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男性不育症者精液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的调查与分析

罗日有

关键词:男性不育, 支原体, 衣原体, 调查分析
摘要:目的 调查男性不育症患者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的发生情况.方法 对389例男性不育症患者的精液标本进行PCR检查,从中查找支原体、衣原体,同时评估其与83例正常生育男性的发病率.结果 男性不育症患者组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率为46.37%,对照组(生育组)感染率为15.66%,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继发性不育症感染率高于原发性不育症(P<0.01),年龄分布以30~39岁组感染率高.结论 男性精液的支原体、衣原体感染可能对男性生育产生一定的负影响,必须针对其进行检查和治疗.
右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影响恶性肿瘤ICD-10编码准确性的因素及对策

    在综合医院中,恶性肿瘤在住院病人疾病构成中呈历年上升趋势,已成为严重威胁人们生命和健康的主要疾病[1].为了便于资料相互比较,我国于2001年起推广采用国际统一的ICD-10疾病分类方法,为避免编码错误,保证统计资料的准确性,现结合临床诊断探讨影响ICD-10恶性肿瘤编码准确性的常见因素及对策.

    作者:杨琴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后内侧半管状钢板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效果

    胫腓骨骨折是全身长骨骨折中常见的骨折,近年来AO技术广泛应用于手术,治疗上以钢板加压内固定为主.随着手术原则的不断改善,BO的理论已经被大多临床医师所理解和接受,并不断应用于临床.2002年~2005年我们收治胫腓骨骨折80例,依据生物学固定的原则,均采用半管状钢板于胫骨后内侧内固定,经过临床观察,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罗栋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思密达与654-2联合应用减少红霉素静滴副反应的临床观察

    红霉素无论口服或静脉给药,都易发生胃肠道反应,为克服红霉素静滴引起的胃肠道平滑肌及血管平滑肌痉挛,我院对120例患者联合应用思密达与654-2进行预防,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作者:李向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乌拉地尔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并心力衰竭34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乌拉地尔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将65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用乌拉地尔50~100 mg加入5%GS 250~500 ml静滴,每日1次;对照组31例,用硝酸甘油10~20 mg加入5%GS 250 ml静滴,每日1次,连用5~7天.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后心率的变化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的心率变化也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的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及平均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结论 乌拉地尔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并心力衰竭优于硝酸甘油.

    作者:周启荣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50例罗哌卡因配伍芬太尼用于硬膜外镇痛分娩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用于分娩的镇痛效果和分娩方式,对母婴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50例可以阴道分娩而无硬膜外麻醉禁忌症的产妇,用罗哌卡因配伍芬太尼施行硬膜外阻滞麻醉为镇痛观察组.并随机选择同期、同条件的未采取镇痛措施的50例产妇作对照.观察两组产妇的分娩镇痛效果、产程、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新生儿阿氏评分等.结果 两组镇痛效果比较,镇痛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P<0.01).两组产妇产程比较,镇痛组第一产程活跃期明显缩短(P<0.01),而第二产程较对照组延长(P<0.01);两组第三产程、产后出血量、新生儿阿氏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而剖宫产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效果较佳,能有效地降低剖宫产率,对母婴无不良影响.

    作者:冯玉珠;黄泽汉;罗琳雪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Excel与Word在微生物室间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我们做为广西临床检验中心(下称我中心),多年来承担组织全区室间质量评价(external quality assessment,EQA)的任务,中心是在全区实验室完成了内部质量控制的基础上, 每年给参加EQA的实验室发放两次微生物质控品, 由各实验室进行检测并把检测结果上报, 中心进行统一评价和考核.由于微生物EQA的统计不是单纯的数值的统计,还需要结合文字(菌名)进行统计,因此通常用于生化、临床方面的EQA统计软件并不适用.我们利用Excel和WORD进行统计和输出质评成绩,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陈杏春;赵丽;林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参麦注射液对慢性重症心衰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参麦注射液对慢性重症心衰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 将心功能Ⅲ~IV级伴血压偏低的慢性重症心衰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6例)和观察组(n=40例),观察二组治疗前后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平均心率均减慢(P<0.01),HRV各项指标均增高(P<0.01或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率较对照组明显减慢(P<0.01),但HRV各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对慢性重症心衰伴血压偏低的患者,应用参麦注射液可能有益.

    作者:潘征;潘兴寿;黄显南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转化生长因子Ⅱ型受体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 观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转化生长因子Ⅱ型受体(TβRⅡ)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SABC法对3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30例胃溃疡、30例胃癌标本进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GEFR)和转化生长因子Ⅱ型受体(TβRⅡ)检测.结果 EGFR和TβRⅡ在慢性浅表性胃炎、胃溃疡、癌胃组织中的表达不同,癌胃组明显高于胃溃疡组和慢性浅表性胃炎组(P<0.01);EGFR和TβRⅡ表达与胃癌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的部位及大小无明显关系(P>0.05),两者均与临床分期有关,Ⅲ~Ⅳ期明显高于Ⅰ~Ⅱ期(P<0.05);同时TβRⅡ与EGFR在胃癌中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者共同表达符合率为93.3%.结论 EGFR、TβRⅡ在胃癌中有过度表达,其表达与胃癌的进展、转移有关,与胃癌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的部位及大小无关;同时二者在胃癌组织中有协同表达.

    作者:何守搞;黄燕;王超;卢运龙;黄永秩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重型颅脑损伤的护理概况

    重型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常见病,病死率高达30%[1].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会发生多系统不同程度的病理、生理变化,临床护理工作是根据这些变化对病情进行观察和分析,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现根据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就转运途中的病情观察、颅内高压的监测、血液动力学的监护以及呼吸系统的管理等关键性问题作一综述.

    作者:黄秀莲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早期高压氧综合治疗重度颅脑外伤100例疗效观察

    研究证据表明,高压氧治疗重度颅脑外伤很有效[1],为进一步探讨早期高压氧综合治疗对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的疗效.1999年至2005年我科分别对重度颅脑外伤后<12 d与30~45 d的患者配合高压氧综合治疗,并进行了对照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吴明伟;廖振南;陈梅艳;张业芬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米非司酮配伍依沙吖啶用于中期妊娠引产临床观察

    目前,计划生育技术常规中,中期妊娠引产主要还是采用依沙吖啶羊膜腔内注射.但引产过程中,病人疼痛时间长;易致宫颈裂伤;产后宫腔残留物多需清宫等.为解决此类问题,我院采用米非司酮结合依沙吖啶用于中期妊娠引产,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俊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男性不育症者精液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的调查与分析

    目的 调查男性不育症患者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的发生情况.方法 对389例男性不育症患者的精液标本进行PCR检查,从中查找支原体、衣原体,同时评估其与83例正常生育男性的发病率.结果 男性不育症患者组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率为46.37%,对照组(生育组)感染率为15.66%,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继发性不育症感染率高于原发性不育症(P<0.01),年龄分布以30~39岁组感染率高.结论 男性精液的支原体、衣原体感染可能对男性生育产生一定的负影响,必须针对其进行检查和治疗.

    作者:罗日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广西百色市直机关事业单位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及免疫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百色市城镇机关事业单位健康人群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及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以了解其乙肝免疫状况,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百色市直机关、银行、学校、事业单位等部分人群3642人,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 检测HBsAg、HBsAb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调查人群HBsAg携带率为11.8%,其中男性为12.4%,女性为10.5%,男女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HBsAb阳性率为49.6%,其中男性为52.6%,女性为43.6%,男性阳性率明显高于女性阳性率(P<0.01).HBsAg随着年龄增高,感染率有增高趋势,各年龄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39.186,P<0.01);而HBsAb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阳性率反而降低,各年龄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157.661,P<0.01).结论 百色市机关事业单位健康人群乙肝感染模式已发生变化,18~40岁人群HBsAg携带率显著低于40岁以上人群,表明青年人通过乙肝疫苗接种对控制乙肝病毒流行取得一定效果,而40岁以上成年人感染率较高,应制定乙肝免疫策略并对该人群实施预防性健康指导.

    作者:农乐根;黄宏全;杨发奋;黄炜;汤丽霞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经桡动脉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术的护理

    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技术是一种微创诊治冠心病的重要手段,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与经股动脉介入相比较,具有操作方便,患者无需卧床,痛苦小,局部出血和血管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尤其是术后不需停用肝素抗凝治疗等诸多优点.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苏婉霞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133例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结局

    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剖宫产指征放宽和社会因素介入,首次剖宫产率明显上升,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各家医院看法不一,本文对133例剖宫产术后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覃秀珠;邱玉英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概况

    肝门部胆管癌一直是肝胆外科领域具挑战和倍受关注的疑难病症之一.从近三十年的文献报道看,肝门部胆管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美国近期每年约有7500例胆管癌的新病例报道,发病率为1~2/10万人群,未进行治疗的患者通常在诊断后6个月至1年内死亡[1,2].我国尚无统计,但可能远远超过此数.近年来,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治水平有了明显的改善,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后的5年生存率也从零提高到20%~40%,对肝门部胆管癌临床诊治的许多争论也逐渐形成共识与常规,本文结合近年来文献报道,对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诊断作一综述.

    作者:浦涧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100例脑囊虫病杀虫治疗期的观察及护理

    脑囊虫病是猪肉绦虫的幼虫即囊尾幼寄生于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的神经性疾病,占囊虫病的52%~85%[1].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因囊尾幼在脑内的寄生部位和范围不同而出现多种症状,可引起脑膜炎、颅内水肿、颅内高压、癫痫发作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我科于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共收治100例脑囊虫病,进行杀虫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治疗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周金细;潘瑜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25例临床分析

    我院自2005年1月~2006年7月共施行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 LCBDE)2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本组25例,女16例,男9例,年龄22~76岁.所有病例均无胆道手术史,术前经B超、CT、ERCP及MRCP诊断为胆管结石,结石在胆管内分布是:胆总管22例、肝总管2例、左肝管1例.

    作者:徐键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低分子肝素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8例)给予低分子肝素等常规抗心绞痛药物治疗,观察组(5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心绞痛症状缓解及心电图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在心绞痛症状缓解及心电图变化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低分子肝素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可有效缓解症状,心电图缺血性S-T段改善明显.

    作者:刘俊伟;袁斌;罗伟;谢毅;黄有胜;罗方莹;李文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21例原发性胆囊癌临床病理分析

    原发性胆囊癌在恶性肿瘤中发病率比较低,但是由于症状、体征往往与胆囊炎和胆石症相类似,容易混淆,大部分胆囊癌是在胆囊手术时发现,发现时已为晚期,故对胆囊癌的临床病理进行分析讨论有一定意义.本文收集了原发性胆囊癌21例,就其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

    作者:钱振华;赵光明;谢玲玲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右江医学杂志

右江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