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谈中专护生的职业素质培养

欧宗梅

关键词:护生, 素质培养, 角色, 教育
摘要:医学科学发展、医学模式的更替,护理观念已发生了质的变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体现了医学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对护理领域的全面渗透.为适应形势的发展及护士角色的转变,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和途径来拓宽护生的知识结构,提高护士的职业素质.
右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颅脑损伤昏迷病人的院前呼吸道护理

    随着工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交通运输业,高层建筑业的迅速发展,各种外伤及多发伤病人发病率显著增加,而急性颅脑损伤病人则占相当的比例.有文献报道:我国每年约有颅脑损伤10多万人,其中约有6万人死亡(1).因此,如何加强急性颅脑损伤昏迷病人的院前急救,做好呼吸道护理,对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院急诊科自1999年5月至2002年5月共抢救急性颅脑损伤昏迷病人185例.现将如何做好院前呼吸道护理的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邓爱春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病的临床治疗研究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相关性消化性溃疡(PUD)确实有效又符合国情的治疗方法.方法:将166例PUD患者随机分为A、B、C、D四组,各组予不同药物、不同剂量、不同疗程的三联疗法治疗,A、B组7天一疗程,C、D组14天一疗程.观察治疗期间副反应发生率,疗程结束后4周的HP根除率和溃疡愈合率以及随访1年后的溃疡复发率.结果:各组间HP根除率均在90%以上,溃疡愈合率在80%左右,各组HP根除率及溃疡愈合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药物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A组59.5%,B组29.5%,C组11.9%,D组4.9%,C、D组副反应发生率比A、B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C、D两组治疗效果好,价格低廉,副反应少,是理想而又适合我国国情的治疗方案.

    作者:李锦标;张兴荣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珠海地区结肠息肉结肠癌流行病学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珠海地区大肠息肉、大肠癌流行病学的变化.方法:对我院近十年行结肠镜检查的4221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近5年大肠肿瘤、息肉发病率各年龄组均分别高于前5年,且各年龄组发病率的起伏呈正相关,P<0.05.②前5年或后5年,除≥61岁组大肠癌发病率高于息肉外,余各年龄组结肠息肉发病率均高于大肠癌,P<0.05;≤30岁组与31~40岁组相比,大肠肿瘤与息肉的发病率无显著性差异.③息肉电凝摘除后全瘤活检癌变发现率(10.5%)明显高于肠镜下息肉活检(4.5%),P<0.05;息肉电凝摘除后定期随访的患者中,早期癌变发现率(70.0%)明显高于普通人群(20.0%),P<0.05,④在≤30岁的大肠癌患者中,恶性度高的肿瘤所占比例(66.0%)明显高于≥60岁的老年人(26.6%),P<0.05.结论:珠海地区近年来大肠息肉、大肠癌(尤其是青年人)发病率明显增加,普及结肠镜检查及随访是降低结肠癌发病率和病死率的安全有效方法.

    作者:陈渝萍;曲洁新;龚飞跃;汪丽安;郑梅兰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116例急诊头颅CT检查疾病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病变的发病因素及其与发病年龄的关系.方法:抽取急诊头颅CT扫描且临床资料完整的116例患者,进行年龄分组及病因分类.结果:1~20岁组、21~50岁组以头部外伤为主要发病因素,51岁以上组以脑出血、脑梗死为主要发病因素.结论:急性发病考虑为颅脑疾病患者,应尽早行头颅CT扫描,CT可明确致病因素、病变性质、部位,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卫维德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伊曲康唑治疗念珠菌性前列腺炎57例

    我们于2001年4月~2002年11月采用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伊曲康唑治疗57例念珠菌性前列腺炎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葛恒康;邵成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大黄苏打片治疗维持性血透患者营养不良疗效的初步评价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透患者营养不良简单易行的治疗方法.方法:8例有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维持性血透患者,在采用碳酸氢盐、聚砜膜每周2次,每次4~5小时血透的基础上,加用大黄苏打片2~5片,每日3次,治疗2个月.结果:8例患者血清白蛋白值均较治疗前上升10%以上,2例上升幅度超过30%;所有患者血红蛋白上升幅度10%以上,3例超过20%;干体重有3例轻度增加;食欲均有明显改善,总有效率达100%.结论:大黄苏打片治疗维持性血透患者营养不良疗效确切,且价格低廉,可作为尿毒症血透患者的常规辅助治疗方法.

    作者:朱进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肺性脑病的护理对策

    肺性脑病是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的一种严重的并发症,病死率较高,是由于COPD所引起的缺氧、二氧化碳潴留而导致意识障碍和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近三年来我们共收治肺性脑病患者40例,现将其护理对策小结如下.

    作者:赵丽平;马胜春;张进;王白英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输尿管结石合并肾积水15例的临床治疗

    目的:通过分析输尿管结石并发肾积水病例的临床症状和治疗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诊疗水平.方法:15例均经静脉尿路造影和B超检查确诊,根据结石的大小和并发症的严重程度,分别采用手术切开取石和体外震波碎石术治疗.结果:经手术治疗的6例均能完整取出结石,经体外震波碎石的9例也有不同程度的排石,肾积水明显减轻.结论:及早解除输尿管梗阻是防治肾积水,避免肾功能损害的关键.

    作者:黄继文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骨盆骨折大出血的动脉栓塞治疗

    目的:探讨骨盆骨折大出血采用动脉栓塞治疗的效果.方法:常规消毒取左或右侧股动脉穿刺插管,先作伤重侧髂内动脉造影,在明确出血动脉后作明胶海绵颗粒或条或加弹簧圈栓塞,退出导管到腹主动脉后再作对侧髂内动脉造影及栓塞.结果:除2例合并肾破裂患者在作肾切除时因难以控制出血、失血过多死亡外,其余12例休克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在ICU病房实施栓塞治疗效果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黄宏;沈盛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毒鼠强中毒引起多器官功能损害(附32例报告)

    目的:分析32例毒鼠强中毒引起多器官损伤的特点,寻找防治多器官损害的措施.方法:对住院的68例资料完整的毒鼠强中毒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8例中32例并有多器官损害,以神经系统损害重,其次为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32例中10例并有高血糖,8例并有低血钙.结论:监测血糖、血生化,纠正高血糖、低血钙是防治毒鼠强中毒引起多器官损害重要的治疗措施.

    作者:谢术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原发性肝癌TACE治疗后辅以热疗的观察及护理

    原发性肝癌是指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发生的癌肿,简称肝癌.近几年来,肝癌发病率急剧上升,由于早期症状隐匿,一旦发现病期往往处于中、晚期,失去手术的良好机会.随着健康体检及各种健康宣教的开展,以及健康知识的普及,使肝癌得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而介入治疗作为放射学充分显示出创伤小、疗效高的优点.我院自1996年起引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PHC),但术后的进一步治疗问题往往被忽视,导致很快复发,近期疗效尚可,远期疗效差.因此,于2001年开展了原发性肝癌TACE后辅以射频热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而这其中护理配合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就原发性肝癌TACE后辅以射频热疗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赵文英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Fas及其配体与胃癌的关系研究进展

    Fas系统是近年来受到普遍重视的介导细胞凋亡的信号传导系统,主要由Fas及其配体(Fasl)构成,Fas与Fasl结合,可向细胞传递死亡信号,引发细胞凋亡.肿瘤细胞通过Fas/Fasl介导体内抗肿瘤T细胞凋亡来反击体内免疫系统,并且通过抵抗Fas/Fasl介导的凋亡成为免疫逃逸部位而逃避免疫系统攻击.近年来,为了阐明胃癌发生过程中细胞凋亡异常的分子机制,对Fas/Fasl系统在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和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现将有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黄海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血栓前状态实验诊断的概况

    血栓前状态(prethrombotic state,PTS)既往称血液高凝状态(hypercoagulable state,HCS),是多种因素引起的止血、凝血和抗凝系统失调的一种病理过程,具有易导致血栓形成的多种血液学改变.PTS颇为常见,各种血液病及非血液病时均可见到,如多颗粒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肾病综合征、糖尿病及恶性肿瘤等.大量的基础及临床研究工作表明,血栓形成是在血管内皮细胞、血小板、凝血、抗凝、纤溶系统以及血液流变学等多种因素改变的综合作用下发生的,这些因素在血栓形成之前已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这些变化对病程进展及愈后有重要影响.因此,通过有关检测有可能识别血栓前状态,这对及时加以处理,防止其病情恶化无疑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将血栓前状态实验诊断的概况作一综述.

    作者:吴志奇;张杰;潘世扬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996例临床分析

    回顾性对1988年~2002年15年间996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季节、病因差异及诊断治疗进行了临床分析,以进一步了解其临床特点.认为应以春冬季及中老年作为预防重点,对于已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尽早明确病因诊断,及时治疗.

    作者:阮曙京;赵兰爱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胎儿窘迫相关因素对比观察

    目的:观察胎儿窘迫的产科相关因素,探讨预防、治疗胎儿窘迫的措施.方法:对胎儿窘迫组(观察组)与正常分娩组(对照组)的孕产妇及新生儿分娩情况及产科相关因素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白天分娩、产科相关因素发生率、巨大胎儿发生率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组各产科相关因素比较无差异(P均>0.05).结论:积极治疗妊娠并发症,适时终止妊娠是预防治疗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重要措施.

    作者:黄梅春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并发脑水肿50例

    目的:探讨流行性出血热(EHF)少尿期脑水肿的治疗方法,观察血液透析联用白蛋白治疗EHF少尿期并发脑水肿的疗效.方法:治疗组50例患者给予血液透析和白蛋白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25%甘露醇导泻,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钾、钠、氯、尿素氮与白蛋白的水平,症状体征改善状况及病死率,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经2次透析及白蛋白治疗后,症状体征明显好转,3次治疗后全部消失;血钾、钠、氯、白蛋白显著升高(P<0.01),尿素氮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但两者比较无显著差异(χ2=2.35,P>0.05).结论:血液透析联用白蛋白,可有效治疗EHF少尿期并发脑水肿.

    作者:宋风荣;刘圣桂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300例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操作体会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多发病,常见病,居各种急腹症的首位(1),为满足患者对切口美观的需求,从现代医学外科的一个发展方向微创的角度,我院从1993年7月~2002年7月对300例急性阑尾炎实行了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明华;陶霞;汪令成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海安县狂犬病流行病学分析及预防控制措施

    目的:分析1984年~2002年海安县狂犬病流行病学特征和评价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开展病例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海安县狂犬病病人分布于17个乡镇,犬是主要传播宿主(92.31%),1984年~2002年9月报告的26例狂犬病病例平均潜伏期35天,平均病程4天,其中42.31%的犬等动物致伤者未经任何医学预防性处置.结论:严格犬类管理,规范伤口处理,接种狂犬病疫苗和抗狂犬病血清是防治狂犬病的关键措施.

    作者:刘冠红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雷米普利与螺内酯联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衰30例

    目的:观察雷米普利与螺内酯联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心功能、心率、心胸比率,左室射血分数(LVEF)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将64例CHF患者随机分为二组,均给予地高辛与利尿剂治疗,治疗组加雷米普利、螺内酯治疗12周.结果:两组治疗1周后,心率减慢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12周与治疗1周相比心率减慢仍有显著差异(P<0.01),而对照组则改善不明显(P>0.05),治疗组治疗12周后心胸比率缩小,LVEF提高较治疗前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而对照组则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雷米普利与螺内酯联合治疗CHF疗效满意且较安全.

    作者:张洪民;马艳英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实验性脊髓损伤再生修复的研究进展

    脊髓损伤致伤瘫率高,其神经功能障碍不单纯是神经细胞或神经纤维的直接机械性破坏,更主要的原因是伤后继发损害不断加重,发展成为不可逆损害所致.因此脊髓损伤后的再生和功能恢复是一个长期未能解决的问题.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脊髓损伤后仍存在一定再生能力(1).但脊髓损伤的治疗迄今为止一直没有突破,主要由于下述几方面因素尚未解决:①保护损伤后和残存的神经元免于坏死;②促进神经再生;③神经元损伤的量和质的正确判断.其中重要的是对神经再生缺乏有效手段.近年来,国内外一些专家、学者对其进行了多方面的实验研究,就其本身的再生能力、所处的生长环境及一些促进再生的因素阐述了各自的观点和看法.现就脊髓损伤后再生修复的实验研究作如下综述.

    作者:黄春吉;黄侣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右江医学杂志

右江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