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同华;金春霞
目的:观察心脏-脚踝血管指数(CAVI)在正常人与患有心血管相关疾病人群之间的差异及与性别、年龄的关系,以更好的评价CAVI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87人进行CAVI检测,观察CAVI在不同人群组之间的差异、与性别年龄的关系;通过对部分受检者进行复测,评价CAVI指标的稳定性.结果:CAVI指标在正常人与冠心病、高血压及其他疾病的人群之间有显著差异,但采用偏相关统计方法,在控制年龄因素的情况下,正常人组与各患病组之间无显著差异;CAVI检测值与性别无相关性,但与年龄呈较强的正相关;同一受检者两次检测的CAVI值之差在0.3以下,前后两组数据具有强相关.结论:CAVI与年龄呈正相关,与性别无关,临床检测值较为稳定.
作者:李方洁;郭小玉;王静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关爱性心理护理对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血清唾液酸(SA)含量的关系.方法:选择11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文拉法辛系统治疗,同时治疗组患者在口服药物的同时采用关爱性心理护理措施,对照组患者进行一般性护理,疗程8周.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及后第2、4、8周末采取静脉血进行血清SA含量测定并与30名健康人进行对照,用HADM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抑郁症患者治疗前血清SA含量明显高于健康人,经过系统的护理及药物治疗,两组患者血清SA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治疗组患者下降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的差异(P<0.01),且与HADM量表总分的降低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抑郁患者在发病其间血清SA含量明显增高,随关爱性心理护理及药物治疗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同时血清SA含量也逐渐下降.
作者:王荣花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治疗老年人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对68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口服参松养心胶囊,1次4粒,1天3次,疗程4周,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观察其对患者心律失常治疗的效果及对心电图的影响.结果:68例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经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后室性早搏次数明显减少或消失,疗效较好,治疗前后窦性频率、P-R间期、QRS间期、QTc均无明显改变,结论:参松养心胶囊对老年人顽固性心律失常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作者:马作明;卢焰山;孙火忠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目的:对伤残军人抑郁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方法:50例伤残军人用自评抑郁量表问卷进行调查.结果:50例伤残军人发生抑郁39例占78%,伤残程度与抑郁的发生有统计学意义(P<0.05),文化程度与抑郁发生无统计学意义(0.25)P>0.01.结论:应用抑郁自评量表能使临床护士较准确地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伤残军人抑郁的发生率高(78%),主要有疾病长期折磨,社会及家庭角色的改变、经济影响、生活单调,求助自卑心理,针对抑郁发生情况制订相应的护理对策.
作者:熊艳君 刊期: 2008年第15期
近年来,针对医务人员的攻击事件引起广泛关注.英国每年约有6万5千名医务人员遭受各种形式的攻击.有资料显示,护士遭受攻击和暴力的风险仅次于警察和保安,是其他医疗行业的3倍[1];1994年全美急诊护士协会调查显示,护士有97%遭受言语攻击,87%遭受到躯体攻击[2].
作者:郭萍;唐宏宇 刊期: 2008年第15期
抑郁症和冠心病(CHD)作为影响人类身心健康的两大疾病已引起全社会尤其是医务工作者的广泛关注,目前已有很多文献报道了抑郁症作为CHD的独立危险因素不但增加CHD的发病率,而且对CHD的预后产生不良影响[1,2],且与传统的危险因素如:吸烟,高胆固醇血症等对CHD的影响程度相同[3];
作者:吕同华;金春霞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目的:主要研究脑瘫患儿的父亲和母亲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和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对53个脑瘫患儿家庭的父亲和母亲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脑瘫患儿父亲和母亲在SDS的标准总分、抑郁症发生例数、发生率等方面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中,脑瘫患儿的母亲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和精神病性等因子得分均高于脑瘫患儿的父亲(P<0.05~ 0.01).结论:脑瘫患儿母亲的心理健康更容易受到影响.
作者:黄宏亮 刊期: 2008年第15期
1 概述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简称房颤,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心律失常.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房颤发生率为1%,并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在75岁以上人群可达10%.有研究表明,老年人的所有脑卒中发作中有36 %是由房颤引起的.
作者:赵丽洁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目的:通过对南通市北濠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规范化管理与个体化健康行为指导, 提高人群的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摸索出护理干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方法:以2005年至2006年北濠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中筛选出的65名高血压患者进行了为期1年的护理干预,在干预前后分别调查干预对象高血压知识、态度、行为等方面情况并测量体重指数、血压、空腹血糖、血脂等.结果:经过护理干预,高血压患者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下降显著(P<0.01),其生活方式(遵医行为、合理饮食、不饮酒或少饮酒、不吸烟,控制体重,适量运动)均有明显改进.结论:规范定期的社区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控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提高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改进高血压患者的不良习惯,是社区高血压病防治的一项重要措施.
作者:陈小芳 刊期: 2008年第15期
本文分析34例酒精中毒被鉴定人取自本鉴定所近两年的鉴定案例,占同期案例的4.8%,现将此部分案例分析讨论如下.
作者:闫宝昌;邢淑美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法乐氏四联症根治术的术后处理 .方法:总结近年142例法乐氏四联症根治术的术后临床资料.结果:142例中,137例存活,5例术后死亡,24例术后有早期并发症.结论:法乐氏四联症根治术的术后处理,补足容量、心功能维护及呼吸道管理.
作者:董卫欣;姜妮;方爱玲;刘志红 刊期: 2008年第15期
在以往医学生的课堂教学中,心电图教学一向被认为是一个难点.教师认真备课,将教科书上的心电图知识完整地教授给学生之后发现学生在面对一份新的心电图时仍然非常茫然,甚至将教科书上的原图重新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时候,有时学生也并不能正确诊断出来.结果,学生在提到心电图时多数都认为其非常难,学不会.对心电图不能发生浓厚的兴趣.本人将在近4年的七年制医学生心电图课堂教学工作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和体会进行了总结,希望与同仁分享,共同提高心电图课堂教学的质量.
作者:王吉云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目的:观察盐酸曲唑酮(每素玉)对患者睡眠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某精神科有睡眠障碍的患者28例在原有治疗不变的情况下加用每素玉,观察睡眠改善情况,共观察8周.结果:治疗2周后,入睡困难分和睡眠不深分均显著下降,治疗8周后入睡困难分(0.67±0.5)与入组时入睡困难分(1.89±0.33)相比、8周后睡眠不深分(0.33±0.50)与入组时睡眠不深分(1.33±0.50)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盐酸曲唑酮对睡眠障碍尤其是入睡困难及睡眠不深的患者都有改善,不良反应轻.
作者:茹淑静;段宏秋;及惠玉 刊期: 2008年第15期
无创性影像学检查方法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开创了下肢血管病变检查的新方法.本研究选取搜集36例行CDFI和MRA检查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进行对照研究,探讨它们在此病中的诊断价值,为临床的早期诊断和预防提供依据.
作者:张梅;欧玉军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三腔起搏器(CRT)治疗心衰植入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为手术成功提供保障.方法:对15例病人进行围手术期护理指导并对护理效果进行观察.结果:15例患者均取得满意效果,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正确的指导和科学的护理是三腔起搏器植入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梁首勤;付海霞 刊期: 2008年第15期
T细胞是人体重要的获得性免疫细胞,根据T细胞表面CD分子的不同,可将T细胞分为CD4+T细胞(CD3+ CD4+),CD8+T细胞(CD3+ CD8+)两大类亚群,二者在免疫过程中发挥着不同作用,其中CD4+T细胞主要以分泌细胞因子、调节细胞和体液免因应答为主即辅助性T细胞(Th);而CD8+T细胞主要介导细胞免疫应答即细胞毒性T细胞(CTL).已有实验证明[1]在乙型肝炎中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所介导的细胞免疫反应是乙型肝炎病毒清除和肝细胞受损的主要效应机制.
作者:马长宏;张翼翔;董云霞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目的:研究齐拉西酮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疗效.方法:将64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齐拉西酮和利培酮治疗8周,采用中国修订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韦氏记忆量表(WMS)、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及简易智力状况检查量表(MMSE)于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进行认知功能评定,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的WAIS-RC、WMS、WCST及MMSE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齐拉西酮组的不良反应少于利培酮.结论:齐拉西酮和利培酮均能有效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齐拉西酮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小、患者依从性好的特点.
作者:高星海;万丽莉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同时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将67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评定并比较两组干预前后SAS、SDS评分及其临床疗效.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和P<0.05),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同时施以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能更好地改善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提高疗效.
作者:兰红巧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目的:调查复发再入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院外维持治疗现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复发再入院精神分裂症患者213例,在患者入院时,通过与知情者的面谈完成调查资料.结果:213例调查对象按上次出院后距本次入院时间长短分为3个月、12个月及36个月3组,在出院后的相同时间内(月末),其维持治疗剂量不同,3月组<12月组<36个月组,部分月份剂量差异有显著性;3组患者在既往复发次数上: 3月组>12月组>36个月组,经LSD-t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其中36个月组上次出院时自知力和疗效好,而3个月组则差.进一步调查不遵从医嘱减、停药的6种原因,其中家属对维持治疗重要性认识差达113例(32.8%),自知力差94例(27.3%).结论:① 精神分裂症患者维持治疗对减缓复发有重要意义,维持治疗状况与出院时自知力,出院时疗效成正相关,与复发次数成负相关.② 在院外维持治疗不良的病例中,以家人对维持治疗重要性认识不够和患者自知力差为主要因素.
作者:李洪毅;罗明;熊辉 刊期: 2008年第15期
有效的血管通路是充分血液透析(hemodialysis, HD)的前提,肢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 AVF)是常用的血管通路,但有12.4%患者出现AVF血栓形成[1],这是AVF功能不良的主要原因,特别易发生于围手术期和糖尿病患者.因此,除了及早AVF手术并提高手术技能外,还要掌握术后维护技巧,积极防治血栓形成,现综述有关进展如下.
作者:石宏斌 刊期: 2008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