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炎琥宁联合西米替丁治疗小儿疱疹性咽颊炎疗效观察

陈涛;毛英

关键词:炎琥宁, 西米替丁, 小儿, 疱疹性咽颊炎
摘要:目的 观察炎琥宁联合西米替丁治疗小儿疱疹性咽颊炎的疗效.方法 将61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两组均给予输液退热等治疗,治疗组31例予炎琥宁10 mg/(kg·d)以及西米替丁10~20 mg/(kg·d)静滴,对照组30例予利巴韦林10~15 mg/(kg·d)静滴,疗程3~7 d.结果 治疗组退热时间、咽痛消失时间、咽部疱疹消失时间及治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结论 炎琥宁联合西米替丁治疗小儿疱疹性咽颊炎疗效明显优于利巴韦林,未见不良反应.
右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多巴酚丁胺、酚妥拉明与速尿联合治疗顽固性心衰60例

    2005年9月~2006年9月,我科对60例顽固性心力衰竭病人(refractory heart failure,RHF),采用多巴酚丁胺、酚妥拉明与速尿联合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国凡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泌尿系感染肠杆菌科细菌的产酶率及耐药状况分析

    泌尿系感染(UTI)是临床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尤以肠杆菌科细菌感染为主,由于临床广泛的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使肠杆菌科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日趋严重,给临床用药治疗带来了困难.为了解UTI的肠杆菌细菌的产酶率及耐药状况,我们对引起UTI的106株肠杆菌科细菌进行了菌群分析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测及药敏试验,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帮助.

    作者:陆贞妮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的体会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TVP)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症(BPH)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术前进行实际病情评估,围手术期充分调整,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TVP)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症(BPH)61例.结果 全部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随访3~28个月,Ipss平均下降17.4分,大尿流率(Qmax)增加9.7 ml/s,残余尿量下降至18.3 ml,疗效满意.结论 只要加强围手术期的处理及术中认真操作,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症安全,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房森;董登云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放射治疗子宫颈癌患者的护理配合

    放射治疗作为治疗子宫颈癌卓有成效的治疗方法之一,其适应症广泛.不仅早期病例可以放疗,中、晚期病例亦可放疗[1].我科自2001年1月~2005年1月对80例宫颈癌患者给予腔内、腔外放射治疗,治疗效果满意,放疗并发症得到及时处理.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舒国英;刘玲珍;倪丽娜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双平面经直肠超声诊断前列腺癌的价值

    目的 探讨双平面经直肠超声(TRUS)的二维成像和彩色血流显像技术(CDFI)对前列腺癌(PCA)的诊断价值. 方法将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癌的29例经直肠超声声像图,观察其有无异常结节病灶回声和异常结节彩色血流特征. 结果 29例前列腺癌经直肠超声发现结节病灶28例,诊断为癌性结节25例,诊断符合率为86.2%,诊断前列腺增生4例,假阴性率13.8%. 结论双平面经直肠超声检查的声像图特征性,可以提高前列腺癌诊断的确诊率.

    作者:吴成海;粟永明;谢国文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促红细胞生成素和血清瘦素水平与慢性肾衰病人疗效的关系

    目的 从CR1分子数量表达方面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和血清瘦素水平与慢性肾衰病人疗效评价的关系.方法 选择4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CRF)贫血患者作为观察组,每例皮下注射rhEPO 2000 U/ 次,每周2 次,共用6~8周;同时口服右旋糖酐铁片0.5 g/次,3次/d.治疗期间禁止输血、透析、使用免疫抑制剂.另选同期接受健康检查者36例作为对照.结果 rhEPO治疗前观察组外周血红细胞上CR1分子的表达及血Hb的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但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瘦素明显降低(P<0.01).结论 rhEPO 治疗后在增加红细胞上CR1分子表达和血Hb 水平的同时,尚可间接调节NK细胞和LAK细胞的功能,提高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

    作者:李仕良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在翼状胬肉手术中,将胬肉切除后再移植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26例248眼翼状胬肉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12例122眼在术中将胬肉切除,并将部分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在近角膜缘的巩膜创面上;对照组114例126眼在术中将胬肉头部从角膜面切除后将胬肉物转移并埋藏于下方球结膜下.两组术后随访2年.结果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复发率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是治疗翼状胬肉并有效防止其复发的好方法.

    作者:粟友敏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超声诊断78例宫外孕结果分析

    宫外孕是妇科疾病中的常见病,快速检查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信息至关重要,现回顾性总结3年中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78例宫外孕的病变诊断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陈阿文;洪凤珍;周皛宇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体会

    人工关节置换术在临床上多用于治疗严重脊柱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骨折等骨科疾患.是缓解髋部疼痛和改善关节功能常用的方法之一.目前已成为重建关节功能的一种手段[1].因此,对此类患者的护理也愈显重要,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和因素.我院自2000年10月~2005年7月共施行全髋关节置换术68例, 未出现人工关节脱位和并发症,获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黄农锐;韩兴凤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睡前服用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对高血压病人血压的影响

    目的 探讨睡前服用小剂量肠溶阿司斯匹林(M-ASA)对高血压病人血压的影响.方法 将2003年1月~2006年1月在我院就诊或住院治疗的高血压病人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行常规降血压治疗,观察组在常规降血压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小剂量M-ASA 100~150 mg 睡前口服,对照组给予相同剂量的M-ASA早晨顿服,疗程3个月.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血压的下降情况. 结果 1个月后两组病人间的血压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3个月后观察组的血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按血压分级比较发现,两组高危及3级高血压病人的SBP、DBP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睡前口服M-ASA对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治疗可能具有协同效应.

    作者:李阳;林宇;陈雪芳;向波;杨远宏;舒百根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并多脏器损害的研究近况

    肺炎支原体(MP)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种超滤性病原微生物,含有DNA和RNA,无细胞壁,革兰氏染色阴性.它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具有一定的流行周期,以呼吸道感染为主要表现,其感染的特点为多发生于2岁以上的儿童,但近年来婴幼儿感染比例亦有增多趋势.

    作者:周祖文;潘静球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先天性阴道闭锁合并先天性尿瘘一例

    病例介绍患者,女,19岁,因周期性尿血两年余,2006年7月6日入院.入院前两年余,患者无明显诱因于自解小便时出现尿血,色暗红,无血块,量中,伴尿道灼热疼痛,小便5~6次/日,无其他不适,两天后出血渐减少,持续7天自行停止.

    作者:张小花;穆荣肖;李莲英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腹腔镜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体会

    目的 对比腹腔镜与开腹肠粘连松解术的疗效.方法 将用腹腔镜行肠粘连松解术的28例临床资料与同期行开腹肠粘连松解术的31例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比较,术后排气、带管、住院时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肠梗阻复发率则有显著性差异(P<0.05),腹腔镜组疗效明显优于开腹组.结论 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与开腹手术相比,具有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高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P53表达对结肠癌肝转移的临床预测价值

    目的 探讨P53阳性表达对结肠癌早期肝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52例结肠癌标本的P53表达,并完成2年随访,对其表达率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P53的阳性表达在大肠癌Dukes分期、淋巴结有无肿瘤细胞转移及随访2年后有无肝转移中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P53的表达对结肠癌早期肝转移有一定的预测作用,有益于临床对结肠癌的评估、治疗.

    作者:万琳琳;李志民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进展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约占急性胰腺炎的10%~15%左右,发病急,临床表现复杂,病程进展迅速, 病情笃重,常合并较多的严重并发症.

    作者:雷有庆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高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脑梗死关系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高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脑梗死病人90例,对照组80例为同期因其他疾病(非动脉硬化性疾病、神经系统检查正常如外伤、肺部感染、白内障等)住院者,通过微粒子酶免分析定量检测血浆中Hcy的浓度.结果 脑梗死组血浆Hcy总平均值为15.91±5.17 μmol·L-1,明显高于对照组总平均值的10.16±2.71 μmol·L-1(t=8.911,P<0.01).结论 高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是脑梗死一个新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宁世金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及安全防护对策

    随着艾滋病流行形势的日益严重,临床就诊的艾滋病(AIDS)病人越来越多,医务人员的艾滋病病毒(HIV)暴露机会也将增加,虽然相关报道经各种形式穿破皮肤暴露HIV血液感染的危险性仅是0.3%[1],但由于目前AIDS还缺乏有效的药物治愈,一旦感染其后果十分严重.

    作者:车红英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21例临床分析

    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临床表现特殊,误诊率高,起病急骤,发展迅速,病死率及致残率高.为探讨该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现就本院1986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21例该病患儿作如下分析.

    作者:黄新国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加强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思考

    教育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而知识来源于实践的认识,能力来自于实践的锻炼,素质更需要在实践中养成.实践教学在提高教学质量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是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

    作者:韦红卫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米非司酮与利凡诺联合用于中孕引产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利凡诺联合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自2004年5月~2006年3月住院妊娠14~27周,自愿要求终止妊娠的健康妇女12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与对照组(43例).观察组在进行利凡诺羊膜腔注射术前,予米非司酮口服;对照组不予米非司酮口服.观察两组注药到宫缩开始时间、宫缩到胎儿娩出时间、胎盘胎膜残留、子宫出血量及宫颈撕裂伤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从注药到宫缩开始时间、宫缩到胎儿娩出时间明显缩短(P<0.01);胎盘胎膜残留、产后出血及宫颈撕裂伤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 .结论 米非司酮与利凡诺联合用于中期妊娠引产是较为理想的引产方法.

    作者:杨红灵;韩迪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右江医学杂志

右江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