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高血压病护理新进展

陆多凤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 周围血管性疾病, 充血性心力衰竭, 终身性疾病, 肾功能衰竭, 危险因素, 老年人口, 健康问题, 心脏病, 舒张压, 收缩压, 动脉瘤, 闭塞性, 中风, 病因
摘要:高血压是指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1)(1mmHg=0.133kPa),高血压是慢性终身性疾病,它不仅是造成中风与心脏病发作的主要危险因素,而且也是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慢性闭塞性周围血管性疾病、动脉瘤和肾功能衰竭的病因.由于老年人口逐年增多,高血压已经导致大量的社会健康问题.
右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110例临床分析

    自1967年Kelman首创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以来,这一手术已得到迅速的推广,但因其操作技术难度大,需要有丰富的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的经验,才能完成向超声乳化手术转移,基层医院鉴于条件有限,尚未全面开展.笔者自2001年4月至今新开展此项技术,施行超声乳化手术110例,现将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作者:谢立科;杨新怀;黄少兰;陈丽娜;覃旭方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盖中盖治愈腹股沟斜疝一例

    腹股沟斜疝在临床上很常见,占腹外疝的90%,大多数发生在男性,右侧多于左侧.病因以腹壁抵抗力降低为主,腹内压升高常为其诱因.临床表现为腹股沟区的可复性肿块,偶有胀痛,肿块在咳嗽、劳动、站立以及小儿哭闹时易出现,平卧或手按后能消失,压迫内环增加腹压,肿块不突出,检查外环,嘱病人咳嗽,指尖有冲击感.腹股沟斜疝除发生疝嵌顿或引起其他严重并发症,以及非手术治疗无效时,需选择手术治疗外,一般以非手术治疗为先,方法:1岁以内的婴儿常用外缠人造海棉的棉纱束压迫腹股沟内环;其他年龄段常白天使用特制的疝带压迫.虽疝带压迫和手术治疗均有效果,但过于麻烦.笔者曾用补钙方法治愈腹股沟斜疝1例,方法简单.以往文献、报刊尚未见有报道过,现报告如下,以供各同仁探讨.

    作者:叶会真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参芍提取液对离体心脏冠脉流量影响

    目的:研究参芍提取液对离体心脏冠脉流量的影响.方法:利用主动脉灌流观察给药前后离体大鼠心脏冠脉流量的变化.结果:参芍提取液可使离体大鼠心脏冠脉流量增加(P<0.05),心率减慢(P<0.05).结论:参芍提取液可使离体心脏冠脉流量增加,心率减慢.

    作者:赵凯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利多卡因与阿托品在绝经妇女取环中的应用

    通过对23例绝经妇女采用利多卡因与阿托品混合用于子宫颈注射行取环术,结果全部病例一次性取环成功,成功率达100%,认为此方法用于绝经妇女取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黄秀荣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出血性脑梗死2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及治疗情况.方法:选择20例出血性脑梗死病例,均经头颅CT确诊为梗死后再出血,对其病因、病理、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例病人中既往患风湿性心脏病8例,高血压心脏病2例,主动脉瓣钙化3例,合并有心房纤维颤动14例,病情恶化死亡3例.结论:出血性脑梗死绝大多数由栓塞引起,对风湿性心脏病等心瓣膜有病变的合并心房纤颤的病人,发生脑梗死后3天~2周内出现病情加重,需高度怀疑发生脑出血的可能,及时诊断和治疗对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洪迎胜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抗生素腹腔内滴注治疗腹部感染112例临床观察

    由腹腔内化疗肿瘤的启发,我院于1997年11月~2000年9月对阑尾炎、胆囊炎、肠系膜淋巴结炎、盆腔炎等腹腔内感染,采用腹腔内抗生素滴注治疗,并与对照组比较,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海忠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异位妊娠42例的护理

    异位妊娠是一种常见的妇产科疾病,近年来由于炎症性疾病及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增多,宫内节育环的广泛使用及反复人工或药物流产,使得异位妊娠的发病率显著上升(1).异位妊娠药物的保守治疗已日益受到重视,我科运用米非司酮对未破裂或流产型内出血少的异位妊娠予以保守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赖珍霞;袁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冬非合剂加思密达保留灌肠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冬非合剂加思密达保留灌肠治疗婴儿秋季腹泻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采用综合疗法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冬非合剂、思密达保留灌肠.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24%,对照组85.65%,比较有显著差异.χ2=6.15 P<0.05.结论:冬非合剂加思密达保留灌肠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疗效显著.

    作者:廖积仁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胃镜下支架置入治疗食管贲门狭窄24例

    目的:观察胃镜下支架置入治疗食管贲门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4例食管贲门狭窄患者在胃镜下用沙氏扩张器扩张后,置入带膜或不带膜支架.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次置管成功,吞咽困难症状明显改善.结论:食管贲门狭窄患者行胃镜下支架置入治疗成功率高,疗效好,易于普及,值得推广.

    作者:王挺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重症哮喘 46 例临床分析

    近年来,重症哮喘有上升趋势,其死亡率也有增无减,临床医生应引起重视,提高对重症哮喘发病的认识,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以降低其发生率和死亡率.笔者收集我院近4年来收住的46例重症哮喘的抢救资料,现分析如下:

    作者:沈翠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生脉散注射液治疗心力衰竭3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生脉散注射液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病人经抗心衰治疗症状改善后停药,后给予生脉散注射液一个疗程,测定给药前后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ID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左室射血分数(EF)、心输出量(CO)、短轴缩短率的变化值.结果:左室容积及射血功能治疗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生脉散注射液连续应用一段时间后,可改变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的左室射血功能和左室构型.

    作者:徐凤龙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穴位电针刺激治疗泌尿系结石600例临床分析

    我院结石科自1990年9月以来,对600例泌尿系结石病人开展穴位电针刺激排石治疗,均取得良好效果,排石率达到96%,现将治疗情况介绍如下.

    作者:王芬英;李福臻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三磷酸腺苷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三磷酸腺苷(ATP)静脉注射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有效剂量及安全性的关系.方法:26例自发PSVT患者,肘静脉为给药部位,以2.5mg、5mg、7.5mg、10mg为起始剂量,若前一剂量无效,以2.5mg为递增量至10mg止,如仍无效,则递增至15mg及20mg,直至PSVT终止或因副反应较重不能耐受.结果:终止PSVT所需剂量小2.5mg,大15mg,终止全部PSVT所需ATP平均剂量为8.35mg±2.71mg.静脉注射ATP后的副反应随ATP剂量增大而增高.结论:采用个体化用药原则,以5mg ATP为起始剂量终止PSVT的累积有效率为48%,效果较好且无明显的副反应,认为推荐此剂量为起始的递增用药方法可终止PSVT发作.

    作者:甘苏庭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鸡骨草胶囊治疗急性肝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为了验证鸡骨草胶囊治疗急性肝炎的疗效.方法:根据病情的纳入标准,选择12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和对照组60例进行临床观察.治疗组口服鸡骨草胶囊,每日3次,每次4粒,20天为一疗程,并同时进行对症治疗,对照组只进行对症治疗.两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痊愈13例,显效24例,有效2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38%;对照组临床痊愈7例,显效20例,有效23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3.33%.结论:临床使用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疗效满意,是目前治疗急性肝炎比较理想的药物,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睢凤英;赵铁山;蒋小红;江肖明;陈丽英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在稽留流产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治疗稽留流产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对24例稽留流产的病例,给予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治疗,并与己烯雌酚组对比观察疗效.结果:米非司酮组在妊娠物自然排出率、钳刮率、清宫率及出血量与己烯雌酚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且并发症相对较少.结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治疗稽留流产,疗效可靠,远期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青翔;李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Ⅰ类切口手术病人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Ⅰ类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是否必要并如何应用.方法:在本院Ⅰ类手术切口病人中,随机抽取实验组81例,在围手术期不用抗生素,与使用抗生素的对照组79例进行比较,对年龄、性别、切口长度、手术时间、营养状况、麻醉方式、手术并发症、糖尿病史、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等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两组的切口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经多元回归分析,切口感染与性别、切口长度、麻醉方式、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无相关性,而与年龄、手术时间、营养状况、手术并发症、糖尿病史呈正相关性.结论: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在Ⅰ类手术切口病人作用不大;除非存在年龄大、手术时间长、营养状况差、有手术并发症及有糖尿病史等因素,可酌情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否则在Ⅰ类手术切口病人中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没有必要.

    作者:梁国扬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胸腔闭式引流病人的护理体会

    胸腔闭式引流术主要用于气胸或胸腔积液,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该技术操作简便安全,可广泛开展实施.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薛国英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消化道平滑肌瘤55例诊治分析

    消化道平滑肌肿瘤,起源于平滑肌组织和壁层血管,可发生于消化道任何部位,以平滑肌组织丰富的胃部多见.1990~2000年我们曾收治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消化道平滑肌肿瘤55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继昌;马泽麟;敖晓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Ⅰ号凝胶剂治疗痛经

    近年来我们用透皮吸收剂治疗心绞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剂型取名为冠心Ⅰ号凝胶剂,在治疗人数不断增多、范围不断扩大的同时,发现该制剂治疗各种疼痛,尤其是痛经有显著的效果,为了丰富临床治疗方法,更好地解除患者疾苦,现介绍如下.

    作者:朱燕;于淼;白秀芹;张向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TENOR内固定系统结合植骨融合治疗腰椎不稳(附10例报告)

    目的:探讨和评价TENOR内固定系统结合植骨融合治疗腰椎不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TENOR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不稳10例,分别进行后路减压、植骨融合,比较腰椎不稳局部症状缓解情况,随访植骨融合情况.结果:10例均获随访,腰椎不稳症状均消失,植骨均见融合,无一例发生钉、棒变形断裂及松动.结论:TENOR内固定系统手术操作简单,固定可靠,生物相容性好,结合植骨融合可重建腰椎的稳定,适用于腰椎不稳的治疗.

    作者:郭志荣;卢尔海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右江医学杂志

右江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