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立炜;翁孝刚;索新华;张清贵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舒降之)对冠心病(CHD)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中一氧化氮(NO)、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内皮素(ET)的影响.方法:68例CHD并C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用药(对照)组(地高辛、氢氯噻嗪、硝酸异山梨酯)34例,常规用药加辛伐他汀(联用)组34例,并附正常人组34例.NO测定用Greiss法,放射性免疫法测定治疗前后血中CGRP和ET的水平.结果:CHD并CHF患者中NO和CGRP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组(P<0.01),ET显著高于正常人组(P<0.01),治疗后均显著改善(P<0.01),且以常规用药加辛伐他汀组改善更为显著,与常规组治疗后比较P<0.05.结论:常规用药加辛伐他汀能显著改善CHD合并CHF患者的NO、CGRP和ET的代谢失衡.
作者:朱瑞明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目的:提高临床医师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合并急性胰腺炎(AP)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DKA合并A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除DKA的临床特征外还有:6例患者均为中青年,以急性腹痛就诊,均有腹部压痛;AP发作期间6例患者血和(或)尿淀粉酶升高3倍以上,胰腺B超或CT均有AP改变;治愈的6例患者以及时有效地纠正DKA和禁食治疗为基本措施,治疗后腹痛消失,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结论:以腹痛就诊的DKA患者,应查血尿淀粉酶和腹部B超或CT以排除AP; 纠正DKA和禁食是治疗AP的关键.
作者:杨素清;于海芸;马保成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缓解期出现的抑郁症状,以便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危机干预.方法:用HAMD和BPRS量表对符合诊断的8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量表评定和分析.结果:50.7%的患者有抑郁症状,心理干预前与心理干预后HAMD减分率有显著差异.结论: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缓解期的抑郁症状并不少见,应针对抑郁情绪给予及时的心理危机干预.
作者:张冬青;刘亚杰 刊期: 2008年第15期
无创性影像学检查方法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开创了下肢血管病变检查的新方法.本研究选取搜集36例行CDFI和MRA检查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进行对照研究,探讨它们在此病中的诊断价值,为临床的早期诊断和预防提供依据.
作者:张梅;欧玉军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目的:监测优抚精神病患者在长期(住院)治疗中躯体健康变化情况为康复指导提供依据.方法: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健康普查,建立健康档案,每月进行一次心电图、三大常规等专项监测.结果:经4年的连续监测结果发现:患者在随着年龄增长、长期用药和长期住院生活中,易出现高血压(9.77%),心脑血管疾病(6.77%),糖尿病(4.51%),心电图异常(18.05%),高甘油三脂并胆固醇升高(17.29%),高血糖(7.52%),脂肪肝(6.72%),总患病率为42.10%.结论:患者的躯体异常变化除少数与年龄有关外,大部分与长期用抗精神病药物所带来的不良反应及长期住院生活相关.
作者:田凤香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目的:主要研究脑瘫患儿的父亲和母亲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和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对53个脑瘫患儿家庭的父亲和母亲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脑瘫患儿父亲和母亲在SDS的标准总分、抑郁症发生例数、发生率等方面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中,脑瘫患儿的母亲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和精神病性等因子得分均高于脑瘫患儿的父亲(P<0.05~ 0.01).结论:脑瘫患儿母亲的心理健康更容易受到影响.
作者:黄宏亮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目的:观察降纤酶、低分子肝素(速避凝)联合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66例 UA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抗心绞痛、抗血小板、抗凝基础上,用降纤酶10 U、5 U、5 U加入0.9%氯化纳注射液250 ml分别于入院第1、3、5 d静脉滴注,滴注时间为1~1.5 h.观察两组心绞痛发作及心电图变化,1周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58.6%,总有效率95.4%,对照组显效率36.7%,总有效率86.1%;两组比较显效及总有效率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结论:降纤酶、低分子肝素(速避凝)联合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显著,且使用简便安全.
作者:王臻;孙云富;常鲁华 刊期: 2008年第15期
有效的血管通路是充分血液透析(hemodialysis, HD)的前提,肢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 AVF)是常用的血管通路,但有12.4%患者出现AVF血栓形成[1],这是AVF功能不良的主要原因,特别易发生于围手术期和糖尿病患者.因此,除了及早AVF手术并提高手术技能外,还要掌握术后维护技巧,积极防治血栓形成,现综述有关进展如下.
作者:石宏斌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目的:研究齐拉西酮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疗效.方法:将64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齐拉西酮和利培酮治疗8周,采用中国修订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韦氏记忆量表(WMS)、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及简易智力状况检查量表(MMSE)于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进行认知功能评定,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的WAIS-RC、WMS、WCST及MMSE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齐拉西酮组的不良反应少于利培酮.结论:齐拉西酮和利培酮均能有效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齐拉西酮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小、患者依从性好的特点.
作者:高星海;万丽莉 刊期: 2008年第15期
中药注射剂是指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采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和方法,从中药中提取有效成分或者物质制成溶剂的粉末或者浓溶液的无菌制剂.中药注射剂是我国独创的新剂型,它在保存传统中药特色的基础上,具有生物利用度高,作用迅速等特点,目前已开始广泛用于临床.一直以来,中药制剂给人的印象是:因为是天然药物,所以中药比西药安全,不良反应小.但是,近几年有关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道增多,其临床的安全性逐渐受到质疑,本文通过有关报道的分析,总结中药注射剂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作者:彭建农 刊期: 2008年第15期
断指再植术即使在指动、静脉均吻合的情况下,术后由于环境温度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有时也会发生血管阻塞,使再植指缺血坏死.特别是严重的末节断指,因为静脉细小、表浅、壁薄、压力低很难吻合,如仅吻合指动脉就必须采取持续有效的循环措施,否则,必然导致手术失败[1].所以,断指再植无论是指动、静脉均吻合还是仅吻合指动脉均应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我院2003年至2005年对66例72指进行了断指吻合术,现将有关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作者:王惠兰;刘来珍;严芬;郦萍萍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目的:了解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差异.方法:应用Meta分析对15项研究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的文章进行再分析,评价其合并效应量的大小和综合显著性检验.结果:①阿立哌唑治疗前后的自身对照,合并效应量d=3.224,95%CI(0.912,5.537),综合显著性检验x2=8.81,P<0.001,提示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前后症状学变化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效应极强.②阿立哌唑与利培酮的组间比较,d=-0.028, 95%CI(-0.750,0.694),综合显著性检验x2=0.002,P>0.05,提示这两种药物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差异效应很弱.③阿立哌唑组的恶心呕吐、头晕头昏不良反应比利培酮组多,差异具有显著性(x2=20.397,P<0.05;x2=10.557,P<0.05),利培酮组的月经紊乱、体重增加、锥体外系反应等不良反应均比阿立哌唑组多,差异具有显著性(x2=11.81-102.29, P均<0.05),其余不良反应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虽然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平均8周左右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但不良反应却有显著不同.
作者:张敏;韦群武;谭常赞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的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方法:对96例发生攻击行为的住院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复习及分析.结果:以精神分裂症多见,本组资料共65例,占67.71%;攻击对象以患者及医护人 员为主;既往有攻击行为者再住院时出现攻击行为较常见,占66.67%;另外,青壮年患者出现攻击行为占多数,为63.54%;患者住院次数亦与攻击行为有关,以首次发生率高.结论:根据引起攻击行为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可减少攻击行为的发生.
作者:张霞;王立娥;宋艳辉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目的:观察中风星蒌通腑对麻醉犬脑缺血的影响.方法:将犬麻醉后经十二指肠给药,采用电磁流量计法测脑血流量;股动脉插管法测血压.结果:中风星蒌通腑可增加麻醉犬脑血流量,降低脑血管阻力,对血压无明显影响.结论:中风星蒌通腑对犬脑缺血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朱庆纪;胡香杰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浆氯沙坦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方法:以β-萘酚为内标,血浆用乙酸乙酯提取处理;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150 mm·4.6 mm,5 μm);柱温:20 ℃;流动相:乙腈-0.05 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49:51(V/V);流速:1.0 ml·min-1;荧光检测激发波长:308 nm,发射波长:380 nm.结果:血浆内源性杂质对样品测定无干扰,氯沙坦低定量浓度为5 ng·mL-1,在5~200 n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氯沙坦的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15%,样品多次冻融及提取后稳定性好.结论:该法准确、快速、灵敏、简便,可作为人血浆氯沙坦浓度的测定方法.
作者:李烈权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目的:观察密闭式吸痰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血氧饱和度及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影响.方法:选择48例重型颅脑外伤并应用机械通气辅助呼吸的危重病人,随机分为密闭式吸痰(CS)组和开放式吸痰(OS)组各24例,比较两组患者吸痰前及吸痰后10 min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及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结果:OS组SpO2吸痰后与吸痰前比较明显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CS 组SpO2吸痰前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OS组与CS组SpO2吸痰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吸痰后OS组低于CS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CS组低于OS组,但差异无显著性 (P>0.05) .结论:密闭式吸痰不影响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氧合作用,可能降低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
作者:贵艳玲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关爱性心理护理对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血清唾液酸(SA)含量的关系.方法:选择11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文拉法辛系统治疗,同时治疗组患者在口服药物的同时采用关爱性心理护理措施,对照组患者进行一般性护理,疗程8周.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及后第2、4、8周末采取静脉血进行血清SA含量测定并与30名健康人进行对照,用HADM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抑郁症患者治疗前血清SA含量明显高于健康人,经过系统的护理及药物治疗,两组患者血清SA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治疗组患者下降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的差异(P<0.01),且与HADM量表总分的降低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抑郁患者在发病其间血清SA含量明显增高,随关爱性心理护理及药物治疗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同时血清SA含量也逐渐下降.
作者:王荣花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目的:以湖南省护理文书书写规范及管理规定为标准,提高护理病历的书写质量,保证医疗安全,减少医疗纠纷,保护护理人员自身的利益.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06年逢双月的出院病历480份,对照标准,找出问题,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缺陷明显,原因集中在重视思想不够,时间紧、任务重,业务素质欠缺,质控力度不够等四个方面.结论:加强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法律意识和业务素质,加强质量监控、科学配置人力资源是提高护理病历书写质量的主要措施.
作者:李喜春;刘志芳;朱晓凤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治疗老年人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对68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口服参松养心胶囊,1次4粒,1天3次,疗程4周,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观察其对患者心律失常治疗的效果及对心电图的影响.结果:68例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经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后室性早搏次数明显减少或消失,疗效较好,治疗前后窦性频率、P-R间期、QRS间期、QTc均无明显改变,结论:参松养心胶囊对老年人顽固性心律失常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作者:马作明;卢焰山;孙火忠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精神疾病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效果.结果:护理2个月后,两组患者BPRS和IPRO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是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生命质量的有效途径.
作者:刘锡英;王任昌;蒋瑛 刊期: 2008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