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颅脑手术中抗生素预防用药的临床分析

成林;潘英;彭旭

关键词:颅脑手术, 抗生素, 预防用药, 多重耐药菌, 相关因素
摘要:目的 分析颅脑手术中抗生素预防用药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例颅脑手术中抗生素预防用药的治疗方案及患者预后状态相关因素.结果 将单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8项做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发现住院天数与多重耐药菌的产生、抗生素使用天数显著相关(P<0.05);术后抗生素使用品种与多重耐药菌产生、治疗后状况显著相关(P<0.05);多重耐药菌产生与住院天数、年龄、术后抗生素使用品种、治疗后状况、抗生素使用天数显著相关(P<0.05).18例产生多重耐药菌、颅内感染;61例治愈、好转;39例病情加重、死亡.结论 开颅术后抗生素预防用药预后不良与多种因素相关,针对不同的危险因素作相应的预防措施,正确使用抗生素预防可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减少住院时间,减少病死率.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壮医火针配合拔罐治疗腰骶肌筋膜炎80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壮医火针配合拔罐治疗腰骶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6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80例.治疗组采用壮医火针配合拔罐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配合拔罐治疗.隔天治疗1次,5次为1疗程,共两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愈26例,显效22例,有效18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82.50%;对照组治愈18例,显效20例,有效17例,无效25例,有效率68.7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壮医火针配合拔罐治疗腰骶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适宜推广应用.

    作者:梁子茂;黄琼琳;潘韦情;韦英才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变温水毯在经皮肾镜超声弹道碎石术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变温水毯在经皮肾镜超声弹道碎石(PCNL)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择期行PCNL术的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均在翻身俯卧位时铺设变温水毯,观察组随后启动水循环,水温设定41C,对照组则不启动.在俯卧位后(T1)、碎石开始(T2)、碎石30 min(T3)等时间点,分别记录温度、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术后观察患者低体温发生率.结果 在体温方面,观察组在T1、T2、T3时间点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P>0.05),对照组患者T1、T2、T3时点相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在T1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2、T3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压方面,观察组在T1、T2、T3时点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在T1、T2、T3时点相互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患者在T1时点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T2、T3时点收缩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率方面,观察组在T1、T2、T3时点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T1、T2、T3时点相互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在T1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2、T3时点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观察组术后发生低体温3例,发生率为7.5%;对照组术后发生低体温12例,发生率30.0%.两组低体温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变温水毯用于PCNL术的保温效果明显,可减少热量的散失,有利于温度的恢复与恒定,减轻心脏负荷,值得推广与应用.

    作者:陈龙;陈斯乔;石显江;方青梅;马树兴;黄祥伦;邓先举;罗莎;梁锋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微波消融术联合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微波消融术联合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甲状腺结节患者23例,均接受微波消融术联合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结果 本组病例全部治愈.术中无血管神经损伤,无抽搐、无甲状腺功能低下等并发症.术后随访1个月至2年,微波消融的甲状腺结节体积均有不同程度缩小;开刀手术侧甲状腺术后超声检查未探及结节及包块.无复发及甲状腺功能低下.结论 微波消融术联合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甲状腺结节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强;尹惠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同期心脏瓣膜手术与冠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 分析不同年龄组同期施行心脏瓣膜手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效果及临床经验.方法 同期接受心脏瓣膜手术和CABG的患者80例,根据年龄分为≥60岁组(n=44)和< 60岁组(n=36),均在全麻体外循环(CBP)下完成手术,其中二尖瓣置换(MVR) 42例,主动脉瓣置换(AVR)23例,双瓣膜置换(DVR) 15例.术中搭桥平均(1.5±0.6)支,其中1支桥38例,2支桥27例,多支桥15例.共移植旁路血管127支.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CSICU监护时间、住院时间、围术期并发症、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79例,失访5例,1例3个月后死于严重低心排综合征(LCOS),1例1年后因瓣周漏(PVL)行2次换瓣,2例出现脑血管意外.其余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明显,心功能Ⅰ级56例、Ⅱ级14例.结论 心脏瓣膜手术联合CABG是治疗心脏瓣膜病变合并冠心病的有效方法,可使患者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钟少彬;郑宝石;谢晓勇;罗程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早期康复运动对预防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再狭窄的影响

    目的 观察早期康复运动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再狭窄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90例行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在介入治疗术后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于介入治疗术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运动护理.观察术后6个月内再狭窄的发生率、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临床症状的变化,同时比较术后左室功能及血清IL-18、hs-CRP水平.结果 术后3个月IL-18及hs-CRP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室壁运动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康复运动护理可降低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

    作者:黄丽霞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水针刀疗法治疗臀肌筋膜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水针刀疗法治疗臀肌筋膜炎的疗效.方法 将108例臀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采用体外冲击波治疗,研究组54例采用水针刀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预后情况.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5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07%,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0);研究组治疗前的VDS、NRS、VAS评分分别为(15.26 ±4.79)分、(58.16 ±21.26)分、(3.58±1.09)分;研究组治疗后的PRI、VAS及PPI评分分别为(9.35±3.62)分、(39.76±12.51)分、(2.29±0.61)分;对照组治疗前的PRI、VAS及PPI评分分别为(15.17 ±4.66)分、(56.82 ±20.78)分、(3.36±1.05)分;对照组治疗后的PRI、VAS及PPI评分分别为(11.65 ±3.97)分、(47.59±17.22)分、(2.89±0.76)分;两组治疗后PRI、VAS及PPI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降低幅度更大;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中日常生活、物质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较治疗前提高,研究组提高幅度更显著(P<0.01).结论 水针刀疗法治疗臀肌筋膜炎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甘嘉亮;何锦添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胃静脉曲张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胃镜下组织胶治疗胃静脉曲张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41例确诊为门静脉高压并胃静脉曲张的患者行胃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观察止血效果、再出血率、并发症及术后感染等情况.结果 40例止血成功,术后2个月有效率92.68%(38/40),术后6个月有效率92.50%(37/40).术后疑似肺栓塞死亡1例,术后2个月内致死性大出血死亡2例,术中大出血中转外科手术治疗1例,术后并发感染5例.结论 胃静脉曲张组织胶注射止血疗效肯定,近期止血疗效显著.

    作者:汪斐;吕建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关节镜治疗不同原因所致踝关节肿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关节镜技术治疗不同原因所致踝关节肿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关节镜治疗的28例不同原因所致踝关节肿痛患者,其中男性13例(15踝),女性15例(17踝),年龄15 ~70岁(平均40岁);单纯左踝损伤11例,单纯右踝损伤13例,双侧踝关节损伤4例.病因:13例退行性关节炎,8例滑膜炎(包含急性和慢性),3例损伤性骨关节炎,2例关节游离体,1例类风湿病,1例尿酸性关节炎.结果 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20个月).AOFAS评分由术前的(72.9 ±10.4)分增加至术后3个月的(86.3±2.9)分、6个月的(89.6±5.1)分,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功能:术后3个月时优1例,良17例,可10例;术后6个月时优2例,良24例,可2例.结论 关节镜对多种原因所致的踝关节肿痛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斌;孟德峰;兰姣姣;张雪;史晨辉;王维山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腹腔镜胆囊摘除术围术期的护理研究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摘除术的围术期护理措施和护理效果.方法 对接受腹腔镜胆囊摘除术的102例患者,按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接受围术期护理,包括心理护理、胃肠道准备、皮肤护理及术前准备等.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77% (3/52),对照组为24.00%(1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08% (51/52),对照组为80.00% (40/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胆囊摘除术的围术期护理效果显著,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有利于提高手术疗效.

    作者:张星萍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治疗的观察研究

    目的 探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治疗的效果.方法 25例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全麻后穿刺左侧肱动脉,经左侧肱动脉置入标记导管至升主动脉,经右侧腹股沟处切开分离出右侧股动脉,穿刺右侧股动脉置入导管证实在真腔内,顺导管置入超硬导丝至升主动脉.全身肝素化后控制血压,其中急诊手术治疗4例,其余患者急性期过后限期手术.结果 25例患者共置入主动脉支架25枚,普通血管支架6枚,其中6例行左侧锁骨下动脉烟囱支架置入,5例行左侧椎动脉-人工血管-左侧颈总动脉搭桥术,5例支架置入后明显内漏者行球囊扩张,5例术后出现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 腔内治疗是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办法.

    作者:陈琳;马波民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临床护理干预对上行消化道异物内镜下取出术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临床护理干预对上行消化道异物内镜下取出术的效果.方法 将优质临床护理应用于上消化道异物内镜下取出术患者的观察组(n=87),并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n=88)比较,比较两组术后的异物清除情况及出现创伤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异物清除率达96.55%(84/87),对照组为88.64%(78/8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000,P=0.003);对照组出现创伤概率为11.36%,观察组为2.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99,P=0.038).结论 上行消化道异物内镜下取出术加入优质临床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手术创伤发生率.

    作者:连娟;黄婵婷;付朝霞;冯彩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Ahmed FP-7眼压阀植入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难治性青光眼经Ahmed FP-7眼压阀植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术式将56例(63眼)难治性青光眼患者分为FP-7组(28例,32眼)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组(28例,31眼),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眼压变化、视力变化和手术成功率.结果 两组患者的术后眼压明显下降,视力明显提高,和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FP-7组上述指标明显优于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P-7组手术成功率为93.75%,明显高于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组的77.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hmed FP-7眼压阀植入治疗难治性青光眼可有效控制眼压,改善患者视力,手术的成功率较高,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覃涛;黄经河;罗文玲;梁文章;刘晓辉;王和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游离骨瓣塑型修复儿童嵌插性凹陷性骨折的早期心理行为特点及护理

    目的 分析游离骨瓣塑型修复儿童嵌插性凹陷性骨折的早期心理行为特点及护理.方法 将160例嵌插性凹陷性骨折儿童,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游离骨瓣塑型修复儿童嵌插性凹陷性骨折,并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游离骨瓣塑型修复儿童嵌插性凹陷性骨折,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加以创造良好的医疗环境、减轻治疗过程中患儿的痛苦、加强对患儿的巡视监管沟通及对家长进行疾病知识教育等心理护理干预,并对两组临床疗效和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心理精神状态总良好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85%),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82.85%),观察组总满意度(95%)明显高于对照组(77.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游离骨瓣塑型修复儿童嵌插性凹陷性骨折的治疗,能明显增加其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张洁;王其见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应用腹腔镜技术对住院医师进行胃癌根治术局部解剖教学的研究

    目的 比较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局部解剖教学与传统开腹教学法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48名男性住院医师,其中12人为本院轮转医师,36人为普通外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实习医师;分成传统开腹组、腹腔镜组和混合组3组;在术中对其进行腹腔镜及传统开腹行胃癌根治术的局部解剖教学,根据其掌握胃癌手术局部解剖学进行评分,后对比统计分析.结果 腹腔镜组住院医师的得分比传统开腹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4.146,P<0.05);混合组住院医师的得分比传统开腹组高;其中腹腔镜组实习医师胃癌手术的局部解剖教学平均评分比传统开腹组实习医师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2.577,P=0.015);混合组实习医师胃癌手术的局部解剖教学平均评分比传统开腹组实习医师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026,P=0.005).结论 腹腔镜胃癌手术的局部解剖教学比传统开腹胃癌手术更具优势,学习者能更快速、容易地掌握胃癌手术的局部解剖学.

    作者:罗善山;陈建思;莫显伟;覃宇周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LAVA动态增强扫描在肛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LAVA动态增强扫描及后处理技术诊断肛瘘的价值.方法 选择35例肛瘘患者,分别采用直肠腔内B超、MRI平扫、LAVA动态增强扫描进行诊断;对肛瘘内口、瘘管路径、脓肿位置以及Parks分型进行分析,比较不同诊断技术的符合率.结果 直肠腔内B超对肛瘘内口位置的检出符合率高,为92.11%;其次是LAVA动态增强扫描,检出率为50.00%,MRI平扫检出率为21.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AVA增强扫描对瘘管路径和数目的检出率为97.67%,明显高于直肠腔内B超的76.74%和MRI平扫的72.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AVA增强、MRI平扫对脓肿位置和数目的检测率均为100%,明显高于直肠腔内B超的61.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AVA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肛瘘能够提高瘘管路径和数目以及对肛瘘分型的术后符合率,而对肛瘘内口位置和数目检测与直肠腔内B超比较处于劣势.在对肛瘘的诊断中应用LAVA增强扫描结合直肠腔内B超优势互补,以满足手术方案的设计,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复发率.

    作者:张满;张景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姑息性直肠癌术后预后不佳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姑息性直肠癌手术患者预后不佳的相关因素.方法 98例接受腹腔镜姑息性直肠癌手术的患者,其中预后不佳的50例患者为研究组,预后较佳的48例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姑息性直肠癌手术患者预后不佳的单因素有肠梗阻、原发病灶切除、远处器官转移、淋巴结转移、术后无辅助治疗、肿瘤分化程度低(P<0.05),姑息性直肠癌手术患者预后不佳与患者性别、年龄无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肠梗阻、原发病灶切除、术后无辅助治疗、肿瘤分化程度低都是影响姑息性直肠癌手术患者预后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影响姑息性直肠癌手术患者预后不佳的独立因素有肠梗阻、原发病灶切除、术后无辅助治疗、肿瘤分化程度低.

    作者:何坚沃;冯安业;罗文杰;梁伟彬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麦默通微创旋切术与小切口传统手术治疗触诊阴性乳腺结节的疗效比较

    目的 对比麦默通微创旋切术与小切口传统手术治疗触诊阴性乳腺结节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79例触诊阴性乳腺结节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采用小切口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麦默通微创旋切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6个月复发率、乳房外形优良率及SF-36量表评分.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 (2/4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08%(9/3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优良率97.50%(39/40),对照组优良率79.49%(31/3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家庭角色、语言、情绪、个性、精力、社会角色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小切口传统手术相比,麦默通微创旋切术治疗触诊阴性乳腺结节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切口长度,降低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能有效保持患者乳腺外形,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作者:万红霞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三维适形放疗配合伽玛刀治疗食管癌117例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技术(γ-刀)结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食管癌的近期疗效.方法 采用三维适形放疗配合伽玛刀治疗食管癌(Ⅱ~Ⅲa期)患者117例.其中,男90例,女27例.年龄40 ~ 81岁,中位年龄68岁,60岁以上51例.上段食管癌3例,其余114例均为中下段食管癌.照射剂量:三维适形放疗剂量40 ~ 50 Gy,平均46.9 Gy;立体定向伽玛刀放疗PTV平均剂量1.1~ 1.2 Gy(50%剂量曲线0.6~0.8 Gy/f,8 ~ 10 f).适形放疗与伽玛刀治疗时间间隔小于30 min.通过比较治疗前后食管钡餐造影及胸部CT等检查评估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11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患者依从性好,未出现出血、穿孔病例.1年局部控制率(CR+ PR)70.9% (83/117),1年生存率66.7%(78/117),2年生存率52.1%(61/117).患者多死于肿瘤局部未控所致持续性进食梗阻,终衰竭死亡.远处转移(肺转移、肝转移、脑转移等)6例(5.1%).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时间较常规放疗提前(平均15.2 d),Ⅲ~Ⅳ度放疗性食管炎发生率10.2%(12/117),经对症处理后均缓解.无放射性肺炎病例发生.结论 三维适形放疗配合伽玛刀治疗食管癌安全性好,患者依从性好,近期疗效显著,值得开展关于同步放化疗的Ⅲ期临床试验.

    作者:常浩;邵秋菊;齐宇红;梁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优势.方法 将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观察组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接受传统囊外白内障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视力、眼压、滤过泡、角膜平均散光度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术后1周视力明显优于对照组,3个月时角膜平均散光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有确切的疗效,术后早期视力恢复较好,且不会影响患者散光度.

    作者:蔡丽英;罗钢;江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持续脑灌注压监测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持续脑灌注压监测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在围手术期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手术期给予持续脑灌注压监测,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表(GOS)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预后良好率为71.05%(27/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预后良好率52.63% (20/3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围手术期进行持续脑灌注压监测,可明显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适合临床应用.

    作者:黄乾亮;李卫;魏文金 刊期: 2017年第01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