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白血病合并感染抗生素治疗的临床观察

李青枝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 合并感染, 抗生素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合并感染抗生素治疗的效果.方法:对126例急性白血病合并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急性白血病合并感染患者,足量、联合、合理配伍应用抗生素,能迅速缓解病情.结论:及时的经验性抗生素治疗可明显减少患者的病死率,进行预防性抗霉菌治疗非常必要.
右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沐舒坦佐治小儿肺炎54例临床观察

    小儿肺炎是儿童时期常见病、多发病,患儿肺部体征消失缓慢,痰不易咳出,目前临床上适用小儿的满意有效祛痰药物尚不多见。我院儿科于2000年1月至11月静脉使用沐舒坦治疗小儿肺炎54例并进行了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功僚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护理

    白内障是我国致盲的主要疾病,也是我国治盲的重点对象.我院从1996年起开展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手术,使许多患者视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术前术后护理在整个手术治疗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护理人员提高业务知识水平是避免因护理不当造成对患者不必要伤害的关键.我院1996~2000年实施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43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李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小儿急性中毒的原因分析和急救护理

    某些化学物质、食物及有毒动植物等接触人体或进入人体后,在一定条件下与体液、组织相互作用,损害组织细胞,破坏神经及体液的调节机能,使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发生严重障碍,引起一系列代谢紊乱,即为中毒(1).

    作者:黄金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4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7年来我院收治系统性红斑狼疮44例.结果:经联合应用改进的环磷酰胺冲击疗法,配合中药制剂及对症处理,治疗总有效率为86.4%.结论:早期诊断、肾活检、合理用药可提高疗效.

    作者:王刚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严重多发伤院前抢救配合体会

    严重多发伤常伤势重,伤情变化快,休克发生率和死亡率高,因此,做好院前急救护理配合,对延缓病情发展,缓解休克,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致残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科1997年1月~2000年12月共出诊抢救严重多发伤患者113例,现将抢救护理配合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黄燕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应用简易鼻塞式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附38例分析)

    我院自1994年1月~1998年12月,采用简易鼻塞式CPAP氧疗为主的综合措施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38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玲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外伤后急性大脑半球肿胀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PADBS)是指外伤后数小时(4~14h)脑组织广泛肿大成膨胀(1),常于伤后早期出现难以遏制的颅内高压.外伤后急性大脑半球肿胀是脑外伤死亡率很高的一种急症,有文献报告死亡率高达87.2%.

    作者:谭秋旁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开放性胫腓骨骨折11例护理体会

    随着交通事业的发展,开放性胫腓骨骨折越来越常见,而且越来越严重,因早期治疗护理不当而造成截肢相当多见.因此,在护理中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肢端血运情况、伤口渗出改变、内外固定牢固程度及患肢功能锻炼是提高治愈率、减少伤残率的关键.现将我院1998~2000年收治的11例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病人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赖仕航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消化性溃疡药物治疗近况

    消化性溃疡(PU)包括胃溃疡(GU)和十二指肠溃疡(DU),其发病机理至今尚未完全明了,近年来各家较一致的看法是PU由多种因素所引起,其主要是由于胃粘膜的防御因子和攻击因子失衡之结果,防御因子有粘液和碳酸氢盐,粘膜屏障,粘膜血流,细胞更新,前列腺素,上皮生长因子等.攻击因子有胃酸、胃蛋白酶、幽门螺杆菌(HP),非甾体抗炎药,酒精、应激等.

    作者:邓有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机械通气治疗 (附38例临床分析)

    对38例重度有机磷中毒伴呼吸衰竭患者的抢救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机械通气治疗在抢救中的作用和意义.

    作者:沈翠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心源性脑栓塞34例的观察与护理

    脑栓塞系指脑血液循环中的固体或液体等各种栓子阻塞脑血管,造成相应部位缺血性梗塞.而心源性脑栓塞系指栓子来自于心脏,是脑栓塞中常见的一种(1).本病起病急骤,既有神经系统病灶体征,又有循环系统的症状和体征,病情复杂,病残率高,而细心地观察和精心的护理能及早发现病情变化,降低病残率和病死率.我院1998年1月~2000年12月共收治心源性脑栓塞病人34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卢碧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心电图ST-T正常变异及异常的诊断

    所谓正常变异心电图,其心电图图形不同于正常心电图,但其产生机理不同于病理变化,而是由于一些生理情况的变化引起的.ST-T异常,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可分为正常变异及功能性改变,也可能是器质性的病变.但目前有些心电图及临床工作者将ST-T异常诊断为心肌缺血或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其实导致心电图ST-T异常的并非只有这种因素,还有诸多因素可引起ST-T异常.

    作者:董萍;余丽金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学龄前儿童乳牙龋病调查分析

    龋病是儿童时期易患的一种疾病,对儿童健康、健美造成一定危害,WHO已将其列入全世界重点防治疾病的第三位.1999年1~l2月我们对本县城区及附近乡村共831名学龄前儿童乳牙患病情况进行调查,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蓝春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动态心电图的监测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生规律及其特点.方法:对56例患者采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观察ST段变化情况.结果:共记录到缺血性ST段改变279次,其中无症状者258次(92.47%);心肌缺血持续时间及缺血时心率两者的均值在有症状和无症状者中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率较高,动态心电图监测对早期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蓝闯;彭乃宝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盆腔炎性包块三种治疗方法比较

    目的:对92例盆腔炎性包块患者,分别采用不同治疗方法进行对比观察.方法:将病例随机分甲、乙、丙三组,分别用盆腔插管注药、盆腔插管注药+红藤合剂保留灌肠及大剂量抗生素静脉全身治疗.结果:经统计学处理,甲、乙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甲乙组与丙组闻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盆腔插管注药是盆腔炎性包块佳治疗方法之一.

    作者:朱文琴;王兰芬;林春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带掌背动脉及神经逆行复合组织皮瓣修复手部损伤

    目的:探讨用带掌背动脉及神经的逆行复合组织皮瓣修复手部损伤的效果.方法:设计切取带掌背动脉及神经的逆行岛状复合组织皮瓣,皮瓣内包括有神经、肌腱、骨质,甩来修复手部皮肤、肌腱及骨缺损,临床应用8例.结果:8例皮瓣完全成活,皮瓣薄,外形美观,感觉良好,手指功能恢复满意.结论:此种方法效果可靠、满意,损伤小,手术简便易行,适于推广普及.

    作者:郑泽锋;蔡家帮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一氧化碳中毒八例抢救体会

    目的:报道一氧化碳中毒8例抢救的体会.方法:高浓度吸氧加速碳氧血红蛋白解离,静滴20%甘露醇、地塞米松、654-2,静注盐酸纳络酮,抗生素预防感染,维持电解质平衡.结果:短时间内解除昏迷状态而痊愈出院.结论:高浓度吸氧加用改善脑水肿药物是抢救CO中毒的有效方法.

    作者:黄志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并支架术的护理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是用经皮穿刺方法送入球囊导管,扩张狭窄冠状动脉,改善冠状动脉血流,达到治疗心肌梗塞和心绞痛的目的.PTCA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较高,约为10%~43%(1).而冠状动脉内支架(Stent)的机械支撑作用可防止内膜撕裂和即刻弹性收缩所致的急性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防止或减少PTCA术后的再狭窄,延长开放时间.

    作者:罗桥英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常用量冬眠灵致锥体外系症状九例分析

    冬眠灵在儿科临床中应用广泛,有报道连续用较大剂量可致锥体外系症状(1),但在临床中常用量也可导致该症状出现,并且易误诊为破伤风、脑炎、癫痫等疾病.现将我科于1998年以来收治的9例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叶德志;李文国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经皮穿刺硬化术治疗甲状腺囊肿37例

    我院1998年4月~2000年12月对37例甲状腺囊肿患者施行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硬化术,效果满意,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37例患者中男5例,女32例,年龄16~59岁,平均40.5岁,病程17~120天.无症状13例,有症状24例,以颈前发现包块,颈部压迫感和/或吞咽时牵扯感为主要表现.

    作者:罗租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右江医学杂志

右江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