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病例讨论式教学在口腔颌面外科研究生临床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江献芳;谢庆条;黄旋平

关键词:病例讨论, 口腔颌面外科, 研究生, 临床能力
摘要:为改革临床教学模式,培养临床思维与操作技能兼具的口腔颌面外科人才,将对以研究生为主导的病例讨论式教学法引入口腔颌面外科研究生的临床教学中.学生以临床实际为出发点,发现问题,查阅书籍、文献,并汇总汇报,全科讨论解决问题.结果发现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自主学习能力增强,临床思维及操作技能均得到显著提高.以研究生为主导病例讨论式教学,是口腔颌面外科研究生临床培养的有效方法.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局部清创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局部清创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糖尿病足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3例.对照组接受封闭负压引流术,观察组接受局部清创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其他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抗生素应用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细菌清除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严重感染病例,对照组发生严重感染4例(17.3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21例(91.30%),对照组创面愈合17例(73.9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局部清创联合封闭负压引流用于治疗糖尿病足可以加快患者治愈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痛苦.

    作者:赖青孙;罗佐杰;王承辉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单极与双极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对患者排尿和勃起功能的影响

    目的 总结分析单极与双极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对患者排尿和勃起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14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单极组和双极组各70例,其中单极组接受单极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双极组接受双极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记录治疗后两组前列腺症状评分,观察3个月后两组患者排尿功能以及6个月后勃起功能.结果 治疗后,双极组前列腺症状评分为(8.1±1.3)分,明显低于单极组的(10.5±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双极组排尿功能评价总有效率为91.43% (64/70),明显高于单极组的78.57%(55/70);治疗6个月后,双极组勃起功能评价总有效率为85.71% (60/70),明显高于单极组的71.43% (50/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单极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相比,双极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更有利于排尿功能及勃起功能的恢复.

    作者:鄂永成;董彤;李乃聪;冼河聪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全程护理干预在CT增强检查不良反应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全程护理干预对降低CT增强检查不良反应的作用.方法 将进行CT增强检查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护理方式,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100例(对照组)和全程护理干预组100例(干预组),比较两组患者在造影检查期间心率、血压变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护理的满意度及对图像质量的影响.结果 两组患者中全程护理干预组患者的轻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心率异常率及血压异常率低于常规护理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图像质量优良.结论 在CT增强检查过程中实施全程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CT增强检查者发生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扫描图片质量与满意度.

    作者:冯冬梅;李耀波;张兆;粱慧明;杜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薄型子宫内膜的临床研究进展

    子宫内膜厚度是评价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一个重要指标.月经中期的子宫内膜厚度可以反映子宫内膜的状态,而内膜由分泌期向增殖期转变是胚胎成功着床的关键.目前,薄型子宫内膜严重影响妊娠率.随着辅助生殖技术飞速发展,治疗方法被改善,新的治疗方法不断被尝试,通过增加子宫内膜厚度,改善子宫内膜的容受性,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妊娠率、着床率、活产率,但治疗效果并不理想.通过对薄型子宫内膜的发病机制、治疗进展等相关因素进行探讨,为薄型子宫内膜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作者:黄伟媚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超激光照射对糖尿病足足背动脉及胫后动脉血流参数的影响

    目的 观察超激光照射对糖尿病足足背动脉、胫后动脉血流参数的影响.方法 选择40例糖尿病足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扩张血管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超激光照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足背动脉及胫后动脉收缩期峰值大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低血流速度(EDV)、血流量、阻力指数及狭窄度.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足背动脉及胫后动脉PSV、EDV、血流量、阻力指数及狭窄度各超声参数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激光照射可改善糖尿病足患者足背动脉、胫后动脉血流参数和血流通畅度,改善患肢血运.

    作者:王庆生;蔡延深;张丹方;柯斌;陈殿伟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不同诊断方法对早期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术前、术中对早期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评估的价值.方法 收集129例行全面分期手术的早期(不考虑淋巴结转移情况)子宫内膜癌患者,根据病情分级将其分为低危组44例和高危组85例,分析两组的淋巴结转移情况;采用术前分段诊刮、盆腔MRI、术中冰冻切片三种方式对高危因素进行评估,比较其诊断符合率、特异度、灵敏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结果 ①129例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中,因淋巴结转移而导致分期上升至ⅢC期者8例,其中低危组患者无盆腔淋巴结转移,但出现了1例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高危组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为8.24%,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率为2.35%.②在病理类型为Ⅱ型、病理分级为G3方面,分段诊刮术联合术中冰冻病理检查的诊断能力均有所提高,其中对病理类型为Ⅱ型的诊断符合率、灵敏度、阻性预测值的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肿瘤直径≥2 cm方面,MRI检查诊断符合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较高(89.15%、87.69%、90.63%、90.48%、87.88%);而在肿瘤浸润深度≥1/2方面,MRI联合术中冰冻病理检查诊断能力均有所提高,其中符合率、灵敏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的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分段诊刮、盆腔MRI联合术中冰冻病理均能不同程度的提高高危因素的诊断能力,而早期低危型子宫内膜癌患者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率极低,因此术前诊断为早期低危型子宫内膜癌患者,建议术中行冰冻病理复评估再决定是否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

    作者:明芳;高彩云;陈广莉;戴如星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腹腔镜下经皮腹腔外内环扎闭手术的应用研究

    近年来,在腹腔镜行腹股斜疝手术的过程中,涌现了多种疝囊高位结扎方法,使用的辅助扎闭器械或自制疝环针很多,有钩针式、闭孔针式、钳式、针管式等辅助扎闭方法.本文对腹腔镜手术中经皮腹腔外内环口扎闭方式的应用现状综述如下.

    作者:韦承生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腰大池-腹腔分流与脑室-腹腔分流治疗脑积水的对比研究

    目的 比较腰大池-腹腔分流术与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18例因脑积水行腰大池-腹腔分流术患者为L-P组,另选择46例因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且一般资料与L-P组均衡的患者为V-P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门诊复查或电话随访3 ~12个月,记录术后感染、分流管堵塞、癫痫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L-P组手术时间为(83.11±51.17) min,明显少于V-P组的(121.24±56.62) 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L-P组抗生素使用时间为(1.67±1.08)d,明显少于V-P组(4.543±3.07)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12个月,L-P组术后无感染、无分流管堵塞及癫痫病例;V-P组术后感染率为8.7% (4/46),分流管堵塞率为28.26% (13/46),癫痫发生率为26.08%(12/46).V-P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L-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脑室-腹腔分流术相比,腰大池-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具有手术时间短、抗生素使用时间短的优点,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较低.

    作者:庞鸣琰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青少年鼻窦CT扫描的低剂量技术应用进展

    随着多排螺旋CT等技术的发展,CT检查已广泛运用于临床,由于人体各解剖部分具有不同的高度比,且辐射本身具有伤害性,在保证诊断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辐射剂量、缩短检查时间及设备消耗等.青少年患者身体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在进行CT检查时需注意辐射剂量,尤其是鼻窦CT检查,对周围脏器、组织损伤较大.在临床实践中,予以低剂量扫描时还需注意控制号管电流的下降程度,不应一味追求辐射剂量而忽略CT图像质量.有关青少年鼻窦CT低剂量扫描的适宜参数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马春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肿瘤内科临床实习带教的实践与策略

    医学实习阶段是五年制医学生初步建立临床思维,树立高尚医德医风,培养扎实临床技能,由理论知识走向临床实践的关键时期.近年来,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肿瘤内科病种繁多,病情复杂,同时专业性强,内容深奥,临床医学实习生不易掌握且兴趣不强.本文就目前肿瘤内科临床实习带教的现状,探讨临床带教的策略,以期为肿瘤内科临床教学与实习指导提供参考.

    作者:黄文锋;甘廷庆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早期护理干预在先天性尿道下裂患儿术后疼痛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在减少先天性尿道下裂患儿术后疼痛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尿道成型术的80例先天性尿道下裂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接受围术期常规护理的40例患儿为对照组;接受早期护理干预的40例患儿为干预组.观察两组患儿的疼痛率及临床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干预组术后6h、12 h发生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白天(7:00 ~19:00)的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夜间(19:00 ~ 7:00).干预组患儿术后无疼痛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患儿术后发生疼痛的原因采取早期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减少患儿术后疼痛,增加舒适度.

    作者:周世霞;易明媚;覃敏新;李玉莹;陆素陶;刘译镁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改良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精索睾丸鞘膜积液的近远期疗效

    目的 探讨改良单孔单通道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精索睾丸鞘膜积液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124例精索睾丸鞘膜积液患儿为受试对象,按照随机数表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2例,均行腹腔镜鞘突高位结扎术,其中对照组采用经脐经腹侧双孔穿刺实施手术,观察组采用改良经脐单孔单通道进行手术.比较术前及术后1d时,两组总胆红素(TBIL)、γ-谷氨酰转肽酶(γ-GGT)、血清抑制素-B(INH-B)水平;对比术后1d及术后6个月时,两组患儿患侧睾丸包膜动脉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分析术后6个月及术后3年内两组患儿复发情况及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情况差异.结果 术后1d时,观察组TBIL、γ-GGT水平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均>0.05),但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两组患儿INH-B水平均较术前显著提升,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术后6个月时,两组患儿患侧睾丸包膜动脉PI、RI水平均较术后1d时显著提升,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6个月内,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年内,两组患儿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单孔单通道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精索睾丸鞘膜积液近远期疗效较为突出,对患儿生殖系统生长发育有利.

    作者:毛宗林;钟海虎;王宇;何汉忠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数字医学技术在肝脏肿瘤外科围术期护理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数字医学技术在肝肿瘤外科手术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40例肝脏肿瘤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数字医学技术辅助的围手术护理.统计两组患者对病情了解程度、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病情了解程度、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数字医学技术辅助肝肿瘤外科护理有助于患者了解病情,配合围手术期护理,缩短术后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程度,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庞珏;刘星星;黄海;阮婕;张智;方兆山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医学生科研兴趣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医学生科研兴趣,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创新人才教学培养提供参考.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对某高校2014年至2017年在校医学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发放482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06份.72.5%的学生对科学研究感兴趣,其中11.3%有一定的研究经验.进行研究的主要原因包括对科学问题或研究课题产生兴趣,以及对个人发展或智力开发的愿望.缺乏动力的因素是缺乏时间、增加工作量和占用学习时间、缺乏先进信息和个人兴趣在临床工作.结论 医学院校应提升自身整体素质,创造良好的条件,完善相关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医学生参与科研的积极性.

    作者:范俊华;吕小平;张瑜红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沙利度胺治疗实体瘤的研究进展

    沙利度胺治疗实体瘤的作用机制主要是免疫调节、抑制血管生成、诱导凋亡、靶点致畸等作用,目前其较多地应用于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胰腺癌等.临床应用研究证实沙利度胺治疗实体瘤安全、有效,但主要局限于肿瘤晚期、进展期或不能接受其他抗肿瘤治疗的患者.

    作者:莫遗盛;周伯庭;毛艳;王冬梅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间歇导尿联合隔盐灸神阙穴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间歇导尿配合申时(15:00-17:00)膀胱经旺时予隔盐灸神阙穴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5例脊髓损伤所致的神经源性膀胱机能失调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7例).观察组采用间歇导尿,同时每天申时予隔盐灸神阙穴;对照组采用传统留置导尿,比较两组患者膀胱功能恢复效果及泌尿系感染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自主排尿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残余尿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膀胱容量较对照组有所增加;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尿路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间歇导尿联合申时隔盐灸神阙穴治疗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机能失调患者能显著改善膀胱功能,可有效降低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黄扬云;杜俊毅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微信在线互动式案例教学法在医学留学生肿瘤学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微信在线互动式案例教学法在医学留学生肿瘤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110名留学生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授课,观察组采用微信学习群在线互动式案例教学法,由同一名教师授课,通过问卷调查、课后测验来评价教学效果.结果 观察组学生的课后测验平均成绩与优秀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出勤率高于对照组(92.7% vs 72.7%;P>0.05).结论 微信在线互动式案例教学法可有效调动留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锻炼了学生综合学习能力,提高了学习效果,有助于锻炼医学留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吴留成;黄名威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病例讨论式教学在口腔颌面外科研究生临床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为改革临床教学模式,培养临床思维与操作技能兼具的口腔颌面外科人才,将对以研究生为主导的病例讨论式教学法引入口腔颌面外科研究生的临床教学中.学生以临床实际为出发点,发现问题,查阅书籍、文献,并汇总汇报,全科讨论解决问题.结果发现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自主学习能力增强,临床思维及操作技能均得到显著提高.以研究生为主导病例讨论式教学,是口腔颌面外科研究生临床培养的有效方法.

    作者:江献芳;谢庆条;黄旋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DRGs模式下住院医疗费用管理的分析研究

    目的 探讨医院在DRGs模式下住院费用的管理.方法 运用病例分类方法,对桂林市三级医院2015年至2016年10个常见病种的住院医疗费用进行分析.结果 桂林市三级医院10个常见病种的均次住院费用呈增长趋势,其中以西药费及手术耗材费的上涨为明显.结论 运用DRGs模式对住院费用实行分组管理,能加强医院的绩效考核,科学有效地控制住院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

    作者:唐建东;周序军;丁毅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宁养胃肠道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及预后分析

    目的 通过分析宁养胃肠道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宁养胃肠道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肿瘤的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宁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90例胃肠道肿瘤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访至2013年6月30日(或患者死亡),用Kaplan-Meier法计算中位生存期和生存率,log-rank法比较生存率差异,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宁养胃肠道肿瘤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4.2个月,平均生存期为22.7个月,1年累积生存率为(59.5±3.6)%,3年累积生存率为(19.8±2.9)%.生存分析显示,患者是否接受过手术治疗、化疗、出现癌性疼痛的时间和疼痛治疗史是与患者生存预后相关的主要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是否接受过手术治疗、出现癌性疼痛的时间和疼痛治疗史是影响宁养胃肠道肿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影响宁养胃肠道肿瘤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既往相关手术史、出现癌性疼痛的时间和疼痛治疗史.疾病早期诊断、接受积极有效的手术治疗并进行适当的辅助化疗,同时尽早进行有效的疼痛治疗对于延长宁养胃肠道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改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覃怡;杨一兰;陈静;利莉 刊期: 2018年第03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