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鹏;邱炎平;林文
目的 观察侧脑室-腹腔分流术对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脑积水患者生存率与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因严重广泛脑挫裂伤并硬膜下血肿行去骨瓣减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临床传统开放式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比较两组术后疗效、神经功能、术后1年生存率及生存质量.结果 观察组显效15例,有效9例,无效6例,治疗有效率为80.0% (24/30),对照组显效16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治疗有效率为93.3%(28/3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观察组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1年,观察组生存率为93.3%(28/30),对照组为73.3%(22/30),观察组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年随访的BI评分为(77.10±12.28)分,对照组为(65.20±11.1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脑积水,手术疗效确切,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与生存质量,可作为此类型患者的首选手术治疗方法.
作者:陈鹏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自制小型牵引外固定器在胫骨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40例胫骨干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接受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术中应用自制小型牵引外固定器行患肢固定及牵引复位;对照组单纯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临床疗效等情况.结果4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4 ~18个月,平均12个月.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骨折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中,小型牵引外固定器可起到固定小腿、持续牵引的作用,既减轻助手辛苦,又可避免在复位过程中由于经常变化位置而造成骨折周围软组织的二次损伤,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利;谢献华;施良森;程喜红;冯永洪;陈永铵;吴琦明;李建斌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早期康复运动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再狭窄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90例行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在介入治疗术后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于介入治疗术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运动护理.观察术后6个月内再狭窄的发生率、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临床症状的变化,同时比较术后左室功能及血清IL-18、hs-CRP水平.结果 术后3个月IL-18及hs-CRP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室壁运动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康复运动护理可降低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
作者:黄丽霞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胃镜下组织胶治疗胃静脉曲张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41例确诊为门静脉高压并胃静脉曲张的患者行胃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观察止血效果、再出血率、并发症及术后感染等情况.结果 40例止血成功,术后2个月有效率92.68%(38/40),术后6个月有效率92.50%(37/40).术后疑似肺栓塞死亡1例,术后2个月内致死性大出血死亡2例,术中大出血中转外科手术治疗1例,术后并发感染5例.结论 胃静脉曲张组织胶注射止血疗效肯定,近期止血疗效显著.
作者:汪斐;吕建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治疗的效果.方法 25例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全麻后穿刺左侧肱动脉,经左侧肱动脉置入标记导管至升主动脉,经右侧腹股沟处切开分离出右侧股动脉,穿刺右侧股动脉置入导管证实在真腔内,顺导管置入超硬导丝至升主动脉.全身肝素化后控制血压,其中急诊手术治疗4例,其余患者急性期过后限期手术.结果 25例患者共置入主动脉支架25枚,普通血管支架6枚,其中6例行左侧锁骨下动脉烟囱支架置入,5例行左侧椎动脉-人工血管-左侧颈总动脉搭桥术,5例支架置入后明显内漏者行球囊扩张,5例术后出现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 腔内治疗是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办法.
作者:陈琳;马波民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壮医火针配合拔罐治疗腰骶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6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80例.治疗组采用壮医火针配合拔罐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配合拔罐治疗.隔天治疗1次,5次为1疗程,共两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愈26例,显效22例,有效18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82.50%;对照组治愈18例,显效20例,有效17例,无效25例,有效率68.7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壮医火针配合拔罐治疗腰骶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适宜推广应用.
作者:梁子茂;黄琼琳;潘韦情;韦英才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持续脑灌注压监测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在围手术期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手术期给予持续脑灌注压监测,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表(GOS)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预后良好率为71.05%(27/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预后良好率52.63% (20/3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围手术期进行持续脑灌注压监测,可明显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适合临床应用.
作者:黄乾亮;李卫;魏文金 刊期: 2017年第01期
单孔胸腔镜手术是胸外科微创技术的重要标志之一,其手术时不使用腔镜套管,操作时避免了对肋间神经的挤压和损伤,减少了并发症.然而,此技术操作者必须具备良好的腔镜手术基础,本文就单孔胸腔镜的手术人路、治疗病种、麻醉方式等作一综述.
作者:刘涛;冯旭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索右冠状动脉窦-右心室瘘封堵术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通过回顾1例先天性主动脉窦动脉瘤破裂患者施行右冠状动脉窦-右心室瘘封堵术的护理技术及过程,总结该疾病手术患者的护理重点及难点.结果 患者施行右冠状动脉窦-右心室瘘封堵术后,术后恢复良好,痊愈出院.结论 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心律、心率的监测及疼痛护理等,对行右冠状动脉窦-右心室瘘封堵术患者的康复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吴洁;黄洁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缺血性脑卒中的遗传学研究,从较早期的候选基因研究[1~3](candidate gene association studies)到近期的全组基因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GWAS) [4~6],带来了海量的遗传信息.在海量的缺血性脑卒中相关的遗传信息中,医务人员片段化、标签化式地“读懂”了部分遗传信息,但是,对于缺血性脑卒中这个遗传异质性很强的多基因复杂疾病,完整准确地“读懂”缺血性脑卒中的遗传信息,尤其是能解读和理解缺血性脑卒中各种血管病变表型的遗传信息与血管病变病理改变的关系及其与环境因素的互相作用,尚需做出巨大的努力[7,8].
作者:盛文利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中青年妇科腹腔镜手术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接受妇科腹腔镜手术的57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B组和C组各19例.A组静脉注射芬太尼剂量为1 μg/mL+丙泊酚3μg/mL,B组静脉注射芬太尼剂量为2μg/mL+丙泊酚3μg/mL,C组静脉注射芬太尼剂量为4 μg/mL+丙泊酚3μg/mL.在麻醉前10 min、插管后1 min、气腹后20 min、术毕解除气腹后20 min分别记录三组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观察三组术毕停药后清醒时间、拔管时间、气腹时间、镇痛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与麻醉前10 min比较,三组在插管后1 min时SBP、DBP、HR均有所降低(P<0.05),B组与C组在气腹后20 min时SBP、DBP、HR高于A组(P<0.05),A组、B组在术毕解除气腹后20 min时SBP、DBP、HR高于C组(P<0.05).B组患者在镇痛评分、清醒时间及拔管时间方面均优于A组和C组,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在恶心、呕吐、头痛等不良反应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妇科腹腔镜手术,以剂量为6 ~8 μg/mL芬太尼复合丙泊酚3μg/mL静脉注射麻醉,能更有效地控制围术期中所产生的应激反应,稳定血流动力学水平及保证良好的预后恢复.
作者:赵飞飞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腹腔镜微创手术与常规肝部分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肝部分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3.78±0.64)h、术中出血量(134.71±12.66) 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4.36±0.87)h、术中出血量(208.59±11.32) 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住院费用(3130±123)元与对照组的住院费用(3216 ±197)元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98% (3/43),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4.88% (15/4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可明显减少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适合临床推广.
作者:黄纯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不同年龄组同期施行心脏瓣膜手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效果及临床经验.方法 同期接受心脏瓣膜手术和CABG的患者80例,根据年龄分为≥60岁组(n=44)和< 60岁组(n=36),均在全麻体外循环(CBP)下完成手术,其中二尖瓣置换(MVR) 42例,主动脉瓣置换(AVR)23例,双瓣膜置换(DVR) 15例.术中搭桥平均(1.5±0.6)支,其中1支桥38例,2支桥27例,多支桥15例.共移植旁路血管127支.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CSICU监护时间、住院时间、围术期并发症、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79例,失访5例,1例3个月后死于严重低心排综合征(LCOS),1例1年后因瓣周漏(PVL)行2次换瓣,2例出现脑血管意外.其余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明显,心功能Ⅰ级56例、Ⅱ级14例.结论 心脏瓣膜手术联合CABG是治疗心脏瓣膜病变合并冠心病的有效方法,可使患者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钟少彬;郑宝石;谢晓勇;罗程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姑息性直肠癌手术患者预后不佳的相关因素.方法 98例接受腹腔镜姑息性直肠癌手术的患者,其中预后不佳的50例患者为研究组,预后较佳的48例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姑息性直肠癌手术患者预后不佳的单因素有肠梗阻、原发病灶切除、远处器官转移、淋巴结转移、术后无辅助治疗、肿瘤分化程度低(P<0.05),姑息性直肠癌手术患者预后不佳与患者性别、年龄无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肠梗阻、原发病灶切除、术后无辅助治疗、肿瘤分化程度低都是影响姑息性直肠癌手术患者预后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影响姑息性直肠癌手术患者预后不佳的独立因素有肠梗阻、原发病灶切除、术后无辅助治疗、肿瘤分化程度低.
作者:何坚沃;冯安业;罗文杰;梁伟彬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变温水毯在经皮肾镜超声弹道碎石(PCNL)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择期行PCNL术的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均在翻身俯卧位时铺设变温水毯,观察组随后启动水循环,水温设定41C,对照组则不启动.在俯卧位后(T1)、碎石开始(T2)、碎石30 min(T3)等时间点,分别记录温度、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术后观察患者低体温发生率.结果 在体温方面,观察组在T1、T2、T3时间点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P>0.05),对照组患者T1、T2、T3时点相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在T1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2、T3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压方面,观察组在T1、T2、T3时点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在T1、T2、T3时点相互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患者在T1时点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T2、T3时点收缩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率方面,观察组在T1、T2、T3时点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T1、T2、T3时点相互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在T1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2、T3时点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观察组术后发生低体温3例,发生率为7.5%;对照组术后发生低体温12例,发生率30.0%.两组低体温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变温水毯用于PCNL术的保温效果明显,可减少热量的散失,有利于温度的恢复与恒定,减轻心脏负荷,值得推广与应用.
作者:陈龙;陈斯乔;石显江;方青梅;马树兴;黄祥伦;邓先举;罗莎;梁锋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无X线监视急诊床旁内镜下胆道内外引流术的护理配合技巧.方法 行急诊床旁内镜下胆管引流术患者41例,采用奥林巴斯0.25可视标记导丝(VisiGlide)配合三腔乳头切开刀选择性插管,护士配合轻拉刀弓试插导丝,导丝试插顺畅,内镜医生把切开刀跟进少许,护士从切开刀的注射腔抽出暗绿色胆汁(50~400 mL),说明已进入目标胆管下段,继续插入导丝10 ~ 11 cm左右,术者同步退切开刀,从导丝引入鼻胆管或胆管塑料支架.结果 胆管塑料支架内引流术15例(其中2例二次进行床旁引流术),鼻胆管外引流术26例;所有患者置管引流手术成功,减压引流效果良好.结论 急诊床旁无X线监视进行内镜下胆管内外引流术是紧急抢救急性重症胆管炎、重症胆源性胰腺炎的一种有效方法,娴熟的护理配合技巧和良好的术中、术后护理是床旁无X线监视胆管内外引流术得以成功的关键.
作者:翁海风;胡坚方;汪青云;万莉婷;杨建英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安珂微创旋切术与常规手术治疗乳腺肿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乳腺良性肿块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实施安珂微创旋切术,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住院时间等围术期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同时采用自拟满意度问卷表评价两组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18.41 ±1.24)min、住院时间(4.32± 1.35)d,较对照组(30.17±1.89) min、(5.89±1.62)d明显缩短(P均<0.05);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2.40±1.56)cm,小于对照组(4.38±1.66)cm(P <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00%、12.50%,(P>0.05);观察组满意率95.00%,高于对照组的75.00% (P <0.05).结论 安珂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肿块的疗效较常规手术好,可明显改善围术期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且对乳房外形影响小,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一鹏;邱炎平;林文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丘脑出血破入脑室侧脑室外引流手术治疗中神经内镜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47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单纯侧脑室引流手术治疗;选取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47例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为观察组,给予侧脑室引流手术联合神经内镜,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术后1年随访发现,观察组的预后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 =2.160,P=0.031).观察组的预后良好率为68.09%(32/4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4.04%(16/47);观察组术后再出血发生率为8.51%(4/4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40%(11/47);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7.66%(13/4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81% (22/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7.364,P=0.046).结论 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在行侧脑室外引流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应用神经内镜辅助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提升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可推广应用.
作者:覃家敏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游离骨瓣塑型修复儿童嵌插性凹陷性骨折的早期心理行为特点及护理.方法 将160例嵌插性凹陷性骨折儿童,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游离骨瓣塑型修复儿童嵌插性凹陷性骨折,并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游离骨瓣塑型修复儿童嵌插性凹陷性骨折,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加以创造良好的医疗环境、减轻治疗过程中患儿的痛苦、加强对患儿的巡视监管沟通及对家长进行疾病知识教育等心理护理干预,并对两组临床疗效和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心理精神状态总良好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85%),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82.85%),观察组总满意度(95%)明显高于对照组(77.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游离骨瓣塑型修复儿童嵌插性凹陷性骨折的治疗,能明显增加其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张洁;王其见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颅脑手术中抗生素预防用药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例颅脑手术中抗生素预防用药的治疗方案及患者预后状态相关因素.结果 将单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8项做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发现住院天数与多重耐药菌的产生、抗生素使用天数显著相关(P<0.05);术后抗生素使用品种与多重耐药菌产生、治疗后状况显著相关(P<0.05);多重耐药菌产生与住院天数、年龄、术后抗生素使用品种、治疗后状况、抗生素使用天数显著相关(P<0.05).18例产生多重耐药菌、颅内感染;61例治愈、好转;39例病情加重、死亡.结论 开颅术后抗生素预防用药预后不良与多种因素相关,针对不同的危险因素作相应的预防措施,正确使用抗生素预防可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减少住院时间,减少病死率.
作者:成林;潘英;彭旭 刊期: 201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