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赛若金治疗慢性乙肝28例

张延峰

关键词:赛若金, 治疗慢性乙肝, 现报告如下, 有效药物, 应用, 干扰素, 剂量
摘要:α干扰素是目前公认的治疗慢性乙肝的有效药物,然而关于其剂量、疗程及应用指征仍有不同见解,笔者曾应用国产rIFNa-1b治疗慢性乙肝28例,现报告如下.
右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自制双套管在腹部外科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自制双套管在腹部外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1997年来使用自制双套管引流的45例病例加以分析.结果:发现肝切除术后早期大出血1例,胆漏2例,治愈膈下感染2例,肠漏2例.结论:自制双套管在腹部外科中对术后大出血、胆漏、感染的防治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蒋剑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大学扩招后,如何上好中专卫校解剖课

    近几年来,随着大专院校生源扩招幅度的快速升级,多数中专卫校生源素质急速下滑,各校为确保招生名额的完成,中招录取分数线只好一降再降.在这降格一求的境况中,我们中专卫校许多解剖老师都有这样的同感:自己在教学耕耘上付出的艰辛比过去多了,而取得的效果却不太令人满意(这里指考题的难度和过去一样,而学生成绩却总难上得去).面对此情此景,我们不能怨天忧人,而应该尊重客观,深刻反思,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开创适合时代发展的培育人才的教改之路.

    作者:罗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氯胺酮复合异丙嗪静脉麻醉的临床观察

    目的:通过预注异丙嗪来预防氯胺酮的不良反应,寻求两者联合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将ASAⅠ~Ⅱ级患者60例分两组,每组各30例,一组给予氯胺酮,另一组给予异丙嗪和氯胺酮,分别记录两组清醒时间和氯胺酮引起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病人清醒时间无差异,异丙嗪组氯胺酮不良反应明显减少(P<0.05).结论:异丙嗪复合氯胺酮麻醉安全有效,且能减少氯胺酮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苏惠斌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骨盆骨折大出血的动脉栓塞治疗

    目的:探讨骨盆骨折大出血采用动脉栓塞治疗的效果.方法:常规消毒取左或右侧股动脉穿刺插管,先作伤重侧髂内动脉造影,在明确出血动脉后作明胶海绵颗粒或条或加弹簧圈栓塞,退出导管到腹主动脉后再作对侧髂内动脉造影及栓塞.结果:除2例合并肾破裂患者在作肾切除时因难以控制出血、失血过多死亡外,其余12例休克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在ICU病房实施栓塞治疗效果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黄宏;沈盛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肺性脑病的护理对策

    肺性脑病是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的一种严重的并发症,病死率较高,是由于COPD所引起的缺氧、二氧化碳潴留而导致意识障碍和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近三年来我们共收治肺性脑病患者40例,现将其护理对策小结如下.

    作者:赵丽平;马胜春;张进;王白英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小切口规范化手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疾病的临床经验

    目的:总结小切口规范化手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疾病的临床经验.方法:对413例因甲状腺良性疾病而行小切口规范化手术的病人进行观察随访.结果:413例病人全部治愈出院,与传统手术相比疤痕小而隐蔽,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无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小切口规范化手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疾病有其优越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睿;吴胜东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海安县狂犬病流行病学分析及预防控制措施

    目的:分析1984年~2002年海安县狂犬病流行病学特征和评价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开展病例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海安县狂犬病病人分布于17个乡镇,犬是主要传播宿主(92.31%),1984年~2002年9月报告的26例狂犬病病例平均潜伏期35天,平均病程4天,其中42.31%的犬等动物致伤者未经任何医学预防性处置.结论:严格犬类管理,规范伤口处理,接种狂犬病疫苗和抗狂犬病血清是防治狂犬病的关键措施.

    作者:刘冠红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二氧化碳激光治疗宫颈糜烂的效果评价

    慢性子宫颈炎(宫颈糜烂)是女性生殖器官炎症中常见的一种,发病率高,约占已婚妇女的半数以上(1,2),而且和子宫颈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根据北京市防癌普查报告,子宫颈无糜烂者仅有0.39%患子宫颈癌,而患宫颈糜烂者却有2.5%患子宫颈糜.宫颈糜烂严重地危害着广大妇女的身体健康,因此积极防治本病对保证妇女健康及防治宫颈癌有重要意义.宫颈糜烂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白带增多,有时为慢性子宫颈糜烂的唯一症状,通常为粘稠的粘液和浓性粘液,有时分泌物中可带有血丝和少量血液,也可有接触性出血.由于白带的刺激,可引起外阴瘙痒,下腹部或腰骶部经常出现疼痛.由于子宫糜烂是一种多发病,治疗方法很多,如微波、冷冻、局部用药、电灼等,但疗效都不够理想,不易根治.激光技术在医学上为治疗宫颈糜烂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手段和途径.我院1999~2001年使用激光治疗仪治疗宫颈糜烂532例,疗效满意,并发症少,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维红;王晓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996例临床分析

    回顾性对1988年~2002年15年间996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季节、病因差异及诊断治疗进行了临床分析,以进一步了解其临床特点.认为应以春冬季及中老年作为预防重点,对于已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尽早明确病因诊断,及时治疗.

    作者:阮曙京;赵兰爱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妊高征患者脐静脉壁形态结构及顺应性变化

    目的:探讨妊高征患者脐静脉壁的形态学改变.方法:37例新鲜脐带,常规石蜡包埋、切片、苏木精和伊红染色法染组织结构;Weigert,Aniline Blue及桔黄G分染弹性纤维、胶原纤维和平滑肌,光镜观察及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妊高征患者中膜厚度、细胞核的数密度和面密度增大(P<0.05),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含量增多,C/E值大,因而顺应性差.结论:妊高征患者脐静脉管壁中各成分的含量呈不等比增大,血管顺应性较差.

    作者:张丽萍;方彩云;孙万群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外科急腹症的观察与护理

    外科急腹症占普外科的50%左右,且急腹症发病急、痛苦大、变化快,如不及时处理,常可引起不良后果,甚至造成死亡,因此加强对急腹症的观察与护理,采取有效护理措施,有利于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自2001年至2002年,我院普外科共治疗急腹症78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贾文敏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新式剖宫产术4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改良后的新式剖宫产术在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新式剖宫产术48例与传统的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50例作术中、术后情况的对比分析.结果:新式剖宫产术在术中出血、手术时间、胎儿娩出时间及术后胃肠功能、术后病率等均优于传统的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新式剖宫产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病率低、住院天数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谷三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药物复律比较

    目的:了解室上性心动过速药物复律及其时间、临床疗效及副作用,以指导临床室上速的药物复律,提高复律成功率,减少副作用发生.方法:总结6年来采用ATP、心律平、异搏定和西地兰治疗室上速患者95例,比较其复律时间、成功率及副作用,以评价各种复律的效果.结果:ATP复律时间3~30s,成功率为95.5%;异搏定复律时间3~10min,成功率86.7%;心律平复律时间5~10min,成功率85.7%;西地兰复律时间30~120min,成功率66.7%.结论:对不伴有并发症的室上速,复律应首选心律平和异搏定,其复律比较平稳、迅速、有效、副作用少;合并预激综合征者首选心律平,合并心力衰竭者首选西地兰.

    作者:张岐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211株不同部位感染的革兰阴性菌耐药性分析

    目的:对211株革兰阴性菌进行耐药性分析,以了解细菌的耐药趋势,有助于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对所分离菌株进行细菌鉴定,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临床标本中分离的364株细菌中,革兰阴性杆菌211株占57.96%,革兰阳性菌153株占42.04%.在革兰阴性杆菌中,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和大肠埃希氏菌为主,三种优势菌的平均耐药率高的是羧苄青霉素(94.5%)和氨苄青霉素(90.6%),其次是复方新诺明(87.7%);平均耐药率低的是头孢他定(16.4%)和环丙沙星(19.8%).其它抗生素都在50%左右.结论:由于抗生素的大量使用,使细菌种类及耐药性发生了变化,过去认为致病性较弱的菌株(条件致病菌)引起的感染日益增多,尤其是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应引起临床医师的密切注意.

    作者:王世恒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早期测定急性胰腺炎血清TNF水平对评价疾病严重程度的意义

    目的:探讨早期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能否判定疾病的严重程度.方法:观察77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血清TNF水平,并与C反应蛋白(CRP)作比较.结果:血清TNF水平超过可探测范围者只有7例(9%),但有18例出现并发症(23%);以TNF水平预测疾病严重程度的敏感性为16%,准确率为74%,而CRP则分别为84%、74%.结论:与CRP比较,早期测定血清TNF水平对评价疾病严重程度并无很大的临床意义.

    作者:曾显专;敖晓风;曾榆婷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珠海地区结肠息肉结肠癌流行病学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珠海地区大肠息肉、大肠癌流行病学的变化.方法:对我院近十年行结肠镜检查的4221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近5年大肠肿瘤、息肉发病率各年龄组均分别高于前5年,且各年龄组发病率的起伏呈正相关,P<0.05.②前5年或后5年,除≥61岁组大肠癌发病率高于息肉外,余各年龄组结肠息肉发病率均高于大肠癌,P<0.05;≤30岁组与31~40岁组相比,大肠肿瘤与息肉的发病率无显著性差异.③息肉电凝摘除后全瘤活检癌变发现率(10.5%)明显高于肠镜下息肉活检(4.5%),P<0.05;息肉电凝摘除后定期随访的患者中,早期癌变发现率(70.0%)明显高于普通人群(20.0%),P<0.05,④在≤30岁的大肠癌患者中,恶性度高的肿瘤所占比例(66.0%)明显高于≥60岁的老年人(26.6%),P<0.05.结论:珠海地区近年来大肠息肉、大肠癌(尤其是青年人)发病率明显增加,普及结肠镜检查及随访是降低结肠癌发病率和病死率的安全有效方法.

    作者:陈渝萍;曲洁新;龚飞跃;汪丽安;郑梅兰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大黄苏打片治疗维持性血透患者营养不良疗效的初步评价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透患者营养不良简单易行的治疗方法.方法:8例有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维持性血透患者,在采用碳酸氢盐、聚砜膜每周2次,每次4~5小时血透的基础上,加用大黄苏打片2~5片,每日3次,治疗2个月.结果:8例患者血清白蛋白值均较治疗前上升10%以上,2例上升幅度超过30%;所有患者血红蛋白上升幅度10%以上,3例超过20%;干体重有3例轻度增加;食欲均有明显改善,总有效率达100%.结论:大黄苏打片治疗维持性血透患者营养不良疗效确切,且价格低廉,可作为尿毒症血透患者的常规辅助治疗方法.

    作者:朱进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浅谈中专护生的职业素质培养

    医学科学发展、医学模式的更替,护理观念已发生了质的变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体现了医学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对护理领域的全面渗透.为适应形势的发展及护士角色的转变,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和途径来拓宽护生的知识结构,提高护士的职业素质.

    作者:欧宗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sICAM-1和sVCAM-1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脑缺血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间粘附分子-1(sVCAM-1)水平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分别检测脑缺血后第1、2、5天患者血清中sICAM-1、sVCAM-1水平,同时测定第2天血糖水平.结果:发病后24小时内患者血清中sICAM-1 、sVCAM-1水平即开始升高 ,分别为266.28±62.16ng/ml 、687.19± 356.76ng/ml;第2天明显升高285.77±68.43ng/ml、990.79±368.36ng/ml;第5天又有所下降,分别为263.60±87.82ng/ml、977.70±384.16ng/ml,但仍高于对照组.发病后第2天血糖水平与sICAM-1水平升高呈线性正相关.结论:脑缺血患者血清sICAM-1、sVCAM-1水平均升高,表明ICAM-1和VCAM-1可能参与了脑缺血损伤过程.

    作者:佘正明;朱庆海;吕天河;刘仕鹏;吴静飞;李云;鲍艳梅;李作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继发真菌感染患者的观察和护理

    细胞毒药物、激素和广谱抗生素的长期使用,为继发性真菌感染提供了条件(1).预防医院感染中的真菌性疾病已成为临床关注的问题,现对2000年~2002年本科发生的10例继发性真菌感染病例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黄江祾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右江医学杂志

右江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