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黎
尿毒症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患者一旦确诊为尿毒症后,则需要行肾脏替代治疗.而血液透析是慢性终末期肾脏疾病的主要替代治疗方法.现代透析的观念和目的非常明确,一是尽量提高透析患者的长期生存率;二是努力改善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卉;唐开奖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炎琥宁联合西米替丁治疗小儿疱疹性咽颊炎的疗效.方法 将61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两组均给予输液退热等治疗,治疗组31例予炎琥宁10 mg/(kg·d)以及西米替丁10~20 mg/(kg·d)静滴,对照组30例予利巴韦林10~15 mg/(kg·d)静滴,疗程3~7 d.结果 治疗组退热时间、咽痛消失时间、咽部疱疹消失时间及治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结论 炎琥宁联合西米替丁治疗小儿疱疹性咽颊炎疗效明显优于利巴韦林,未见不良反应.
作者:陈涛;毛英 刊期: 2007年第02期
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截瘫,经证实脊髓压迫多数来自椎体后方碎骨及破裂的椎间盘.采用前路减压比后路间接减压更充分,因而可获得较好的效果.2000年7月~2006年8月,笔者应用Z-Plate内固定系统前入路减压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2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拥军;韩联;邹毅;苏俊;王建国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疾病危重评分与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分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60例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分别进行HIE临床分度、新生儿疾病危重评分、统计合并危重单项指标、NBNA的测定,同时比较两组危重评分与临床分度的关系,出现单项指标与无单项指标与临床分度关系,两组评分与NBNA的关系及预后情况.结果 新生儿疾病危重评分越低,其HIE临床分度越差,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意义(χ2=25.31,P<0.01).有单项指标出现中重度HIE明显高于无单项指标,两者比较有非常显著意义(χ2=25.58,P<0.01);新生儿危重评分越低,NBNA的评分越低,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5.574,P<0.01);两组评分患儿,评分越低,预后越差,比较有非常显著意义,(χ2=9.23,P<0.01).结论 新生儿疾病危重判定,不管是采取评分或采用单项指标,均能很好的反应出HIE的临床分度及预后.
作者:万绍勇;饶合兰;曾凡茂 刊期: 2007年第02期
自1989年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首次报道以来,腹腔镜手术现在已不再局限于上腹部手术,其它许多器官的手术也可在腹腔镜下完成[1].由于手术时CO2气腹及体位改变等带来的生理影响,故国外均在全麻下实施.不同手术体位,不同程度的CO2气腹压力和手术时间对不同病人的生理影响也不尽相同,目前国内腹腔镜手术的麻醉选择为硬外麻醉和气管内全麻并存,笔者就不同麻醉方式对机体生理影响以及腹腔镜手术常用的麻醉方法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谭宗池 刊期: 2007年第02期
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临床表现特殊,误诊率高,起病急骤,发展迅速,病死率及致残率高.为探讨该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现就本院1986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21例该病患儿作如下分析.
作者:黄新国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TVP)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症(BPH)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术前进行实际病情评估,围手术期充分调整,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TVP)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症(BPH)61例.结果 全部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随访3~28个月,Ipss平均下降17.4分,大尿流率(Qmax)增加9.7 ml/s,残余尿量下降至18.3 ml,疗效满意.结论 只要加强围手术期的处理及术中认真操作,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症安全,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房森;董登云 刊期: 2007年第02期
2003年6月~2005年6月我院对22例经病理确诊的女性腺性膀胱炎患者采用经尿道电切术加丝裂霉素膀胱灌注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叶振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对比腹腔镜与开腹肠粘连松解术的疗效.方法 将用腹腔镜行肠粘连松解术的28例临床资料与同期行开腹肠粘连松解术的31例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比较,术后排气、带管、住院时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肠梗阻复发率则有显著性差异(P<0.05),腹腔镜组疗效明显优于开腹组.结论 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与开腹手术相比,具有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高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的改变情况及其与CHF患者病情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50例CHF患者(心功能Ⅱ级7例,Ⅲ级19例,Ⅳ级24例)和30例正常人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促甲状腺激素(TSH).结果 不同心功能级别的CHF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比较,心衰愈重则甲状腺激素改变愈明显,T3降低、FT3降低.结论 CHF患者存在继发性甲状腺激素代谢异常,T3和FT3降低可作为CHF患者病情和预后判断指标.
作者:麦海源;潘广伟;黄瑞瑜 刊期: 2007年第02期
末节断指是手外科的常见病,临床上常遇到因损伤部位及程度导致无完好的静脉供吻合的末节再植病例.我科自2003年1月~2006年12月对14例末节断指采用单纯吻合动脉的再植方法,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卢忠存;余金良;韦炳雷;陆高庆;黄宝义;余永当;韦铭铭 刊期: 2007年第02期
血管瘤是面部常见的先天性良性肿瘤,传统的治疗方法很多,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低温冷冻、激光治疗、硬化剂注射药物等,但各有其局限性,疗效多不尽人意.2002年9月至2006年3月,我们采用平阳霉素(pingyangmycin, PYM)加地塞米松(deexamthasone, DXM)局部瘤内注射治疗面部血管瘤38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廖烈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Twin-block矫治器用于发育期安氏Ⅱ类Ⅰ分类错合患者的矫治,了解颌面部硬组织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恒牙初期安氏Ⅱ1骨性下颌后缩患者21名,均戴用Twin-block矫治器,治疗前后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并进行矫正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分析比较.结果 Twin-block矫治器治疗6~12个月后,所有患者面型突度减小,磨牙关系均达Ⅰ类或接近Ⅲ类关系,覆盖覆合明显减小.结论 Twin-block矫治器不但能改善面部形态及口腔功能,还能纠正骨骼矢状不调.
作者:李定梅;单梓南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参麦注射液治疗支气管肺炎并发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92例支气管肺炎并发心力衰竭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传统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结果 治疗组在抗心力衰竭、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促进肺部罗音吸收和阴影消失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且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 参麦注射液治疗支气管肺炎并发心力衰竭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韦志群 刊期: 2007年第02期
人工关节置换术在临床上多用于治疗严重脊柱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骨折等骨科疾患.是缓解髋部疼痛和改善关节功能常用的方法之一.目前已成为重建关节功能的一种手段[1].因此,对此类患者的护理也愈显重要,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和因素.我院自2000年10月~2005年7月共施行全髋关节置换术68例, 未出现人工关节脱位和并发症,获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黄农锐;韩兴凤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是一种含硫基的氨基酸,它由蛋氨酸去甲基化而来,是蛋氨酸分解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其本身并不参与蛋白质的合成.近年来随着检测水平的提高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高Hcy血症不仅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有关,也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Hcy的致病机制越来越受到重视,现将近年来有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张素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近年来,由于诸多因素影响,剖宫产率逐年上升,瘢痕子宫育龄妇女也相应增加,从而也为再次妊娠的处理带来了新的问题.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是中期妊娠引产的安全而有效的方法,而有剖宫产史的孕妇,由于宫颈成熟度差,应用利凡诺引产有可能引起宫体部强制性宫缩而宫颈扩张迟缓,致使宫腔压力过大而导致子宫瘢痕破裂的危险.
作者:李宝芬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结核病的患病率是非糖尿病病人的2~4倍[1],两病并发,相互影响,致使病情复杂,相互加剧,病程迁延,预后差.现将62例肺结核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张耘 刊期: 2007年第02期
机械通气(MV)是挽救重症呼吸衰竭不要可替代的独特手段,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在机械通气过程中的发生率日趋增多,导致抢救复杂化和死亡率增高.因此,VAP已成为医疗实践中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对我院33例VA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病原菌及药敏结果分析.
作者:黄凤萍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高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脑梗死病人90例,对照组80例为同期因其他疾病(非动脉硬化性疾病、神经系统检查正常如外伤、肺部感染、白内障等)住院者,通过微粒子酶免分析定量检测血浆中Hcy的浓度.结果 脑梗死组血浆Hcy总平均值为15.91±5.17 μmol·L-1,明显高于对照组总平均值的10.16±2.71 μmol·L-1(t=8.911,P<0.01).结论 高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是脑梗死一个新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宁世金 刊期: 200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