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麦默通微创旋切术与小切口传统手术治疗触诊阴性乳腺结节的疗效比较

万红霞

关键词:小切口传统手术, 乳腺结节, 阴性, 麦默通微创旋切术
摘要:目的 对比麦默通微创旋切术与小切口传统手术治疗触诊阴性乳腺结节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79例触诊阴性乳腺结节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采用小切口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麦默通微创旋切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6个月复发率、乳房外形优良率及SF-36量表评分.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 (2/4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08%(9/3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优良率97.50%(39/40),对照组优良率79.49%(31/3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家庭角色、语言、情绪、个性、精力、社会角色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小切口传统手术相比,麦默通微创旋切术治疗触诊阴性乳腺结节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切口长度,降低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能有效保持患者乳腺外形,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微波消融术联合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微波消融术联合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甲状腺结节患者23例,均接受微波消融术联合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结果 本组病例全部治愈.术中无血管神经损伤,无抽搐、无甲状腺功能低下等并发症.术后随访1个月至2年,微波消融的甲状腺结节体积均有不同程度缩小;开刀手术侧甲状腺术后超声检查未探及结节及包块.无复发及甲状腺功能低下.结论 微波消融术联合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甲状腺结节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强;尹惠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胃静脉曲张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胃镜下组织胶治疗胃静脉曲张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41例确诊为门静脉高压并胃静脉曲张的患者行胃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观察止血效果、再出血率、并发症及术后感染等情况.结果 40例止血成功,术后2个月有效率92.68%(38/40),术后6个月有效率92.50%(37/40).术后疑似肺栓塞死亡1例,术后2个月内致死性大出血死亡2例,术中大出血中转外科手术治疗1例,术后并发感染5例.结论 胃静脉曲张组织胶注射止血疗效肯定,近期止血疗效显著.

    作者:汪斐;吕建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手术治疗30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的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30例剖宫产术后切口憩室患者经阴道及经腹部手术均在全身麻醉下进行,分别采用经腹子宫前壁切口憩室切除+修补术,经阴道下子宫前壁切口憩室切除+修补术及宫腔镜下治疗子宫前壁切口憩室电灼术治疗.患者术后均予抗感染48 h,并予促子宫收缩药物加强宫缩治疗.结果 经腹子宫前壁切口憩室切除+修补术16例,经阴道下子宫前壁切口憩室切除+修补术3例,宫腔镜下子宫前壁切口憩室电灼术11例.治愈21例,好转4例,改善3例,无效2例;总有效28例,有效率为93.3%(28/30).结论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在明确诊断后,针对不同个体情况分别给予经阴道、经腹或宫腔镜下手术干预,可取得良好临床效果.

    作者:张明铭;黄晶;吕华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应用腹腔镜技术对住院医师进行胃癌根治术局部解剖教学的研究

    目的 比较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局部解剖教学与传统开腹教学法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48名男性住院医师,其中12人为本院轮转医师,36人为普通外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实习医师;分成传统开腹组、腹腔镜组和混合组3组;在术中对其进行腹腔镜及传统开腹行胃癌根治术的局部解剖教学,根据其掌握胃癌手术局部解剖学进行评分,后对比统计分析.结果 腹腔镜组住院医师的得分比传统开腹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4.146,P<0.05);混合组住院医师的得分比传统开腹组高;其中腹腔镜组实习医师胃癌手术的局部解剖教学平均评分比传统开腹组实习医师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2.577,P=0.015);混合组实习医师胃癌手术的局部解剖教学平均评分比传统开腹组实习医师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026,P=0.005).结论 腹腔镜胃癌手术的局部解剖教学比传统开腹胃癌手术更具优势,学习者能更快速、容易地掌握胃癌手术的局部解剖学.

    作者:罗善山;陈建思;莫显伟;覃宇周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动静脉内瘘不同手术方式及护理措施对血液透析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动静脉内瘘不同手术方式及护理措施对血液透析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行动静脉内瘘术并实施血液透析患者81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1例,对照组行动静脉内瘘端端吻合术,观察组行动静脉内瘘端侧吻合术.观察组41例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A组(n=20)和观察B组(n=21),其中观察A组行常规护理,观察B组于常规护理基础上行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比较术后血流量、手术前后及护理后患者心指数(CI)、心输出量(CO)及射血分数(EF)等心功能状况,以及护理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血流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CI、CO均高于术前,EF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CI、CO均高于对照组,EF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B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观察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内瘘端侧吻合术及个性化护理措施对患者心功能影响较小,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作者:陶海燕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单孔胸腔镜手术在治疗胸部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单孔胸腔镜手术是胸外科微创技术的重要标志之一,其手术时不使用腔镜套管,操作时避免了对肋间神经的挤压和损伤,减少了并发症.然而,此技术操作者必须具备良好的腔镜手术基础,本文就单孔胸腔镜的手术人路、治疗病种、麻醉方式等作一综述.

    作者:刘涛;冯旭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难愈创面肉芽组织病理变化与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的关系

    目的 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对难愈创面肉芽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40例难愈创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给予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对照组给予碘伏凡士林纱布治疗.取标本时间1、3、9、14 d,活体标本大小5 mm×5 mm.采用光镜、免疫组化等方法,观察创面肉芽组织成分生长情况,新生毛细血管组织CD34、成纤维细胞SMA、淋巴细胞CD38、中性粒细胞MPO的表达水平,以及创面肉芽组织成熟程度及时间.结果 大体标本观察显示,观察组较对照组创面肉芽组织内毛细血管排列整齐,组织生长齐平,肉芽生长速度快,愈合质量好,创面基底平整;病理标本观察显示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促进新生毛细血管组织、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增加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结论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对难愈创面肉芽组织起到促进新生毛细血管组织、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增加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炎症细胞大量浸润,诱导肉芽生长从而促进创面愈合;更使创面肉芽组织内毛细血管排列整齐,组织生长齐平,致创面基底平整,提高愈合质量.

    作者:唐海安;周强;钟展芳;雷伟华;冼爱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患者13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治疗组接受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比较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一次性清石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复发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疼痛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患者,采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效果明显,能提高一次性结石清除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缩短手术时间、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

    作者:付镇益;梁建波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念珠菌性肾盂肾炎致上尿路梗阻的诊治体会(附7例报告)

    目的 探讨念珠菌性肾盂肾炎致上尿路梗阻的诊疗方法和疗效.方法 采用输尿管镜检术或经造瘘肾盂镜检术,取出絮状团块进行真菌培养,配合药物及肾盂灌洗等方法治疗7例(8侧)念珠菌性肾盂肾炎致上尿路梗阻患者.治疗方法:停止抗生素应用,改为抗真菌治疗;碱化尿液(pH≥7.5)辅助治疗,口服碳酸氢钠片,1.5g/次,3次/d,连续口服3~4周.抗真菌治疗:氟康唑注射液肾盂灌洗1周.口服氟康唑分散片治疗3~4周,连续3次尿培养阴性后停药.及时去除异物(如双J管)、结石等病原菌载体.结果 7例均行输尿管镜检证实有絮状团块梗阻.絮状物经显微镜及培养确诊为白假丝酵母菌6例,热带假丝酵母菌1例.随访1个月,有5例连续3次尿沉渣显微镜检无菌丝和孢子.1例双侧感染的患者,左肾结石残留,左侧输尿管再次梗阻.1例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左肾及输尿管上段形成铸型“霉菌球”久治不愈,在外院切除左肾.结论 念珠菌性肾盂肾炎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上尿路开放、异物、长期广谱抗生素应用及糖尿病是主要致病原因.导致上尿路梗阻后应及早解除梗阻,采取综合措施治疗.

    作者:郭青良;阎圣男;时颖涛;李宇航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神经内镜在丘脑出血破入脑室侧脑室外引流术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丘脑出血破入脑室侧脑室外引流手术治疗中神经内镜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47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单纯侧脑室引流手术治疗;选取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47例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为观察组,给予侧脑室引流手术联合神经内镜,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术后1年随访发现,观察组的预后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 =2.160,P=0.031).观察组的预后良好率为68.09%(32/4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4.04%(16/47);观察组术后再出血发生率为8.51%(4/4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40%(11/47);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7.66%(13/4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81% (22/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7.364,P=0.046).结论 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在行侧脑室外引流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应用神经内镜辅助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提升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可推广应用.

    作者:覃家敏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3D打印技术辅助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3D打印技术辅助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62例高能量Pilon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n=31)与对照组(n=31).对照组通过常规方法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研究组通过3D打印技术打印出实物模型后实施手术.术后对两组患者随访1年.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手术情况及手术前后踝关节功能活动度评分.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0.32%,对照组为64.52%,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踝关节功能活动度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46%)低于对照组(38.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打印技术辅助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踝关节功能,减少手术用时及出血量等,对术后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具有安全性,值得推广.

    作者:张光雁;彭宇;彭兰林;陈振;贾艳敏;徐可;王庆波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临床护理干预对上行消化道异物内镜下取出术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临床护理干预对上行消化道异物内镜下取出术的效果.方法 将优质临床护理应用于上消化道异物内镜下取出术患者的观察组(n=87),并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n=88)比较,比较两组术后的异物清除情况及出现创伤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异物清除率达96.55%(84/87),对照组为88.64%(78/8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000,P=0.003);对照组出现创伤概率为11.36%,观察组为2.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99,P=0.038).结论 上行消化道异物内镜下取出术加入优质临床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手术创伤发生率.

    作者:连娟;黄婵婷;付朝霞;冯彩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安珂微创旋切术与常规手术治疗乳腺肿块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安珂微创旋切术与常规手术治疗乳腺肿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乳腺良性肿块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实施安珂微创旋切术,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住院时间等围术期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同时采用自拟满意度问卷表评价两组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18.41 ±1.24)min、住院时间(4.32± 1.35)d,较对照组(30.17±1.89) min、(5.89±1.62)d明显缩短(P均<0.05);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2.40±1.56)cm,小于对照组(4.38±1.66)cm(P <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00%、12.50%,(P>0.05);观察组满意率95.00%,高于对照组的75.00% (P <0.05).结论 安珂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肿块的疗效较常规手术好,可明显改善围术期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且对乳房外形影响小,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一鹏;邱炎平;林文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不忘初心,共同开创微创医学文化的新局面

    金猴三挥玉字清,雄鸡一唱东方白.我们告别了硕果累累的2016年,迎来了充满希望的2017年.2016年,是我国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年.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在杭州召开,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精准扶贫使10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更多群众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开展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受益;《“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为未来保障国民健康指明了发展方向!

    作者:王永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持续脑灌注压监测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持续脑灌注压监测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在围手术期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手术期给予持续脑灌注压监测,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表(GOS)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预后良好率为71.05%(27/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预后良好率52.63% (20/3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围手术期进行持续脑灌注压监测,可明显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适合临床应用.

    作者:黄乾亮;李卫;魏文金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游离骨瓣塑型修复儿童嵌插性凹陷性骨折的早期心理行为特点及护理

    目的 分析游离骨瓣塑型修复儿童嵌插性凹陷性骨折的早期心理行为特点及护理.方法 将160例嵌插性凹陷性骨折儿童,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游离骨瓣塑型修复儿童嵌插性凹陷性骨折,并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游离骨瓣塑型修复儿童嵌插性凹陷性骨折,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加以创造良好的医疗环境、减轻治疗过程中患儿的痛苦、加强对患儿的巡视监管沟通及对家长进行疾病知识教育等心理护理干预,并对两组临床疗效和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心理精神状态总良好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85%),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82.85%),观察组总满意度(95%)明显高于对照组(77.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游离骨瓣塑型修复儿童嵌插性凹陷性骨折的治疗,能明显增加其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张洁;王其见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数字化导航模板下胸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手术配合

    目的 探讨数字化导航模板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疾病患者的手术配合和护理措施.方法 行数字化导航模板下胸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43例,术中配合和护理过程至关重要,包括数字化导航系统使用、导航器械清洁与保养和术中体位摆放要点等手术配合.结果 43例内固定手术配合顺利,手术后胸腰椎内固定良好,且未出现并发症.手术过程配合默契,并得到手术医生认可.结论 术前数字化导航系统使用的培训、用后数字化导航器械的清洁与保养、术中舒适的体位摆放是顺利配合数字化导航模板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成功的保证.

    作者:李向阳;雷春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水针刀疗法治疗臀肌筋膜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水针刀疗法治疗臀肌筋膜炎的疗效.方法 将108例臀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采用体外冲击波治疗,研究组54例采用水针刀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预后情况.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5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07%,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0);研究组治疗前的VDS、NRS、VAS评分分别为(15.26 ±4.79)分、(58.16 ±21.26)分、(3.58±1.09)分;研究组治疗后的PRI、VAS及PPI评分分别为(9.35±3.62)分、(39.76±12.51)分、(2.29±0.61)分;对照组治疗前的PRI、VAS及PPI评分分别为(15.17 ±4.66)分、(56.82 ±20.78)分、(3.36±1.05)分;对照组治疗后的PRI、VAS及PPI评分分别为(11.65 ±3.97)分、(47.59±17.22)分、(2.89±0.76)分;两组治疗后PRI、VAS及PPI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降低幅度更大;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中日常生活、物质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较治疗前提高,研究组提高幅度更显著(P<0.01).结论 水针刀疗法治疗臀肌筋膜炎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甘嘉亮;何锦添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三维适形放疗配合伽玛刀治疗食管癌117例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技术(γ-刀)结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食管癌的近期疗效.方法 采用三维适形放疗配合伽玛刀治疗食管癌(Ⅱ~Ⅲa期)患者117例.其中,男90例,女27例.年龄40 ~ 81岁,中位年龄68岁,60岁以上51例.上段食管癌3例,其余114例均为中下段食管癌.照射剂量:三维适形放疗剂量40 ~ 50 Gy,平均46.9 Gy;立体定向伽玛刀放疗PTV平均剂量1.1~ 1.2 Gy(50%剂量曲线0.6~0.8 Gy/f,8 ~ 10 f).适形放疗与伽玛刀治疗时间间隔小于30 min.通过比较治疗前后食管钡餐造影及胸部CT等检查评估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11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患者依从性好,未出现出血、穿孔病例.1年局部控制率(CR+ PR)70.9% (83/117),1年生存率66.7%(78/117),2年生存率52.1%(61/117).患者多死于肿瘤局部未控所致持续性进食梗阻,终衰竭死亡.远处转移(肺转移、肝转移、脑转移等)6例(5.1%).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时间较常规放疗提前(平均15.2 d),Ⅲ~Ⅳ度放疗性食管炎发生率10.2%(12/117),经对症处理后均缓解.无放射性肺炎病例发生.结论 三维适形放疗配合伽玛刀治疗食管癌安全性好,患者依从性好,近期疗效显著,值得开展关于同步放化疗的Ⅲ期临床试验.

    作者:常浩;邵秋菊;齐宇红;梁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将3D打印模型引入Sandwich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骨科见习教学为例

    目的 观察将3D打印模型引入Sandwich教学中的应用的效果.方法 将2014级5年制临床专业60名学生,随机分为试验组(30名)和对照组(30名),试验组采用膝关节3D打印模型的Sandwich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标准化Sandwich教学模式.比较两组的教学效果.结果 试验组学生更认同3D打印模型结合Sandwich的教学模式对自身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动手操作能力等带来的积极影响,可显著加深学生对临床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对照组学生对所用教学方式的非常满意度、基本满意度分别为30.0%和50.0%;试验组学生的非常满意度、基本满意度分别为70.0%和23.3%.结果 将当前先进的3D打印模型引入Sandwich教学模式运用于骨科见习,直观的模型让学生清晰了解病损部位、损伤程度与类型,加深对相关影像资料的理解,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升骨科见习的教学效果.

    作者:梁晓南;姚军;赵劲民 刊期: 2017年第01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