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主动脉夹层血肿36例的诊治分析

张小勇;夏明凯;邱汉婴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血肿, 影像学检查, 内膜撕裂, 内膜钙化, 真假腔
摘要: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血肿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主动脉夹层血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误诊情况、影像学诊断及内科治疗.结果 86.1%的病例有高血压史和现症高血压,其中合并冠心病7例、糖尿病4例、高脂血症17例;88.9的病例有胸、腰背或腹痛并呈游走性;经治疗病情缓解出院28例,占77.8%;死亡8例,病死率为22.2%.结论 结合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发现内膜撕裂口、钙化的内膜内移或真假腔,是确诊主动脉夹层血肿的关键.
右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丙戊酸镁与苯噻啶防治偏头痛314例的临床疗效

    目的验证丙戊酸镁防治偏头痛的疗效,并与苯噻啶防治偏头痛疗效进行比较.方法 偏头病患者314例,分为丙戊酸镁组236例,口服丙戊酸镁0.2~0.4g,bid或tid;苯噻啶组78例,口服苯噻啶0.5~1.0mg,bid或tid,连服3~6个月后比较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两种药物均可防治偏头痛,总有效率相似(P>0.05),但丙戊酸镁基本控制率优于苯噻啶(P<0.05;两药的副作用均较轻微,无显著差异.结论 丙戊酸镁防治偏头痛的基本控制率优于苯噻啶,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偏头痛药物,且用药较为安全和方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吴宗平;杨晓苏;郑自贤;唐敦立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医学生创新教育体系构建及其实践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要求每个公民成为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体.

    作者:阳晓;郑祯;阳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鼓室成形术32例分析

    目的探讨治疗胆脂瘤性及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有效方法.方法 根据32例患者病变具体情况,采用开放式鼓室成形术21例,改良完壁式鼓室成形术11例,术后加强定期复查清理术腔.结果 出院后1个月鼓膜愈合率93.7%,所有病例术后2个月均为干耳.结论 胆脂瘤性及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应根据病变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原则和手术方法,彻底清除病变和定期复查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作者:覃启才;覃文格;谭惠欢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防痨宣教对治疗多耐药肺结核患者作用初探

    目的观察和评价健康教育对治疗多耐药肺结核(MDR-TB)患者的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配对分组法将59例MDR-TB分为宣教组37例,对照组22例,两组均采用统一化疗方案,宣教组增加防痨知识宣教及心理调整,两组均采用统一测试题测验.结果 宣教组防痨知识测试及格率为75.7%,病人治疗依从性94.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宣教组病人临床治愈率83.8%,高于对照组63.6%,但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健康宣教能显著提高MDR-TB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从而提高治愈率.

    作者:万坚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32例川崎氏病的护理

    川崎氏病又名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1967年日本川崎富作氏首次报道.病因尚不明确,发病初期有广泛的小动脉、小静脉和微血管炎,导致血管腔狭窄或阻塞,病程中可出现中等动脉炎、血栓、冠状动脉瘤、心包炎、心肌炎、心内膜炎等.我国七十年代开始有散发病例报告.我科于1992年1月~2003年4月共收治32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王月红;张荣书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监测方法研究进展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需终生抗凝,以防血栓形成和体循环栓塞,但与抗凝治疗有关的出血和栓塞,是换瓣术常见的危及生命的并发症[1],也是导致病人远期死亡的主要原因.

    作者:陈宏明;郭正恒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嗜酸性胃炎一例

    病例介绍患者女性,37岁,因腹胀,嗳气10余年,呕吐,上腹不适2周入院.患者于10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上腹部闷胀不适、嗳气、反酸、烧心,以进食后为主,空腹一般无症状,曾自服胃舒平、酵母片等药及中药治疗,症状时好时坏,3年前曾在外院作胃镜检查,镜下诊断为浅表性胃炎.2周前上述症状在无明显诱因下又再出现,并有所加重.

    作者:林光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老年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胰腺炎(AP)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措施.方法对老年AP 6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内科保守治疗43例,治愈34例,治愈率为79.1%,死亡9例,病死率为20.9%;手术治疗26例,痊愈21例,痊愈率为80.8%,死亡5例,手术死亡率为19.2%.结论 老年AP具有发病急骤、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不同程度的腹痛、部分人发热和巩膜或皮肤黄染、血清淀粉酶显著升高、胰腺体水肿增大明显等特点,必须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作者:唐光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母婴预后及孕产期保健探讨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对母婴的影响及干预措施.方法 对2001年10月至2002年12月间ICP产妇29例妊娠结局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ICP产妇手术产和产后出血明显高于无ICP者,胎儿宫内窘迫、早产、出生低体重儿发生率亦明显高于无ICP者,但无围产儿死亡.结论 ICP对母婴均有不良影响,而加强对ICP产妇的孕产期监护能降低对母婴的危害.

    作者:沈琴霞;朱沈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气性坏疽误诊一例的细菌学检查分析

    病历介绍1.一般情况患者,53岁,男性,农民.因右上肢红斑、肿胀、疼痛,继之皮肤变黑10天,于1996年6月10日入院.

    作者:农梅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小儿处女膜闭锁致阴道积脓一例

    处女膜闭锁又称无孔处女膜,是新生儿女性生殖道先天性畸形,处女膜褶发育旺盛使阴道口不能与外阴前庭贯穿所致,它在女性生殖器官发育异常中比较多见.其症状以小腹痛或下腹周期性疼痛伴全身不适乏力、头痛头晕、尿颇尿急、尿潴留、便秘等[1],极少数因处女膜闭锁而发生阴道积液化脓.本科于2002年收治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曾榆婷;曾雅静;曾美景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胎儿生长受限的临床研究

    胎儿生产受限(fetal growth restriction,FGR),也称胎儿宫内生长迟缓(intrau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IUGR),是指胎儿的生长没有达到遗传学上可能达到的水平,临床上指胎儿的体重低于同胎龄儿体重的第10个百分位数,是产科重要并发症之一,也是围产儿死亡和发病的重要原因,其发生率为3%~10%,在死胎死产中约占30%,产时宫内缺氧中50%为FGR儿.

    作者:韦秋群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疾病 60例

    目的观察小牛血去蛋白注射液与血塞通注射液结合治疗脑血管疾病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单盲法,将118例患者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58例.治疗组采用血塞通注射液及小牛血去蛋白注射液合用,对照组采用维脑路通及胞二磷胆碱合用,14天为1个疗程,在治疗前及病程结束后记录患者症状、体征及实验室(血脂系列、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 治疗组60例中治愈36例(60.00%),显效16例(26.67%),好转8例(13.33%),愈显率86.67%,与对照组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中药制剂血塞通注射液、西药小牛血去蛋白注射液合用治疗脑血管疾病收到满意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梁红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哺乳期放置母体乐宫内节育器初步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母体乐宫内节育器(MLCU-375)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阴道分娩42天后或剖宫产6个月后的健康妇女550例,放置MLCU-375型宫内节育器,随访12个月.结果 累积妊娠率0.73%,脱落率0.73%,续用率95.8%.结论母体乐内宫节育器用于哺乳期妇女避孕是安全有效和可接受的.

    作者:毛京沭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T细胞亚群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通过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检测,了解UC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状态.方法 对28例UC患者疾病活动期和18例中、重度UC患者于皮质激素治疗前后进行外周血T细胞亚群检测,并作对比观察.结果 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CD3、CD4细胞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CD8 、NK细胞明显减少(P<0.01) , CD4/CD8比值上升 (P <0.01);皮质激素治疗后症状缓解期,CD3、CD8、NK细胞上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1),CD4细胞无明显变化,CD4/CD8比值较治疗前下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和病情变化与机体免疫功能有密切关系.

    作者:刘燕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股骨干骨折病人的护理体会

    股骨干骨折是骨科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社会的发展,该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在临床上X线显示分为横断、短斜面、粉碎、螺旋、长斜面等类型.我院于2002年2月~2003年2月,共收治股骨干骨折36例,经牵引、手术内外固定复位治疗,取得良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吴瑞英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做好新生入学的管理工作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市场化的发展,中等医学教育面临着大量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班主任如何适应新的形式、探索新的方法,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良好教育、培养优秀人才的有效保障.

    作者:阴俊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小儿川崎病的临床诊治进展

    川崎病(Kawasaki's KD)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mucocutaneous lymphnode syndrome , MCLS),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性病变为主的儿童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1],上世纪60年代日本川崎富作首次报道以来至今日本已报道16万该病病例,亚、欧、美、澳洲及南非等世界各地均有报道.我国川崎病发病亦逐年增加[2,3],目前在许多国家,川崎病已取代风湿热成为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4],因此引起儿科医生的普遍重视,对本病的病因、早期诊断和防治方法的研究,已成为儿科心血管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5].

    作者:赵林林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糖皮质激素治疗早期重型肝炎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治疗早期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将60例早期重型肝炎病人分为两组,综合治疗组(对照组)29例予护肝、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激素治疗组(对照组)31例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结果 治疗组消化道症状消失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及病死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治疗早期重型肝炎症状消退快,病死率低,疗效好.

    作者:邰立慧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洗胃治疗新生儿咽下综合征的观察与护理

    呕吐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症状之一,其原因很多.其中由于婴儿出生时咽下羊水或产道血,刺激胃粘膜引起的呕吐称为新生儿咽下综合征.

    作者:黄秀丽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右江医学杂志

右江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