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月琴
目的:探讨眙心率延长性减速(PD)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4例PD进行临床分析,取同期胎心监护正常者38例作为对照.结果:24例PD中常见的相关因素为脐带绕颈和羊水过少.PD组羊水污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新生儿窒息率、剖宫产率无显著差异(P>0.05).PD合并其它异常图型其羊水重度污染率显著高于单纯PD组(P<0.01).结论:PD常提示脐带异常或羊水过少,PD合并其它异常图型者需尽快结束分娩.
作者:周佳玲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用5'非编码区(5'NCR)1、2、3、1b型特异性引物,应用PCR技术,对HCV-RNA阳性血清进行分型.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根据保守的5'-NCR设计型特异性引物,进行HCV基因分型.结果:对80份HCV-RNA阳性血清的分型率为91.8%(73/80).73例中混合感染10例,1型58例,其中1b亚型52例,3型5例.结论:所用的型特异性引物可成功地对HCV基因分型,分型结果证实HCV流行优势株为1b型.
作者:黄健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近年来,我国性传播疾病的感染率有上升的趋势,同时多种病原体合并感染的病例也不断地增加,但因病历分布及检测方法的不同而使得阳性率及合并感染模式分布也有所不同,笔者筛选近年来报道的各种检测技术,对本院门诊妇产科生殖器溃疡病人324例,随机连续用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法,进行淋球菌(NG)、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等性病病原微生物检测,现报道如下,并就有关问题进行分析.
作者:黄颢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葡甲胺环腺苷酸联合β-阻滞剂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2例分为两组,治疗组用葡甲胺环腺苷酸联合β-阻滞剂治疗,对照组用洋地黄利尿剂及血管活性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变化情况以评估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3%,对照组为62.5%,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葡甲胺环腺苷酸联合β-阻滞剂在控制心衰及稳定病情等方面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杨武炳;蒲泉州;吴建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应激性溃疡出血病儿的防治措施.方法:综合治疗原发病,纠正缺氧、酸中毒、抗感染等,静滴止血敏、甲氰咪胍止血,效果欠佳者加用云南白药鼻饲.结果:治疗38例,治愈率86.84%,病死率10.54%,死因为多脏器功能衰竭和DIC.结论:止血敏、甲氰咪胍合用止血效果好,加用云南白药可用于防治应激性溃疡出血.
作者:陆日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为了更好地掌握学生体质及健康状况,我们于2000年5月对在校中学生进行定期健康体检,本文就两所中学的3058名学生进行定期健康体检中的视力检查进行分析,并对1995~2000年中学生视力变化的有关数据进行动态分析.对性别、城乡、年级别的学生视力不良情况进行比较,现将调查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覃凤旋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患者黄某,男,71岁,会计.因突发右侧肢体乏力6小时就诊.查体:体温36.4℃,脉搏96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28/10kPa,诊断:脑梗死.按医嘱静滴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滴速20滴/分,静滴5分钟后发现病人诉耳后瘙痒,全身皮肤潮红,继之呼吸困难、心跳骤停,即停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更换输液器.
作者:李晓雯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是用经皮穿刺方法送入球囊导管,扩张狭窄冠状动脉,改善冠状动脉血流,达到治疗心肌梗塞和心绞痛的目的.PTCA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较高,约为10%~43%(1).而冠状动脉内支架(Stent)的机械支撑作用可防止内膜撕裂和即刻弹性收缩所致的急性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防止或减少PTCA术后的再狭窄,延长开放时间.
作者:罗桥英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心脏病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临床上常出现胸闷、心悸、气喘、咳嗽、水肿等心功能不全症状,严重危及老年人的健康及生命.因此,掌握老年人心脏病的特点,及时治疗,精心护理,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将近年来我院收治的30例老年心脏病人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黄彩敬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婴幼儿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是儿科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治疗不及时可引起支气管炎、肺炎,严重影响患儿健康.以往常规治疗效果不理想,近年来我院应用穿琥宁对100例患儿进行治疗,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宁妹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对38例重度有机磷中毒伴呼吸衰竭患者的抢救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机械通气治疗在抢救中的作用和意义.
作者:沈翠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洛伐他汀与烟酸肌醇酯治疗高脂血症的效果.方法:将45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治疗原发病基础上,治疗组服用洛伐他汀,对照组服用烟酸肌醇酯,连用4周后检测患者血清血脂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较对照组明显下降,且高密度脂蛋白明显上升.结论:洛伐他汀调脂疗效优于烟酸肌醇酯,副作用少,值得推广.
作者:廖克道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对92例盆腔炎性包块患者,分别采用不同治疗方法进行对比观察.方法:将病例随机分甲、乙、丙三组,分别用盆腔插管注药、盆腔插管注药+红藤合剂保留灌肠及大剂量抗生素静脉全身治疗.结果:经统计学处理,甲、乙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甲乙组与丙组闻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盆腔插管注药是盆腔炎性包块佳治疗方法之一.
作者:朱文琴;王兰芬;林春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回顾分析60例外伤性白内障的治疗经过,对其受伤情况、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的选择进行分析,探讨其佳治疗方案.
作者:杨秀晖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白内障是我国致盲的主要疾病,也是我国治盲的重点对象.我院从1996年起开展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手术,使许多患者视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术前术后护理在整个手术治疗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护理人员提高业务知识水平是避免因护理不当造成对患者不必要伤害的关键.我院1996~2000年实施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43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李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随着剖宫产率的升高,腹膜外剖宫产在国内日趋增多,该术式不进腹腔剖宫,避免刺激腹腔肠管,具有术后肠蠕动早,肠粘连少,产妇能早进食,利于术后康复等优点.我科1998年12月至2000年12月对符合行腹膜外剖宫产手术条件者施行该术共62例,效果良好,现将其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覃孟甘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垂体后叶素联用酚妥拉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效果.方法:将47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联用药组24例,给予垂体后叶素加酚妥拉明治疗;单用药组23例,应用垂体后叶素治疗,观察其疗效、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联用药组为91.67%,对照组为80.00%,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并发症无显著性差异,联用药组的不良反应显著低于单用药组(P<0.05).结论:垂体后叶素加酚妥拉明是药物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较安全有效的方法.可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黄立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降纤酶联合β-七叶皂甙钠治疗老年脑梗塞的疗效.方法:在常规治疗相同的基础上,对照组单用降纤酶静滴,治疗组用降纤酶+β-七叶皂甙钠静滴.结果:治疗组基本痊愈10例,好转19例,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则分别为2例、23例、83.3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降纤酶联合β-七叶皂甙钠治疗老年脑梗塞较单用降纤酶疗效更佳,且副作用少,方便、安全,值得推广.
作者:彭武治;张绪操;杨康庄;秦章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腹内脏器或组织经腹腹沟管突出即为腹股沟疝,是常见的腹外疝.我院1991年1月~2000年5月共收治腹股沟斜疝282例,占同期腹股沟疝的91%,现结合文献将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陈业强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评价单瓣与双瓣置换术的近期与远期效果.方法:70例风湿性心脏病人采用国产上海碟瓣行机械瓣置换术,其中单纯行二尖瓣(MV)置换术者47例,二尖瓣加主动脉瓣(AV)双瓣置换术者23例.生存者100%随访1~7年(平均4.76±1.7年).结果:院内死亡4例,死亡率为5.71%.随访中死亡2例,远期死亡率为0.63%人·年.7年生存率为95.69%,l0年生存率为93.89%.94.00%术后心功能均改善Ⅰ~Ⅱ级.结论:房颤(Af)并Ⅱ度房室传导阻滞的病人应暂缓手术;国产上海碟瓣有良好的血流动力学特性;只要处理恰当,双瓣手术的危险性不比单瓣手术的危险性高.
作者:夏旭;周海波;李嘉维;林钦汉;刘琴湘;丘瑞麟 刊期: 200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