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妇产科手术后温水足浴及早进食促肛门排气临床观察

刘澹璐;李卡路

关键词:妇产科手术, 肛门排气
摘要:妇产科腹部手术的病人,由于受到麻醉药品的抑制以及手术操作对腹腔脏器的干扰,可使胃肠移动减弱,腹胀等,若不及时采取措施,肛门排气时间常需72 h[1],对机体的恢复极为不利.临床上出现胃腹胀气时,多采用肛管排气、胃肠减压或肌注、穴位注射新斯的明等.
右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高压氧治疗早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63例的护理体会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引起新生儿智能伤残的重要原因之一.笔者对高压氧治疗(HBO)HIE 患儿63例进行回顾性总结,旨在探求高压氧治疗HIE患儿的护理措施,以促进患儿康复.

    作者:韦咏坊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白细胞介素-6及其受体与食管癌的关系研究进展

    白细胞介素-6(IL-6)的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曾经被命名为β2-干扰素(IFN-β2)[1]、杂交瘤/浆细胞瘤生长因子(HPGF)、B细胞分化因子(BCDF)、B细胞刺激因子-2(BSF-2)、溶细胞性T细胞分化因子(TCDF)、26 KDa诱导蛋白和肝细胞刺激因子(HSF)等[2].

    作者:唐任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米非司酮与利凡诺联合用于中孕引产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利凡诺联合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自2004年5月~2006年3月住院妊娠14~27周,自愿要求终止妊娠的健康妇女12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与对照组(43例).观察组在进行利凡诺羊膜腔注射术前,予米非司酮口服;对照组不予米非司酮口服.观察两组注药到宫缩开始时间、宫缩到胎儿娩出时间、胎盘胎膜残留、子宫出血量及宫颈撕裂伤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从注药到宫缩开始时间、宫缩到胎儿娩出时间明显缩短(P<0.01);胎盘胎膜残留、产后出血及宫颈撕裂伤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 .结论 米非司酮与利凡诺联合用于中期妊娠引产是较为理想的引产方法.

    作者:杨红灵;韩迪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自发性膀胱破裂25例的诊断和治疗

    自发性膀胱破裂是指非外伤性和医源性损伤的膀胱破裂,临床上较少见,发病急,病情变化复杂,易误诊[1].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将我院1990年2月至2006年5月共收治的25例病人,就其原因,诊断与治疗分析讨论如下.

    作者:罗象龙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应用格列美脲(万苏平)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140例T2DM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采用格列美脲和格列苯脲进行临床治疗,观察格列美脲和格列苯脲治疗糖尿病患者后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C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格列美脲和格列苯脲的降糖效果相似,但格列美脲治疗后餐后C肽无升高,两种药物对体重、血压、血脂影响不大,不良反应也轻微.结论 格列美脲可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的备选降糖药物.

    作者:陆飞;覃嗣贤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经尿道电切术加丝裂霉素膀胱灌注治疗女性腺性膀胱炎22例

    2003年6月~2005年6月我院对22例经病理确诊的女性腺性膀胱炎患者采用经尿道电切术加丝裂霉素膀胱灌注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叶振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局部应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对大鼠缺血皮瓣存活能力的影响

    目的 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大鼠缺血皮瓣存活能力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和局部更有效的给药途径.方法 将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15只.于背部作6 cm×1.5 cm蒂位于双侧髂棘连线上的全层缺血皮瓣.A组在皮瓣下注射生理盐水,B组皮瓣下注射VEGF生理盐水溶液,C组皮瓣下放置含VEGF生理盐水溶液明胶海绵,原位缝合皮瓣.术后第3,7,14 d观察缺血皮瓣的成活面积,并进行组织学观察,用RT-PCR方法检测皮瓣中VEGFmRNA 的含量.结果 14天时,C组皮瓣的成活面积率明显高于B组(P<0.05),且B组高于A组(P<0.05).B组VEGFmRNA表达水平高于A组但低于C组(P<0.01).结论 VEGF的局部应用,可以加速皮瓣内血管再生,从而改善了大鼠缺血皮瓣远端的血供状态,尤其采用明胶海绵携带VEGF皮瓣下放置的方法,更能明显地增强缺血皮瓣的成活能力.

    作者:王继红;刘学政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腹腔镜手术的麻醉进展

    自1989年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首次报道以来,腹腔镜手术现在已不再局限于上腹部手术,其它许多器官的手术也可在腹腔镜下完成[1].由于手术时CO2气腹及体位改变等带来的生理影响,故国外均在全麻下实施.不同手术体位,不同程度的CO2气腹压力和手术时间对不同病人的生理影响也不尽相同,目前国内腹腔镜手术的麻醉选择为硬外麻醉和气管内全麻并存,笔者就不同麻醉方式对机体生理影响以及腹腔镜手术常用的麻醉方法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谭宗池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综合医院门诊抑郁症患者的躯体化研究

    目的 探讨综合医院门诊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及误诊情况.方法 将在各科以躯体不适就诊经多方治疗无效而转诊于我院心理门诊,且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18分,抑郁自评量表(SDS)≥60分(标准分),符合CCMD-3抑郁症诊断标准(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的患者60例,进行临床、量表及疗效分析.结果 47例(78.3%)初诊患者第一主诉是躯体不适、睡眠障碍而非抑郁症状.经氟西汀治疗6周后,HAMD、SDS、及HAMA(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结论 对综合医院门诊抑郁症患者的识别、诊断、适当的抗抑郁治疗,可有效地缓解抑郁症状和躯体不适,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和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陈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同型半胱氨酸的临床研究进展

    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是一种含硫基的氨基酸,它由蛋氨酸去甲基化而来,是蛋氨酸分解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其本身并不参与蛋白质的合成.近年来随着检测水平的提高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高Hcy血症不仅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有关,也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Hcy的致病机制越来越受到重视,现将近年来有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张素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奥宁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应激性消化道溃疡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奥宁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消化道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入选的63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应激性消化道溃疡患者,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首先用奥宁0.1 mg静脉推注(5分钟),随后以0.6 mg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中,通过输液泵以50 μg/h连续静脉滴注,Q12 h,疗程5天.对照组31例,应用法莫替丁注射液20 mg加入生理盐水注射液100 ml中静脉滴注,Q8 h.观察两组疗效及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为75.00%,有效率为25.00%,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显效率25.81%,有效率54.84%,总有效率80.64%.治疗组显效率、有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两组均无特殊不良反应及副作用.结论 奥宁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效果是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黄华东;黄海能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并多脏器损害的研究近况

    肺炎支原体(MP)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种超滤性病原微生物,含有DNA和RNA,无细胞壁,革兰氏染色阴性.它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具有一定的流行周期,以呼吸道感染为主要表现,其感染的特点为多发生于2岁以上的儿童,但近年来婴幼儿感染比例亦有增多趋势.

    作者:周祖文;潘静球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十六层螺旋CT血管造影后处理技术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后处理技术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1例临床拟诊颅内动脉瘤患者行CTA检查,并分别完成薄层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遮盖容积重建(SVR)、表面遮盖重建(SSD)四种技术成像.结果 CTA详细显示颈内动脉瘤6例,前交通支动脉瘤5例,后交通支动脉瘤7例,大脑中动脉M2段3例,各种病理情况的CTA后处理技术以SVR佳.结论 颅内动脉瘤CTA重建技术以SVR为主的综合处理显示好.

    作者:卓建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多层螺旋CT在下肢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在下肢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2例怀疑下肢血管病变的患者行多层螺旋CT下肢血管成像,扫描参数及方法:层厚10 mm,间隔10 mm,螺距1.375∶1,速度:27.50 mm/rot,对比剂量100~120 ml,注射速率:3.0~3.5 ml/s,使用SmartPrep自动跟踪技术,并对图像进行评价.结果 22例中有髂总动脉瘤2例,小腿动脉狭窄5例,腹主动脉瘤2例,髂总动脉闭塞1例,肾动脉以下腹主动脉狭窄1例,闭塞2例,髂内、外动脉狭窄1例,闭塞1例,股动脉狭窄2例,小腿动脉狭窄、闭塞1例.动静脉畸形2例,2例未见异常,所有患者均行超声检查,2例同时行MRA检查,3例行DSA检查.结论 使用跟踪技术的下肢动脉CT血管成像能准确直观地显示下肢动脉血管的立体解剖特点,为下肢血管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是下肢血管病变较为优化的检查方法.

    作者:赵海波;谢超贤;韦建林;滕才均;廖明壮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激光加超短波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应用氦氖激光及超短波配合药物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将72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采用氦氖激光、超短波配合药物别嘌呤醇片治疗.对照组36例仅口服别嘌呤醇片,两组治疗2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94%,对照组治愈率61%,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2=11.57,P<0.01).结论 氦氖激光及超短波配合药物别嘌呤醇片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李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单纯吻合动脉的末节断指再植14例报告

    末节断指是手外科的常见病,临床上常遇到因损伤部位及程度导致无完好的静脉供吻合的末节再植病例.我科自2003年1月~2006年12月对14例末节断指采用单纯吻合动脉的再植方法,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卢忠存;余金良;韦炳雷;陆高庆;黄宝义;余永当;韦铭铭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撬拨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28例疗效观察

    跟骨骨折是常见的足部损伤,约占全身骨折的1%~2%,占跗骨骨折的60%,其中波及跟距关节面的关节内骨折占60%~70%[1],关节内骨折分为舌形骨折和关节压缩骨折两种类型[2],跟骨骨折的治疗效果一直不能令人满意,特别是关节内骨折,常遗留疼痛、扁平足、足跟增宽等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足功能.

    作者:朱思宏;李建军;孙承军;李绍刚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预防早产儿感染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预防早产儿感染的效果.方法 将7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丙球蛋白静脉注射,400 mg/(kg·次),每周1次,连用2~4次,比较两组血清IgG水平和院内感染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血清IgG水平显著增高(P<0.01).治疗组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IVIG预防早产儿感染具有较好效果.

    作者:潘雅芳;谭丽君;吴胜伟;瘳克准;韦红梅;潘宇贵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肺结核并糖尿病62例临床及预后特点分析

    结核病的患病率是非糖尿病病人的2~4倍[1],两病并发,相互影响,致使病情复杂,相互加剧,病程迁延,预后差.现将62例肺结核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张耘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进展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约占急性胰腺炎的10%~15%左右,发病急,临床表现复杂,病程进展迅速, 病情笃重,常合并较多的严重并发症.

    作者:雷有庆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右江医学杂志

右江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