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密闭式吸痰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临床应用观察

贵艳玲

关键词:密闭式吸痰, 颅脑外伤, 氧分压, 呼吸机相关肺炎
摘要:目的:观察密闭式吸痰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血氧饱和度及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影响.方法:选择48例重型颅脑外伤并应用机械通气辅助呼吸的危重病人,随机分为密闭式吸痰(CS)组和开放式吸痰(OS)组各24例,比较两组患者吸痰前及吸痰后10 min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及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结果:OS组SpO2吸痰后与吸痰前比较明显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CS 组SpO2吸痰前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OS组与CS组SpO2吸痰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吸痰后OS组低于CS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CS组低于OS组,但差异无显著性 (P>0.05) .结论:密闭式吸痰不影响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氧合作用,可能降低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认知行为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分析

    目的:了解认知行为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将符合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认知行为疗法组)和对照组(药物组),治疗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认知行为治疗,而对照组只给予单纯的药物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第2周末、第4周末、第8周末予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PANSS)评分.结果:至第8周末,治疗组PANSS量表的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认知行为疗法可以有效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的症状.

    作者:邓良华;李耀东;宋志文;郑庆梅;罗澍韩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12例急性硬膜下血肿迅速消退的机制及CT表现

    目的:探讨急性硬膜下血肿短期内迅速消退的机制及CT表现 ,总结规律,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收集急性硬膜下血肿并于1~3天内迅速消退病人12例,所有病例均经CT随访证实.结果:特殊类型急性硬膜下血肿均于伤后1~3天消退,1例稍后病变部位出现硬膜下积液.结论:急性硬膜下血肿因脑脊液冲洗稀释及颅内压增高可造成血肿迅速吸收假象,明确血肿消退机理可提高外伤性颅内出血的诊断正确率.

    作者:邵振国;王妙锦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法乐氏四联症根治术术后处理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法乐氏四联症根治术的术后处理 .方法:总结近年142例法乐氏四联症根治术的术后临床资料.结果:142例中,137例存活,5例术后死亡,24例术后有早期并发症.结论:法乐氏四联症根治术的术后处理,补足容量、心功能维护及呼吸道管理.

    作者:董卫欣;姜妮;方爱玲;刘志红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共同实施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对冠心病负性情绪的影响

    目的:探讨同时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将67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评定并比较两组干预前后SAS、SDS评分及其临床疗效.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和P<0.05),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同时施以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能更好地改善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提高疗效.

    作者:兰红巧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34例饮酒犯罪司法精神医学鉴定案例分析

    本文分析34例酒精中毒被鉴定人取自本鉴定所近两年的鉴定案例,占同期案例的4.8%,现将此部分案例分析讨论如下.

    作者:闫宝昌;邢淑美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关爱性心理护理对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血清SA含量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关爱性心理护理对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血清唾液酸(SA)含量的关系.方法:选择11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文拉法辛系统治疗,同时治疗组患者在口服药物的同时采用关爱性心理护理措施,对照组患者进行一般性护理,疗程8周.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及后第2、4、8周末采取静脉血进行血清SA含量测定并与30名健康人进行对照,用HADM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抑郁症患者治疗前血清SA含量明显高于健康人,经过系统的护理及药物治疗,两组患者血清SA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治疗组患者下降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的差异(P<0.01),且与HADM量表总分的降低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抑郁患者在发病其间血清SA含量明显增高,随关爱性心理护理及药物治疗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同时血清SA含量也逐渐下降.

    作者:王荣花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新生儿呼吸困难13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足月妊娠无产兆因社会因素行剖宫产分娩的新生儿发生呼吸困难的可能性.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1日至6月30日在武汉商业职工医院妇产科剖宫产出生新生儿13例发生呼吸困难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发生于无产兆剖宫产出生的新生儿,2例发生于有产兆剖宫产出生的新生儿.结论:无临产症状而选择性剖宫产儿出现呼吸系统并发症较有临产症状而选择性剖宫产儿发生率高(P<0.0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作者:彭腊珍;曹艳荣;张爱平;冯琴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HBV感染患者体内CD8+ T细胞表达的新研究进展

    T细胞是人体重要的获得性免疫细胞,根据T细胞表面CD分子的不同,可将T细胞分为CD4+T细胞(CD3+ CD4+),CD8+T细胞(CD3+ CD8+)两大类亚群,二者在免疫过程中发挥着不同作用,其中CD4+T细胞主要以分泌细胞因子、调节细胞和体液免因应答为主即辅助性T细胞(Th);而CD8+T细胞主要介导细胞免疫应答即细胞毒性T细胞(CTL).已有实验证明[1]在乙型肝炎中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所介导的细胞免疫反应是乙型肝炎病毒清除和肝细胞受损的主要效应机制.

    作者:马长宏;张翼翔;董云霞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杜仲叶醇提物预防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症的实验研究

    目的:通过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模型,研究杜仲叶醇对骨密度和血清雌激素、IL-6水平的影响.方法:切除雌性Wistar大鼠双侧卵巢建立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给予杜仲叶醇灌胃,治疗12周后,检测大鼠骨密度、血清雌激素、IL-6水平.结果:去势后大鼠骨密度降低,采用杜仲叶醇治疗后骨密度、血清雌二醇(E2)含量显著升高(P<0.05),IL-6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杜仲叶醇可显著提高去势大鼠骨密度和血清雌激素水平,对血清IL-6水平有抑制作用.

    作者:白立炜;翁孝刚;索新华;张清贵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丹参联合川芎嗪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联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的疗效.方法:对照组22例,仅给予常规降血糖、降血压治疗,治疗组26例,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联合川芎嗪注射液静脉滴注,连续3周为1个疗程,观察患者24 h尿微量白蛋白(UAER)等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UAER无明显变化(P>0.05),而治疗组UAER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亦明显低于治疗后(P<0.05).结论:在控制好血糖及血压的基础上,使用丹参注射液联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具有治疗作用.

    作者:王卫民;曹萌;李拉克;海洁;张清贵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医学生吸烟原因调查

    我国是烟草大国,据统计,目前全国有3亿多吸烟者,1993年中南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联合国内三家单位的调查表明,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40.7%[1].吸烟的原因多种多样,本篇文章主要是对部分医学生做吸烟的原因调查,对预防青少年吸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周建国;顾卫强;符春娥;朱维果;叶婷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浅谈断指再植术的护理措施

    断指再植术即使在指动、静脉均吻合的情况下,术后由于环境温度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有时也会发生血管阻塞,使再植指缺血坏死.特别是严重的末节断指,因为静脉细小、表浅、壁薄、压力低很难吻合,如仅吻合指动脉就必须采取持续有效的循环措施,否则,必然导致手术失败[1].所以,断指再植无论是指动、静脉均吻合还是仅吻合指动脉均应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我院2003年至2005年对66例72指进行了断指吻合术,现将有关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作者:王惠兰;刘来珍;严芬;郦萍萍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精神科老年患者的肢体功能训练体会

    社会的老龄化,老年患者及慢性患者的增多,老年人会出现肌力的下降,关节活动度的减小,尤其是平衡和步态的损害会直接影响到老年人的活动能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自身的健康日益关注,健康老龄生活质量都已逐渐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现代康复技术的普及,人们不仅单纯地被动接受按摩、理疗、针灸及健身运动,还注重肢体功能的训练.

    作者:张燕;李玉琼;王加仙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72例脑出血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的并发症分析及护理对策

    静脉输液是高血压脑出血特别是病情较重的患者治疗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环节,我科2006年10月至2007年11月对72例昏迷脑出血患者应用中心静脉置管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英杰;田风英;宋敏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与血脂及心脑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与血脂及心脑血管疾病间关系.方法:使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136例患者分为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组(A组,n=51)、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组(B组, n=45)及正常对照组(C组,n=40),检测各组甲状腺功能、血总胆固醇(TC)、低密度胆固醇(LDL-C)及三酰甘油(TG),并统计各组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比较各组间差异.结果:A组与C组相比TC、LDL-C及TG显著升高,但与B组相比TC、LDL-C则明显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情况则A组与C组无明显差异,但有升高趋势,而B组较C组则心脑血管病发病率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明显升高患者TC、LDL-C、TG水平,应对此加强监测,以防发展为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从而增加冠心病发病率.

    作者:杨欣;刘丕卫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七年制医学生心电图课堂教学体会

    在以往医学生的课堂教学中,心电图教学一向被认为是一个难点.教师认真备课,将教科书上的心电图知识完整地教授给学生之后发现学生在面对一份新的心电图时仍然非常茫然,甚至将教科书上的原图重新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时候,有时学生也并不能正确诊断出来.结果,学生在提到心电图时多数都认为其非常难,学不会.对心电图不能发生浓厚的兴趣.本人将在近4年的七年制医学生心电图课堂教学工作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和体会进行了总结,希望与同仁分享,共同提高心电图课堂教学的质量.

    作者:王吉云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曲唑酮治疗睡眠障碍29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盐酸曲唑酮(每素玉)对患者睡眠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某精神科有睡眠障碍的患者28例在原有治疗不变的情况下加用每素玉,观察睡眠改善情况,共观察8周.结果:治疗2周后,入睡困难分和睡眠不深分均显著下降,治疗8周后入睡困难分(0.67±0.5)与入组时入睡困难分(1.89±0.33)相比、8周后睡眠不深分(0.33±0.50)与入组时睡眠不深分(1.33±0.50)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盐酸曲唑酮对睡眠障碍尤其是入睡困难及睡眠不深的患者都有改善,不良反应轻.

    作者:茹淑静;段宏秋;及惠玉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人性化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精神疾病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效果.结果:护理2个月后,两组患者BPRS和IPRO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是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生命质量的有效途径.

    作者:刘锡英;王任昌;蒋瑛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肢体动静脉内瘘阻塞的诊治进展

    有效的血管通路是充分血液透析(hemodialysis, HD)的前提,肢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 AVF)是常用的血管通路,但有12.4%患者出现AVF血栓形成[1],这是AVF功能不良的主要原因,特别易发生于围手术期和糖尿病患者.因此,除了及早AVF手术并提高手术技能外,还要掌握术后维护技巧,积极防治血栓形成,现综述有关进展如下.

    作者:石宏斌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婚姻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婚姻状况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WHOQOL)、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FD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72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评定.结果:(1)已婚脑卒中患者NFDS、ADL和SDS等量表评分低于未婚和离丧者(P<0.05),而QOL评分高于未婚和离丧者(P<0.05);(2)已婚脑卒中患者QOL各领域评分高于未婚和离丧者(P<0.05).结论:婚姻状况直接影响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马冬香;李四冬;戢秋明 刊期: 2008年第15期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民康医学(上半月);中国民政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