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英兰;邢素萍
耐药性又称抗药性,一般是指病原体对药物反应性降低的一种状态.细菌耐药性的问题已日益严重,从临床分离的志贺氏菌约98%是耐药的,而且常常是对多种抗生素有抗性[1].
作者:李慧 刊期: 2004年第02期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常规静脉输液多采用向心方向法穿刺,对于神经外科病人,因大多是昏迷、偏瘫,长期输液、反复穿刺或输入刺激性强的药物如露醇等,易使血管受到严重损害,临床表现为静脉炎、静脉变硬甚至阴塞,给输液造成极大困难.
作者:李连飞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是由于维生素K及依赖因子Ⅱ、Ⅶ、Ⅸ、Ⅹ缺乏或者活性下降引起的疑血功能障碍性疾病,可导致广泛出血倾向,其中颅内出血常见,约占60%~80%[1].
作者:刘圣国;唐翠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在检测原发性和转移性肝癌中的应用,为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应用CDFI观察原发性肝癌47例,转移性肝癌32例,观察肿块及肝动脉、门静脉的血流情况,用脉冲多普勒测量肿块内动脉及肝动脉的收缩期大血流速度、阻力指数、搏动指数、收缩期峰值与舒张末期血流速度之比及血流量、门静脉的收缩期大血流速度及血流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原发性和转移性肝癌两组病例中≤3 cm的肿块血流以0级和Ⅰ级为主;原发性肝癌中>3 cm的肿块血流以Ⅱ级和Ⅲ级为主;转移性肝癌中>3 cm的肿块血流以Ⅰ级和Ⅱ级为主,以瘤周供血为特点;原发性肝癌的血流呈高速高阻型.结论原发性和转移性肝癌有不同的彩色多普勒血流表现,CDFI有助于两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作者:李慧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了解乳糖酸阿奇霉素对急性盆腔炎的治疗效果.方法治疗组(30例)用注射用乳糖酸阿奇霉素500 mg/次、替硝唑250 ml/次静脉滴注,每日1次;对照组(30例)用0.5%甲硝唑250 ml/次、氨苄青霉素3 g/次静脉滴注,每日2次;均以6~10天为一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3.3%(28/30),对照组为73.3%(22/30);平均疗程治疗组为7.5±1.5天,对照组为10.5±2.5天.两组比较,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疗程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注射用乳糖酸阿奇霉素加替硝唑是治疗急性盆腔炎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曾榆婷;曾雅静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电视腹腔镜手术在卵巢良性肿瘤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47例术前诊断为卵巢良性肿瘤患者行腹腔镜手术,选择同期开腹手术4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术后自如活动快、住院天数短、恢复家务时间快、独自外出快,与开腹手术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良性肿瘤创伤小、恢复快,是首选的手术方式.
作者:陈炳香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阿昔洛韦与异烟肼对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3个月~13岁的病毒性脑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予控制感染、降温、止痉、降低颅内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阿昔洛韦和异烟肼,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83.33%,对照组为58.33%,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的差别具有显著意义(χ2 = 4.602 ,P < 0.05) .且两组在退热时间、止吐时间、神经精神缓解时间等方面的差别均具有显著意义(P < 0.01).结论阿昔洛韦与异烟肼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可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减少后遗症,且短期用药耐受性和依从性良好.
作者:胡大朝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氨茶碱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6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90例给予抗感染、吸氧、对症支持等常规治疗,治疗组9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氨茶碱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59例,有效3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显效44例,有效28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为80.0%,两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或副作用.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氨茶碱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小儿肺炎,临床疗效好,无明显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桂兰 刊期: 2004年第02期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传统的胆囊切除手术相比,因其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住院周期短等优点而在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于晓杨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对老年开放性颅脑损伤的特点进行分析,探讨早期处理与预后关系.方法对60例患者手术治疗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60例患者手术治疗后痊愈28例,残愈11例,死亡21例.结论依靠影像学检查、早期避免漏诊、保持呼吸道通畅、建立输液通路,并给予早期手术清创止血及预防癫痫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邓元央;黄海能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总结应用微创穿刺术治疗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护理体会.方法对66例老年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结果本组66例全部治愈,无死亡、脑损伤、张力性气颅、继发颅内血肿、颅内感染或血肿复发病例.结论微创穿刺术治疗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安全有效,手术护理程序简单,观察方便,工作量少,危险性低.严密的病情观察为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精心周到的护理是治疗取得成功的基础和保证.
作者:石利平;吴琼;佘晓春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索学龄前儿童弱视的发病原因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50例弱视儿童进行散瞳验光,通过问卷形式调查其出生史和父母相关疾病史,并与同期随机抽取的50例儿童进行比较.结果弱视组早产、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父母视力异常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是本组弱视的主要类型,占68.0%(34/50).结论学龄前儿童的屈光状态与弱视的形成密切相关,合理矫正幼儿屈光不正是防治弱视的关键.
作者:张桂英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增强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的认识,减少误诊误治,降低病死率.方法回顾分析10例流脑误诊的原因.结果误诊为上感4例,高热惊厥3例,婴儿腹泻、过敏性紫癜及结核性脑膜炎各1例.10例病例均经腰穿查脑脊液涂片或瘀斑涂片及血培养查见脑膜炎双球菌而确诊.结论流脑是一种急性化脓性脑膜炎,病情进展快,对可疑病人应及时作瘀斑及脑脊液革兰氏染色涂片检查,同时还作脑脊液培养及多次血培养明确诊断,以减少误诊误治,降低病死率.
作者:于兰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曲马多、氟哌利多复合液静脉硬膜外联用防治硬膜外麻醉寒战的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手术患者,在硬膜外麻醉期间出现寒战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静脉组(V组)和静脉硬膜外组(VE组)各30例.V组和VE组均静脉缓注曲马多1.0 mg/kg加氟哌利多0.05 mg/kg,VE组在静脉用药20分钟后硬膜外注入曲马多0.5 mg/kg加氟哌利多0.025 mg/kg(加0.9%盐水至10 ml),V组用相同药量静脉注射.记录两组阻滞平面、血压(BP)和心率(HR),观察病人寒战发生情况.结果用药后12小时内V组寒战发生率为30.0%(9/30),VE组则为6.7%(2/30),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曲马多、氟哌利多复合液静脉硬膜外联用,可减少硬膜外麻醉术中寒战和术后寒战再发生.
作者:陈兴波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亚低温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应用和护理要点.方法对4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降温毯加冬眠肌松剂,气管切开,呼吸机机控或辅助呼吸等治疗和护理.结果 42例亚低温患者在4~10小时内体温全部降至预定的范围,降温及复温过程均无一例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降温毯加冬眠肌松药是目前较为理想的降温方法.细致、认真的护理可减少并发症,是保证病人安全的关键.
作者:赵煌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氨溴索注射液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2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抗感染,糖皮质激素抗炎、支气管扩张剂平喘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氨溴索注射液7.5 mg,每天两次静注,两周为一个疗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儿喘憋持续时间明显减少(P<0.01),肺部罗音消失时间明显加快(P<0.01),住院天数明显缩短(P<0.05).结论氨溴索注射液能刺激支气管粘液腺的分泌,使痰液稀释,粘稠降低,亦可通过激活肺泡上皮Ⅱ型细胞合成表面活性物质,从而促进排痰,缓解气道狭窄,降低气道阻力,迅速改善喘憋症状,缩短喘憋持续时间.
作者:熊迎春;熊胡燕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分析眼球穿通伤的高危人群,探讨减少眼球穿通伤的发生率,提高救治成功率的方法.方法对367例(370眼)眼球穿通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眼球穿通伤367例(370眼)中,入院视力0.05以下(盲)298眼,占80.54%;出院视力0.05以下(盲) 173眼,致盲率46.76%.结论加强对高危人群的宣教,可降低眼球穿通伤的发病率;正确的治疗方法能减少眼球穿通伤的致盲率.
作者:郭金兰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与分析自动泵用于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手术患者48例,按病种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病人术后意识均清醒.实验组采用自动泵镇痛,对照组根据患者对切口疼痛的耐受程度采用口服或肌肉注射止痛药物.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平均住院天数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自动泵用于术后镇痛具有缩短住院天数,减少并发症,减轻患者疼痛,促进护患配合,提高围手术期病人的安全性,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作者:寻庆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6例2型糖尿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8例.对照组给予饮食、运动及口服降血糖药物等常规治疗,并停用一切降脂药物.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辛伐他汀20 mg,每晚睡前口服.于治疗前,治疗后4、8周分别检测:三酰甘油(TG)、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肌酸激酶(CK)及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等指标.结果治疗后4、8周辛伐他汀组TC、LDL-C、TG均比治疗前显著下降(P均<0.01),HDL-C无显著变化(P均>0.05);对照组TC、TG均有所下降(P<0.01或P<0.05),LDL-C、HDL-C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均>0.05).综合比较,治疗组控制血脂水平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所有患者服药期间均无不良反应,各项监测指标均未见异常.结论在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基础上使用降血糖药物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血脂水平,但血脂控制不良者仍需调脂药物干预治疗.辛伐他汀20 mg/d治疗效果确切,且未发现不良反应,安全性好.
作者:郭晓燕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纳洛酮治疗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方法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46例,分为治疗组24例、对照组22例,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纳洛酮治疗5~7 d,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66.67%,对照组显效率22.73%(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总有效率63.64%(P<0.05).结论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治疗HIE疗效显著,未见副作用.
作者:许开祖;周敏 刊期: 200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