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花;穆荣肖;李莲英
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是一种含硫基的氨基酸,它由蛋氨酸去甲基化而来,是蛋氨酸分解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其本身并不参与蛋白质的合成.近年来随着检测水平的提高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高Hcy血症不仅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有关,也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Hcy的致病机制越来越受到重视,现将近年来有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张素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妇产科腹部手术的病人,由于受到麻醉药品的抑制以及手术操作对腹腔脏器的干扰,可使胃肠移动减弱,腹胀等,若不及时采取措施,肛门排气时间常需72 h[1],对机体的恢复极为不利.临床上出现胃腹胀气时,多采用肛管排气、胃肠减压或肌注、穴位注射新斯的明等.
作者:刘澹璐;李卡路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的改变情况及其与CHF患者病情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50例CHF患者(心功能Ⅱ级7例,Ⅲ级19例,Ⅳ级24例)和30例正常人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促甲状腺激素(TSH).结果 不同心功能级别的CHF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比较,心衰愈重则甲状腺激素改变愈明显,T3降低、FT3降低.结论 CHF患者存在继发性甲状腺激素代谢异常,T3和FT3降低可作为CHF患者病情和预后判断指标.
作者:麦海源;潘广伟;黄瑞瑜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大鼠缺血皮瓣存活能力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和局部更有效的给药途径.方法 将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15只.于背部作6 cm×1.5 cm蒂位于双侧髂棘连线上的全层缺血皮瓣.A组在皮瓣下注射生理盐水,B组皮瓣下注射VEGF生理盐水溶液,C组皮瓣下放置含VEGF生理盐水溶液明胶海绵,原位缝合皮瓣.术后第3,7,14 d观察缺血皮瓣的成活面积,并进行组织学观察,用RT-PCR方法检测皮瓣中VEGFmRNA 的含量.结果 14天时,C组皮瓣的成活面积率明显高于B组(P<0.05),且B组高于A组(P<0.05).B组VEGFmRNA表达水平高于A组但低于C组(P<0.01).结论 VEGF的局部应用,可以加速皮瓣内血管再生,从而改善了大鼠缺血皮瓣远端的血供状态,尤其采用明胶海绵携带VEGF皮瓣下放置的方法,更能明显地增强缺血皮瓣的成活能力.
作者:王继红;刘学政 刊期: 2007年第02期
脑血管病是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存的三大疾病之一,长期以来对其造成神经细胞的死亡尚未见有确实有效的治疗方法.脑组织梗死后,如何促进梗死区内神经细胞再生,是促进患者神经系统各项功能改善乃至完全恢复的关键.
作者:陈倍楚;许志恩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利凡诺联合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自2004年5月~2006年3月住院妊娠14~27周,自愿要求终止妊娠的健康妇女12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与对照组(43例).观察组在进行利凡诺羊膜腔注射术前,予米非司酮口服;对照组不予米非司酮口服.观察两组注药到宫缩开始时间、宫缩到胎儿娩出时间、胎盘胎膜残留、子宫出血量及宫颈撕裂伤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从注药到宫缩开始时间、宫缩到胎儿娩出时间明显缩短(P<0.01);胎盘胎膜残留、产后出血及宫颈撕裂伤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 .结论 米非司酮与利凡诺联合用于中期妊娠引产是较为理想的引产方法.
作者:杨红灵;韩迪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在下肢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2例怀疑下肢血管病变的患者行多层螺旋CT下肢血管成像,扫描参数及方法:层厚10 mm,间隔10 mm,螺距1.375∶1,速度:27.50 mm/rot,对比剂量100~120 ml,注射速率:3.0~3.5 ml/s,使用SmartPrep自动跟踪技术,并对图像进行评价.结果 22例中有髂总动脉瘤2例,小腿动脉狭窄5例,腹主动脉瘤2例,髂总动脉闭塞1例,肾动脉以下腹主动脉狭窄1例,闭塞2例,髂内、外动脉狭窄1例,闭塞1例,股动脉狭窄2例,小腿动脉狭窄、闭塞1例.动静脉畸形2例,2例未见异常,所有患者均行超声检查,2例同时行MRA检查,3例行DSA检查.结论 使用跟踪技术的下肢动脉CT血管成像能准确直观地显示下肢动脉血管的立体解剖特点,为下肢血管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是下肢血管病变较为优化的检查方法.
作者:赵海波;谢超贤;韦建林;滕才均;廖明壮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病例介绍病例1 患者25岁,G3P1,因妊娠38+2周伴不规则下腹痛7小时入院.孕期不定期产检3次,均未见异常.体格检查:体重73 kg,BP 116/82 mmHg,产科检查:宫高38 cm,腹围112 cm,胎心音正常.
作者:刘秀姣 刊期: 2007年第02期
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临床表现特殊,误诊率高,起病急骤,发展迅速,病死率及致残率高.为探讨该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现就本院1986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21例该病患儿作如下分析.
作者:黄新国 刊期: 2007年第02期
人工关节置换术在临床上多用于治疗严重脊柱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骨折等骨科疾患.是缓解髋部疼痛和改善关节功能常用的方法之一.目前已成为重建关节功能的一种手段[1].因此,对此类患者的护理也愈显重要,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和因素.我院自2000年10月~2005年7月共施行全髋关节置换术68例, 未出现人工关节脱位和并发症,获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黄农锐;韩兴凤 刊期: 2007年第02期
自1989年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首次报道以来,腹腔镜手术现在已不再局限于上腹部手术,其它许多器官的手术也可在腹腔镜下完成[1].由于手术时CO2气腹及体位改变等带来的生理影响,故国外均在全麻下实施.不同手术体位,不同程度的CO2气腹压力和手术时间对不同病人的生理影响也不尽相同,目前国内腹腔镜手术的麻醉选择为硬外麻醉和气管内全麻并存,笔者就不同麻醉方式对机体生理影响以及腹腔镜手术常用的麻醉方法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谭宗池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参麦注射液治疗支气管肺炎并发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92例支气管肺炎并发心力衰竭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传统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结果 治疗组在抗心力衰竭、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促进肺部罗音吸收和阴影消失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且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 参麦注射液治疗支气管肺炎并发心力衰竭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韦志群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妊娠糖尿病(GDM) 血糖控制情况对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GDM患者73例,其中血糖控制不理想30例(A组),控制理想43例(B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A组妊高征、羊水过多、羊水过少、早产、剖宫产、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吸入性肺炎、新生儿畸形发生率均高于B组(P<0.05或<0.01).结论 GDM患者血糖控制情况直接影响母婴预后, 提高对GDM的认识和积极控制血糖,可减少母婴并发症.
作者:叶雪凤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建立小鼠哮喘模型,给予地塞米松治疗,检测血浆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水平变化,探讨地塞米松对哮喘小鼠的治疗作用. 方法选用24只昆明种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组和地塞米松治疗组,哮喘组和地塞米松治疗组予鸡卵白蛋白致敏及激发建立哮喘模型,再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地塞米松治疗,检测血浆8-iso-PGF2α水平.结果 哮喘组血浆中8-iso-PGF2α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经地塞米松治疗后显著下降(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哮喘小鼠机体存在氧化应激状态,地塞米松对哮喘的氧化应激状态具有明显的干预作用.
作者:冯晓晓;谢佳星 刊期: 2007年第02期
随着内窥镜技术的发展,耳内窥镜近年来已逐步应用于耳科学的临床治疗中.我科自2004年8月以来在耳内窥镜下进行鼓膜修补术50例(50耳),术后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炳光;周剑勇;熊国平;吕洁瑜;张碧华;王鸿香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奥宁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消化道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入选的63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应激性消化道溃疡患者,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首先用奥宁0.1 mg静脉推注(5分钟),随后以0.6 mg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中,通过输液泵以50 μg/h连续静脉滴注,Q12 h,疗程5天.对照组31例,应用法莫替丁注射液20 mg加入生理盐水注射液100 ml中静脉滴注,Q8 h.观察两组疗效及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为75.00%,有效率为25.00%,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显效率25.81%,有效率54.84%,总有效率80.64%.治疗组显效率、有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两组均无特殊不良反应及副作用.结论 奥宁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效果是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黄华东;黄海能 刊期: 2007年第02期
急性肺水肿是临床上常见的急症,因腰椎穿刺致急性肺水肿临床上极少见,我院自1992年9月~2006年5月间有7例因行腰椎穿刺术致急性肺水肿,本文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治疗及防治对策,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作者:宋郁喜;孙安平;徐惠敏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各种原因引起电张调整性T波改变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右室起搏恢复自主心率后25例、阵发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行射频导管消融术(RFCA)后17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VT)终止后9例进行动态心电图观察.结果 右室起搏、PSVT行RFCA、特发性VT终止后电张调整性T波改变的发生率依次为60.0%(15/25)、23.57%(4/7)和55.6%(5/9),差异无显著性(P>0.05).三组心电图的共同特点为:TⅡ、Ⅲ、avF均倒置;其QRS主波与心室除极顺序异常时的QRS主波方向相反;无ST段移位.未经任何处理,约1~2周后T波改变自动恢复正常.结论 电张调整性T波改变是心肌正常的电生理特性,了解其特征有助于与心肌缺血、损伤、坏死等所致的T波改变相鉴别,避免临床误诊误治.
作者:黄显南;陈向阳;潘征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苦菜(PV)的抗氧化作用.方法 采用TBA法、NBT法测定小鼠心、肝、脑、肾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 苦菜能降低心、脑、肝、肾体外组织中MDA的含量,苦菜3种剂量均有显著降低小鼠体内心、肝、脑、肾组织中MDA含量(P<0.05或<0.01);BVE 250 mg、500 mg/(kg·d),能显著提高上述组织中SOD活性(P<0.05或<0.01).结论 苦菜具有明显的体内外抗氧化作用.
作者:卢新华;谷彬;刘思妤;王俊杰;陈钢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宫外孕是妇科疾病中的常见病,快速检查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信息至关重要,现回顾性总结3年中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78例宫外孕的病变诊断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陈阿文;洪凤珍;周皛宇 刊期: 200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