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平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精神疾病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效果.结果:护理2个月后,两组患者BPRS和IPRO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是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生命质量的有效途径.
作者:刘锡英;王任昌;蒋瑛 刊期: 2008年第15期
断指再植术即使在指动、静脉均吻合的情况下,术后由于环境温度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有时也会发生血管阻塞,使再植指缺血坏死.特别是严重的末节断指,因为静脉细小、表浅、壁薄、压力低很难吻合,如仅吻合指动脉就必须采取持续有效的循环措施,否则,必然导致手术失败[1].所以,断指再植无论是指动、静脉均吻合还是仅吻合指动脉均应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我院2003年至2005年对66例72指进行了断指吻合术,现将有关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作者:王惠兰;刘来珍;严芬;郦萍萍 刊期: 2008年第15期
有效的血管通路是充分血液透析(hemodialysis, HD)的前提,肢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 AVF)是常用的血管通路,但有12.4%患者出现AVF血栓形成[1],这是AVF功能不良的主要原因,特别易发生于围手术期和糖尿病患者.因此,除了及早AVF手术并提高手术技能外,还要掌握术后维护技巧,积极防治血栓形成,现综述有关进展如下.
作者:石宏斌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目的:观察应用与不应用多聚甲醛心脏灌注这两种不同固定方法对新生大鼠脑组织切片的影响.方法:20只新生大鼠随机化分为灌注组与非灌注组,每组各10只.灌注组经麻醉后经左心室插入灌流针,先灌注冰冻无菌生理盐水再灌注4%多聚甲醛,灌注同时切开小部分肝脏,断头取脑,多聚甲醛浸泡固定24小时,再经70%、80%、95%、100%乙醇及二甲苯浸泡,石蜡包埋.非灌注组新生大鼠经麻醉后直接断头取脑,其它固定方法同灌注组.进行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鼠脑组织结构.结果:灌注组脑组织切片组织结构清晰,无共染现象, 组织切片完整均匀,皮层及海马区组织、细胞形态正常,未见扩张的毛细血管.非灌注组大脑皮层及海马区组织水肿,细胞周围间隙增宽,胞体肿胀,有些细胞境界模糊不清,核着色不良,部分视野可见扩张的毛细血管,血管内有血细胞样物.结论:应用多聚甲醛心脏灌注对新生大鼠脑组织的固定效果较好,是应用动物脑组织切片进行形态学研究实验的必不可少的步骤.
作者:陈广斌;谢玲;林坚涛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目的:调查住院精神病患者藏药行为的原因和方式,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以护理记录和护理交班本为线索,调查我院自2006年3月至2007年2月在精神科病房住院的精神病患者的藏药行为.结果:藏药的原因主要为无自知力50例(46.73%),药物不良反应30例(28.037%),被害妄想14例(13.08%),担心药物引起肥胖或刺激7例(6.48%),藏药企图自杀4例(3.74%);藏药的方式主要为直接拒绝服药24例(22.43%);巧用手段藏药83例(77.57%),包括①将药片吐在水杯中18例(21.69%),②舌下,两面颊,龉齿洞内27例(32.53%),③藏于手指缝中12例(14.46%),④衣袋裤袋内11例(13.25%),⑤滑入袖口内8例(9.64%),⑥存于咽喉部到厕所洗刷间又吐出7例(8.43%).结论:住院精神病患者藏药行为原因是多方面的,手段繁多,临床护理工作中应予以重视.
作者:陈明慧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与血脂及心脑血管疾病间关系.方法:使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136例患者分为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组(A组,n=51)、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组(B组, n=45)及正常对照组(C组,n=40),检测各组甲状腺功能、血总胆固醇(TC)、低密度胆固醇(LDL-C)及三酰甘油(TG),并统计各组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比较各组间差异.结果:A组与C组相比TC、LDL-C及TG显著升高,但与B组相比TC、LDL-C则明显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情况则A组与C组无明显差异,但有升高趋势,而B组较C组则心脑血管病发病率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明显升高患者TC、LDL-C、TG水平,应对此加强监测,以防发展为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从而增加冠心病发病率.
作者:杨欣;刘丕卫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目的:观察密闭式吸痰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血氧饱和度及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影响.方法:选择48例重型颅脑外伤并应用机械通气辅助呼吸的危重病人,随机分为密闭式吸痰(CS)组和开放式吸痰(OS)组各24例,比较两组患者吸痰前及吸痰后10 min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及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结果:OS组SpO2吸痰后与吸痰前比较明显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CS 组SpO2吸痰前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OS组与CS组SpO2吸痰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吸痰后OS组低于CS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CS组低于OS组,但差异无显著性 (P>0.05) .结论:密闭式吸痰不影响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氧合作用,可能降低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
作者:贵艳玲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婚姻状况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WHOQOL)、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FD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72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评定.结果:(1)已婚脑卒中患者NFDS、ADL和SDS等量表评分低于未婚和离丧者(P<0.05),而QOL评分高于未婚和离丧者(P<0.05);(2)已婚脑卒中患者QOL各领域评分高于未婚和离丧者(P<0.05).结论:婚姻状况直接影响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马冬香;李四冬;戢秋明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目的:以湖南省护理文书书写规范及管理规定为标准,提高护理病历的书写质量,保证医疗安全,减少医疗纠纷,保护护理人员自身的利益.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06年逢双月的出院病历480份,对照标准,找出问题,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缺陷明显,原因集中在重视思想不够,时间紧、任务重,业务素质欠缺,质控力度不够等四个方面.结论:加强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法律意识和业务素质,加强质量监控、科学配置人力资源是提高护理病历书写质量的主要措施.
作者:李喜春;刘志芳;朱晓凤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同时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将67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评定并比较两组干预前后SAS、SDS评分及其临床疗效.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和P<0.05),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同时施以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能更好地改善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提高疗效.
作者:兰红巧 刊期: 2008年第15期
我国是烟草大国,据统计,目前全国有3亿多吸烟者,1993年中南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联合国内三家单位的调查表明,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40.7%[1].吸烟的原因多种多样,本篇文章主要是对部分医学生做吸烟的原因调查,对预防青少年吸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周建国;顾卫强;符春娥;朱维果;叶婷 刊期: 2008年第15期
在以往医学生的课堂教学中,心电图教学一向被认为是一个难点.教师认真备课,将教科书上的心电图知识完整地教授给学生之后发现学生在面对一份新的心电图时仍然非常茫然,甚至将教科书上的原图重新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时候,有时学生也并不能正确诊断出来.结果,学生在提到心电图时多数都认为其非常难,学不会.对心电图不能发生浓厚的兴趣.本人将在近4年的七年制医学生心电图课堂教学工作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和体会进行了总结,希望与同仁分享,共同提高心电图课堂教学的质量.
作者:王吉云 刊期: 2008年第15期
1 病例资料患者男,39岁,农民,6天前于田间劳动中,突然出现剧烈头痛,头晕,胸部闷胀,逐渐加重,数分钟后呼之不应,出现昏迷.
作者:董会芹;王志荣;周振华 刊期: 2008年第15期
T细胞是人体重要的获得性免疫细胞,根据T细胞表面CD分子的不同,可将T细胞分为CD4+T细胞(CD3+ CD4+),CD8+T细胞(CD3+ CD8+)两大类亚群,二者在免疫过程中发挥着不同作用,其中CD4+T细胞主要以分泌细胞因子、调节细胞和体液免因应答为主即辅助性T细胞(Th);而CD8+T细胞主要介导细胞免疫应答即细胞毒性T细胞(CTL).已有实验证明[1]在乙型肝炎中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所介导的细胞免疫反应是乙型肝炎病毒清除和肝细胞受损的主要效应机制.
作者:马长宏;张翼翔;董云霞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目的:观察中风星蒌通腑对麻醉犬脑缺血的影响.方法:将犬麻醉后经十二指肠给药,采用电磁流量计法测脑血流量;股动脉插管法测血压.结果:中风星蒌通腑可增加麻醉犬脑血流量,降低脑血管阻力,对血压无明显影响.结论:中风星蒌通腑对犬脑缺血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朱庆纪;胡香杰 刊期: 2008年第15期
抑郁症和冠心病(CHD)作为影响人类身心健康的两大疾病已引起全社会尤其是医务工作者的广泛关注,目前已有很多文献报道了抑郁症作为CHD的独立危险因素不但增加CHD的发病率,而且对CHD的预后产生不良影响[1,2],且与传统的危险因素如:吸烟,高胆固醇血症等对CHD的影响程度相同[3];
作者:吕同华;金春霞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目的:提高临床医师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合并急性胰腺炎(AP)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DKA合并A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除DKA的临床特征外还有:6例患者均为中青年,以急性腹痛就诊,均有腹部压痛;AP发作期间6例患者血和(或)尿淀粉酶升高3倍以上,胰腺B超或CT均有AP改变;治愈的6例患者以及时有效地纠正DKA和禁食治疗为基本措施,治疗后腹痛消失,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结论:以腹痛就诊的DKA患者,应查血尿淀粉酶和腹部B超或CT以排除AP; 纠正DKA和禁食是治疗AP的关键.
作者:杨素清;于海芸;马保成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缓解期出现的抑郁症状,以便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危机干预.方法:用HAMD和BPRS量表对符合诊断的8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量表评定和分析.结果:50.7%的患者有抑郁症状,心理干预前与心理干预后HAMD减分率有显著差异.结论: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缓解期的抑郁症状并不少见,应针对抑郁情绪给予及时的心理危机干预.
作者:张冬青;刘亚杰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舒降之)对冠心病(CHD)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中一氧化氮(NO)、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内皮素(ET)的影响.方法:68例CHD并C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用药(对照)组(地高辛、氢氯噻嗪、硝酸异山梨酯)34例,常规用药加辛伐他汀(联用)组34例,并附正常人组34例.NO测定用Greiss法,放射性免疫法测定治疗前后血中CGRP和ET的水平.结果:CHD并CHF患者中NO和CGRP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组(P<0.01),ET显著高于正常人组(P<0.01),治疗后均显著改善(P<0.01),且以常规用药加辛伐他汀组改善更为显著,与常规组治疗后比较P<0.05.结论:常规用药加辛伐他汀能显著改善CHD合并CHF患者的NO、CGRP和ET的代谢失衡.
作者:朱瑞明 刊期: 2008年第15期
中药注射剂是指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采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和方法,从中药中提取有效成分或者物质制成溶剂的粉末或者浓溶液的无菌制剂.中药注射剂是我国独创的新剂型,它在保存传统中药特色的基础上,具有生物利用度高,作用迅速等特点,目前已开始广泛用于临床.一直以来,中药制剂给人的印象是:因为是天然药物,所以中药比西药安全,不良反应小.但是,近几年有关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道增多,其临床的安全性逐渐受到质疑,本文通过有关报道的分析,总结中药注射剂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作者:彭建农 刊期: 2008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