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局部应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对大鼠缺血皮瓣存活能力的影响

王继红;刘学政

关键词:大鼠,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缺血皮瓣, 明胶海绵, 成活率
摘要:目的 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大鼠缺血皮瓣存活能力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和局部更有效的给药途径.方法 将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15只.于背部作6 cm×1.5 cm蒂位于双侧髂棘连线上的全层缺血皮瓣.A组在皮瓣下注射生理盐水,B组皮瓣下注射VEGF生理盐水溶液,C组皮瓣下放置含VEGF生理盐水溶液明胶海绵,原位缝合皮瓣.术后第3,7,14 d观察缺血皮瓣的成活面积,并进行组织学观察,用RT-PCR方法检测皮瓣中VEGFmRNA 的含量.结果 14天时,C组皮瓣的成活面积率明显高于B组(P<0.05),且B组高于A组(P<0.05).B组VEGFmRNA表达水平高于A组但低于C组(P<0.01).结论 VEGF的局部应用,可以加速皮瓣内血管再生,从而改善了大鼠缺血皮瓣远端的血供状态,尤其采用明胶海绵携带VEGF皮瓣下放置的方法,更能明显地增强缺血皮瓣的成活能力.
右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电张调整性T波改变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各种原因引起电张调整性T波改变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右室起搏恢复自主心率后25例、阵发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行射频导管消融术(RFCA)后17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VT)终止后9例进行动态心电图观察.结果 右室起搏、PSVT行RFCA、特发性VT终止后电张调整性T波改变的发生率依次为60.0%(15/25)、23.57%(4/7)和55.6%(5/9),差异无显著性(P>0.05).三组心电图的共同特点为:TⅡ、Ⅲ、avF均倒置;其QRS主波与心室除极顺序异常时的QRS主波方向相反;无ST段移位.未经任何处理,约1~2周后T波改变自动恢复正常.结论 电张调整性T波改变是心肌正常的电生理特性,了解其特征有助于与心肌缺血、损伤、坏死等所致的T波改变相鉴别,避免临床误诊误治.

    作者:黄显南;陈向阳;潘征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经尿道电切术加丝裂霉素膀胱灌注治疗女性腺性膀胱炎22例

    2003年6月~2005年6月我院对22例经病理确诊的女性腺性膀胱炎患者采用经尿道电切术加丝裂霉素膀胱灌注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叶振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双平面经直肠超声诊断前列腺癌的价值

    目的 探讨双平面经直肠超声(TRUS)的二维成像和彩色血流显像技术(CDFI)对前列腺癌(PCA)的诊断价值. 方法将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癌的29例经直肠超声声像图,观察其有无异常结节病灶回声和异常结节彩色血流特征. 结果 29例前列腺癌经直肠超声发现结节病灶28例,诊断为癌性结节25例,诊断符合率为86.2%,诊断前列腺增生4例,假阴性率13.8%. 结论双平面经直肠超声检查的声像图特征性,可以提高前列腺癌诊断的确诊率.

    作者:吴成海;粟永明;谢国文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新生儿疾病危重评分与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分度及预后的关系

    目的 探讨新生儿疾病危重评分与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分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60例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分别进行HIE临床分度、新生儿疾病危重评分、统计合并危重单项指标、NBNA的测定,同时比较两组危重评分与临床分度的关系,出现单项指标与无单项指标与临床分度关系,两组评分与NBNA的关系及预后情况.结果 新生儿疾病危重评分越低,其HIE临床分度越差,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意义(χ2=25.31,P<0.01).有单项指标出现中重度HIE明显高于无单项指标,两者比较有非常显著意义(χ2=25.58,P<0.01);新生儿危重评分越低,NBNA的评分越低,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5.574,P<0.01);两组评分患儿,评分越低,预后越差,比较有非常显著意义,(χ2=9.23,P<0.01).结论 新生儿疾病危重判定,不管是采取评分或采用单项指标,均能很好的反应出HIE的临床分度及预后.

    作者:万绍勇;饶合兰;曾凡茂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妊娠糖尿病血糖控制情况对母婴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妊娠糖尿病(GDM) 血糖控制情况对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GDM患者73例,其中血糖控制不理想30例(A组),控制理想43例(B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A组妊高征、羊水过多、羊水过少、早产、剖宫产、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吸入性肺炎、新生儿畸形发生率均高于B组(P<0.05或<0.01).结论 GDM患者血糖控制情况直接影响母婴预后, 提高对GDM的认识和积极控制血糖,可减少母婴并发症.

    作者:叶雪凤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腹腔镜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体会

    目的 对比腹腔镜与开腹肠粘连松解术的疗效.方法 将用腹腔镜行肠粘连松解术的28例临床资料与同期行开腹肠粘连松解术的31例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比较,术后排气、带管、住院时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肠梗阻复发率则有显著性差异(P<0.05),腹腔镜组疗效明显优于开腹组.结论 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与开腹手术相比,具有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高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多巴酚丁胺、酚妥拉明与速尿联合治疗顽固性心衰60例

    2005年9月~2006年9月,我科对60例顽固性心力衰竭病人(refractory heart failure,RHF),采用多巴酚丁胺、酚妥拉明与速尿联合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国凡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超声诊断78例宫外孕结果分析

    宫外孕是妇科疾病中的常见病,快速检查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信息至关重要,现回顾性总结3年中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78例宫外孕的病变诊断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陈阿文;洪凤珍;周皛宇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预防早产儿感染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预防早产儿感染的效果.方法 将7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丙球蛋白静脉注射,400 mg/(kg·次),每周1次,连用2~4次,比较两组血清IgG水平和院内感染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血清IgG水平显著增高(P<0.01).治疗组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IVIG预防早产儿感染具有较好效果.

    作者:潘雅芳;谭丽君;吴胜伟;瘳克准;韦红梅;潘宇贵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耳内窥镜下鼓膜修补术50例疗效分析

    随着内窥镜技术的发展,耳内窥镜近年来已逐步应用于耳科学的临床治疗中.我科自2004年8月以来在耳内窥镜下进行鼓膜修补术50例(50耳),术后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炳光;周剑勇;熊国平;吕洁瑜;张碧华;王鸿香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炎琥宁联合西米替丁治疗小儿疱疹性咽颊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炎琥宁联合西米替丁治疗小儿疱疹性咽颊炎的疗效.方法 将61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两组均给予输液退热等治疗,治疗组31例予炎琥宁10 mg/(kg·d)以及西米替丁10~20 mg/(kg·d)静滴,对照组30例予利巴韦林10~15 mg/(kg·d)静滴,疗程3~7 d.结果 治疗组退热时间、咽痛消失时间、咽部疱疹消失时间及治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结论 炎琥宁联合西米替丁治疗小儿疱疹性咽颊炎疗效明显优于利巴韦林,未见不良反应.

    作者:陈涛;毛英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并多脏器损害的研究近况

    肺炎支原体(MP)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种超滤性病原微生物,含有DNA和RNA,无细胞壁,革兰氏染色阴性.它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具有一定的流行周期,以呼吸道感染为主要表现,其感染的特点为多发生于2岁以上的儿童,但近年来婴幼儿感染比例亦有增多趋势.

    作者:周祖文;潘静球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骨关节炎致病因素和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退行性关节疾病,又称增生性关节炎、退行性关节炎或骨关节病,是一种中老年人群中的常见病,根据流行病学调查,55~64岁的人群发病率达40% .随着老龄化人口的增加,OA发病率也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作者:蓝常贡;劳山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妇产科手术后温水足浴及早进食促肛门排气临床观察

    妇产科腹部手术的病人,由于受到麻醉药品的抑制以及手术操作对腹腔脏器的干扰,可使胃肠移动减弱,腹胀等,若不及时采取措施,肛门排气时间常需72 h[1],对机体的恢复极为不利.临床上出现胃腹胀气时,多采用肛管排气、胃肠减压或肌注、穴位注射新斯的明等.

    作者:刘澹璐;李卡路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护理干预降低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降低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方法 将482例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41例)和干预组(241例).对照组按气管插管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上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干预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及针对发生非计划拔管原因给予重点护理干预能显著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提高重症监护患者的生命质量.

    作者:马惠;陈以纯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单纯吻合动脉的末节断指再植14例报告

    末节断指是手外科的常见病,临床上常遇到因损伤部位及程度导致无完好的静脉供吻合的末节再植病例.我科自2003年1月~2006年12月对14例末节断指采用单纯吻合动脉的再植方法,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卢忠存;余金良;韦炳雷;陆高庆;黄宝义;余永当;韦铭铭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平阳霉素加地塞米松局部注射治疗面部血管瘤38例

    血管瘤是面部常见的先天性良性肿瘤,传统的治疗方法很多,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低温冷冻、激光治疗、硬化剂注射药物等,但各有其局限性,疗效多不尽人意.2002年9月至2006年3月,我们采用平阳霉素(pingyangmycin, PYM)加地塞米松(deexamthasone, DXM)局部瘤内注射治疗面部血管瘤38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廖烈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应用格列美脲(万苏平)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140例T2DM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采用格列美脲和格列苯脲进行临床治疗,观察格列美脲和格列苯脲治疗糖尿病患者后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C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格列美脲和格列苯脲的降糖效果相似,但格列美脲治疗后餐后C肽无升高,两种药物对体重、血压、血脂影响不大,不良反应也轻微.结论 格列美脲可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的备选降糖药物.

    作者:陆飞;覃嗣贤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21例临床分析

    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临床表现特殊,误诊率高,起病急骤,发展迅速,病死率及致残率高.为探讨该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现就本院1986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21例该病患儿作如下分析.

    作者:黄新国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高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脑梗死关系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高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脑梗死病人90例,对照组80例为同期因其他疾病(非动脉硬化性疾病、神经系统检查正常如外伤、肺部感染、白内障等)住院者,通过微粒子酶免分析定量检测血浆中Hcy的浓度.结果 脑梗死组血浆Hcy总平均值为15.91±5.17 μmol·L-1,明显高于对照组总平均值的10.16±2.71 μmol·L-1(t=8.911,P<0.01).结论 高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是脑梗死一个新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宁世金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右江医学杂志

右江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