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手术的麻醉进展

谭宗池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 麻醉方法
摘要:自1989年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首次报道以来,腹腔镜手术现在已不再局限于上腹部手术,其它许多器官的手术也可在腹腔镜下完成[1].由于手术时CO2气腹及体位改变等带来的生理影响,故国外均在全麻下实施.不同手术体位,不同程度的CO2气腹压力和手术时间对不同病人的生理影响也不尽相同,目前国内腹腔镜手术的麻醉选择为硬外麻醉和气管内全麻并存,笔者就不同麻醉方式对机体生理影响以及腹腔镜手术常用的麻醉方法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右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对青年尿毒症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方式及效果

    尿毒症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患者一旦确诊为尿毒症后,则需要行肾脏替代治疗.而血液透析是慢性终末期肾脏疾病的主要替代治疗方法.现代透析的观念和目的非常明确,一是尽量提高透析患者的长期生存率;二是努力改善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卉;唐开奖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剖宫产术后并发急性羊水栓塞二例

    病例介绍病例1 患者25岁,G3P1,因妊娠38+2周伴不规则下腹痛7小时入院.孕期不定期产检3次,均未见异常.体格检查:体重73 kg,BP 116/82 mmHg,产科检查:宫高38 cm,腹围112 cm,胎心音正常.

    作者:刘秀姣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激光加超短波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应用氦氖激光及超短波配合药物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将72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采用氦氖激光、超短波配合药物别嘌呤醇片治疗.对照组36例仅口服别嘌呤醇片,两组治疗2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94%,对照组治愈率61%,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2=11.57,P<0.01).结论 氦氖激光及超短波配合药物别嘌呤醇片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李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炎琥宁联合西米替丁治疗小儿疱疹性咽颊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炎琥宁联合西米替丁治疗小儿疱疹性咽颊炎的疗效.方法 将61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两组均给予输液退热等治疗,治疗组31例予炎琥宁10 mg/(kg·d)以及西米替丁10~20 mg/(kg·d)静滴,对照组30例予利巴韦林10~15 mg/(kg·d)静滴,疗程3~7 d.结果 治疗组退热时间、咽痛消失时间、咽部疱疹消失时间及治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结论 炎琥宁联合西米替丁治疗小儿疱疹性咽颊炎疗效明显优于利巴韦林,未见不良反应.

    作者:陈涛;毛英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流程再造在门诊输液患者全程护理服务中的实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保健意识的不断提高,门诊输液患者不断增加,病人对医院的要求已不再仅限于单纯的治病,而是更注重护理服务的全过程.病人一旦对我们服务过程中的某一方面不满,就可能导致他们对整个就医过程的全盘否定[1].

    作者:林小玲;韦映;黄秋萍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并多脏器损害的研究近况

    肺炎支原体(MP)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种超滤性病原微生物,含有DNA和RNA,无细胞壁,革兰氏染色阴性.它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具有一定的流行周期,以呼吸道感染为主要表现,其感染的特点为多发生于2岁以上的儿童,但近年来婴幼儿感染比例亦有增多趋势.

    作者:周祖文;潘静球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耳内窥镜下鼓膜修补术50例疗效分析

    随着内窥镜技术的发展,耳内窥镜近年来已逐步应用于耳科学的临床治疗中.我科自2004年8月以来在耳内窥镜下进行鼓膜修补术50例(50耳),术后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炳光;周剑勇;熊国平;吕洁瑜;张碧华;王鸿香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预防早产儿感染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预防早产儿感染的效果.方法 将7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丙球蛋白静脉注射,400 mg/(kg·次),每周1次,连用2~4次,比较两组血清IgG水平和院内感染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血清IgG水平显著增高(P<0.01).治疗组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IVIG预防早产儿感染具有较好效果.

    作者:潘雅芳;谭丽君;吴胜伟;瘳克准;韦红梅;潘宇贵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放射治疗子宫颈癌患者的护理配合

    放射治疗作为治疗子宫颈癌卓有成效的治疗方法之一,其适应症广泛.不仅早期病例可以放疗,中、晚期病例亦可放疗[1].我科自2001年1月~2005年1月对80例宫颈癌患者给予腔内、腔外放射治疗,治疗效果满意,放疗并发症得到及时处理.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舒国英;刘玲珍;倪丽娜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腰椎穿刺致急性肺水肿七例临床分析

    急性肺水肿是临床上常见的急症,因腰椎穿刺致急性肺水肿临床上极少见,我院自1992年9月~2006年5月间有7例因行腰椎穿刺术致急性肺水肿,本文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治疗及防治对策,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作者:宋郁喜;孙安平;徐惠敏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肺结核并糖尿病62例临床及预后特点分析

    结核病的患病率是非糖尿病病人的2~4倍[1],两病并发,相互影响,致使病情复杂,相互加剧,病程迁延,预后差.现将62例肺结核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张耘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妇产科手术后温水足浴及早进食促肛门排气临床观察

    妇产科腹部手术的病人,由于受到麻醉药品的抑制以及手术操作对腹腔脏器的干扰,可使胃肠移动减弱,腹胀等,若不及时采取措施,肛门排气时间常需72 h[1],对机体的恢复极为不利.临床上出现胃腹胀气时,多采用肛管排气、胃肠减压或肌注、穴位注射新斯的明等.

    作者:刘澹璐;李卡路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加强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思考

    教育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而知识来源于实践的认识,能力来自于实践的锻炼,素质更需要在实践中养成.实践教学在提高教学质量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是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

    作者:韦红卫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床边B超引导下心包穿刺术在心包积液诊治中的体会

    渗出性心包炎是一种常见的心包疾病,治疗一般分为病因治疗、对症治疗、心包穿刺及切开引流.但由于心包穿刺术操作复杂,危险以及副损伤等原因,多数患者不易接受,以致影响治疗效果.笔者2004年1月~2006年10月在我院对16例心包积液患者行B超引导下心包穿刺术,共计穿刺38例次,全部获得成功,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潘延平;刘江茹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同型半胱氨酸的临床研究进展

    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是一种含硫基的氨基酸,它由蛋氨酸去甲基化而来,是蛋氨酸分解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其本身并不参与蛋白质的合成.近年来随着检测水平的提高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高Hcy血症不仅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有关,也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Hcy的致病机制越来越受到重视,现将近年来有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张素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白细胞介素-6及其受体与食管癌的关系研究进展

    白细胞介素-6(IL-6)的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曾经被命名为β2-干扰素(IFN-β2)[1]、杂交瘤/浆细胞瘤生长因子(HPGF)、B细胞分化因子(BCDF)、B细胞刺激因子-2(BSF-2)、溶细胞性T细胞分化因子(TCDF)、26 KDa诱导蛋白和肝细胞刺激因子(HSF)等[2].

    作者:唐任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局部应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对大鼠缺血皮瓣存活能力的影响

    目的 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大鼠缺血皮瓣存活能力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和局部更有效的给药途径.方法 将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15只.于背部作6 cm×1.5 cm蒂位于双侧髂棘连线上的全层缺血皮瓣.A组在皮瓣下注射生理盐水,B组皮瓣下注射VEGF生理盐水溶液,C组皮瓣下放置含VEGF生理盐水溶液明胶海绵,原位缝合皮瓣.术后第3,7,14 d观察缺血皮瓣的成活面积,并进行组织学观察,用RT-PCR方法检测皮瓣中VEGFmRNA 的含量.结果 14天时,C组皮瓣的成活面积率明显高于B组(P<0.05),且B组高于A组(P<0.05).B组VEGFmRNA表达水平高于A组但低于C组(P<0.01).结论 VEGF的局部应用,可以加速皮瓣内血管再生,从而改善了大鼠缺血皮瓣远端的血供状态,尤其采用明胶海绵携带VEGF皮瓣下放置的方法,更能明显地增强缺血皮瓣的成活能力.

    作者:王继红;刘学政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临床研究

    机械通气(MV)是挽救重症呼吸衰竭不要可替代的独特手段,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在机械通气过程中的发生率日趋增多,导致抢救复杂化和死亡率增高.因此,VAP已成为医疗实践中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对我院33例VA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病原菌及药敏结果分析.

    作者:黄凤萍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电张调整性T波改变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各种原因引起电张调整性T波改变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右室起搏恢复自主心率后25例、阵发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行射频导管消融术(RFCA)后17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VT)终止后9例进行动态心电图观察.结果 右室起搏、PSVT行RFCA、特发性VT终止后电张调整性T波改变的发生率依次为60.0%(15/25)、23.57%(4/7)和55.6%(5/9),差异无显著性(P>0.05).三组心电图的共同特点为:TⅡ、Ⅲ、avF均倒置;其QRS主波与心室除极顺序异常时的QRS主波方向相反;无ST段移位.未经任何处理,约1~2周后T波改变自动恢复正常.结论 电张调整性T波改变是心肌正常的电生理特性,了解其特征有助于与心肌缺血、损伤、坏死等所致的T波改变相鉴别,避免临床误诊误治.

    作者:黄显南;陈向阳;潘征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生脉饮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生脉饮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 将117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与对照组(57例).治疗组口服生脉饮,每次10 ml,3次/d;对照组口服消心痛,每次10~20 mg,3~4 次/d,疗程为1个月.结果 用药后缓解症状有效率:治疗组88.3%、对照组91.3%,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心电图有效率:治疗组61.7%,对照组63.2%.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生脉饮改善血脂的作用强于消心痛(P<0.01).未发现毒副作用.结论 生脉饮是治疗心绞痛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叶海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右江医学杂志

右江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