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卫欣;姜妮;方爱玲;刘志红
急性细菌性痢疾系由一些病原菌感染引起的痢疾样病变.本病是夏秋季常见肠道传染病,在卫生条件落后的国家占感染性腹泻发病总数的15%以上.我国菌痢发病率也无明显下降.本病发病率高,是国内外夏秋季的常见病.笔者用裸花紫珠胶囊(江西省杏林白马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0050079)与诺氟沙星(山西大同市云华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4021180)联用治疗急性菌痢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忠文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法乐氏四联症根治术的术后处理 .方法:总结近年142例法乐氏四联症根治术的术后临床资料.结果:142例中,137例存活,5例术后死亡,24例术后有早期并发症.结论:法乐氏四联症根治术的术后处理,补足容量、心功能维护及呼吸道管理.
作者:董卫欣;姜妮;方爱玲;刘志红 刊期: 2008年第15期
本文分析34例酒精中毒被鉴定人取自本鉴定所近两年的鉴定案例,占同期案例的4.8%,现将此部分案例分析讨论如下.
作者:闫宝昌;邢淑美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第五届中国血管病变和动脉功能学术会议暨第三届国际血管健康学会亚太地区会议于2008年6月7~29日在呼和浩特召开.
作者:马志敏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同时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将67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评定并比较两组干预前后SAS、SDS评分及其临床疗效.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和P<0.05),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同时施以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能更好地改善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提高疗效.
作者:兰红巧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目的:观察降纤酶、低分子肝素(速避凝)联合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66例 UA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抗心绞痛、抗血小板、抗凝基础上,用降纤酶10 U、5 U、5 U加入0.9%氯化纳注射液250 ml分别于入院第1、3、5 d静脉滴注,滴注时间为1~1.5 h.观察两组心绞痛发作及心电图变化,1周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58.6%,总有效率95.4%,对照组显效率36.7%,总有效率86.1%;两组比较显效及总有效率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结论:降纤酶、低分子肝素(速避凝)联合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显著,且使用简便安全.
作者:王臻;孙云富;常鲁华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使用吻合器,在经腹切口贲门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了52例贲门癌患者在手术中选择经腹切口,并使用吻合器的效果.结果:52例患者术后无吻合口瘘、出血、幽门梗阻、胸腔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恢复顺利,平均住院时间14天.结论:在经腹切口行贲门癌手术中使用吻合器能减少术后并发症,有利于患者康复.
作者:赵一超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目的:监测优抚精神病患者在长期(住院)治疗中躯体健康变化情况为康复指导提供依据.方法: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健康普查,建立健康档案,每月进行一次心电图、三大常规等专项监测.结果:经4年的连续监测结果发现:患者在随着年龄增长、长期用药和长期住院生活中,易出现高血压(9.77%),心脑血管疾病(6.77%),糖尿病(4.51%),心电图异常(18.05%),高甘油三脂并胆固醇升高(17.29%),高血糖(7.52%),脂肪肝(6.72%),总患病率为42.10%.结论:患者的躯体异常变化除少数与年龄有关外,大部分与长期用抗精神病药物所带来的不良反应及长期住院生活相关.
作者:田凤香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足月妊娠无产兆因社会因素行剖宫产分娩的新生儿发生呼吸困难的可能性.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1日至6月30日在武汉商业职工医院妇产科剖宫产出生新生儿13例发生呼吸困难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发生于无产兆剖宫产出生的新生儿,2例发生于有产兆剖宫产出生的新生儿.结论:无临产症状而选择性剖宫产儿出现呼吸系统并发症较有临产症状而选择性剖宫产儿发生率高(P<0.0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作者:彭腊珍;曹艳荣;张爱平;冯琴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目的:调查阿尔茨默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自编调查表对38例阿尔茨默病的住院前后的临床资料总结并分析.结果:阿尔茨默病患者除了表现痴呆综合症,还具有明显的情感、思维、行为障碍,同时有较多的躯体疾病,存在许多不安全因素.结论:对阿尔茨默病患者应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整体护理模式.
作者:翟瑜;张颖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目的:评价认知功能训练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对老年痴呆患者所产生的疗效.方法:对2006年3月至2006年9月入住我院的痴呆患者39例(其中阿尔茨海默病17例、血管性痴呆22例),进行认知与日常生活能力训练,训练内容为智力训练、语言训练、记忆训练、日常生活能力,为期6个月并做评分.结果:39例患者通过6个月训练,认知水平和日常生活能力都较训练前有所提高,特别是VD患者通过训练后疗效显著.结论:老年痴呆患者经过认知与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可延缓痴呆的进展,并且是目前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作者:伍力;王燕;余发春;李玉琼;伍星;陈艳;杨杨;朱敏;叶渊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目的:观察密闭式吸痰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血氧饱和度及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影响.方法:选择48例重型颅脑外伤并应用机械通气辅助呼吸的危重病人,随机分为密闭式吸痰(CS)组和开放式吸痰(OS)组各24例,比较两组患者吸痰前及吸痰后10 min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及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结果:OS组SpO2吸痰后与吸痰前比较明显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CS 组SpO2吸痰前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OS组与CS组SpO2吸痰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吸痰后OS组低于CS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CS组低于OS组,但差异无显著性 (P>0.05) .结论:密闭式吸痰不影响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氧合作用,可能降低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
作者:贵艳玲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注射粉针剂治疗急性循环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所选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分别观察2组患者在相同时间内血压、心率的变化及死亡率,进行对照.结果:乌司他丁对纠正急性循环衰竭,所用的时间短、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乌司他丁能在短时间内有效纠正循环衰竭,降低死亡率.
作者:岳晓玲;扈雪琴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精神病患者在急性发作期需要住院治疗,而更长期的康复期是处在家庭和社会当中.这类患者病情稳定后内心活动隐蔽复杂,而家庭成员对患者的病情过于乐观,疏于关心,估计不足.
作者:孔惠敏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关爱性心理护理对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血清唾液酸(SA)含量的关系.方法:选择11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文拉法辛系统治疗,同时治疗组患者在口服药物的同时采用关爱性心理护理措施,对照组患者进行一般性护理,疗程8周.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及后第2、4、8周末采取静脉血进行血清SA含量测定并与30名健康人进行对照,用HADM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抑郁症患者治疗前血清SA含量明显高于健康人,经过系统的护理及药物治疗,两组患者血清SA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治疗组患者下降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的差异(P<0.01),且与HADM量表总分的降低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抑郁患者在发病其间血清SA含量明显增高,随关爱性心理护理及药物治疗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同时血清SA含量也逐渐下降.
作者:王荣花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急性硬膜下血肿短期内迅速消退的机制及CT表现 ,总结规律,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收集急性硬膜下血肿并于1~3天内迅速消退病人12例,所有病例均经CT随访证实.结果:特殊类型急性硬膜下血肿均于伤后1~3天消退,1例稍后病变部位出现硬膜下积液.结论:急性硬膜下血肿因脑脊液冲洗稀释及颅内压增高可造成血肿迅速吸收假象,明确血肿消退机理可提高外伤性颅内出血的诊断正确率.
作者:邵振国;王妙锦 刊期: 2008年第15期
近年来,针对医务人员的攻击事件引起广泛关注.英国每年约有6万5千名医务人员遭受各种形式的攻击.有资料显示,护士遭受攻击和暴力的风险仅次于警察和保安,是其他医疗行业的3倍[1];1994年全美急诊护士协会调查显示,护士有97%遭受言语攻击,87%遭受到躯体攻击[2].
作者:郭萍;唐宏宇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目的:观察盐酸曲唑酮(每素玉)对患者睡眠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某精神科有睡眠障碍的患者28例在原有治疗不变的情况下加用每素玉,观察睡眠改善情况,共观察8周.结果:治疗2周后,入睡困难分和睡眠不深分均显著下降,治疗8周后入睡困难分(0.67±0.5)与入组时入睡困难分(1.89±0.33)相比、8周后睡眠不深分(0.33±0.50)与入组时睡眠不深分(1.33±0.50)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盐酸曲唑酮对睡眠障碍尤其是入睡困难及睡眠不深的患者都有改善,不良反应轻.
作者:茹淑静;段宏秋;及惠玉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目的:调查复发再入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院外维持治疗现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复发再入院精神分裂症患者213例,在患者入院时,通过与知情者的面谈完成调查资料.结果:213例调查对象按上次出院后距本次入院时间长短分为3个月、12个月及36个月3组,在出院后的相同时间内(月末),其维持治疗剂量不同,3月组<12月组<36个月组,部分月份剂量差异有显著性;3组患者在既往复发次数上: 3月组>12月组>36个月组,经LSD-t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其中36个月组上次出院时自知力和疗效好,而3个月组则差.进一步调查不遵从医嘱减、停药的6种原因,其中家属对维持治疗重要性认识差达113例(32.8%),自知力差94例(27.3%).结论:① 精神分裂症患者维持治疗对减缓复发有重要意义,维持治疗状况与出院时自知力,出院时疗效成正相关,与复发次数成负相关.② 在院外维持治疗不良的病例中,以家人对维持治疗重要性认识不够和患者自知力差为主要因素.
作者:李洪毅;罗明;熊辉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目的:了解认知行为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将符合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认知行为疗法组)和对照组(药物组),治疗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认知行为治疗,而对照组只给予单纯的药物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第2周末、第4周末、第8周末予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PANSS)评分.结果:至第8周末,治疗组PANSS量表的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认知行为疗法可以有效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的症状.
作者:邓良华;李耀东;宋志文;郑庆梅;罗澍韩 刊期: 2008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