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多发性滑膜骨软骨瘤病三例报告

丁惠平

关键词:滑膜骨软骨瘤病, X线检查
摘要:滑膜骨软骨瘤病也称滑膜性软骨瘤病或滑膜软骨性化生,是一种少见的良性病变,其特点是关节滑膜、滑囊上有化生软骨性结节增殖所形成,并可产生关节游离体的一种慢性关节疾患.
右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莪术油佐治小儿急性支气管炎80例疗效观察

    我院儿科自2004年元月~2006年元月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莪术油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8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必政;韦宇宁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法莫替丁注射液治疗多发伤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法英替丁注射液治疗多发伤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 将64例多发伤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22例),治疗组用法莫替丁注射液,对照组用西米替丁注射液,两组均按常规剂量静滴,持续用3~8天.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4.54%,两组比较,χ2=4.98,P<0.05.结论 法莫替丁注射液治疗多发伤并上消化道出血疗效可靠,无明显副作用,价格低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韦元飞;卢永彪;黄锦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氧化还原剂对坐浴中药治疗肛门瘙痒症疗效的影响

    目的 观察添加氧化剂或还原剂对坐浴中药治疗肛门瘙痒症疗效的影响.方法 188例肛门瘙痒症患者按治疗序号随机分为纯中药组、氧化组、还原组,分别以纯中药坐浴、中药添加高锰酸钾坐浴、中药添加亚甲蓝坐浴,观察治疗前后肛门瘙痒的变化.结果 还原组疗效优于纯中药组和氧化组的疗效(P<0.05);三组药物顺应性及安全性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坐浴中药添加还原剂能提高对肛门瘙痒症的疗效,顺应性和安全性良好.

    作者:祝普凡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陈旧性宫外孕误诊卵巢肿瘤一例

    1.病例介绍 患者,女,38岁,孕4产2流2,男扎术后复孕2次,现未避孕.因不规则阴道流血48天,下腹痛28天于2005年7月12日入院.平时月经规则,PMP 2005年4月17日,LMP 2005年5月14日,4天干净.5月27日出现阴道不规则流血至今未净.6月14日出现下腹痛,呈持续性胀痛,伴畏寒、发热(T 39℃)、恶心、呕吐、盗汗.于外院抗炎及抗结核治疗无好转,入院查体:T 37.3℃,慢性病容,贫血貌,消瘦,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下腹正中扪及11 cm×10 cm质中包块,边清,有压痛,活动欠佳,宫体后位,大小正常,其前方可扪及类似腹部之包块,后穹窿不饱满,双主骶韧带增粗.

    作者:肖长凤;龙爱娥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3231例妇女病普查结果分析

    为了降低妇女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生率,保障妇女身体健康,提高妇女生存质量,我院于2005年4月~8月,在贵港市城区对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厂矿、服务行业的已婚育龄妇女进行妇女病普查,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杨云英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开胸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在胸部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苏醒时间的影响.方法 40例ASAⅠ~Ⅱ级择期普胸手术病人,随机分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GA+EA组)和单纯全麻组(GA组),每组20例.两组全麻诱导和维持方法相同,复合组在全麻诱导前先行胸段T4~5或T5~6硬膜外穿刺置管,给药测定麻醉平面同控制在T2~4~T8~10并在术中定时追加局麻药,分别记录麻醉前(T0)、插管后(T1)、手术开始时(T2)、手术探查时(T3)、气管拔管时(T4)的血液动力学指标,清醒、气管拔管时间及全麻药的用量.结果 GA+EA组各项指标各时间点变化不明显(P>0.05),而GA组则显著升高(P<0.01);术后清醒及气管拔管时间对照组明显长于GA+EA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GA组全麻药的用量明显多于GA+EA组(P<0.01).结论 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术中应激反应明显减轻,循环功能相对稳定,麻醉用药量减少,苏醒快,缩短苏醒、气管拔管时间,是一种安全可行的麻醉方法.

    作者:高元丽;代志刚;郭素香;姜红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微创外科技术在心脏瓣膜外科应用的现状

    近些年来微创心脏外科(minimally invasive cardiac surgery MICS)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已在世界各地广泛开展,并在学术上已逐渐成为一门新的学科领域.

    作者:方海宁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脑卒中患者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及对策

    脑卒中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三大疾病之一,位居人类死亡原因的前3位,仅次于冠心病[1].脑卒中患者有各种各样的损伤,常可致程度不同的残障和后遗症[2],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表明[3,4],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可提高病人自我保健能力,降低并发症和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为了解脑卒中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情况,本文对118名脑卒中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黄凤形;林丽飞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57例临床分析

    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病情凶险,如果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患者将迅速死亡.近8年我院救治重度AOPP 57例,现就该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措施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张绍权;孔昭卓;柏星海;韦武延;周志高;黄晓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鼻窦炎口服液治疗儿童急慢性鼻窦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鼻窦炎口服液治疗儿童急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80例儿童急慢性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00例和对照组80例,实验组中100例慢性鼻窦炎患儿行上颌窦穿刺冲洗后服用鼻窦炎口服液治疗,100例急性鼻窦炎患儿服用鼻窦炎口服液;而对照组的40例慢性鼻窦炎患儿行上颌窦穿刺冲洗后窦腔内注入庆大霉素药液,鼻腔内滴呋麻液及链霉素,并口服广谱抗生素治疗,40例急性鼻窦炎不行上颌窦穿刺冲洗,其他治疗同慢性鼻窦炎患儿.结果 实验组急慢性鼻窦炎患者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鼻窦炎口服液疗效优良,与上颌窦穿刺冲洗结合可治疗大部分儿童急慢性鼻窦炎患者.

    作者:蒋柏桥;杨志鹏;金剑明;刘昌荣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93例报告

    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是上世纪90年代的新技术,近年来在国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们于2001年5月~2005年12月采用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治疗肾囊肿93例,取得了良好疗效.

    作者:文斌;李刚;姚远;杨剑文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超声安全定位心包穿刺86例

    我院于2000年2月~2006年3月共收治中-大量心包积液患者86例,全部在超声引导下行心包穿刺,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潘丽;张敏;文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小切口非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隧道式小切口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10例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手术效果.结果 术后第1天,裸眼或矫正视力≥0.5者占52%,第7天≥0.5者占62%,术后1个月≥0.5者占83%.结论 反眉状巩膜隧道式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安全、有效、简便、经济,适于基层医院开展.

    作者:李秀芹;姜莉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三种麻醉方法对胃癌根治术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三种不同麻醉方法对胃癌根治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45例择期施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连续硬膜外阻滞组(A组)、单纯全麻组(B组)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C组),每组15例.分别测定麻醉前、插管、探查和拔管时各时点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血糖的浓度,同时记录以上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结果 与麻醉前比较,A、B两组各观察时点血浆激素水平较麻醉前明显升高(P<0.05);与C组相比较,A、B两组各时段血浆激素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C组术中各时点MAP、HR的变化均较A、B两组轻且平稳(P<0.01),C组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术中血糖水平均比麻醉前明显升高(P<0.01),各观察时点A、C两组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比硬膜外阻滞和单纯全麻能较好地抑制胃癌根治术的应激反应.

    作者:黄泽汉;韦克;黄仕英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中晚期肾结核52例临床分析

    泌尿系统结核是肺外结核的好发部位之一,占所有肺外结核病例数的12.9%[1],列第三位,应引起重视.现就我院1991~2005年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中晚期肾结核52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作者:余金良;卢忠存;陆高庆;黄宝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58例临床分析

    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是老年颅脑损伤的一种常见疾病,CT和MR的广泛应用使其确诊率明显提高,1999年1月~2006年3月,我科共收治60岁以上CSDH患者58例,均采用手术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张鉴文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颅脑损伤双瞳孔散大病人手术治疗经验

    我院自1996年10月至2005年10月共收治颅脑损伤双侧瞳孔散大病人106例,均经头颅CT检查及采取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其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桂添;黎文欢;岑茂良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静脉置管术在婴幼儿间接采血法的应用

    目的 探讨静脉置管术在婴幼儿间接采血法与四肢浅静脉直接采血法,方法 将160例采血化验并同时进行静脉输液的婴幼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采用置管术套管间接采血法,对照组采用四肢浅静脉直接穿刺采血法,观察两组采血方法首次穿刺成功率、血标本的质量(溶血、凝血)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首次穿刺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观察组血标本溶血、凝血和穿刺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 静脉置管术套管间接采血方法又能进行静脉输液,既能减轻病儿痛苦,又能确保血标本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玉贤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PICC在脑卒中患者静脉输液中的应用

    脑卒中多发于中老年患者,病情重、病程长,需长期静脉输液,急性期常用甘露醇等刺激性药物经静脉给药治疗.经外周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指经外周静脉穿刺,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的置管,能为患者提供中、长期的静脉输液治疗[1],为避免重复静脉穿刺,减少药物对外周静脉的刺激及外渗引起的局部组织炎症或者坏死,减轻患者痛苦.我科自2004年1月~2006年1月对脑卒中患者采用PICC进行静脉输液,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岑春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微创术加尿激酶灌洗治疗外伤性硬膜外血肿

    外伤性硬膜外血肿传统治疗多采用骨瓣开颅术[1],目前微创手术加血肿腔尿激酶灌洗广泛应用于颅内血肿的治疗,外伤性硬膜外血肿治疗亦是如此.笔者自2002~2005年选择性应用特制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穿刺针穿刺清除血肿,治疗外伤性急性硬膜外血肿41例,占同期手术治疗外伤性硬膜外血肿的62%,效果满意,现分析如下.

    作者:陈宏璘;谢军;周华海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右江医学杂志

右江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