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秀晖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加小剂量阿斯匹林治疗偏头痛的治疗效果.方法:治疗组用尼莫地平40mg,每日3次,阿斯匹林50mg,每日3次,对照组用镇痛宁4粒,每日3次,谷维素20mg,每日3次,4周为1个疗程,观察其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对照组为73.33%,前者优于后者(χ2=7.52,P<0.05).结论:尼莫地平加小剂量阿斯匹林治疗偏头痛效果显著,复发率低,副反应少而轻,用药简便,价格低,值得广大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赵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为了更好地掌握学生体质及健康状况,我们于2000年5月对在校中学生进行定期健康体检,本文就两所中学的3058名学生进行定期健康体检中的视力检查进行分析,并对1995~2000年中学生视力变化的有关数据进行动态分析.对性别、城乡、年级别的学生视力不良情况进行比较,现将调查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覃凤旋 刊期: 2001年第03期
重度妊高征(先兆子痫及子痫)是妊娠期常见的并发症,由于孕妇全身小动脉发生暂时性强烈痉挛,周围血管阻力明显上升,致使血压急骤上升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征象,如不严密观察,迅速控制血压,将会危害母婴的健康和生命.我院1990年1月1998年4月共收治重度妊高征11例,现将其急救和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岑顺成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报道放射性核素显像在下消化道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患者静脉注入99mTc-RBC后,用560型SPECT系统平行孔准直器探视,进行放射性核素显像.结果:显像12例有11例出现异常放射性聚区,阳性率为91.66%,其中54.54%病例显像所示出血部位与出血病灶相符.结论:放射性核素显像有准确、敏感、简便、无创伤等优点,对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梁绍奖;邓兵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分析造成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死亡的原因,为提高颅脑损伤病人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对38例重型颅脑损伤死亡病人作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38例中,交通事故、暴力击打、坠落是造成颅脑损伤常见原因.早期多死于伤情过重、未能接受正规及时的院前急救,中晚期多死于严重并发症.结论:寻找行之有效的方法控制创伤后颅内高压,尽早得当救治,积极防治并发症是降低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李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消化性溃疡(PU)包括胃溃疡(GU)和十二指肠溃疡(DU),其发病机理至今尚未完全明了,近年来各家较一致的看法是PU由多种因素所引起,其主要是由于胃粘膜的防御因子和攻击因子失衡之结果,防御因子有粘液和碳酸氢盐,粘膜屏障,粘膜血流,细胞更新,前列腺素,上皮生长因子等.攻击因子有胃酸、胃蛋白酶、幽门螺杆菌(HP),非甾体抗炎药,酒精、应激等.
作者:邓有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性病致阴茎勃起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38例年龄为20~68岁勃起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心理性22例,器质性16例.轻度21例,中度10例,重度7例;平均病程22个月.结论:性病可以导致阴茎勃起功能障碍.
作者:龚奉璋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婴幼儿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是儿科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治疗不及时可引起支气管炎、肺炎,严重影响患儿健康.以往常规治疗效果不理想,近年来我院应用穿琥宁对100例患儿进行治疗,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宁妹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洛伐他汀与烟酸肌醇酯治疗高脂血症的效果.方法:将45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治疗原发病基础上,治疗组服用洛伐他汀,对照组服用烟酸肌醇酯,连用4周后检测患者血清血脂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较对照组明显下降,且高密度脂蛋白明显上升.结论:洛伐他汀调脂疗效优于烟酸肌醇酯,副作用少,值得推广.
作者:廖克道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报告54例扩张性心肌病(DCM)心力衰竭的治疗体会.认为去除心力衰竭诱因,合理应用利尿剂、血管扩张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强心剂、1·6-二磷酸果糖等是纠正DCM心衰,降低病死率的主要措施.
作者:孙从会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PADBS)是指外伤后数小时(4~14h)脑组织广泛肿大成膨胀(1),常于伤后早期出现难以遏制的颅内高压.外伤后急性大脑半球肿胀是脑外伤死亡率很高的一种急症,有文献报告死亡率高达87.2%.
作者:谭秋旁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异丙酚用于门诊人工流产术,观察其效果及副作用.方法:200例早期妊娠妇女以2mg/kg静注,30~40秒内注完,观察其镇静镇痛效果、对呼吸和循环的影响及术后苏醒情况.结果:异丙酚起效快,效果好,术后恢复迅速而完全,对呼吸、循环有轻度短暂抑制作用.结论:异丙酚适用于门诊无痛人工流产术,但要注意其对呼吸、循环的影响.
作者:彭俊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龋病是儿童时期易患的一种疾病,对儿童健康、健美造成一定危害,WHO已将其列入全世界重点防治疾病的第三位.1999年1~l2月我们对本县城区及附近乡村共831名学龄前儿童乳牙患病情况进行调查,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蓝春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羊水过少孕妇的分娩方式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对103例羊水过少孕妇的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窒息情况进行观察.结果:剖宫产与阴道分娩两种方式,新生儿窒息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胎儿宫内状况良好,仅有羊水过少而无其他高危因素者,可以阴道试产.
作者:刘琼珠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患者黄某,男,71岁,会计.因突发右侧肢体乏力6小时就诊.查体:体温36.4℃,脉搏96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28/10kPa,诊断:脑梗死.按医嘱静滴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滴速20滴/分,静滴5分钟后发现病人诉耳后瘙痒,全身皮肤潮红,继之呼吸困难、心跳骤停,即停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更换输液器.
作者:李晓雯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引起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紊乱的一种疾病,临床表现为血糖增高,尿糖阳性,患者常表现出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无力等症状,发生高胆固醇血症时,患者易并发胆石症.现将我院1990~2000年收治的糖尿病合并胆石症26例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黄艳娟;彭桂珍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新生儿硬肿症又称新生儿硬皮症,是由受寒、早产、感染、窒息等多种因素引起的皮肤和皮下脂肪硬化与水肿的一种疾病,多见于极低体重新生儿,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和护理,可导致各种严重并发症而死亡.我院儿科自1995年8月~2000年11月共收治新生儿硬肿症l5例,经采用复温、补液、补充热量、预防感染、改善微循环及对症处理,获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临床资料
作者:韦月琴 刊期: 2001年第03期
髌骨骨折治疗方法很多,各有其优点(1).笔者在广西玉林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进修期间,收集自1990年元月~1995年8月应用改良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4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珂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近年来,我国性传播疾病的感染率有上升的趋势,同时多种病原体合并感染的病例也不断地增加,但因病历分布及检测方法的不同而使得阳性率及合并感染模式分布也有所不同,笔者筛选近年来报道的各种检测技术,对本院门诊妇产科生殖器溃疡病人324例,随机连续用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法,进行淋球菌(NG)、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等性病病原微生物检测,现报道如下,并就有关问题进行分析.
作者:黄颢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梅花针在肱骨干上段骨折内固定治疗的有效性,实用性.方法:取上臂上段前内侧切口,在直视下复位骨折部,选择合适直径的梅花针向上击入骨折近端髓腔,穿出皮肤,回击入骨折,远端髓腔,针尾露出并埋于皮下.结果:随访6至10个月,未出现骨不连、骨感染,无关节僵直,全部达到优良.结论:梅花针是肱骨干上段骨折的良好内固定材料,疗效良好.
作者:杨戈 刊期: 200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