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立炜;翁孝刚;索新华;张清贵
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治疗老年人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对68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口服参松养心胶囊,1次4粒,1天3次,疗程4周,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观察其对患者心律失常治疗的效果及对心电图的影响.结果:68例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经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后室性早搏次数明显减少或消失,疗效较好,治疗前后窦性频率、P-R间期、QRS间期、QTc均无明显改变,结论:参松养心胶囊对老年人顽固性心律失常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作者:马作明;卢焰山;孙火忠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精神疾病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效果.结果:护理2个月后,两组患者BPRS和IPRO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是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生命质量的有效途径.
作者:刘锡英;王任昌;蒋瑛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缓解期出现的抑郁症状,以便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危机干预.方法:用HAMD和BPRS量表对符合诊断的8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量表评定和分析.结果:50.7%的患者有抑郁症状,心理干预前与心理干预后HAMD减分率有显著差异.结论: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缓解期的抑郁症状并不少见,应针对抑郁情绪给予及时的心理危机干预.
作者:张冬青;刘亚杰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目的:观察心脏-脚踝血管指数(CAVI)在正常人与患有心血管相关疾病人群之间的差异及与性别、年龄的关系,以更好的评价CAVI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87人进行CAVI检测,观察CAVI在不同人群组之间的差异、与性别年龄的关系;通过对部分受检者进行复测,评价CAVI指标的稳定性.结果:CAVI指标在正常人与冠心病、高血压及其他疾病的人群之间有显著差异,但采用偏相关统计方法,在控制年龄因素的情况下,正常人组与各患病组之间无显著差异;CAVI检测值与性别无相关性,但与年龄呈较强的正相关;同一受检者两次检测的CAVI值之差在0.3以下,前后两组数据具有强相关.结论:CAVI与年龄呈正相关,与性别无关,临床检测值较为稳定.
作者:李方洁;郭小玉;王静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浆氯沙坦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方法:以β-萘酚为内标,血浆用乙酸乙酯提取处理;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150 mm·4.6 mm,5 μm);柱温:20 ℃;流动相:乙腈-0.05 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49:51(V/V);流速:1.0 ml·min-1;荧光检测激发波长:308 nm,发射波长:380 nm.结果:血浆内源性杂质对样品测定无干扰,氯沙坦低定量浓度为5 ng·mL-1,在5~200 n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氯沙坦的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15%,样品多次冻融及提取后稳定性好.结论:该法准确、快速、灵敏、简便,可作为人血浆氯沙坦浓度的测定方法.
作者:李烈权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目的:以湖南省护理文书书写规范及管理规定为标准,提高护理病历的书写质量,保证医疗安全,减少医疗纠纷,保护护理人员自身的利益.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06年逢双月的出院病历480份,对照标准,找出问题,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缺陷明显,原因集中在重视思想不够,时间紧、任务重,业务素质欠缺,质控力度不够等四个方面.结论:加强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法律意识和业务素质,加强质量监控、科学配置人力资源是提高护理病历书写质量的主要措施.
作者:李喜春;刘志芳;朱晓凤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目的:主要研究脑瘫患儿的父亲和母亲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和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对53个脑瘫患儿家庭的父亲和母亲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脑瘫患儿父亲和母亲在SDS的标准总分、抑郁症发生例数、发生率等方面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中,脑瘫患儿的母亲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和精神病性等因子得分均高于脑瘫患儿的父亲(P<0.05~ 0.01).结论:脑瘫患儿母亲的心理健康更容易受到影响.
作者:黄宏亮 刊期: 2008年第15期
慢性心力衰竭是老年人十分常见的病症,而且随着人群年龄的增加患病率也会增高.据报告,60岁以上老年人,年龄每增加10岁慢性心力衰竭的患病率增加1倍[1].并且慢性心力衰竭由于心脏器质性损害的不可逆转决定了其长期存在和病情的反复,除了急性发作时需要住院治疗外,患者出院后的院外康复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措施.下面将我们进行院外康复治疗的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蒋静 刊期: 2008年第15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52岁,因上腹部疼痛伴发热3天于2007年12月24日16∶00入院.有高血压病史5年,正规服降压药治疗,血压控制可.
作者:黄建军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目的:观察缬沙坦对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向心性重构的影响.方法:在8个月的随机单盲试验中,利用超声心动图观察缬沙坦(80 mg/d)对58例未经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心室向心性重构患者的左心室室壁厚度、左心室重量以及左心室重量指数的影响.结果:缬沙坦可明显降低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在降低血压的同时,缬沙坦可降低左心室重量和左心室重量指数.结论:缬沙坦在平稳降压的同时可使向心性左室重构及左室肥厚逆转.
作者:肖文海;刘璇;刘宏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目的:了解认知行为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将符合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认知行为疗法组)和对照组(药物组),治疗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认知行为治疗,而对照组只给予单纯的药物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第2周末、第4周末、第8周末予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PANSS)评分.结果:至第8周末,治疗组PANSS量表的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认知行为疗法可以有效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的症状.
作者:邓良华;李耀东;宋志文;郑庆梅;罗澍韩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第五届中国血管病变和动脉功能学术会议暨第三届国际血管健康学会亚太地区会议于2008年6月7~29日在呼和浩特召开.
作者:马志敏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4例2型糖尿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服用降糖药物和一般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社区护理干预模式.结果:经社区护理干预后,干预组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明显下降(t=2.40和2.44,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7,P<0.05). 结论:有效的社区护理干预能使糖尿病患者群的健康知识、态度、行为水平、知识知晓率明显改观,消除恐惧感和焦虑,抑郁心理.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
作者:周立平 刊期: 2008年第15期
肺心病与冠心病并存的现象在老年患者中并不少见,文献报道两病同时存在的临床患病率约占肺心病的 4.3%~29.1%[1],二者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心前区疼痛,心脏扩大及无明显杂音,临床表现更复杂,诊断更困难,现将我院自2004年1月至2005年1月收治慢性肺心病合并冠心病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目的旨在探讨慢性肺心病合并冠心病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合理性,从而提高临床诊断率、降低死亡率.
作者:闵晓梅 刊期: 2008年第15期
抑郁症是精神科常见病、多发病,具有高患病率(约3%~5%)、高复发率(约70%~80%)、高致残率(约25%),有躯体功能和社会功能减退50%显慢性病程和高致死率(约15%~25%,终自杀成功),在全球疾病负担排序名列第5位,推测到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继冠心病后第2位疾病负担.抑郁症可分为三个类型:①忧郁型抑郁症;②非典型抑郁症;③混合型抑郁症[1].
作者:陈丽娟;卓志明;庄华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目的:调查研究苯二氮(艹卓)类抗焦虑药物的使用现状.方法:随机对150户家庭应用心理卫生调查表、药物依赖性调查表、精神现状检查(PSE)、焦虑自评量表进行测试,并采用SAS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使用及成瘾率城里高于农村,女性多于男性,有职业者高于无职业者,文化程度偏低者高于文化程度较高者(P<0.01).结论:苯二氮NFDA1类药物,应用广泛,可致一定程度的滥用.
作者:马照红;吴琼;张衍军;王宝莲;宋艳辉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精神病患者在急性发作期需要住院治疗,而更长期的康复期是处在家庭和社会当中.这类患者病情稳定后内心活动隐蔽复杂,而家庭成员对患者的病情过于乐观,疏于关心,估计不足.
作者:孔惠敏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注射粉针剂治疗急性循环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所选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分别观察2组患者在相同时间内血压、心率的变化及死亡率,进行对照.结果:乌司他丁对纠正急性循环衰竭,所用的时间短、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乌司他丁能在短时间内有效纠正循环衰竭,降低死亡率.
作者:岳晓玲;扈雪琴 刊期: 2008年第15期
T细胞是人体重要的获得性免疫细胞,根据T细胞表面CD分子的不同,可将T细胞分为CD4+T细胞(CD3+ CD4+),CD8+T细胞(CD3+ CD8+)两大类亚群,二者在免疫过程中发挥着不同作用,其中CD4+T细胞主要以分泌细胞因子、调节细胞和体液免因应答为主即辅助性T细胞(Th);而CD8+T细胞主要介导细胞免疫应答即细胞毒性T细胞(CTL).已有实验证明[1]在乙型肝炎中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所介导的细胞免疫反应是乙型肝炎病毒清除和肝细胞受损的主要效应机制.
作者:马长宏;张翼翔;董云霞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目的:调查复发再入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院外维持治疗现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复发再入院精神分裂症患者213例,在患者入院时,通过与知情者的面谈完成调查资料.结果:213例调查对象按上次出院后距本次入院时间长短分为3个月、12个月及36个月3组,在出院后的相同时间内(月末),其维持治疗剂量不同,3月组<12月组<36个月组,部分月份剂量差异有显著性;3组患者在既往复发次数上: 3月组>12月组>36个月组,经LSD-t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其中36个月组上次出院时自知力和疗效好,而3个月组则差.进一步调查不遵从医嘱减、停药的6种原因,其中家属对维持治疗重要性认识差达113例(32.8%),自知力差94例(27.3%).结论:① 精神分裂症患者维持治疗对减缓复发有重要意义,维持治疗状况与出院时自知力,出院时疗效成正相关,与复发次数成负相关.② 在院外维持治疗不良的病例中,以家人对维持治疗重要性认识不够和患者自知力差为主要因素.
作者:李洪毅;罗明;熊辉 刊期: 2008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