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风荣;刘圣桂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病变的发病因素及其与发病年龄的关系.方法:抽取急诊头颅CT扫描且临床资料完整的116例患者,进行年龄分组及病因分类.结果:1~20岁组、21~50岁组以头部外伤为主要发病因素,51岁以上组以脑出血、脑梗死为主要发病因素.结论:急性发病考虑为颅脑疾病患者,应尽早行头颅CT扫描,CT可明确致病因素、病变性质、部位,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卫维德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依那普利与维拉帕米缓释片联合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中、重度高血压病患者60例,服用依那普利5mg~20mg/d和维拉帕米缓释片120mg~240mg/d.结果:经6周治疗总有效率达91.7%,平均血压显著下降(P<0.01).结论:依那普利与维拉帕米缓释片联合治疗高血压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微,易耐受,未见耐药现象,服用安全、方便,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林宏伟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低位肛瘘行肛瘘切除一期缝合及肛瘘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本院28例肛瘘切除一期缝合及肛瘘切除术的经验.结果:低位直型肛瘘切除一期缝合的临床效果良好,随访半年至2年无复发.结论:肛瘘切除一期缝合仅适合用于低位直型肛瘘,术中瘘管消除彻底,不要切除过多的皮肤及皮下组织,切口对合整齐,准确,不留死腔,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梁国扬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对256例甲亢患者的观察,较全面地分析其不良心态以及对疾病的影响,提出正确的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这样不但密切了护患关系,而且增强了治疗信心,提高了治疗效果.
作者:姚文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细胞毒药物、激素和广谱抗生素的长期使用,为继发性真菌感染提供了条件(1).预防医院感染中的真菌性疾病已成为临床关注的问题,现对2000年~2002年本科发生的10例继发性真菌感染病例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黄江祾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老年晚发性癫痫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结果:主要病因为中风(以脑梗死为主)、脑损伤、脑肿瘤和颅内感染等,其基础以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和肺部疾病为多见.结论:老年晚发性癫痫的特点是基础疾病多且病情复杂,诊治中应仔细询问有无中风病史,作详细神经系统检查,进行系统的抗癫痫药物治疗.
作者:姜寿峰;边连防;陈晓红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葛根素注射液对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UAP)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00例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住院病例随机分为两组,葛根素组(治疗组)50例和硝酸甘油组(对照组)50例,进行临床和血液流变学比较观察.结果:治疗组临床显效20例(40%),有效28例(56%),无效2例(4%),总有效率96%;对照组临床显效13例(26%),有效24例(48%),无效13例(26%),总有效率74%,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同时在给药前及两组疗程结束后分别于空腹抽血查血液流变学综合指标及相关生化指标,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葛根素治疗不稳定心绞痛对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症状及血液流变学的效果均明显优于传统的硝酸甘油.
作者:刘立新;邓少卿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褥疮对医患双方都是一个严重的和花费昂贵的护理问题.我们采用多爱肤无菌、不透气亲水性敷料治疗26例28处褥疮,结果表明多爱肤敷料治疗褥疮疗效好,为病人减轻痛苦和花费,同时大大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现将笔者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冯金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病例介绍例1,患者女性,36岁,因面黄、纳差、乏力1年入院.1年前患者开始出现面黄、纳差、乏力,并常在活动后出现心慌、胸闷,院外按慢性胃炎、营养不良性贫血治疗,症状无好转,遂入我院.入院时查体:血压150/95mmHg(1mmHg=0.133kPa),神志清,贫血貌,眼睑及双下肢浮肿,双肺呼吸音粗,心率92次/分,心律规整,心音有力,心尖区闻及柔和的吹风样2/6级收缩期杂音,腹部无异常.B超示少量腹腔积液,双肾慢性损害.血常规:RBC 2.3×1012/L,Hb 72g/L,WBC 9.0×109/L,PLT 100 × 109/L .尿蛋白 + +.血电解质分析和肾功能:K+5.2×109mmol/L,Na+143mmol/L,Cl-100mmol/L,Ca+ +1.95mmol/L,CO2-CP16mmol/L,BUN32mmol/L,Cr786μmmol/L.初步诊断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尿毒症期).入院后当天晚上患者突然出现意识丧失,全身出汗,肢体抽搐.值班医师考虑低钙抽搐,给予50%GS 20ml+10%葡萄糖酸钙10ml静脉推注后抽搐停止,意识转清.给予生理盐水250ml+10%葡萄糖酸钙20ml静脉点滴临近结束时,再次出现意识丧失,肢体抽搐.请上级医师看过患者后,急查血糖1.7mmol/L,遂予50%GS 60ml静脉推注后,继以10%GS 500ml+50%GS 80ml静脉点滴,患者抽搐停止,意识转清,且未再出现类似发作.经综合治疗20天,患者好转出院.
作者:古广年;祝慧青;张玉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建议在神经外科手术中选择应用直切口圆形骨瓣开颅法.方法:应用MIDAS-REX气动开颅钻在38例神经外科手术中采用直切口圆骨瓣开颅法.结果:38例手术中,病变均显露良好,肿瘤(血肿)全部切除,术中失血量明显减少,手术持续时间较常规开颅法平均缩短30~50分钟.结论:直切口圆骨瓣开颅法在有条件的医院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新功;费昶;蒋洪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室上性心动过速药物复律及其时间、临床疗效及副作用,以指导临床室上速的药物复律,提高复律成功率,减少副作用发生.方法:总结6年来采用ATP、心律平、异搏定和西地兰治疗室上速患者95例,比较其复律时间、成功率及副作用,以评价各种复律的效果.结果:ATP复律时间3~30s,成功率为95.5%;异搏定复律时间3~10min,成功率86.7%;心律平复律时间5~10min,成功率85.7%;西地兰复律时间30~120min,成功率66.7%.结论:对不伴有并发症的室上速,复律应首选心律平和异搏定,其复律比较平稳、迅速、有效、副作用少;合并预激综合征者首选心律平,合并心力衰竭者首选西地兰.
作者:张岐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珠海地区大肠息肉、大肠癌流行病学的变化.方法:对我院近十年行结肠镜检查的4221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近5年大肠肿瘤、息肉发病率各年龄组均分别高于前5年,且各年龄组发病率的起伏呈正相关,P<0.05.②前5年或后5年,除≥61岁组大肠癌发病率高于息肉外,余各年龄组结肠息肉发病率均高于大肠癌,P<0.05;≤30岁组与31~40岁组相比,大肠肿瘤与息肉的发病率无显著性差异.③息肉电凝摘除后全瘤活检癌变发现率(10.5%)明显高于肠镜下息肉活检(4.5%),P<0.05;息肉电凝摘除后定期随访的患者中,早期癌变发现率(70.0%)明显高于普通人群(20.0%),P<0.05,④在≤30岁的大肠癌患者中,恶性度高的肿瘤所占比例(66.0%)明显高于≥60岁的老年人(26.6%),P<0.05.结论:珠海地区近年来大肠息肉、大肠癌(尤其是青年人)发病率明显增加,普及结肠镜检查及随访是降低结肠癌发病率和病死率的安全有效方法.
作者:陈渝萍;曲洁新;龚飞跃;汪丽安;郑梅兰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改良后的新式剖宫产术在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新式剖宫产术48例与传统的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50例作术中、术后情况的对比分析.结果:新式剖宫产术在术中出血、手术时间、胎儿娩出时间及术后胃肠功能、术后病率等均优于传统的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新式剖宫产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病率低、住院天数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谷三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线锯在鼻咽血管纤维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例鼻咽血管纤维瘤患者,采用线锯切除加根蒂部微波热凝方法切除肿瘤.结果:3例均为一次手术切除成功,手术时间分别为30min、50min和90min;出血量分别为150ml、500ml和700ml,无继发出血;创面均于术后1个月愈合,术后随访1~3年未发现复发.结论:线锯切除肿瘤,并配合应用ENS和微波热凝技术,手术方法简单、精确,无径路损伤,缩短手术时间,出血量显著减少,不需输血或少输血.
作者:覃文格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超大剂量氨甲喋呤(Methotrexate MTX)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价值 .方法 :60例患者分大剂量MTX 1.0mg/(kg·d) qod × 4静滴 ,次日甲酰四氢叶酸钙(CF)0.1mg/(kg·d) qod × 4肌注解毒(A组) ,超大剂量MTX 1.5mg/(kg·d) qod × 4静滴 ,CF 0.15mg/ (kg·d) qod×4肌注(B组)进行比较.结果:B组较A组能明显缩短崖-hC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降至正常范围的时间,减少住院天数,提高治疗成功率(P<0.05).结论:超大剂量氨甲喋呤治疗异位妊娠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方彩云;梁江红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筋膜内子宫全切除宫颈再成形的效果.方法:对34例子宫肌瘤患者在子宫全切时选择筋膜内子宫全切并行宫颈再度成形,同时与相同例数的常规子宫全切组对照,评估两组患者术后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性生活质量及阴道脱垂方面均优于普通组.结论:筋膜内子宫全切除并宫颈再成形,新宫颈更有力地维持了宫颈主韧带、骶韧带的正常位置,使盆底的支撑结构大限度地得以保持,可以防止阴道壁脱垂,阴道也无明显缩短.
作者:刘亚典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生理学是医学基础理论中重要的学科之一.对于一年级医学生来说,学好生理学对以后其他临床学科的学习乃至毕业后的临床工作,都有重要意义.生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生理实验一般以活体动物为研究对象,人为地创造一定条件,从而观察隐蔽或微细的生理活动或认识某种生理过程的因果关系.通过微观的内在联系和生动形象的直观效果,揭示人体生理变化的规律,并能帮助学生形成和建立正常的生理学概念,提高学生接受知识的效果.然而,中专生理实验课的学时很紧,学生动手能力较差.如何根据上述特点确保生理实验的教学质量?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应从如下四个方面入手.
作者:文凤菊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对211株革兰阴性菌进行耐药性分析,以了解细菌的耐药趋势,有助于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对所分离菌株进行细菌鉴定,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临床标本中分离的364株细菌中,革兰阴性杆菌211株占57.96%,革兰阳性菌153株占42.04%.在革兰阴性杆菌中,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和大肠埃希氏菌为主,三种优势菌的平均耐药率高的是羧苄青霉素(94.5%)和氨苄青霉素(90.6%),其次是复方新诺明(87.7%);平均耐药率低的是头孢他定(16.4%)和环丙沙星(19.8%).其它抗生素都在50%左右.结论:由于抗生素的大量使用,使细菌种类及耐药性发生了变化,过去认为致病性较弱的菌株(条件致病菌)引起的感染日益增多,尤其是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应引起临床医师的密切注意.
作者:王世恒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后应激性消化道出血的发病机制,探讨减少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提高救治的成功率的治疗方法.方法:对重型颅脑损伤21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重型颅脑损伤后发生应激性消化道出血31例,发生率为14.6%,其中死亡8例,病死率为25.8%.结论:正确的防治方法能减少应激性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作者:吴浩亮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通过预注异丙嗪来预防氯胺酮的不良反应,寻求两者联合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将ASAⅠ~Ⅱ级患者60例分两组,每组各30例,一组给予氯胺酮,另一组给予异丙嗪和氯胺酮,分别记录两组清醒时间和氯胺酮引起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病人清醒时间无差异,异丙嗪组氯胺酮不良反应明显减少(P<0.05).结论:异丙嗪复合氯胺酮麻醉安全有效,且能减少氯胺酮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苏惠斌 刊期: 200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