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游离骨瓣塑型修复儿童嵌插性凹陷性骨折的早期心理行为特点及护理

张洁;王其见

关键词:游离骨瓣塑型修复, 嵌插性, 凹陷性, 儿童, 骨折, 心理, 护理
摘要:目的 分析游离骨瓣塑型修复儿童嵌插性凹陷性骨折的早期心理行为特点及护理.方法 将160例嵌插性凹陷性骨折儿童,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游离骨瓣塑型修复儿童嵌插性凹陷性骨折,并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游离骨瓣塑型修复儿童嵌插性凹陷性骨折,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加以创造良好的医疗环境、减轻治疗过程中患儿的痛苦、加强对患儿的巡视监管沟通及对家长进行疾病知识教育等心理护理干预,并对两组临床疗效和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心理精神状态总良好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85%),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82.85%),观察组总满意度(95%)明显高于对照组(77.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游离骨瓣塑型修复儿童嵌插性凹陷性骨折的治疗,能明显增加其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三维适形放疗配合伽玛刀治疗食管癌117例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技术(γ-刀)结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食管癌的近期疗效.方法 采用三维适形放疗配合伽玛刀治疗食管癌(Ⅱ~Ⅲa期)患者117例.其中,男90例,女27例.年龄40 ~ 81岁,中位年龄68岁,60岁以上51例.上段食管癌3例,其余114例均为中下段食管癌.照射剂量:三维适形放疗剂量40 ~ 50 Gy,平均46.9 Gy;立体定向伽玛刀放疗PTV平均剂量1.1~ 1.2 Gy(50%剂量曲线0.6~0.8 Gy/f,8 ~ 10 f).适形放疗与伽玛刀治疗时间间隔小于30 min.通过比较治疗前后食管钡餐造影及胸部CT等检查评估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11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患者依从性好,未出现出血、穿孔病例.1年局部控制率(CR+ PR)70.9% (83/117),1年生存率66.7%(78/117),2年生存率52.1%(61/117).患者多死于肿瘤局部未控所致持续性进食梗阻,终衰竭死亡.远处转移(肺转移、肝转移、脑转移等)6例(5.1%).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时间较常规放疗提前(平均15.2 d),Ⅲ~Ⅳ度放疗性食管炎发生率10.2%(12/117),经对症处理后均缓解.无放射性肺炎病例发生.结论 三维适形放疗配合伽玛刀治疗食管癌安全性好,患者依从性好,近期疗效显著,值得开展关于同步放化疗的Ⅲ期临床试验.

    作者:常浩;邵秋菊;齐宇红;梁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不同体位对单孔胸腔镜下双侧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不同体位对单孔胸腔镜下双侧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影响.方法 将因手汗症行单孔胸腔镜下双侧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的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侧卧位进行手术,观察组采用半坐卧位进行手术,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持续时间、手术视野显露情况、术后舒适度及出院时对医院的满意程度.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持续时间分别为(36±5) min和(68±4) 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视野完全显露率分别为96.67%和8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后舒适率分别为95.00%和78.3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出院时,对医院的满意度分别为96.67%和81.6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中,观察组中5例自诉术后背部隐痛,在2周内缓解消失,7例有代偿性多汗发生,3个月内消失3例,1年内消失4例,2年内无复发;对照组自诉有背部隐痛4例,在10 d内缓解消失,有代偿性多汗发生8例,其中3个月内消失4例,半年内消失3例,l例1年内消失,在2年内有1例复发,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单孔胸腔镜下双侧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时,术中采用半坐卧位较侧卧位可以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增加手术野显露程度,明显增加术后患者舒适度及对医院的满意度.

    作者:袁金权;周建平;杜巍;李伟阳;谢锐文;陈小聪;叶志彬;陈国标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快速康复治疗在胃肠道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微创技术和快速康复外科治疗在胃肠道恶性肿瘤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43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分为A组(21例)和B组(22例).A组采用传统常规治疗,B组采用快速康复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对患者进行5年随访观察.结果 B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停止输液时间、体重差、肛门排气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均少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血清白蛋白、CRP和血清Ig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1.9%,明显高于B组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住院时间比A组短,治疗费用比A组少,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5年,B组生存率明显高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微创技术和快速康复外科治疗应用在胃肠道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中有积极的推广意义.

    作者:许国定;孙兴;刘锦新;黄海;冯关荣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1例右冠状动脉窦-右心室瘘封堵术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索右冠状动脉窦-右心室瘘封堵术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通过回顾1例先天性主动脉窦动脉瘤破裂患者施行右冠状动脉窦-右心室瘘封堵术的护理技术及过程,总结该疾病手术患者的护理重点及难点.结果 患者施行右冠状动脉窦-右心室瘘封堵术后,术后恢复良好,痊愈出院.结论 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心律、心率的监测及疼痛护理等,对行右冠状动脉窦-右心室瘘封堵术患者的康复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吴洁;黄洁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PBL教学模式在脊柱肿瘤临床教学的应用

    目的 观察PBL教学模式在脊柱肿瘤临床教学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实习生的脊柱肿瘤临床教学中实施PBL教学,以问题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从掌握基础知识向培养临床思辨能力的提升.结果 PBL教学模式可促进教学相长,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及积极性,增强同学交流和团队协作能力,训练其临床逻辑思维能力.结论 PBL教学模式在脊柱肿瘤临床教学中是可行的,并受到医学生欢迎.

    作者:江华;詹新立;肖增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优势.方法 将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观察组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接受传统囊外白内障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视力、眼压、滤过泡、角膜平均散光度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术后1周视力明显优于对照组,3个月时角膜平均散光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有确切的疗效,术后早期视力恢复较好,且不会影响患者散光度.

    作者:蔡丽英;罗钢;江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患者13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治疗组接受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比较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一次性清石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复发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疼痛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患者,采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效果明显,能提高一次性结石清除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缩短手术时间、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

    作者:付镇益;梁建波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单孔胸腔镜手术在治疗胸部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单孔胸腔镜手术是胸外科微创技术的重要标志之一,其手术时不使用腔镜套管,操作时避免了对肋间神经的挤压和损伤,减少了并发症.然而,此技术操作者必须具备良好的腔镜手术基础,本文就单孔胸腔镜的手术人路、治疗病种、麻醉方式等作一综述.

    作者:刘涛;冯旭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早期康复运动对预防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再狭窄的影响

    目的 观察早期康复运动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再狭窄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90例行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在介入治疗术后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于介入治疗术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运动护理.观察术后6个月内再狭窄的发生率、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临床症状的变化,同时比较术后左室功能及血清IL-18、hs-CRP水平.结果 术后3个月IL-18及hs-CRP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室壁运动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康复运动护理可降低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

    作者:黄丽霞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Ahmed FP-7眼压阀植入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难治性青光眼经Ahmed FP-7眼压阀植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术式将56例(63眼)难治性青光眼患者分为FP-7组(28例,32眼)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组(28例,31眼),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眼压变化、视力变化和手术成功率.结果 两组患者的术后眼压明显下降,视力明显提高,和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FP-7组上述指标明显优于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P-7组手术成功率为93.75%,明显高于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组的77.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hmed FP-7眼压阀植入治疗难治性青光眼可有效控制眼压,改善患者视力,手术的成功率较高,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覃涛;黄经河;罗文玲;梁文章;刘晓辉;王和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神经内镜在丘脑出血破入脑室侧脑室外引流术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丘脑出血破入脑室侧脑室外引流手术治疗中神经内镜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47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单纯侧脑室引流手术治疗;选取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47例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为观察组,给予侧脑室引流手术联合神经内镜,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术后1年随访发现,观察组的预后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 =2.160,P=0.031).观察组的预后良好率为68.09%(32/4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4.04%(16/47);观察组术后再出血发生率为8.51%(4/4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40%(11/47);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7.66%(13/4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81% (22/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7.364,P=0.046).结论 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在行侧脑室外引流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应用神经内镜辅助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提升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可推广应用.

    作者:覃家敏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变温水毯在经皮肾镜超声弹道碎石术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变温水毯在经皮肾镜超声弹道碎石(PCNL)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择期行PCNL术的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均在翻身俯卧位时铺设变温水毯,观察组随后启动水循环,水温设定41C,对照组则不启动.在俯卧位后(T1)、碎石开始(T2)、碎石30 min(T3)等时间点,分别记录温度、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术后观察患者低体温发生率.结果 在体温方面,观察组在T1、T2、T3时间点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P>0.05),对照组患者T1、T2、T3时点相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在T1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2、T3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压方面,观察组在T1、T2、T3时点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在T1、T2、T3时点相互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患者在T1时点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T2、T3时点收缩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率方面,观察组在T1、T2、T3时点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T1、T2、T3时点相互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在T1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2、T3时点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观察组术后发生低体温3例,发生率为7.5%;对照组术后发生低体温12例,发生率30.0%.两组低体温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变温水毯用于PCNL术的保温效果明显,可减少热量的散失,有利于温度的恢复与恒定,减轻心脏负荷,值得推广与应用.

    作者:陈龙;陈斯乔;石显江;方青梅;马树兴;黄祥伦;邓先举;罗莎;梁锋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胃静脉曲张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胃镜下组织胶治疗胃静脉曲张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41例确诊为门静脉高压并胃静脉曲张的患者行胃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观察止血效果、再出血率、并发症及术后感染等情况.结果 40例止血成功,术后2个月有效率92.68%(38/40),术后6个月有效率92.50%(37/40).术后疑似肺栓塞死亡1例,术后2个月内致死性大出血死亡2例,术中大出血中转外科手术治疗1例,术后并发感染5例.结论 胃静脉曲张组织胶注射止血疗效肯定,近期止血疗效显著.

    作者:汪斐;吕建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及介入治疗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3例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内镜治疗组42例和保守治疗组41例.内镜治疗组在保守治疗的基础上早期予以ERCP、EST或EPBD治疗,保守治疗组采用保守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与保守治疗组相比,内镜治疗组患者在腹部疼痛症状缓解时间、血淀粉酶、肝功能及C反应蛋白的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方面均有所减少,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保守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内镜治疗安全有效,具有对机体创伤小、恢复快、治愈率高及并发症低等特点,是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苏春;王长友;陈建立;张国志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难愈创面肉芽组织病理变化与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的关系

    目的 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对难愈创面肉芽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40例难愈创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给予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对照组给予碘伏凡士林纱布治疗.取标本时间1、3、9、14 d,活体标本大小5 mm×5 mm.采用光镜、免疫组化等方法,观察创面肉芽组织成分生长情况,新生毛细血管组织CD34、成纤维细胞SMA、淋巴细胞CD38、中性粒细胞MPO的表达水平,以及创面肉芽组织成熟程度及时间.结果 大体标本观察显示,观察组较对照组创面肉芽组织内毛细血管排列整齐,组织生长齐平,肉芽生长速度快,愈合质量好,创面基底平整;病理标本观察显示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促进新生毛细血管组织、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增加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结论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对难愈创面肉芽组织起到促进新生毛细血管组织、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增加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炎症细胞大量浸润,诱导肉芽生长从而促进创面愈合;更使创面肉芽组织内毛细血管排列整齐,组织生长齐平,致创面基底平整,提高愈合质量.

    作者:唐海安;周强;钟展芳;雷伟华;冼爱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肾细胞癌的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随着肾细胞癌分子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细胞信号通路的关键分子成为治疗肾细胞癌的靶点.本文主要讨论两类靶向药物,一类是VEGF抑制剂,例如舒尼替尼、索拉非尼;另一类是mTOR抑制剂,例如西罗莫司和依维莫司.

    作者:黄海鹏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动静脉内瘘不同手术方式及护理措施对血液透析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动静脉内瘘不同手术方式及护理措施对血液透析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行动静脉内瘘术并实施血液透析患者81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1例,对照组行动静脉内瘘端端吻合术,观察组行动静脉内瘘端侧吻合术.观察组41例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A组(n=20)和观察B组(n=21),其中观察A组行常规护理,观察B组于常规护理基础上行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比较术后血流量、手术前后及护理后患者心指数(CI)、心输出量(CO)及射血分数(EF)等心功能状况,以及护理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血流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CI、CO均高于术前,EF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CI、CO均高于对照组,EF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B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观察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内瘘端侧吻合术及个性化护理措施对患者心功能影响较小,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作者:陶海燕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侧脑室-腹腔分流术对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脑积水患者的生存率和神经功能之影响

    目的 观察侧脑室-腹腔分流术对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脑积水患者生存率与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因严重广泛脑挫裂伤并硬膜下血肿行去骨瓣减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临床传统开放式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比较两组术后疗效、神经功能、术后1年生存率及生存质量.结果 观察组显效15例,有效9例,无效6例,治疗有效率为80.0% (24/30),对照组显效16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治疗有效率为93.3%(28/3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观察组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1年,观察组生存率为93.3%(28/30),对照组为73.3%(22/30),观察组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年随访的BI评分为(77.10±12.28)分,对照组为(65.20±11.1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脑积水,手术疗效确切,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与生存质量,可作为此类型患者的首选手术治疗方法.

    作者:陈鹏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姑息性直肠癌术后预后不佳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姑息性直肠癌手术患者预后不佳的相关因素.方法 98例接受腹腔镜姑息性直肠癌手术的患者,其中预后不佳的50例患者为研究组,预后较佳的48例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姑息性直肠癌手术患者预后不佳的单因素有肠梗阻、原发病灶切除、远处器官转移、淋巴结转移、术后无辅助治疗、肿瘤分化程度低(P<0.05),姑息性直肠癌手术患者预后不佳与患者性别、年龄无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肠梗阻、原发病灶切除、术后无辅助治疗、肿瘤分化程度低都是影响姑息性直肠癌手术患者预后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影响姑息性直肠癌手术患者预后不佳的独立因素有肠梗阻、原发病灶切除、术后无辅助治疗、肿瘤分化程度低.

    作者:何坚沃;冯安业;罗文杰;梁伟彬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治疗的观察研究

    目的 探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治疗的效果.方法 25例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全麻后穿刺左侧肱动脉,经左侧肱动脉置入标记导管至升主动脉,经右侧腹股沟处切开分离出右侧股动脉,穿刺右侧股动脉置入导管证实在真腔内,顺导管置入超硬导丝至升主动脉.全身肝素化后控制血压,其中急诊手术治疗4例,其余患者急性期过后限期手术.结果 25例患者共置入主动脉支架25枚,普通血管支架6枚,其中6例行左侧锁骨下动脉烟囱支架置入,5例行左侧椎动脉-人工血管-左侧颈总动脉搭桥术,5例支架置入后明显内漏者行球囊扩张,5例术后出现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 腔内治疗是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办法.

    作者:陈琳;马波民 刊期: 2017年第01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