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杜仲叶醇提物预防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症的实验研究

白立炜;翁孝刚;索新华;张清贵

关键词:骨质疏松, 实验性/药物疗法, 骨密度/药物作用, 雌二醇, IL-6, 杜仲/类似物衍生物, 杜仲/治疗作用, 杜仲叶醇, 大鼠
摘要:目的:通过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模型,研究杜仲叶醇对骨密度和血清雌激素、IL-6水平的影响.方法:切除雌性Wistar大鼠双侧卵巢建立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给予杜仲叶醇灌胃,治疗12周后,检测大鼠骨密度、血清雌激素、IL-6水平.结果:去势后大鼠骨密度降低,采用杜仲叶醇治疗后骨密度、血清雌二醇(E2)含量显著升高(P<0.05),IL-6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杜仲叶醇可显著提高去势大鼠骨密度和血清雌激素水平,对血清IL-6水平有抑制作用.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213例复发再入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院外维持治疗现况及影响因素

    目的:调查复发再入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院外维持治疗现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复发再入院精神分裂症患者213例,在患者入院时,通过与知情者的面谈完成调查资料.结果:213例调查对象按上次出院后距本次入院时间长短分为3个月、12个月及36个月3组,在出院后的相同时间内(月末),其维持治疗剂量不同,3月组<12月组<36个月组,部分月份剂量差异有显著性;3组患者在既往复发次数上: 3月组>12月组>36个月组,经LSD-t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其中36个月组上次出院时自知力和疗效好,而3个月组则差.进一步调查不遵从医嘱减、停药的6种原因,其中家属对维持治疗重要性认识差达113例(32.8%),自知力差94例(27.3%).结论:① 精神分裂症患者维持治疗对减缓复发有重要意义,维持治疗状况与出院时自知力,出院时疗效成正相关,与复发次数成负相关.② 在院外维持治疗不良的病例中,以家人对维持治疗重要性认识不够和患者自知力差为主要因素.

    作者:李洪毅;罗明;熊辉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12例急性硬膜下血肿迅速消退的机制及CT表现

    目的:探讨急性硬膜下血肿短期内迅速消退的机制及CT表现 ,总结规律,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收集急性硬膜下血肿并于1~3天内迅速消退病人12例,所有病例均经CT随访证实.结果:特殊类型急性硬膜下血肿均于伤后1~3天消退,1例稍后病变部位出现硬膜下积液.结论:急性硬膜下血肿因脑脊液冲洗稀释及颅内压增高可造成血肿迅速吸收假象,明确血肿消退机理可提高外伤性颅内出血的诊断正确率.

    作者:邵振国;王妙锦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七年制医学生心电图课堂教学体会

    在以往医学生的课堂教学中,心电图教学一向被认为是一个难点.教师认真备课,将教科书上的心电图知识完整地教授给学生之后发现学生在面对一份新的心电图时仍然非常茫然,甚至将教科书上的原图重新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时候,有时学生也并不能正确诊断出来.结果,学生在提到心电图时多数都认为其非常难,学不会.对心电图不能发生浓厚的兴趣.本人将在近4年的七年制医学生心电图课堂教学工作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和体会进行了总结,希望与同仁分享,共同提高心电图课堂教学的质量.

    作者:王吉云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硝苯地平对氟乙酰胺中毒患者脑电图影响的研究

    目的:研究硝苯地平对恢复期氟乙酰胺中毒患者的脑电图的影响.方法:将氟乙酰胺中毒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都使用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治疗组病例在中毒1周后给予硝苯地平治疗.在使用硝苯地平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分别对两组病例均作脑电图检查.结果:使用硝苯地平治疗4周后,治疗组脑电图恢复快于对照组,异常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硝苯地平是治疗恢复期氟乙酰胺中毒患者的有效手段,可使其脑损害得到尽快修复,改善脑功能,使异常的脑电图尽早恢复正常或好转.

    作者:张体云;赵龙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68例老年顽固性心律失常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治疗老年人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对68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口服参松养心胶囊,1次4粒,1天3次,疗程4周,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观察其对患者心律失常治疗的效果及对心电图的影响.结果:68例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经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后室性早搏次数明显减少或消失,疗效较好,治疗前后窦性频率、P-R间期、QRS间期、QTc均无明显改变,结论:参松养心胶囊对老年人顽固性心律失常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作者:马作明;卢焰山;孙火忠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社区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4例2型糖尿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服用降糖药物和一般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社区护理干预模式.结果:经社区护理干预后,干预组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明显下降(t=2.40和2.44,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7,P<0.05). 结论:有效的社区护理干预能使糖尿病患者群的健康知识、态度、行为水平、知识知晓率明显改观,消除恐惧感和焦虑,抑郁心理.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

    作者:周立平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296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氯吡格雷组149例)和常规组147例,氯吡格雷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氯吡格雷75 mg,每日一次,连续观察4周.结果:治疗一周内,治疗组有效控制心绞痛发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4周内心脏事件发生情况,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可明显提高疗效,且不良反应小,安全性好.

    作者:林瑞芳;胡凤梅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左氧氟沙星的不良反应

    左氧氟沙星是第三代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是氧氟沙星的左旋光学异构体.其抗菌活性是右旋光学异构体的8~128倍,是外消旋体的2倍,其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可供口服和静脉给药,并迅速分布到体内各组织[1].它主要通过抑制细菌的脱氧核糖核酸(DNA)旋转酶(细菌拓扑异构酶Ⅱ)的活性,干扰DNA复制、转录和重组,影响DNA合成,导致细菌死亡.对葡萄球菌、链球菌(包括肠球菌)、肺炎链球菌、淋球菌、大肠杆菌、螺旋杆菌等有较好的抗菌作用.随着临床应用的广泛及应用时间的增加,它的不良反应也逐渐显现出来.本文就近来的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结合笔者的临床实践观察简述如下.

    作者:曾安津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抑郁症对冠心病的影响及治疗策略

    抑郁症和冠心病(CHD)作为影响人类身心健康的两大疾病已引起全社会尤其是医务工作者的广泛关注,目前已有很多文献报道了抑郁症作为CHD的独立危险因素不但增加CHD的发病率,而且对CHD的预后产生不良影响[1,2],且与传统的危险因素如:吸烟,高胆固醇血症等对CHD的影响程度相同[3];

    作者:吕同华;金春霞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与磁共振血管成像对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对比研究

    无创性影像学检查方法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开创了下肢血管病变检查的新方法.本研究选取搜集36例行CDFI和MRA检查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进行对照研究,探讨它们在此病中的诊断价值,为临床的早期诊断和预防提供依据.

    作者:张梅;欧玉军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裸花紫珠胶囊与诺氟沙星联用治疗急性菌痢临床观察

    急性细菌性痢疾系由一些病原菌感染引起的痢疾样病变.本病是夏秋季常见肠道传染病,在卫生条件落后的国家占感染性腹泻发病总数的15%以上.我国菌痢发病率也无明显下降.本病发病率高,是国内外夏秋季的常见病.笔者用裸花紫珠胶囊(江西省杏林白马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0050079)与诺氟沙星(山西大同市云华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4021180)联用治疗急性菌痢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忠文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社区恢复期精神病患者自杀的原因及其防护

    精神病患者在急性发作期需要住院治疗,而更长期的康复期是处在家庭和社会当中.这类患者病情稳定后内心活动隐蔽复杂,而家庭成员对患者的病情过于乐观,疏于关心,估计不足.

    作者:孔惠敏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新型抗抑郁药的机制与应用的临床分析

    抑郁症是精神科常见病、多发病,具有高患病率(约3%~5%)、高复发率(约70%~80%)、高致残率(约25%),有躯体功能和社会功能减退50%显慢性病程和高致死率(约15%~25%,终自杀成功),在全球疾病负担排序名列第5位,推测到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继冠心病后第2位疾病负担.抑郁症可分为三个类型:①忧郁型抑郁症;②非典型抑郁症;③混合型抑郁症[1].

    作者:陈丽娟;卓志明;庄华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丹参联合川芎嗪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联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的疗效.方法:对照组22例,仅给予常规降血糖、降血压治疗,治疗组26例,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联合川芎嗪注射液静脉滴注,连续3周为1个疗程,观察患者24 h尿微量白蛋白(UAER)等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UAER无明显变化(P>0.05),而治疗组UAER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亦明显低于治疗后(P<0.05).结论:在控制好血糖及血压的基础上,使用丹参注射液联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具有治疗作用.

    作者:王卫民;曹萌;李拉克;海洁;张清贵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不同固定方法对新生大鼠脑组织切片的影响

    目的:观察应用与不应用多聚甲醛心脏灌注这两种不同固定方法对新生大鼠脑组织切片的影响.方法:20只新生大鼠随机化分为灌注组与非灌注组,每组各10只.灌注组经麻醉后经左心室插入灌流针,先灌注冰冻无菌生理盐水再灌注4%多聚甲醛,灌注同时切开小部分肝脏,断头取脑,多聚甲醛浸泡固定24小时,再经70%、80%、95%、100%乙醇及二甲苯浸泡,石蜡包埋.非灌注组新生大鼠经麻醉后直接断头取脑,其它固定方法同灌注组.进行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鼠脑组织结构.结果:灌注组脑组织切片组织结构清晰,无共染现象, 组织切片完整均匀,皮层及海马区组织、细胞形态正常,未见扩张的毛细血管.非灌注组大脑皮层及海马区组织水肿,细胞周围间隙增宽,胞体肿胀,有些细胞境界模糊不清,核着色不良,部分视野可见扩张的毛细血管,血管内有血细胞样物.结论:应用多聚甲醛心脏灌注对新生大鼠脑组织的固定效果较好,是应用动物脑组织切片进行形态学研究实验的必不可少的步骤.

    作者:陈广斌;谢玲;林坚涛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齐拉西酮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齐拉西酮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疗效.方法:将64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齐拉西酮和利培酮治疗8周,采用中国修订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韦氏记忆量表(WMS)、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及简易智力状况检查量表(MMSE)于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进行认知功能评定,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的WAIS-RC、WMS、WCST及MMSE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齐拉西酮组的不良反应少于利培酮.结论:齐拉西酮和利培酮均能有效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齐拉西酮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小、患者依从性好的特点.

    作者:高星海;万丽莉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从缺血性脑卒中看血管病变早期防治的重要性及对策

    众所周知,我国早已进入老龄社会,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我国第一位的死亡因素.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脑血管疾病在我国又更为常见,在一些地区甚至是主要的死亡原因,并且现在每年全国约有200万新发脑血管疾病患者,是急性心肌梗塞发生率的6倍左右,且由于人口老龄化这一数字有迅速增长的趋势[1].卫生经济学研究表明,作为全球疾病负担的原因,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已分列为第6和第7位.在老年人群中,卒中的经济负担更为突出.然而问题的严重性远非如此,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由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在我国卒中的发病年龄还有向年轻化发展的趋势[2].其对个人、家庭、社会所造成的危害相对于高龄人群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脑血管疾病的防治重新审视,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已期寻找良策,减少危害.

    作者:杨金波;王宏宇;吉增良;杨雪峰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曲唑酮治疗睡眠障碍29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盐酸曲唑酮(每素玉)对患者睡眠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某精神科有睡眠障碍的患者28例在原有治疗不变的情况下加用每素玉,观察睡眠改善情况,共观察8周.结果:治疗2周后,入睡困难分和睡眠不深分均显著下降,治疗8周后入睡困难分(0.67±0.5)与入组时入睡困难分(1.89±0.33)相比、8周后睡眠不深分(0.33±0.50)与入组时睡眠不深分(1.33±0.50)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盐酸曲唑酮对睡眠障碍尤其是入睡困难及睡眠不深的患者都有改善,不良反应轻.

    作者:茹淑静;段宏秋;及惠玉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脑血栓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痰细菌培养和药敏分析

    目的:了解脑血栓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痰细菌菌譜的分布和体外药敏试验状况、耐药机制、合理指导应用抗生素.方法:脑血栓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痰液做细菌培养,按常规方法分离应用MICROSCAN -4半自动细菌鉴定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到种并作药敏试验采用产色素头孢菌素法检测β-内酰胺酶(ESBLS)和双纸片协同实验做超广谱β-内酰胺酶初筛.结果:319例痰中分离到238例阳性,其中细菌株208株,酵母样真菌47株,合并感染42例 ,157例革兰氏阴性菌中产β-内酰胺酶(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11株和产β-内酰胺酶的大肠杆菌5株,1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检出耐苯唑青霉素(MRCNS)的6株,在42株凝固酶阴性的表皮葡萄球菌中检出耐苯唑青霉素的24株.结论:脑血栓合并肺部感染的细菌种类多,菌谱复杂菌株呈多重耐药性.以非发酵菌感染占多数,铜绿假单胞菌位居首位,二重感染以合并酵母样真菌多见,革兰氏阳性球菌中耐苯唑青霉素的菌株占58.3%.

    作者:王朝辉;张洁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精神分裂症患者缓解期抑郁的临床分析及心理危机干预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缓解期出现的抑郁症状,以便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危机干预.方法:用HAMD和BPRS量表对符合诊断的8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量表评定和分析.结果:50.7%的患者有抑郁症状,心理干预前与心理干预后HAMD减分率有显著差异.结论: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缓解期的抑郁症状并不少见,应针对抑郁情绪给予及时的心理危机干预.

    作者:张冬青;刘亚杰 刊期: 2008年第15期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民康医学(上半月);中国民政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