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美莲;沈利平;徐桂红
目的:报告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切口长度为5~6cm,确认胆囊管、肝总管、胆总管关系后,按手术程序切除胆囊.结果:小切口手术成功489例,占97.8%,11例因手术操作困难而将切口延长10~12cm.结论:在传统胆囊切除术熟练的基础上开展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高科学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我院自1998年以来应用国产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15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荣佐民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异位妊娠是一种常见的妇产科疾病,近年来由于炎症性疾病及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增多,宫内节育环的广泛使用及反复人工或药物流产,使得异位妊娠的发病率显著上升(1).异位妊娠药物的保守治疗已日益受到重视,我科运用米非司酮对未破裂或流产型内出血少的异位妊娠予以保守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赖珍霞;袁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和X线表现.方法:用螺旋CT对脑梗死病人进行扫描,采用早期及日后复查的方法作出脑梗死的诊断.结果:在24小时内仅3例有早期改变,72小时后复查,都得到明确诊断.结论:大面积脑梗死早期X线表现不明显,需结合临床表现作出早期诊断;而72小时后X线表现明显,诊断明确.
作者:赵马根;段伯良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与脱位的内固定治疗和手术方法及手术对患肢功能恢复的重要性.方法:对收治的43例踝关节骨折、脱位患者进行手术切开复位、K针螺丝钉内固定及辅以石膏外固定.结果: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4~12个月,平均7.8个月,功能恢复优良率达95%.结论:踝关节骨折、脱位采用正确的内固定手术治疗,同时配合外固定及规范的功能锻炼可获得满意的疗效,其治疗重点是可靠的固定及早期功能恢复.
作者:黄少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比较洛赛克与雷尼替丁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病例随机分A、B组,A组用洛赛克治疗,B组用雷尼替丁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A组溃疡愈合率为97.5%,B组为65.0%,比较有高度显著差异(P<0.01).结论:洛赛克治疗消化性溃疡具有疗效高,疗程短,作用迅速,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宏英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报道目前较少,我们于1990年1月~1999年7月共治疗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亢)患者22例,现将临床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郭京梅;尚建中;盛淑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外科常见病、多发病,采用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牵引治疗方法简单易行,无痛苦,患者容易接受.但牵引治疗期间的护理问题往往容易被忽视,而治疗期间的护理对牵引的治疗效果至关重要.我科自2000年3月以来对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切实加强护理,实施健康教育,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就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常见的护理问题总结如下:
作者:李小娥;陆艳霞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及治疗情况.方法:选择20例出血性脑梗死病例,均经头颅CT确诊为梗死后再出血,对其病因、病理、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例病人中既往患风湿性心脏病8例,高血压心脏病2例,主动脉瓣钙化3例,合并有心房纤维颤动14例,病情恶化死亡3例.结论:出血性脑梗死绝大多数由栓塞引起,对风湿性心脏病等心瓣膜有病变的合并心房纤颤的病人,发生脑梗死后3天~2周内出现病情加重,需高度怀疑发生脑出血的可能,及时诊断和治疗对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洪迎胜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张某,女,33岁,已婚.因足月妊娠于2001年2月4日在我院行剖宫产术,产出正常女婴.手术中见腹膜与子宫广泛粘连,有一约100ml淡黄色液体的囊性肿物,并给切除.由于宫体与膀胱广泛粘连,术中误伤膀胱底约2cm,即行膀胱修补.术后导尿道引出尿液未见异常,术后7天拔除导尿管,痊愈出院.
作者:何汉杰;徐继东;廖伟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近年来,重症哮喘有上升趋势,其死亡率也有增无减,临床医生应引起重视,提高对重症哮喘发病的认识,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以降低其发生率和死亡率.笔者收集我院近4年来收住的46例重症哮喘的抢救资料,现分析如下:
作者:沈翠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通过对23例绝经妇女采用利多卡因与阿托品混合用于子宫颈注射行取环术,结果全部病例一次性取环成功,成功率达100%,认为此方法用于绝经妇女取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黄秀荣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胸腔闭式引流术主要用于气胸或胸腔积液,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该技术操作简便安全,可广泛开展实施.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薛国英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以往常用切开引流或纵形造口治疗前庭大腺脓肿,但存在切口易粘连,炎症易复发或造口未达初衷的缺点.笔者按盛丹菁的方法(1)治疗13例前庭大腺脓肿患者,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莫萍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分析Ⅰ类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是否必要并如何应用.方法:在本院Ⅰ类手术切口病人中,随机抽取实验组81例,在围手术期不用抗生素,与使用抗生素的对照组79例进行比较,对年龄、性别、切口长度、手术时间、营养状况、麻醉方式、手术并发症、糖尿病史、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等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两组的切口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经多元回归分析,切口感染与性别、切口长度、麻醉方式、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无相关性,而与年龄、手术时间、营养状况、手术并发症、糖尿病史呈正相关性.结论: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在Ⅰ类手术切口病人作用不大;除非存在年龄大、手术时间长、营养状况差、有手术并发症及有糖尿病史等因素,可酌情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否则在Ⅰ类手术切口病人中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没有必要.
作者:梁国扬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胃镜下支架置入治疗食管贲门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4例食管贲门狭窄患者在胃镜下用沙氏扩张器扩张后,置入带膜或不带膜支架.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次置管成功,吞咽困难症状明显改善.结论:食管贲门狭窄患者行胃镜下支架置入治疗成功率高,疗效好,易于普及,值得推广.
作者:王挺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寻提高严重多发伤的治愈率.方法:针对严重多发性创伤的特点及危及生命的重要脏器的损伤特征,抢救中强调采取序贯性的治疗原则和个体化方案.结果:79例中治愈72例,治愈率达91.14%,取得满意效果.结论:早期的全面综合诊治,分秒必争地进行抢救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齐庆军;何建红;苗立军;刘玉伦;郭元圆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干扰素是一种具有抗病毒和调节免疫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质,可明显抑制HBV的复制,是有希望的抗病毒药物之一(1).我科自1998年到2001年用干扰素治疗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丙肝)98例,取得满意疗效.但因治疗时间长,且α-干扰素对机体的许多靶细胞和靶器官有一定不良反应,而影响治疗进展,应引起临床重视并给予及时处理,现将副反应观察护理简述如下.
作者:岑瑜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眼带状疱疹的佳治疗方案.方法:对19例眼带状疱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眼神经的额支、鼻睫支和两者同时受累者分别为11例、6例、2例.全部病例均予以大剂量的阿昔洛韦治疗(鼻捷神经受累者联用强的松),未发生严重的眼并发症.结论:早期应用足量的阿昔洛韦是治疗眼带状疱疹的有效方法,鼻睫神经受累者联用糖皮质激素疗效更佳.
作者:陈海洲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消化道平滑肌肿瘤,起源于平滑肌组织和壁层血管,可发生于消化道任何部位,以平滑肌组织丰富的胃部多见.1990~2000年我们曾收治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消化道平滑肌肿瘤55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继昌;马泽麟;敖晓风 刊期: 200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