并以每年2~4万新发的聋儿递增[1].听力障碍可导致儿童在接受语言和语言表达技能的终身损害.国外有研究发现,影响语言能力的唯一相关因素是听力障碍发现时间的早晚,而不是听力损害程度[2].因此,早期发现听力障碍在预防儿童聋哑和语言发育障碍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院于2008年12月~2009年10月采用自动听觉脑干诱发电位技术(AABR)对500例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现将筛查护理操作要点及应用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黄佩芸;潘瑜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非糖尿病专科使用胰岛素泵的安全问题探讨

    目的 了解非糖尿病专科需用胰岛素泵控制血糖的糖尿病患者使用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及护理对策,为临床糖尿病患者安全使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07年10月~2008年12月期间住院治疗的非糖尿病专科糖尿病患者52例为观察组,将2007年10月~2008年6月期间在糖尿病专科治疗的糖尿病患者54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使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在出现异常高血糖、低血糖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心理焦虑、恐惧、输注障碍、胰岛素泄漏、输注部位疼痛或刺激、针头脱出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非糖尿病专科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在糖尿病专科医护人员的培训、观察下可安全、放心使用.

    作者:蒙连新;韦华;罗桂情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肝胆道结石二次手术57例的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肝胆道结石二次手术患者的临床特点、术式选择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57例肝胆道结石二次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 .结果 术后发生并发症13例,占22.8%,术后胆管残留结石6例,残石率为10.7%.随访1年至8年,平均4.7年,2例合并肝癌患者分别术后2年9个月、3年半死亡.1例发生胆道逆行感染,1例左肝内胆管结石残留因症状反复,于二次术后4年行第三次手术治愈.结论 术前明确结石的定位诊断,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手术方式是手术成功的保证,术中结合B超定位取石及术后结合纤维胆道镜取石是取尽结石、降低残石率的关键,加强围术期的处理可减少术后病死率.

    作者:黄耀联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180例院外带入压疮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压疮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压疮,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降低病人的生活质量,而且消耗医药护理费用,影响疾病的康复.随着医院基础护理工作的加强及重视,对发生压疮危险性高的患者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院内发生压疮的甚少,但由于基层医院护理人员缺员较为普遍,社区和家庭护理不完善,忽视了患者的皮肤护理,对压疮危险因素高的患者未能及时正确评估及采取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导致院外带入压疮病例较多.压疮重在预防,因此,了解压疮危险因素及正确评估方法,对压疮高危患者有预见性做好社区及家庭的压疮预防和护理,才能降低院外压疮发生率.本文对院外带入180例压疮患者进行评估及统计分析相关因素,为护理、预防压疮提供对策.

    作者:兰艳;杜芸;青燕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脑钠肽的变化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血清脑钠肽(BNP)水平的变化.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45例HIE患儿(轻度20例,中重度25例)和15例正常新生儿血清BNP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其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结果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血清BNP及CK-MB水平较正常新生儿显著升高(P<0.01),病情越重升高越明显,且BNP水平与CK-MB水平呈正相关(P<0.01).结论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存在严重的心肌损伤,血清BNP水平可作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心肌损伤程度的实验室监测指标.

    作者:赵汉庆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小切口改良甲状腺切除术与传统手术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颈部小切口改良甲状腺切除术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4月至2009年7月甲状腺切除术312例的临床资料.传统手术组162例,小切口改良手术组150例,将两组术中、术后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小切口改良手术组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失血量、住院时间方面均明显少于传统手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经颈部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术后美容效果好.

    作者:曾卫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抬高患肢结合冰敷在下肢骨折术后的应用

    目的 了解抬高患肢结合冰敷在下肢骨折术后减少伤口出血及肿胀的临床应用.方法 将2007年1月~2009年7月踝部及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180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45例,A组,术后抬高患肢(抬高约40°)结合伤口冰敷;B组,术后抬高患肢(抬高约40°);C组,术后伤口冰敷;D组,既无冰敷又无抬高患肢.观察术后各组伤口出血量及下肢肿胀情况.结果 A组与其他组比较伤口出血明显减少、下肢肿胀情况明显减轻(P<0.01),B组与C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B组、C组与D组比较伤口出血减少、下肢肿胀减轻(P<0.01).结论 抬高患肢结合冰敷可明显减少下肢骨折术后伤口出血和减轻肿胀情况.

    作者:罗显德;王景超;欧兆强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脑脓肿的术后护理

    脑脓肿是先天性心脏病常见的颅内并发症,我科1998年12月~2009年2月收治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脑脓肿患儿17例,15例行脓肿穿刺冲洗引流术,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戚益群;肖艳林;韦朴素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胆石症并肝硬化手术治疗体会

    胆石症并肝硬化患者在临床上并不少见,有报道其发生率可达30%左右,究其原因可能与胆汁成分及肝功能异常有关[1].该病临床上治疗难度大,手术治疗并发症较多.我院自2002年2月~2009年6月手术治疗胆石症并肝硬化56例患者,临床效果满意,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韩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社区护理干预对农村老年人健康行为的影响

    目的 评价社区护理干预对农村老年人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 对辖区老年人进行为期1 年的护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老年人健康知识知晓率及遵医行为.结果 干预后老年人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的生活方式、医疗保健行为均有所提高(P<0.01).结论 农村老年人缺乏良好的生活方式,健康知识知晓率低,保健意识差,通过建立健康档案、定期进行专题讲座、上门进行指导及体格检查、对老年人进行跟踪随访等有效的护理干预,可帮助老年人建立健康行为,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李德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超声检查在肾脏肿块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应用超声诊断肾脏肿块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68例肾脏肿块超声表现及超声进行定性诊断,并与手术病理结果 进行对比.结果 超声定性诊断与术后病理符合率为94.1%(64/68).结论 超声诊断肾脏肿块有很高的价值,可作为肾脏肿块患者术前首选检查方法 .

    作者:彭乃拾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腹部透视下自制取IUD钳在取环困难患者中的应用

    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 device,IUD)放置与取出是一种盲视下的操作,常会发生IUD变形、嵌顿、残留、断裂、异位等并发症,部分绝经一年以上的妇女生殖器明显萎缩,取环困难常导致取环失败.临床上对宫内嵌顿、断残IUD取出失败的患者可采用超声引导或在宫腔镜下取IUD.但超声引导下IUD与气体回声均为高回声,容易混淆;而宫腔镜设备投入费用高,难以在基层医院普及.为此,我们设计研制出一种简单易行的取环钳,在腹部透视监视下对120例宫内嵌顿、断残环型IUD患者取环,获得良好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刘爱英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髓室底穿孔磨牙保存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磨牙髓室底穿孔后经穿孔修补、根管治疗及全冠修复的临床效果,探讨和分析底穿磨牙保存治疗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86个不同位置、不同穿孔性质、不同穿孔大小的磨牙先行穿孔修补,再采用根管治疗,后进行全冠修复,随访1年.按照底穿磨牙的所在位置、穿孔性质及穿孔大小分别进行分组,统计和分析临床治疗效果,并比较组间疗效差别.结果 底穿磨牙的位置与临床疗效无关(P>0.05).底穿磨牙的穿孔性质及穿孔大小与临床疗效有关(P<0.01).结论 髓室底穿孔磨牙,经修补穿孔及根管治疗后,其临床疗效与磨牙的位置无关,而与穿孔的性质及穿孔的大小有关.磨牙髓室底穿孔后只要治疗及时、方法 得当,可以使患牙得以长期保留,正常行使功能.

    作者:王龙春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192例胆道结石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分析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是近几年MR技术临床应用的新进展、新技术之一[1,2],其非创伤性及无需造影剂即可显示胰胆管的检查技术为胆道系统疾病的诊断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此检查方法具有安全可靠、易为病人接受、成功率高等优点,成为目前临床医生必不可少的重要辅助检查,对胆道结石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本文对192例经手术证实的胆道结石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术前在我院进行MRCP检查的资料进行了分析,客观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倪健坤;沈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手术室护理路径在新护士培训中的应用

    目的 改革传统的新护士带教方法 ,将手术室护理路径用于手术室新护士的全程理论及主要操作课程的教学培训.方法 以手术室护理路径为主线,以术前、术中、术后的工作流程为轴对新护士进行带教、指导和督导,定期进行评估和考核,并与传统带教方法 进行比较.结果 应用手术室护理路径培训的新护士综合技能明显提高(P<0.05),手术医生和手术病人对新护士的满意度均有提高(P<0.05),教学老师的自身水平普遍提高,实现了教学相长;手术室护理工作更加系统化、条理化、规范化,减少了护理差错和护理缺陷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结论 应用手术室护理路径培训手术室新护士适应手术室工作的特点,是一种实用、高效的手术室教学手段.

    作者:刘颖;姚亚明;过敏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肿瘤相关性急性肾衰竭21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肿瘤相关性急性肾衰竭的病因及诊断治疗.方法 分析收治的21例肿瘤合并急性肾衰竭患者,肾前性2例,肾后性9例,肾性8例,病因不明2例.在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针对病因,积极纠正肾前性因素,予以白蛋白、血浆扩容,提高肾血流量;停用肾毒性强的药物;对有肾后性因素者,尽可能解除梗阻;所有患者均符合血液透析治疗指征,均行血液透析治疗,每周2~3次,每次3~4.5小时.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患者的尿素氮、血肌酐、血钾、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血红蛋白、尿量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愈5例,好转4例,未愈4例,死亡8例,病死率为38.1%.治疗后尿素氮、肌酐、CO2CP均明显好转(P<0.05或0.01),血红蛋白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急性肾衰竭是肿瘤患者非常严重的致死并发症,积极预防急性肾衰竭,针对致病因素,尽早解除梗阻,合理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是提高肿瘤患者生存质量的有效措施.

    作者:王维平;何萍;熊长青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372株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分析372株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对14种抗生素的药敏结果 ,为临床控制感染及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法国梅里埃ATB鉴定系统鉴定细菌,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WHONET5软件对药敏结果 进行分析.结果 在分离的372株铜绿假单胞菌中四环素耐药率高,达98.5%,其次是复方新诺明和头孢噻肟,分别为91.8%和83.5%,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阿米卡星治疗铜绿假单胞菌都敏感,耐药率依次为11.7%、10.2% 和15.3%.结论 为了优化治疗效果,临床上建议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时应该采取联合用药.

    作者:韦仕高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鲜芦荟汁外涂治疗敷贴致患儿皮肤过敏的疗效观察

    静脉留置针广泛使用,深受广大医护人员及患儿家长的喜爱,但在护理工作中,由于患儿过敏体质、汗液刺激、透明贴膜及导管等原因,不时有对输液敷贴产生过敏的患儿,主要表现在局部皮肤,轻者皮肤发红、皮疹、瘙痒,重者起大小不等的水泡,有的还伴有感染化脓,破裂后糜烂、渗液,必须及时处理.2006年4月~2009年4月我科对输液敷贴致局部皮肤过敏的患儿使用新鲜芦荟汁涂搽局部治疗,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小花;姚玉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声带沟的黏膜波特点分析

    目的 通过动态喉镜观察声带沟患者的黏膜波动情况,了解声带沟的黏膜波特点.方法 17例声带沟患者的28侧声带沟病变声带根据症状及沟的形态分为3型,通过动态喉镜对其黏膜波形态分4度观察,对各型声带沟的黏膜波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8侧声带沟病变中,存在黏膜波者25侧占89.29%,黏膜波消失者3侧占10.71%.3型声带沟之间的黏膜波动程度不同,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声带沟大部分存在黏膜波动,各型声带沟病变有不同的黏膜波形态特点,动态喉镜观察黏膜波有助于声带沟的诊断及分型.

    作者:张碧茹;龚坚;郑亿庆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手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116例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 及其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手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116例,根据Gartland分型,Ⅱ型18例,Ⅲ型98例;伸直型102例,屈曲型14例;均在麻醉状态下采取不同手术入路,使骨折解剖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并应用石膏托外固定.结果 本组116例患儿均获得有效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全部骨折均愈合,按Flynn临床功能评定标准,优101例,良9例,可3例,差3例,总优良率为94.8%.结论 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复位准确,固定牢固,能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临床效果满意,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治疗方法 .

    作者:蒋守念;陶海南;方钢;黄绍东;黄国鹏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右江医学杂志

右江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