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杜仲叶醇提物预防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症的实验研究

白立炜;翁孝刚;索新华;张清贵

关键词:骨质疏松, 实验性/药物疗法, 骨密度/药物作用, 雌二醇, IL-6, 杜仲/类似物衍生物, 杜仲/治疗作用, 杜仲叶醇, 大鼠
摘要:目的:通过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模型,研究杜仲叶醇对骨密度和血清雌激素、IL-6水平的影响.方法:切除雌性Wistar大鼠双侧卵巢建立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给予杜仲叶醇灌胃,治疗12周后,检测大鼠骨密度、血清雌激素、IL-6水平.结果:去势后大鼠骨密度降低,采用杜仲叶醇治疗后骨密度、血清雌二醇(E2)含量显著升高(P<0.05),IL-6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杜仲叶醇可显著提高去势大鼠骨密度和血清雌激素水平,对血清IL-6水平有抑制作用.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彩色多普勒超声与磁共振血管成像对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对比研究

    无创性影像学检查方法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开创了下肢血管病变检查的新方法.本研究选取搜集36例行CDFI和MRA检查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进行对照研究,探讨它们在此病中的诊断价值,为临床的早期诊断和预防提供依据.

    作者:张梅;欧玉军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38例阿尔茨默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目的:调查阿尔茨默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自编调查表对38例阿尔茨默病的住院前后的临床资料总结并分析.结果:阿尔茨默病患者除了表现痴呆综合症,还具有明显的情感、思维、行为障碍,同时有较多的躯体疾病,存在许多不安全因素.结论:对阿尔茨默病患者应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整体护理模式.

    作者:翟瑜;张颖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住院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的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的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方法:对96例发生攻击行为的住院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复习及分析.结果:以精神分裂症多见,本组资料共65例,占67.71%;攻击对象以患者及医护人 员为主;既往有攻击行为者再住院时出现攻击行为较常见,占66.67%;另外,青壮年患者出现攻击行为占多数,为63.54%;患者住院次数亦与攻击行为有关,以首次发生率高.结论:根据引起攻击行为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可减少攻击行为的发生.

    作者:张霞;王立娥;宋艳辉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脑血栓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痰细菌培养和药敏分析

    目的:了解脑血栓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痰细菌菌譜的分布和体外药敏试验状况、耐药机制、合理指导应用抗生素.方法:脑血栓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痰液做细菌培养,按常规方法分离应用MICROSCAN -4半自动细菌鉴定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到种并作药敏试验采用产色素头孢菌素法检测β-内酰胺酶(ESBLS)和双纸片协同实验做超广谱β-内酰胺酶初筛.结果:319例痰中分离到238例阳性,其中细菌株208株,酵母样真菌47株,合并感染42例 ,157例革兰氏阴性菌中产β-内酰胺酶(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11株和产β-内酰胺酶的大肠杆菌5株,1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检出耐苯唑青霉素(MRCNS)的6株,在42株凝固酶阴性的表皮葡萄球菌中检出耐苯唑青霉素的24株.结论:脑血栓合并肺部感染的细菌种类多,菌谱复杂菌株呈多重耐药性.以非发酵菌感染占多数,铜绿假单胞菌位居首位,二重感染以合并酵母样真菌多见,革兰氏阳性球菌中耐苯唑青霉素的菌株占58.3%.

    作者:王朝辉;张洁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七年制医学生心电图课堂教学体会

    在以往医学生的课堂教学中,心电图教学一向被认为是一个难点.教师认真备课,将教科书上的心电图知识完整地教授给学生之后发现学生在面对一份新的心电图时仍然非常茫然,甚至将教科书上的原图重新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时候,有时学生也并不能正确诊断出来.结果,学生在提到心电图时多数都认为其非常难,学不会.对心电图不能发生浓厚的兴趣.本人将在近4年的七年制医学生心电图课堂教学工作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和体会进行了总结,希望与同仁分享,共同提高心电图课堂教学的质量.

    作者:王吉云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抑郁症对冠心病的影响及治疗策略

    抑郁症和冠心病(CHD)作为影响人类身心健康的两大疾病已引起全社会尤其是医务工作者的广泛关注,目前已有很多文献报道了抑郁症作为CHD的独立危险因素不但增加CHD的发病率,而且对CHD的预后产生不良影响[1,2],且与传统的危险因素如:吸烟,高胆固醇血症等对CHD的影响程度相同[3];

    作者:吕同华;金春霞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缬沙坦对高血压病患者左室重构的影响

    目的:观察缬沙坦对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向心性重构的影响.方法:在8个月的随机单盲试验中,利用超声心动图观察缬沙坦(80 mg/d)对58例未经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心室向心性重构患者的左心室室壁厚度、左心室重量以及左心室重量指数的影响.结果:缬沙坦可明显降低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在降低血压的同时,缬沙坦可降低左心室重量和左心室重量指数.结论:缬沙坦在平稳降压的同时可使向心性左室重构及左室肥厚逆转.

    作者:肖文海;刘璇;刘宏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蛛网膜下腔出血误诊为分裂样精神病1例

    1 病例资料患者男,39岁,农民,6天前于田间劳动中,突然出现剧烈头痛,头晕,胸部闷胀,逐渐加重,数分钟后呼之不应,出现昏迷.

    作者:董会芹;王志荣;周振华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躯体健康状况的现状分析

    目的:了解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合并不同躯体疾患的发生率及有关因素的分析.方法:对我院住院3年以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的躯体疾病及异常的生物学指标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合并躯体疾患的发生率是70.52%.排列前几位的是心电图的异常,白细胞下降,血脂升高,糖尿病,高血压病,胆结石,电解质异常.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合并躯体疾病与年龄及病程成正相关,其中心电图异常及白细胞下降女性明显高于男性.结论: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合并躯体疾病的风险很高,应定期检查,尤其对女性的心电图及血常规的检查,做到早诊早治,以减少不良后果.

    作者:黄堂辉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新型抗抑郁药的机制与应用的临床分析

    抑郁症是精神科常见病、多发病,具有高患病率(约3%~5%)、高复发率(约70%~80%)、高致残率(约25%),有躯体功能和社会功能减退50%显慢性病程和高致死率(约15%~25%,终自杀成功),在全球疾病负担排序名列第5位,推测到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继冠心病后第2位疾病负担.抑郁症可分为三个类型:①忧郁型抑郁症;②非典型抑郁症;③混合型抑郁症[1].

    作者:陈丽娟;卓志明;庄华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低血钾致间歇性右束支阻滞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52岁,因上腹部疼痛伴发热3天于2007年12月24日16∶00入院.有高血压病史5年,正规服降压药治疗,血压控制可.

    作者:黄建军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老年房颤患者的健康教育

    1 概述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简称房颤,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心律失常.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房颤发生率为1%,并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在75岁以上人群可达10%.有研究表明,老年人的所有脑卒中发作中有36 %是由房颤引起的.

    作者:赵丽洁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关爱性心理护理对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血清SA含量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关爱性心理护理对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血清唾液酸(SA)含量的关系.方法:选择11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文拉法辛系统治疗,同时治疗组患者在口服药物的同时采用关爱性心理护理措施,对照组患者进行一般性护理,疗程8周.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及后第2、4、8周末采取静脉血进行血清SA含量测定并与30名健康人进行对照,用HADM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抑郁症患者治疗前血清SA含量明显高于健康人,经过系统的护理及药物治疗,两组患者血清SA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治疗组患者下降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的差异(P<0.01),且与HADM量表总分的降低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抑郁患者在发病其间血清SA含量明显增高,随关爱性心理护理及药物治疗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同时血清SA含量也逐渐下降.

    作者:王荣花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社区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4例2型糖尿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服用降糖药物和一般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社区护理干预模式.结果:经社区护理干预后,干预组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明显下降(t=2.40和2.44,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7,P<0.05). 结论:有效的社区护理干预能使糖尿病患者群的健康知识、态度、行为水平、知识知晓率明显改观,消除恐惧感和焦虑,抑郁心理.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

    作者:周立平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CRT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三腔起搏器(CRT)治疗心衰植入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为手术成功提供保障.方法:对15例病人进行围手术期护理指导并对护理效果进行观察.结果:15例患者均取得满意效果,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正确的指导和科学的护理是三腔起搏器植入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梁首勤;付海霞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中药注射剂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

    中药注射剂是指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采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和方法,从中药中提取有效成分或者物质制成溶剂的粉末或者浓溶液的无菌制剂.中药注射剂是我国独创的新剂型,它在保存传统中药特色的基础上,具有生物利用度高,作用迅速等特点,目前已开始广泛用于临床.一直以来,中药制剂给人的印象是:因为是天然药物,所以中药比西药安全,不良反应小.但是,近几年有关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道增多,其临床的安全性逐渐受到质疑,本文通过有关报道的分析,总结中药注射剂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作者:彭建农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苯二氮(艹卓)类抗焦虑药物使用与滥用的调查研究

    目的:调查研究苯二氮(艹卓)类抗焦虑药物的使用现状.方法:随机对150户家庭应用心理卫生调查表、药物依赖性调查表、精神现状检查(PSE)、焦虑自评量表进行测试,并采用SAS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使用及成瘾率城里高于农村,女性多于男性,有职业者高于无职业者,文化程度偏低者高于文化程度较高者(P<0.01).结论:苯二氮NFDA1类药物,应用广泛,可致一定程度的滥用.

    作者:马照红;吴琼;张衍军;王宝莲;宋艳辉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精神科老年患者的肢体功能训练体会

    社会的老龄化,老年患者及慢性患者的增多,老年人会出现肌力的下降,关节活动度的减小,尤其是平衡和步态的损害会直接影响到老年人的活动能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自身的健康日益关注,健康老龄生活质量都已逐渐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现代康复技术的普及,人们不仅单纯地被动接受按摩、理疗、针灸及健身运动,还注重肢体功能的训练.

    作者:张燕;李玉琼;王加仙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甲状腺素与女性精神分裂症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从分子水平研究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研究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FT3、FT4、TSH)水平与临床因素的相关关系.方法:对60例符合CCMD-Ⅲ及ICD-10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利醅酮组和阿立哌唑组.用药范围:利醅酮起始剂量1 mg/d~6 mg/d.阿立哌唑起始剂量5 mg/d~30 mg/d,疗程均为8周.在治疗前后检测血清FT3、FT4、TSH水平,分别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采用PANSS、CGI、TESS评定精神症状、临床疗效及其他相关因素.结果:研究组治疗前后FT3、FT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并在治疗后呈逐渐下降趋势,而TSH治疗前后均低于对照组.相关性分析显示:治疗前FT4与治疗P因子成正相关(P<0.05),TSH水平与P因子成负相关(P<0.05),病程与FT3呈现正相关(P<0.05). 治疗后FT3与PANSS成正相关(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前病程与FT3成正相关(P<0.05),药物治疗与FT4成负相关(P<0.05),精神分裂症临床分型与TSH成负相关(P<0.05),治疗后PANSS总分与FT3成正相关(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有内分泌的紊乱,患者血清FT3,FT4变化可能与其疾病本身有关,血清 FT3、FT4水平受多因素的影响,或许可预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情的严重程度.

    作者:徐成敏;张桂华;于敬杰;白录东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86例急性脑梗死与Hs-CRP检测水平变化的关系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变化及其在脑梗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86例脑梗死患者,检测其急性期和恢复期hs-CRP水平变化,并与40例健康对照组做比较.结果: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与恢复期hs-CRP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病情重者升高更明显.结论:hs-CRP水平升高可作为脑梗死急性期的诊断预测指标.

    作者:杨秀珍;张卫群;王莉莉 刊期: 2008年第15期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民康医学(上半月);中国民政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