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型糖尿病治疗靶点研究

刘双爽

关键词: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分泌, 2型糖尿病, 靶点
摘要:糖尿病表现为以高血糖、糖尿和负氮平衡为特征的代谢紊乱,是一种受遗传和环境影响的多因素内分泌疾病,常发生在肥胖、少运动和饮食方式不良的人群中,并引起包括视觉系统、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功能障碍等并发症[1].2型糖尿病(T2DM)表现为胰岛素抵抗或胰岛素分泌不足,并伴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和脂代谢异常,在糖尿病中占90%~95%.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和治疗策略一直是世界范围内的研究热点.随着对T2DM病理下生化和细胞方面改变认识的不断深入,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了许多新的候选治疗靶点和途径.本文以2型糖尿病的病理特征为主线,从基因、分子和细胞方面分析对2型糖尿病治疗靶点和策略的研究进展,并突出新潜在靶点.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药物流产后阴道淋漓流血85天致重度贫血1例

    患者女,G3P1,因停经50天于2006年10月14日来我站要求药物终止妊娠.既往身体健康,月经规律,无异常出血史,无服用米非司酮及前列腺素药物的禁忌证.

    作者:于永莲 刊期: 2008年第19期

  • 食管癌术后发生感染对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发生感染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17年间在我科手术治疗食管癌患者3 358例,分为感染组327例和非感染组3 031例,并对两组患者的3、5年生存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感染组患者3、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食管癌术后发生感染可以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率.

    作者:刘彦中 刊期: 2008年第19期

  • 联合肌皮瓣转移修复臀部复杂褥疮

    骶尾部、坐骨结节区及股骨粗隆部因骨性突出表浅,为褥疮好发部位.应用局部皮瓣、肌皮瓣及筋膜皮瓣修复褥疮是目前较好的方法之一[1].对于单发、创面较小的褥疮修复,单个肌皮瓣即可以解决.为解决臀部多发巨大褥疮,清创后创面缺损及术后局部耐压问题,我们设计多个肌皮瓣联合转移,以弥补单一皮瓣的不足,成功修复1例双侧坐骨结节、股骨大粗隆及骶尾部多发巨大褥疮1例,报告如下.

    作者:陈兆平;张鹏;丁玉喜 刊期: 2008年第19期

  • 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目的:为了更好地提高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的护理质量,及时发现,及时配合医生处理和抢救患者肢体,降低病残率的发生.方法:及时收集患者的症状、体征及各项指标,报告医生及时做出正确判断和处理.结果:38例均获良好疗效,肢体功能恢复正常,无病残发生.结论:早发现、早治疗、周密的术前术后护理和适时的功能锻炼是降低病残率的关键.

    作者:王海燕 刊期: 2008年第19期

  • 抗E所致新生儿溶血病1例

    母子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多由ABO系统和Rh系统引起.我们在工作中遇到1例因Rh系统抗E所致的新生儿溶血病.

    作者:杨琳;吴迪;刘秀梅 刊期: 2008年第19期

  • 7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通过对我院发生的71例药品不良反应的分析,为提高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的质量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本院近年收集的71例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为对象,对患者的一般情况、给药途径、药物的类别以及ADR临床表现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评价.结果:在71例ADR报告中年龄大72岁,小10个月.从药物类别来看.抗生素类药比例大,占60.56%(43/71);从给药途径看,静脉注射占71.82%(51/71).结论:临床医护人员和药学人员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和报告工作,提高临床药学监护水平,提高用药的安全性,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孙大勤 刊期: 2008年第19期

  • 取环致子宫穿孔并肠穿孔1例报告

    患者,女,54岁,已婚,因绝经2年在某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行取环手术,次日下午因腹痛伴肛门停止排气、排便于2005年10月15日急诊入院.既往身体健康.

    作者:周相凤;孔庆兰 刊期: 2008年第19期

  • 手术室的无菌管理与感染控制

    手术室无菌管理是手术室管理的重要课题之一.无菌技术是由众多环节组成,在手术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上稍有疏忽都将导致无菌技术的失败,可能造成切口或体腔的感染.因此强调要把手术室无菌管理作为重要工作抓紧抓好.

    作者:申玲;蒙玉莲 刊期: 2008年第19期

  • 阿托品滴眼液与托品酰胺滴眼液预防青少年近视眼效果的比较

    目的:比较0.05%阿托品滴眼液与0.25%托品酰胺滴眼液预防青少年近视眼效果.方法:对近视可能者158人(302眼)随机分为三组:阿托品组:每晚睡前点用0.05%阿托品滴眼液;托品酰胺组:每晚睡前点用0.25%托品酰胺滴眼液;对照组:每晚睡前点用0.05%呋喃西林滴眼液.定期复查视力、屈光状态、眼轴.结果:①近视眼患病率:两治疗组的患病率均小于对照组,同时阿托品组的患病率较托品酰胺组更少;②用药前后眼轴的变化:阿托品组没有明显的变化,托品酰胺组和对照组均有显著的延长;③畏光症状:用药初期两治疗组均有不同程度的症状,用药2月后症状基本消失.结论:近视可能者坚持每天应用0.05%阿托品滴跟液可以预防近视眼的发生.

    作者:王晓丽;胡俊喜;李国兴 刊期: 2008年第19期

  • 6例胰十二指肠外伤围手术期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和改进胰十二指肠损伤术中及术后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和分析了我科6例胰十二指肠损伤围手术期处理,术前维持水电酸碱平衡、纠正休克,术后肠内营养支持方法的改进,补液原则,抑制全身炎性反应的措施及联合使用生长激素与生长抑素等问题.结果:2例有术后并发症,经过治疗,6例患者均治愈.结论:改进常规的治疗措施对患者术后恢复有利.

    作者:芮小平 刊期: 2008年第19期

  • 乳腺神经内分泌癌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乳腺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要点、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方法:采用光镜、免疫组化对本例乳腺神经内分泌癌进行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发病年龄32岁.肿瘤形态学特征为瘤细胞中等大小,呈卵圆形或多角形,胞质丰富、略嗜酸性,呈细颗粒状,肿瘤细胞排列呈实性巢团和片块状,并可见器官样、栅栏状或菊形团结构,部分区域巢状周围有纤细的纤维血管间质.细胞间界限欠清楚,个别核仁明显,核分裂象5~8个/10 HPF.免疫组化ER、PR、CgA、CK7均阳性,40%肿瘤细胞呈Ki-67阳性.结论:乳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与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细胞形态学相似.其组织学起源支持乳腺干细胞来源学说.乳腺神经内分泌癌发病有年轻化趋势,本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免疫组化神经内分泌标志物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杜正顺;陈其伟 刊期: 2008年第19期

  • 耳鸣患者心理健康与干预

    目的:分析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评价与之相关的影响因素,进一步对耳鸣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治疗,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在耳鼻喉科门诊抽出以耳鸣为第一主诉患者,随机抽出74例,116耳,所有患者均进行耳部检查、纯音测听、耳鸣程度、声导抗测试,、耳鸣程度主观评估表以及SCL-90测定.并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4例56耳接受掩蔽及药物治疗,B组40例60耳接受掩蔽、药物及心理治疗.结果:患者在SCL-90中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和其他五项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国内常模的标准(P<0.05),说明较多的耳鸣患者存在一定心理问题.本文提示心理治疗联合掩蔽和药物治疗治疗耳鸣疗效显著高于单纯用耳鸣掩蔽和药物治疗,P<0.05.结论:耳鸣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是指在没有任何外界相应声源或外界刺激的情况下耳内产生响声的主观感觉.耳鸣的病因及影响因素复杂,迄今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而心理干预可增强患者的自信心,消除疑虑和担忧,让患者对耳鸣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再配合临床综合治疗从而取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李瑾;李丽敏;牛彩英 刊期: 2008年第19期

  • 急性肾衰非少尿期的护理体会

    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是由于各种病因引起的短期内(数小时或数天)肾功能急剧、进行性减退而出现的临床综合征.临床主要表现为肾小球滤过率明显降低所致的氮质潴留,以及肾小管重吸收和排泌功能障碍所致的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1].

    作者:申素英;化秋菊 刊期: 2008年第19期

  • 血透护士心理问题剖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护理工作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护理工作也由原来单纯的打针、吃药而转变为多个角色,如护理者、教育者、指导者等.因此对血透室护士的工作要求就更加严格.这就需要护士不但要掌握基础的护理知识,同时还要学习心理学、社会学、人文科学等其它相关知识,从而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效率及社会效应.护士工作中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压力,而如何克服和认识这些心理压力呢?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丽;孙艳秋;刘红 刊期: 2008年第19期

  • 25例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泵的护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迅速增加,久病可导致各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病变而引发功能缺陷及衰竭,故有效控制血糖可预防和延缓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及发展,从而提高生活质量.胰岛素泵是采用电脑控制将外源性胰岛素按时定量准确注入人体内,大限度地做到模拟正常胰岛素的生理释放和使之接近生理昼夜胰岛素水平,使患者24小时内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又称为人工胰岛.

    作者:金卫宏 刊期: 2008年第19期

  • 47例食道鳞癌适形放疗的护理体会

    食道癌是我国常见肿瘤,采用常规分割放疗技术的患者死于局部未控者占放疗患者总数的1/3强.应用食道癌适形放疗技术,可在减小放疗损伤的前提下,给予肿瘤组织更高剂量的照射,改善局部控制.我科于2005年3月至2008年3月应用该技术共治疗食道鳞癌患者47例,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食道癌适形放疗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徐素玲 刊期: 2008年第19期

  • 微波及CO2激光治疗宫颈糜烂656例临床观察

    我站2005至2006年用微波治疗仪治疗宫颈糜烂328例,疗效满意,并与激光治疗宫颈糜烂的结果作对比分析.

    作者:于永莲 刊期: 2008年第19期

  • 肺癌化疗前后血清可溶性Apo-Ⅰ/Fas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可溶性Apo-Ⅰ/Fas(sApo-1/Fas)在女性肺腺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清中的水平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对50例宣威女性肺腺癌化疗前后血清sApo-Ⅰ/Fas水平进行测定,并同时检测30例正常人血清sApo-Ⅰ/Fas水平作为对照.结果:肺癌患者血清sApo-Ⅰ/Fas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清sApo-1/Fas水平与临床分期有关、与宣威女性肺癌患者细胞分化程度无关;Ⅳa期肺癌患者血清sApo-I/Fas水平明显高于其它各期(P<0.05),Ⅲb期明显高于Ⅲ a及Ⅱ b期(P<0.05),Ⅲa期与Ⅱ b期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分化程度较好(高分化腺癌及中分化腺癌)肺癌患者血清sApo-1/Fas水平,与分化程度较差(低分化腺癌)肺癌患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化疗后有效(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患者血清sApo-1/Fas水平明显低于化疗前(P<0.05).结论:血清sApo-1/Fas的检测对探讨肺癌的病情判断及预后观察有一定价值,以便更好的进行化疗.

    作者:侯文俊;王前;王巍炜;李高峰;杨秀梅 刊期: 2008年第19期

  • 沐舒坦片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沐舒坦片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76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采取随访跟踪治疗1年,两组患者均根据临床表现、病情,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和其它对症支持治疗(氧疗、必要时使用抗生素),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沐舒坦片60 mg,每日3次饭后口服,观察两组患者在症状改善,急性发作次数,实验室检查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治疗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沐舒坦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确切,使用安全,在临床上值得广泛使用.

    作者:郭银燕;刘茜;陈凡;彭家先 刊期: 2008年第19期

  • 532 nm绿激光治疗33例(36眼)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目的:了解532 nm绿激光全视网膜光凝术(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治疗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CRVO)的临床疗效.方法:依据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结果,33例36眼被确诊为CRVO;使用532 nm绿激光对此36眼进行PRP;光凝后每2周复查眼底,每3个月复查FFA,并随诊观察6~12个月.结果:本组病例PRP后6月时8眼(24.2%)视力提高,23眼(69.7%)视力无变化,5眼(15.1%)视力下降.27眼有效,总有效率为81.8%.结论:532 nm绿激光视网膜光凝术治疗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付群 刊期: 2008年第19期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民康医学(上半月);中国民政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