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微课在临床医学专业实习生入科培训中的应用研究——以腰椎穿刺术为例

林梓

关键词:微课, 腰椎穿刺, 入科前培训
摘要:目的 应用“微课”作为神经内科临床轮转入科前腰椎穿刺术操作培训的教学方法,进一步研究“微课”对临床医学本科实习生掌握腰椎穿刺术操作的影响效果.方法 将2014级临床医学专业“5+3”一体化培养的临床实习生160名作为研究对象,把每个实习轮回到神经内科四个病区轮转的实习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0人,实验组采用“微课”视频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课堂授课教学.同时配备每组30位相应师资的带教老师.比较两组学生的腰椎穿刺术考核成绩、学生及教师对教学方法的效果评价.结果 实验组学生在实践技能考试中的成绩优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学生对于有关腰椎穿刺临床考核的成绩、学习效率、自主学习、学习的针对性等方面的评价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的提高(P<0.05).实验组教师的教学效率、满意度以及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中减轻压力等方面较对照组有明显的提高(P<0.05).结论 使用“微课”教学方法对进入神经内科临床轮转的学生进行入科前培训工作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及操作能力,并在增强学习的自主性、学习效率、学习的兴趣、零碎时间的利用、人文关怀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和满意度,并减轻教师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中的压力.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教学体会

    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技术特点,分析其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困难;依据多年的临床带教经验,对冠状动脉造影操作技术中血管解剖基础、适应证、禁忌证等教学难点进行总结.

    作者:黄巧娟;卢世文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恩度肝动脉灌注联合化疗栓塞治疗晚期肝癌的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恩度肝动脉灌注联合化疗栓塞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78例晚期肝癌患者,其中采用化疗栓塞治疗的39例为对照组,采用恩度肝动脉灌注联合化疗栓塞治疗的39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生存率、甲胎蛋白、细胞免疫功能及生存质量.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D3、CD4、NK细胞水平及CD4/CD8比例均高于对照组,甲胎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五种功能、三种症状及整体健康状况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晚期肝癌患者应用恩度肝动脉灌注联合化疗栓塞治疗可获得良好疗效,既可改善甲胎蛋白、细胞免疫功能,又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强;杜英东;王营;张豪洁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应用研究

    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是对传统术式的补充与拓展.该术式在遵循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手术的原则下,经肛门自下而上地进行直肠系膜切除,弥补了经腹手术低位直肠周围间隙显露困难、无法精准确定肿瘤远切缘等问题,但也对手术技巧、患者条件、操作平台和设备有较高的要求.与标准的腹腔镜TME手术相比,TaTME具有手术时间短和早期再入院率低等优势,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显著提高,适时的开展该术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作者:刘健;陈宗冉;刘刚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超激光照射对糖尿病足足背动脉及胫后动脉血流参数的影响

    目的 观察超激光照射对糖尿病足足背动脉、胫后动脉血流参数的影响.方法 选择40例糖尿病足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扩张血管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超激光照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足背动脉及胫后动脉收缩期峰值大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低血流速度(EDV)、血流量、阻力指数及狭窄度.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足背动脉及胫后动脉PSV、EDV、血流量、阻力指数及狭窄度各超声参数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激光照射可改善糖尿病足患者足背动脉、胫后动脉血流参数和血流通畅度,改善患肢血运.

    作者:王庆生;蔡延深;张丹方;柯斌;陈殿伟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盐酸帕洛诺司琼、胃复安、地塞米松联合应用预防妇科腹腔镜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盐酸帕洛诺司琼、地塞米松、胃复安联合应用预防妇科腹腔镜手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拟在全身麻醉下行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250例,随机分为A、B、C、D、E组,每组50例.A组术前30 min静滴胃复安10 mg,麻醉诱导前10 min静注盐酸帕洛诺司琼0.075 mg+地塞米松5 mg;B组麻醉诱导前10 min静注盐酸帕洛诺司琼0.075 mg;C组术前30 min静滴胃复安10 mg,麻醉诱导前10 min静注盐酸帕洛诺司琼0.075 mg;D组麻醉诱导前10 min静注盐酸帕洛诺司琼0.075 mg+地塞米松5 mg;E组为空白组,于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0 mL.观察患者手术后24h内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 A、B、C、D、E组术后恶心呕吐总发生率分别为16.0% (8/50)、56.0% (28/50)、48.0% (24/50)、42.0% (21/50)和78.0% (39/50).术后各组恶心呕吐等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恶心呕吐程度明显低于B、C或E组(P<0.05),C、D组恶心呕吐程度明显低于E组(P<0.05).B、C、D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帕洛诺司琼联合胃复安、地塞米松在预防妇科腹腔镜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优于单纯应用盐酸帕洛诺司琼或盐酸帕洛诺司琼分别复合地塞米松和胃复安.

    作者:陈敬祥;冯春燕;庞承贵;黄今肇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处于相当高的水平.宫颈癌始于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反映了宫颈癌发生发展的连续过程.而阴道镜是目前临床筛查宫颈疾病常用的方法,其使用方法和诊断效果已有统一的认识.阴道镜筛查宫颈疾病的检出率及与初诊的符合率较高,尤其阴道镜下活检在对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的筛查及降低宫颈癌的发生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电子阴道镜检查可安全、方便、准确地诊断各种宫颈疾病,起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重要作用.

    作者:沈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中药循经烫疗联合穴位刺激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保残重建术后本体感觉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中药循经烫疗联合膝关节周围穴位刺激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保残重建术后本体感觉的影响.方法 选取75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为观察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1组、对照2组及观察组),每组25例,均在关节镜下利用自体肌腱(股薄肌肌腱和半腱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对照1组采取常规康复方法,对照2组采取常规康复加本体感觉训练方法,观察组采取常规康复加中药循经烫疗及膝关节周围穴位刺激方法.术后4个月,应用CPM机完成测试及Lysholm评分.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观察组、对照2组Lysholm评分均高于对照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膝关节被动角度重现差异方面,对照1组患侧膝关节三阶段偏差与健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2组患侧膝关节三阶段偏差与健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侧膝关节三阶段偏差与健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循经烫疗联合膝关节周围特定穴位的按压能促进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早期本体感觉的恢复.

    作者:王斌;许建文;米琨;秦刚;蒙延雄;刘鹏飞;惠桂生;黄莉;宁波;陶广林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腹腔镜下经皮腹腔外内环扎闭手术的应用研究

    近年来,在腹腔镜行腹股斜疝手术的过程中,涌现了多种疝囊高位结扎方法,使用的辅助扎闭器械或自制疝环针很多,有钩针式、闭孔针式、钳式、针管式等辅助扎闭方法.本文对腹腔镜手术中经皮腹腔外内环口扎闭方式的应用现状综述如下.

    作者:韦承生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高频彩超在早期乳腺癌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高频彩超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125例疑为早期乳腺癌患者均行高频彩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比较不同检查方式的早期乳腺癌表现,并评估不同检查方式诊断早期乳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阴性预测值差异.结果 高频彩超诊断早期乳腺癌以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和高血流阻力为主,部分患者伴点状强回声;CT检查显示以肿块、钙化为主.高频彩超和CT检查诊断早期乳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和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查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和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高于单独高频彩超或单独CT检查(P<0.05).结论 高频彩超是诊断早期乳腺癌的有效检查方法,联合CT检查能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

    作者:李乔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机械辅助循环的临床研究新进展

    心脏移植仍然是目前治疗终末期心力衰竭(心衰)的佳治疗方案,但心脏供体的匮乏导致众多心衰患者亟需其他治疗方法.近年来,机械辅助循环作为人工制造的机械装置,可以部分或完全替代心脏的泵血功能,成为心室泵衰竭的有效治疗手段.各种短期、长期机械辅助循环已经可以按照不同策略应用于相应病情的心衰患者,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国产化的机械辅助循环也已经面世.目前机械辅助循环正向微型化、便携式、更持久耐用方向发展,但仍需要不断改进以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率,也许未来可以替代心脏移植成为终末期心衰患者的终治疗方式.

    作者:雷宾峰;郑宝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病例讨论式教学在口腔颌面外科研究生临床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为改革临床教学模式,培养临床思维与操作技能兼具的口腔颌面外科人才,将对以研究生为主导的病例讨论式教学法引入口腔颌面外科研究生的临床教学中.学生以临床实际为出发点,发现问题,查阅书籍、文献,并汇总汇报,全科讨论解决问题.结果发现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自主学习能力增强,临床思维及操作技能均得到显著提高.以研究生为主导病例讨论式教学,是口腔颌面外科研究生临床培养的有效方法.

    作者:江献芳;谢庆条;黄旋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青少年鼻窦CT扫描的低剂量技术应用进展

    随着多排螺旋CT等技术的发展,CT检查已广泛运用于临床,由于人体各解剖部分具有不同的高度比,且辐射本身具有伤害性,在保证诊断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辐射剂量、缩短检查时间及设备消耗等.青少年患者身体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在进行CT检查时需注意辐射剂量,尤其是鼻窦CT检查,对周围脏器、组织损伤较大.在临床实践中,予以低剂量扫描时还需注意控制号管电流的下降程度,不应一味追求辐射剂量而忽略CT图像质量.有关青少年鼻窦CT低剂量扫描的适宜参数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马春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薄型子宫内膜的临床研究进展

    子宫内膜厚度是评价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一个重要指标.月经中期的子宫内膜厚度可以反映子宫内膜的状态,而内膜由分泌期向增殖期转变是胚胎成功着床的关键.目前,薄型子宫内膜严重影响妊娠率.随着辅助生殖技术飞速发展,治疗方法被改善,新的治疗方法不断被尝试,通过增加子宫内膜厚度,改善子宫内膜的容受性,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妊娠率、着床率、活产率,但治疗效果并不理想.通过对薄型子宫内膜的发病机制、治疗进展等相关因素进行探讨,为薄型子宫内膜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作者:黄伟媚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全程护理干预在CT增强检查不良反应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全程护理干预对降低CT增强检查不良反应的作用.方法 将进行CT增强检查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护理方式,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100例(对照组)和全程护理干预组100例(干预组),比较两组患者在造影检查期间心率、血压变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护理的满意度及对图像质量的影响.结果 两组患者中全程护理干预组患者的轻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心率异常率及血压异常率低于常规护理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图像质量优良.结论 在CT增强检查过程中实施全程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CT增强检查者发生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扫描图片质量与满意度.

    作者:冯冬梅;李耀波;张兆;粱慧明;杜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宁养胃肠道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及预后分析

    目的 通过分析宁养胃肠道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宁养胃肠道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肿瘤的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宁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90例胃肠道肿瘤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访至2013年6月30日(或患者死亡),用Kaplan-Meier法计算中位生存期和生存率,log-rank法比较生存率差异,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宁养胃肠道肿瘤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4.2个月,平均生存期为22.7个月,1年累积生存率为(59.5±3.6)%,3年累积生存率为(19.8±2.9)%.生存分析显示,患者是否接受过手术治疗、化疗、出现癌性疼痛的时间和疼痛治疗史是与患者生存预后相关的主要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是否接受过手术治疗、出现癌性疼痛的时间和疼痛治疗史是影响宁养胃肠道肿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影响宁养胃肠道肿瘤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既往相关手术史、出现癌性疼痛的时间和疼痛治疗史.疾病早期诊断、接受积极有效的手术治疗并进行适当的辅助化疗,同时尽早进行有效的疼痛治疗对于延长宁养胃肠道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改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覃怡;杨一兰;陈静;利莉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微课在临床医学专业实习生入科培训中的应用研究——以腰椎穿刺术为例

    目的 应用“微课”作为神经内科临床轮转入科前腰椎穿刺术操作培训的教学方法,进一步研究“微课”对临床医学本科实习生掌握腰椎穿刺术操作的影响效果.方法 将2014级临床医学专业“5+3”一体化培养的临床实习生160名作为研究对象,把每个实习轮回到神经内科四个病区轮转的实习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0人,实验组采用“微课”视频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课堂授课教学.同时配备每组30位相应师资的带教老师.比较两组学生的腰椎穿刺术考核成绩、学生及教师对教学方法的效果评价.结果 实验组学生在实践技能考试中的成绩优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学生对于有关腰椎穿刺临床考核的成绩、学习效率、自主学习、学习的针对性等方面的评价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的提高(P<0.05).实验组教师的教学效率、满意度以及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中减轻压力等方面较对照组有明显的提高(P<0.05).结论 使用“微课”教学方法对进入神经内科临床轮转的学生进行入科前培训工作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及操作能力,并在增强学习的自主性、学习效率、学习的兴趣、零碎时间的利用、人文关怀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和满意度,并减轻教师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中的压力.

    作者:林梓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超声造影引导下肺活检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EUS)引导下肺活检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以及不同肺肿瘤增强模式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 以胸部CT检查且二维超声能清楚显示的42例(42个)肺周围型占位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CEUS观察病变峰值强度、增强指数.随后在CEUS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病灶增强明显的部分,避开无增强坏死区域,全部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并做微血管密度计数.结果 42例患者均接受经皮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为腺癌22例(其中2例为黏液腺癌),中高分化鳞癌8例,低分化鳞癌6例,小细胞癌6例.肺腺癌MVD、CEUS峰值强度及增强指数均高于鳞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腺癌、鳞癌CEUS峰值强度及强度指数均与其MVD呈正相关(P<0.01).腺癌中12例(54.55%)出现瘤体内坏死区,鳞癌中9例出现瘤体内坏死区(64.29%),小细胞癌4例(66.67%)出现瘤体坏死区.结论 CEUS能够反映不同类型肺肿瘤的增强模式差异,有助于周围型肺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够准确指导穿刺活检取材,分析肿瘤MVD,作为抗血管治疗的依据.

    作者:吴鹏;张璇;肖海燕;唐楠;吴彤;刘国辉;盛明洪;况守凤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右美托咪定在心脏外科手术围术期的应用进展

    右美托咪定是美托咪定的右旋异构体,主要作用于脑和脊髓的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有镇静、镇痛、抗交感神经活性和器官保护等作用,目前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对右美托咪定的历史、药理学特点、对主要组织器官的影响以及在心脏外科手术围术期的应用作一阐述,为右美托咪定在心脏外科手术的应用提供参考.

    作者:陈燕桦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人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原代培养及生物学行为的研究

    目的 探讨人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原代培养方法,并比较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异位内膜间质细胞与正常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形态及生物学行为的差异,为EMS细胞模型的建立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采用改良人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原代培养方法,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细胞类型,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差异,采用CCK8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和凋亡情况.结果 正常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及EMS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分离培养成功率分别为93.33%、86.67%.两种间质细胞在生长速度、形态及生物学行为方面均具有明显差异.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间质细胞(ESC)比正常子宫内膜间质细胞(NSC)增殖旺盛,增殖48 h、72 h时ESC的细胞相对增殖率明显高于NS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48h<0.001;P72h<0.001).24h、48 h、96 h的NSC凋亡率明显高于ES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72 h时,NSC、ESC凋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改良原代培养方法,可以明显提高人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培养成功率.体外细胞模型中异位内膜间质细胞的生长特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疾病特点是一致的,可以成为疾病细胞机制研究的理想模型.

    作者:刘俐伶;庞丽红;植枝福;杨文梅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护理

    留置尿管易发生尿路感染,而导致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I)的影响因素很多.在进行置管操作和护理时,严格执行手卫生,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选择适合材质及型号的尿管,注意保持导尿装置的密闭性,选择合适的尿管更换周期,避免不必要的膀胱冲洗,严格掌握留置尿管指征,评估留置尿管的必要性,开展CATUI的目标性监测,可以有效地降低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发生.

    作者:黄颖健 刊期: 2018年第03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