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加强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思考

韦红卫

关键词:教育质量, 实践能力, 教学模式
摘要:教育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而知识来源于实践的认识,能力来自于实践的锻炼,素质更需要在实践中养成.实践教学在提高教学质量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是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
右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地塞米松对哮喘小鼠血浆8-异前列腺素F2α的影响

    目的 通过建立小鼠哮喘模型,给予地塞米松治疗,检测血浆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水平变化,探讨地塞米松对哮喘小鼠的治疗作用. 方法选用24只昆明种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组和地塞米松治疗组,哮喘组和地塞米松治疗组予鸡卵白蛋白致敏及激发建立哮喘模型,再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地塞米松治疗,检测血浆8-iso-PGF2α水平.结果 哮喘组血浆中8-iso-PGF2α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经地塞米松治疗后显著下降(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哮喘小鼠机体存在氧化应激状态,地塞米松对哮喘的氧化应激状态具有明显的干预作用.

    作者:冯晓晓;谢佳星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应用格列美脲(万苏平)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140例T2DM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采用格列美脲和格列苯脲进行临床治疗,观察格列美脲和格列苯脲治疗糖尿病患者后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C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格列美脲和格列苯脲的降糖效果相似,但格列美脲治疗后餐后C肽无升高,两种药物对体重、血压、血脂影响不大,不良反应也轻微.结论 格列美脲可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的备选降糖药物.

    作者:陆飞;覃嗣贤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的体会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TVP)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症(BPH)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术前进行实际病情评估,围手术期充分调整,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TVP)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症(BPH)61例.结果 全部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随访3~28个月,Ipss平均下降17.4分,大尿流率(Qmax)增加9.7 ml/s,残余尿量下降至18.3 ml,疗效满意.结论 只要加强围手术期的处理及术中认真操作,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症安全,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房森;董登云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有机磷中毒中间综合征使用呼吸机治疗的护理体会

    有机磷中毒中间综合征(IMS)是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其原因主要发生于胆碱能危象高峰之后和诱发神经毒性之前的综合征,临床上以肌无力为突出表现,涉及部位除屈肌、肢体近端肌、颅脑神经所支配的肌肉外,并可累及呼吸肌,引起中枢性和周围性呼吸衰竭.

    作者:梁慧;肖桂珍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对青年尿毒症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方式及效果

    尿毒症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患者一旦确诊为尿毒症后,则需要行肾脏替代治疗.而血液透析是慢性终末期肾脏疾病的主要替代治疗方法.现代透析的观念和目的非常明确,一是尽量提高透析患者的长期生存率;二是努力改善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卉;唐开奖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十二指肠降部腺癌一例

    1.病例介绍 患者,男,42岁,农民.主诉因上腹部灼热伴返酸1月余,病程中无恶心、呕吐、黑便、纳差、消瘦现象,既往体健.查体:生命征正常,无贫血貌,正力体型.心肺检查未见异常.腹平软,上腹部压痛,无反跳痛,肝脾未触及,未触及腹内其它包块,腹水征(-).

    作者:黄达;李雄;农胜利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多巴酚丁胺、酚妥拉明与速尿联合治疗顽固性心衰60例

    2005年9月~2006年9月,我科对60例顽固性心力衰竭病人(refractory heart failure,RHF),采用多巴酚丁胺、酚妥拉明与速尿联合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国凡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护理干预降低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降低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方法 将482例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41例)和干预组(241例).对照组按气管插管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上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干预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及针对发生非计划拔管原因给予重点护理干预能显著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提高重症监护患者的生命质量.

    作者:马惠;陈以纯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局部应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对大鼠缺血皮瓣存活能力的影响

    目的 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大鼠缺血皮瓣存活能力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和局部更有效的给药途径.方法 将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15只.于背部作6 cm×1.5 cm蒂位于双侧髂棘连线上的全层缺血皮瓣.A组在皮瓣下注射生理盐水,B组皮瓣下注射VEGF生理盐水溶液,C组皮瓣下放置含VEGF生理盐水溶液明胶海绵,原位缝合皮瓣.术后第3,7,14 d观察缺血皮瓣的成活面积,并进行组织学观察,用RT-PCR方法检测皮瓣中VEGFmRNA 的含量.结果 14天时,C组皮瓣的成活面积率明显高于B组(P<0.05),且B组高于A组(P<0.05).B组VEGFmRNA表达水平高于A组但低于C组(P<0.01).结论 VEGF的局部应用,可以加速皮瓣内血管再生,从而改善了大鼠缺血皮瓣远端的血供状态,尤其采用明胶海绵携带VEGF皮瓣下放置的方法,更能明显地增强缺血皮瓣的成活能力.

    作者:王继红;刘学政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骨关节炎致病因素和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退行性关节疾病,又称增生性关节炎、退行性关节炎或骨关节病,是一种中老年人群中的常见病,根据流行病学调查,55~64岁的人群发病率达40% .随着老龄化人口的增加,OA发病率也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作者:蓝常贡;劳山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妇产科手术后温水足浴及早进食促肛门排气临床观察

    妇产科腹部手术的病人,由于受到麻醉药品的抑制以及手术操作对腹腔脏器的干扰,可使胃肠移动减弱,腹胀等,若不及时采取措施,肛门排气时间常需72 h[1],对机体的恢复极为不利.临床上出现胃腹胀气时,多采用肛管排气、胃肠减压或肌注、穴位注射新斯的明等.

    作者:刘澹璐;李卡路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床边B超引导下心包穿刺术在心包积液诊治中的体会

    渗出性心包炎是一种常见的心包疾病,治疗一般分为病因治疗、对症治疗、心包穿刺及切开引流.但由于心包穿刺术操作复杂,危险以及副损伤等原因,多数患者不易接受,以致影响治疗效果.笔者2004年1月~2006年10月在我院对16例心包积液患者行B超引导下心包穿刺术,共计穿刺38例次,全部获得成功,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潘延平;刘江茹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妊娠糖尿病血糖控制情况对母婴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妊娠糖尿病(GDM) 血糖控制情况对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GDM患者73例,其中血糖控制不理想30例(A组),控制理想43例(B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A组妊高征、羊水过多、羊水过少、早产、剖宫产、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吸入性肺炎、新生儿畸形发生率均高于B组(P<0.05或<0.01).结论 GDM患者血糖控制情况直接影响母婴预后, 提高对GDM的认识和积极控制血糖,可减少母婴并发症.

    作者:叶雪凤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十六层螺旋CT血管造影后处理技术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后处理技术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1例临床拟诊颅内动脉瘤患者行CTA检查,并分别完成薄层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遮盖容积重建(SVR)、表面遮盖重建(SSD)四种技术成像.结果 CTA详细显示颈内动脉瘤6例,前交通支动脉瘤5例,后交通支动脉瘤7例,大脑中动脉M2段3例,各种病理情况的CTA后处理技术以SVR佳.结论 颅内动脉瘤CTA重建技术以SVR为主的综合处理显示好.

    作者:卓建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并多脏器损害的研究近况

    肺炎支原体(MP)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种超滤性病原微生物,含有DNA和RNA,无细胞壁,革兰氏染色阴性.它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具有一定的流行周期,以呼吸道感染为主要表现,其感染的特点为多发生于2岁以上的儿童,但近年来婴幼儿感染比例亦有增多趋势.

    作者:周祖文;潘静球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耳内窥镜下鼓膜修补术50例疗效分析

    随着内窥镜技术的发展,耳内窥镜近年来已逐步应用于耳科学的临床治疗中.我科自2004年8月以来在耳内窥镜下进行鼓膜修补术50例(50耳),术后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炳光;周剑勇;熊国平;吕洁瑜;张碧华;王鸿香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体会

    人工关节置换术在临床上多用于治疗严重脊柱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骨折等骨科疾患.是缓解髋部疼痛和改善关节功能常用的方法之一.目前已成为重建关节功能的一种手段[1].因此,对此类患者的护理也愈显重要,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和因素.我院自2000年10月~2005年7月共施行全髋关节置换术68例, 未出现人工关节脱位和并发症,获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黄农锐;韩兴凤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P53表达对结肠癌肝转移的临床预测价值

    目的 探讨P53阳性表达对结肠癌早期肝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52例结肠癌标本的P53表达,并完成2年随访,对其表达率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P53的阳性表达在大肠癌Dukes分期、淋巴结有无肿瘤细胞转移及随访2年后有无肝转移中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P53的表达对结肠癌早期肝转移有一定的预测作用,有益于临床对结肠癌的评估、治疗.

    作者:万琳琳;李志民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激光加超短波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应用氦氖激光及超短波配合药物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将72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采用氦氖激光、超短波配合药物别嘌呤醇片治疗.对照组36例仅口服别嘌呤醇片,两组治疗2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94%,对照组治愈率61%,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2=11.57,P<0.01).结论 氦氖激光及超短波配合药物别嘌呤醇片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李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炎琥宁联合西米替丁治疗小儿疱疹性咽颊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炎琥宁联合西米替丁治疗小儿疱疹性咽颊炎的疗效.方法 将61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两组均给予输液退热等治疗,治疗组31例予炎琥宁10 mg/(kg·d)以及西米替丁10~20 mg/(kg·d)静滴,对照组30例予利巴韦林10~15 mg/(kg·d)静滴,疗程3~7 d.结果 治疗组退热时间、咽痛消失时间、咽部疱疹消失时间及治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结论 炎琥宁联合西米替丁治疗小儿疱疹性咽颊炎疗效明显优于利巴韦林,未见不良反应.

    作者:陈涛;毛英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右江医学杂志

右江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