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琴霞;朱沈华
目的探讨子宫下段纱垫填塞法在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止血效果.方法 对20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子宫下段出血病人应用纱垫填塞止血进行回顾分析.结论子宫下段纱垫填塞法在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是一种有效易行的止血方法.
作者:廖玉青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氟康唑对念珠菌性龟头包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3例)口服氟康唑150mg,qd×5d,用药期间停用其它的口服药及外用真菌药;对照组(45例)用霉克霜外搽患处,bid,连用2W,用药期间停用口服药.结果 治疗组痊愈率为90.57%,总有效率为98.11%;对照组痊愈率为2.22%,总有效率为66.67%,治疗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 氟康唑治疗念珠菌性龟头包皮炎疗效满意.
作者:马泽粦;李常兴;樊翌明;吴志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报告保留二尖瓣和瓣下结构的瓣膜置换术的临床经验和效果.方法 1993年1 月至2002年2月,我们共施行保留二尖瓣和瓣下结构的瓣膜置换术18例,分析其术前、术后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资料及手术效果.结果 本组无手术死亡,2例出现低心输出量综合征.术后心胸比率明显缩小(P<0.01),左心室舒张末径显著缩小(P<0.05),平均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降低(P<0.01),心功能明显改善,手术效果良好.结论 保留二尖瓣和瓣下结构的瓣膜置换术安全、易行,更有利于改善左心功能,减少手术并发症.
作者:胡荣敏;欧武剑;倪武;章五一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粉碎性锁骨骨折的手术方法与治疗效果.方法对22例粉碎性锁骨骨折患者采用克氏针加羊肠线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 全组术后摄X线片检查,骨折复位满意,骨折愈合平均时间为6个月,均达到满意临床骨性愈合.结论 粉碎性锁骨骨折采用克氏针加羊肠线内固定手术治疗,手术简单,骨折愈合后取克氏针容易,不需取出羊肠线,不需住院,减轻病人经济负担,更适于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黄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凯西莱注射液改善药物性肝损害的作用.方法 200例药物性肝损害随机分为治疗组108例,对照组92例,两组均采用相同的基础疗法.治疗组加用凯西莱0.2g加入10%葡萄糖250ml,缓慢静脉滴注,每天1次,1疗程结束复查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白蛋白(A),球蛋白(G).结果 经治疗后,两组肝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但治疗组更为显著,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凯西莱治疗药物性肝损害有确切疗效.
作者:卢平宣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胎儿生产受限(fetal growth restriction,FGR),也称胎儿宫内生长迟缓(intrau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IUGR),是指胎儿的生长没有达到遗传学上可能达到的水平,临床上指胎儿的体重低于同胎龄儿体重的第10个百分位数,是产科重要并发症之一,也是围产儿死亡和发病的重要原因,其发生率为3%~10%,在死胎死产中约占30%,产时宫内缺氧中50%为FGR儿.
作者:韦秋群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要求每个公民成为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体.
作者:阳晓;郑祯;阳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微波在治疗宫颈糜烂中的疗效.方法对180例宫颈糜烂患者进行微波治疗,并观察其疗效.结果 宫颈糜烂1次治疗痊愈率分别为:Ⅰ度、Ⅱ度100%,Ⅲ度89.47%;Ⅲ度1次治疗总有效率为97.37%.结论 微波对宫颈糜烂治愈率高,但部分Ⅲ度者需行多次治疗.其副反应轻,操作简单易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莫爱旭;彭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内科学是一门理论性及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其内容多,教学任务繁重,该文主要概述在灵活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对内科知识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内科学教学效果方面的一些做法.
作者:黄少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用高频电离子治疗仪治疗汗管瘤的疗效.方法用高频电离子治疗仪对132例汗管瘤病人行手术治疗.结果 一次手术临床治愈率达83.33%,总有效率达100%.结论本法有操作简便、安全、手术时间短、术中无出血或出血少、创面易愈合的特点,值得普及和推广.
作者:黄永通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医务人员感染乙肝病毒标志(HBV-M)的情况及防治措施.方法体检时采用酶标(ELISA)法检测其血清HBV-M.结果 医务人员HBV感染率为51.5%(70/136).结论医务人员有接触感染HBV的危险性,应加强个人防护,普种乙肝疫苗.
作者:周剑波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TP-ELISA、RPR、胶体金试纸和TPPA等四种方法在筛查手术前或输血前病人梅毒螺旋体抗体中的实用性和可行性.方法 用TP-ELISA、RPR、胶体金试纸和TPPA分别检测50份阳性标本及50份阴性标本.结果 RPR与TPPA阳性符合率为82%,假阴性率为18%,假阳性率为4%;胶体金试纸与TPPA阳性符合率为90%,假阴性率为10%,阴性符合率100%;TP-ELISA与TPPA阳性符合率为100%,阴性符合率为100%.结论 TP-ELISA是目前较为合适的筛查手术前或输血前病人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方法.
作者:马蔡昀;蒋理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需终生抗凝,以防血栓形成和体循环栓塞,但与抗凝治疗有关的出血和栓塞,是换瓣术常见的危及生命的并发症[1],也是导致病人远期死亡的主要原因.
作者:陈宏明;郭正恒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胆道系统疾病与心脏疾病的关系和治疗效果.方法分析70例老年人胆心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心电图情况.结果 都有不同程度的消化道和心脏症状.出现室性期前收缩,窦性心动过速、束支传导阻滞和心房纤颤等心律失常,经保守治疗,症状体征消失,心电图正常.结论 胆道症状治疗缓解,心电图改变恢复正常是诊断胆心综合征的可靠依据.
作者:邓有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检测,了解UC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状态.方法 对28例UC患者疾病活动期和18例中、重度UC患者于皮质激素治疗前后进行外周血T细胞亚群检测,并作对比观察.结果 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CD3、CD4细胞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CD8 、NK细胞明显减少(P<0.01) , CD4/CD8比值上升 (P <0.01);皮质激素治疗后症状缓解期,CD3、CD8、NK细胞上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1),CD4细胞无明显变化,CD4/CD8比值较治疗前下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和病情变化与机体免疫功能有密切关系.
作者:刘燕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对母婴的影响及干预措施.方法 对2001年10月至2002年12月间ICP产妇29例妊娠结局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ICP产妇手术产和产后出血明显高于无ICP者,胎儿宫内窘迫、早产、出生低体重儿发生率亦明显高于无ICP者,但无围产儿死亡.结论 ICP对母婴均有不良影响,而加强对ICP产妇的孕产期监护能降低对母婴的危害.
作者:沈琴霞;朱沈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治疗早期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将60例早期重型肝炎病人分为两组,综合治疗组(对照组)29例予护肝、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激素治疗组(对照组)31例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结果 治疗组消化道症状消失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及病死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治疗早期重型肝炎症状消退快,病死率低,疗效好.
作者:邰立慧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分娩过程中引起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的有关产科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3例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肩难产和臀位分娩是臂丛神经损伤的主要原因. 结论预防臂丛神经损伤,关键是要做好产前预测,掌握好正确的分娩方法.
作者:马钦玲;包芳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胎儿宫内缺氧的预测指标.方法 对157例ICP患者多项临床及实验室指标进行观察,并将其与围生儿关系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皮肤瘙痒开始时间<35周、血清转氨酶和胆红素同时升高、高浓度胆汁酸、NST胎心率基线变异消失者的羊水胎粪污染率、新生儿窒息率及围生儿死亡率,分别高于皮肤瘙痒开始时间≥35周(P<0.01或<0.05),单纯转氨酶升高而胆红素正常(P<0.01)、低浓度胆汁酸(P<0.01)、NST胎心率基线变异正常者(P<0.01).结论 皮肤瘙痒开始时间<35周、血清转氨酶和胆红素同时升高、高浓度胆汁酸、胎心监护NST胎心率基线变异消失为ICP孕妇胎儿宫内缺氧的预测指标.
作者:卫勤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我国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约占十余万,伤者数百万,且主要伤残对象是青壮年,伤后潜在寿命损失和对社会生产力的影响远超过其他疾病[1].
作者:陈玉 刊期: 200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