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整形外科技术修复难愈性创面的临床应用

黄新;刘良

关键词:整形, 外科, 难愈性创面, 外科皮瓣
摘要:目的 探讨结合应用整形外科技术来修复难愈性创面的优越性.方法 根据糖尿病、放射性、烧伤瘢痕溃疡、褥疮等引起雌愈性创面的性质、部位、大小,将其溃疡创面的基底部以及边缘0.5~1 cm正常组织切除,彻底清创;再根据其组织缺损的部位和面积,选取邻近筋膜皮瓣、带神经血管营养蒂的筋膜皮瓣、臀大肌肌皮瓣、小腿内/外侧筋膜皮瓣等修复.结果 所修复的35例的皮瓣完全成活,术后全部病例均随访6~12个月,修复刨面的皮瓣质地柔软,与周围皮肤的颜色一致,功能和外形满意,伤口完全愈合.结论 将整形外科技术结合应用于难愈性创面的治疗,术后患者的外形和功能得到更好恢复,获得满意的效果.
右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常州市天宁区2006~2008年餐饮具消毒监测分析

    餐馀具消毒合格率的高低反映餐饮单位的卫生状况,也是评价其卫生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为了解常州市天宁区的餐饮具消毒现状,以进一步采取针对措施,保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现对我区2006-2008年餐饮具消毒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作者:张科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36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的治疗体会

    糖尿病是由多因素引起的慢性血糖增高为特征的代谢紊乱.目前糖尿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其患病人数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的改变及诊断技术的进步而迅速增加,成为全球第三大非传染病.糖尿病病人由于血糖高、免疫力低等原因,合并感染的机率约为32.7%~90.5%,其中肺部感染约占45.1%,

    作者:尹艮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重症胰腺炎术后双套管冲洗低负压引流的护理

    腹腔双套管已被广泛应用于重症胰腺炎术后手术区域的冲洗引流.双套管持续负压吸引可充分引流手术区域渗液,有助于对术后出血、胰瘘等并发症的早期发现及处理,并可减少腹腔积血积液、减少或清除残留坏死组织及多种毒素引起的膈下积液、腹腔感染等并发症,有利于患者康复[1].我科2004年1月~2008年11月共有35例重症胰腺炎(SAP)术后放置腹腔双套管患者,通过持续冲洗低负压引流,效果满意.现将观察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蔡冬姣;于胜招;罗金林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高职助产专业《助产学》教学改革

    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目标,就是培养具有现代化、高察质的应用型人才.为此,我们对高职高专助产专业的<助产学>课程进行了教育理念、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和创新.调整与优化了课程结构,浓缩与整合了专业知识,增加与强化了技能操作.使整个改革过程实现了四个创新、加强了六个培养、突出了三个特点.

    作者:张秀英;欧阳云帆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24例

    目的 探讨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49例随机分为微创治疗(微创组)24例和内科治疗(内科组)25例,以有效率、住院时间和6个月后后遗症发生率为判断指标.结果 微创组有效率100%,后遗症发生率4.3%,内科组有效率76.0%,后遗症发生率36.8%,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住院时间微创组(18.6±2.2)d,内科组(29.2±3.5)d.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明显,后遗症少,住院时间短,患者生存质量提高,方法简单有效,安全.

    作者:梁高连;杨青和;陈红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进展期胃癌外科诊治的现状

    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全球每年新发病例数达875000[1].目前我国的胃癌分期主要根据国际抗癌联盟UICC的TNM分期系统和日本胃癌协会JGCA新胃癌处理规约第13版的分期系统,将胃周淋巴结分为3站33组.术前分期对胃癌的外科治疗起着关键作用,手术的方式决定依赖于胃癌的分期.而我国住院患者多属进展期胃癌,故进展期胃癌的诊治是目前胃癌治疗的重要内容.

    作者:黄许森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生物羊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患者的护理

    翼状胬肉除影响美观外,随着胬肉逐步向角膜中心方向推进还可以引起角膜散光,一旦伸展至瞳孔区,则可严重妨碍视力,较大的翼状胬肉还可影响眼球的运动.传统的手术方法术后复发率多为20%~40%[1],且易发生睑球粘连、散光等并发症.因此,防止翼状胬肉复发的治疗措施是眼科界所寻求的.随着眼科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近年来我院开展了一项新技术,即翼状胬肉切除术+生物羊膜移植术,手术对眼部损害小,手术成功率高,复发率低,经精心护理,I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吸入治疗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和沙丁胺醇气雾剂治疗5天,与对照组50例吸人沙丁胺醇气雾荆治疗5天进行对比,观察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和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l/FVC),并测定空腹血糖、电解质等.结果 FEV1%与FEV1/FVC比较,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FEV1%和FEV1/FVC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与FEV<,1>/FVC均有明显升(P<0.01),但对照组的改善情况不如治疗组;治疗组及对照组空腹血糖、电解质无明显变化.结论 沙丁胺醇、布地奈德两药联合应用可降低气道阻力,改善肺通气功能,增加其抗炎活性,临床效果显著,吸入治疗副作用小.给药方便,值得推广.

    作者:徐峰;吴宗强;邬东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联合外敷对新生儿周围静脉输注营养液外渗肿胀的治疗体会

    静脉输注营养液是长期不能接受经口喂养的患病新生儿及早产儿保证充足营养的重要措施之一.输注营养液过程中液体外渗时有发生,如不及时有效处理将导致一系列严重后果.我科2008年1月~2009年2月采用硫酸镁联合新鲜马铃薯外敷治疗周围静脉输注营养液外渗的新生儿,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廖碧玲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54例纤维胆道镜术中经胆囊管探查胆总管体会

    多年来,对于有胆总管探查指征的患者,通常采取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但T管引流术有很多弊端.我院自2004年2月~2008年10月对54例开腹胆囊切除术中有胆总管探查指征的患者,采用切除胆囊后经胆囊管插入纤维胆道镜行胆总管探查、取石、I期缝合胆囊管,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国明;阚小季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循证甲状腺手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循证护理强调在护理过程中提出问题,寻找有价值的、可信的科学研究结果作为证据加以应用,从而使病人获得佳的护理,它是近年来护理学科发展起来的一种提高护理实践科学性和有效性的方法,其核心思想就是运用现有新可靠的科学证据,根据护理人员的技能和临床经验,考虑患者愿望和实际情况,分析原因,制定出一套完整的护理方案,从而提高护理质量.甲状腺疾病是内分泌系统疾病,甲状腺周围的解剖复杂,变异多[1],加强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可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和早期发现并发症,是保证甲状腺手术成功的关键.我们将循证护理应用于甲状腺手术60例患者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小云;杨光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慢功能衰竭患者骨密度测定分析

    目的 通过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骨密度(BMD)的检测,探讨其对肾性骨病诊断的价值.方法 将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按其肌酐清除率(Cer)的不同分为A、B、C三组,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分析仪对患者正位腰椎L2~L.,股骨颈(NECK),WARDS三角和股骨粗隆(TROCH)部位进行检测,分别与正常健康对照组(D组)相比较.结果 A、B、C三组所检测部位的骨密度值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骨密度检测对早期诊断肾性骨病有一定价值.

    作者:朱承松;陈玉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氯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氯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并高尿酸血症的降压效果及对尿酸的影响.方法 将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并高尿酸血症患者85例随机分成两组,氯沙坦组(43例)和缬沙坦组(42例),观察治疗4周、8周末血压及血尿酸浓度的变化.结果 85例患者有83例完成观察过程.氯沙坦组42例,缬沙坦组41例,血压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4周、8周末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明显降低(P<0.05);两组间血压比较,治疗4周、8周末收缩压和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尿酸浓度与治疗前比较,氯沙坦组治疗4周、8周末明显降低(P<0.05),缬沙坦组则无明显降低(P>0.05);两组间血尿酸比较.治疗4周、8周末血尿酸浓度氯沙坦组明显低于缬沙坦组(P<0.05).结论 氯沙坦和缬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均能有效控制血压,而氯沙坦还能有效降低血尿酸.故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用氯沙坦治疗是种理想的选择.

    作者:蒋连保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在胃肠道息肉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胃肠道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德国ERBE公司生产的APC2型内镜专用氩气刀,对112例192枚胃肠道息肉进行氩离子凝固术.结果 112例患者共192枚息肉中,135枚直径小于1 cm的扁平、广基息肉,经内镜APC治疗后,病变全部消除,治愈率为100%;47枚直径大于1 cm广基或亚蒂、细蒂息肉,经1~2次APC治疗,或配合高频电凝电切治疗后,病变全部消除;另10枚有蒂息肉在内镜圈套治疗时采用内镜下APC配合治疗后病灶消除.结论 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胃肠道息肉疗效显著,操作简便、安全性高,为消化道内镜治疗提供了广阔空间.

    作者:周喜汉;覃月秋;喻文强;黄明宜;何守搞;黄赞松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金双歧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80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金双歧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172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按床号单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加用金双歧口服.结果 两组日平均胆红素下降值分别为63.33±26.21/μmol/L,35.29±22.43μmol/L,胆红素降至171μmol/L以下所需天数分别为2.9±0.02 d,4.6±1.23 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金双歧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有显著疗效.

    作者:王丽婷;陈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肱骨髁上骨折指肱骨内外髁上方的肱骨远端骨折,好发于儿童,占儿童肘部骨折的30%~40%[1].肱骨髁上骨折大多为伸直型,Gartland将其分为3型:Ⅰ型,无移位;Ⅱ型,有移位,但后方骨皮质相连;Ⅲ型,完全移位[2].我院于2006年8~2008年8月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的方法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42例,临床疗效满意,现将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武振国;韦涵渝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重度子痫前期并发腹水37例临床护理

    妊娠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以妊娠20周后高血压、蛋白尿、水肿为主要临床表现,重度子痫前期并发腹水是妊娠高血压疾病的特殊类型,严重威胁着孕产妇及围生儿的健康[1].近年来,如何大限度降低该病对孕产妇及胎儿的威胁,已引起围产医学界的关注.我院2005年3月至2008年9月确诊的重度子瘸前期合并腹水的患者共37例,经精心治疗护理,妊娠结局良好,无孕产妇死亡.现将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作者:赵权英;覃红萍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水垫在神经外科患者预防压疮中的临床应用

    神经外科患者病情危重,肢体活动、感觉功能障碍,反应迟钝,对疼痛、冷、热不敏感;长期卧床,机体抵抗力低,长时间未改变体位也不觉得受压部位疼痛,如护理不到位,易造成压疮.2004年10月~2008年10月我科对236例卧床患者应用水垫预防压疮,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兰艳;杜芸;庞兰英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腺苷脱氨酶在渗出性胸水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评价胸腔积液腺苷脱氨酶(ADA)在恶性胸水及结核性胸水(渗出性胸水)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酶动力学法分别检测15例肿瘤患者和15例结核患者胸水ADA.比较其活性及阳性率.结果 肿瘤性胸水组ADA活性显著低于结核性胸水组(t=3.385,P<0.01).结论 ADA可作为恶性朐水与结核性胸水鉴别的参考指标.

    作者:陈贤华;张静玉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维生素K3穴位注射治疗急性腹痛体会

    目的 观察临床应用维生素K3于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急性腹痛的疗效.方法 选择各种急性腹痛患者15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6例,采用维生素K3于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64例,给予患者臀部654-2针10mg肌注解痉止痛,比较两组的止痛效果.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维生素K3穴位注射治疗急性腹痛疗效显著.

    作者:王悦;要建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右江医学杂志

右江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