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剂量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中青年妇科腹腔镜手术围术期的应用效果

赵飞飞

关键词:芬太尼, 丙泊酚, 不同剂量, 妇科, 腹腔镜手术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中青年妇科腹腔镜手术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接受妇科腹腔镜手术的57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B组和C组各19例.A组静脉注射芬太尼剂量为1 μg/mL+丙泊酚3μg/mL,B组静脉注射芬太尼剂量为2μg/mL+丙泊酚3μg/mL,C组静脉注射芬太尼剂量为4 μg/mL+丙泊酚3μg/mL.在麻醉前10 min、插管后1 min、气腹后20 min、术毕解除气腹后20 min分别记录三组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观察三组术毕停药后清醒时间、拔管时间、气腹时间、镇痛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与麻醉前10 min比较,三组在插管后1 min时SBP、DBP、HR均有所降低(P<0.05),B组与C组在气腹后20 min时SBP、DBP、HR高于A组(P<0.05),A组、B组在术毕解除气腹后20 min时SBP、DBP、HR高于C组(P<0.05).B组患者在镇痛评分、清醒时间及拔管时间方面均优于A组和C组,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在恶心、呕吐、头痛等不良反应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妇科腹腔镜手术,以剂量为6 ~8 μg/mL芬太尼复合丙泊酚3μg/mL静脉注射麻醉,能更有效地控制围术期中所产生的应激反应,稳定血流动力学水平及保证良好的预后恢复.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经脐软式内镜腹腔探查活检术在腹水病因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经脐软式内镜腹腔探查活检术对不明原因腹水的诊断价值.方法 建立经脐进入腹腔通道,电子胃镜经通道进入腹腔,建立气腹,对2例不明原因腹水患者行腹腔检查及病理活检.结果 2例患者均获得病理学诊断,分别为卵巢腺癌并腹膜、盆腔转移及结核性腹膜炎,均未发生手术并发症,腹壁均无可见手术瘢痕.结论 经脐软式内镜腹腔探查活检术对不明原因腹水的病因诊断是安全有效的,并具有手术瘢痕隐匿的优点.

    作者:梁运啸;农兵;郭先文;曾义庆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患者13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治疗组接受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比较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一次性清石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复发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疼痛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患者,采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效果明显,能提高一次性结石清除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缩短手术时间、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

    作者:付镇益;梁建波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慢性鼻-鼻窦炎鼻内镜术后鼻腔不同填塞方式的效果比较

    目的 探讨慢性鼻-鼻窦炎鼻内镜术后鼻腔不同填塞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行鼻内镜手术的双侧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65例,随机分为研究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研究组在鼻内镜术后应用明胶海绵或小块膨胀海绵填塞中鼻道或加用改良的鼻咽通气管,全部保留鼻腔通气;对照组应用膨胀海绵鼻腔全填塞,鼻腔不通气.观察两组术后填塞后引起的鼻痛、头痛、睡眠影响、眼胀溢泪、吞咽不适、鼻出血等症状,并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鼻痛、头痛、睡眠影响、眼胀溢泪、吞咽不适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鼻出血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4例放置通气管的患者感通气量不足,需张口辅助呼吸.术后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因出血再次填塞.结论 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鼻内镜术后应尽可能保留鼻腔通气,可以明显改善术后鼻痛、头痛、烦躁、失眠、进食困难等症状.

    作者:零兴勤;覃宏康;班正锋;潘炯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单孔胸腔镜手术在治疗胸部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单孔胸腔镜手术是胸外科微创技术的重要标志之一,其手术时不使用腔镜套管,操作时避免了对肋间神经的挤压和损伤,减少了并发症.然而,此技术操作者必须具备良好的腔镜手术基础,本文就单孔胸腔镜的手术人路、治疗病种、麻醉方式等作一综述.

    作者:刘涛;冯旭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彩超引导下安珂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肿块的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彩超引导下安珂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肿块的治疗效果.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法将100例乳腺肿物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彩超引导下安珂微创旋切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愈合时间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组的手术切口长度(3.9 ±0.8)mm、手术时间(16.3 ±2.3) min、术中出血量(5.2±0.5)mL、愈合时间(3.2±0.6)d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手术切口长度(12.3±1.4)mm、手术时间(22.3 ±3.4) min、术中出血量(10.6±0.8) mL、愈合时间(6.2±1.1)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局部瘀斑、感染、乳房变形的发生率(8.0%)明显低于对照组(48.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彩超引导下安珂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肿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适合临床应用.

    作者:邱炎平;曾叻瑜;李一鹏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安珂微创旋切术与常规手术治疗乳腺肿块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安珂微创旋切术与常规手术治疗乳腺肿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乳腺良性肿块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实施安珂微创旋切术,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住院时间等围术期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同时采用自拟满意度问卷表评价两组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18.41 ±1.24)min、住院时间(4.32± 1.35)d,较对照组(30.17±1.89) min、(5.89±1.62)d明显缩短(P均<0.05);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2.40±1.56)cm,小于对照组(4.38±1.66)cm(P <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00%、12.50%,(P>0.05);观察组满意率95.00%,高于对照组的75.00% (P <0.05).结论 安珂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肿块的疗效较常规手术好,可明显改善围术期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且对乳房外形影响小,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一鹏;邱炎平;林文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应用腹腔镜技术对住院医师进行胃癌根治术局部解剖教学的研究

    目的 比较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局部解剖教学与传统开腹教学法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48名男性住院医师,其中12人为本院轮转医师,36人为普通外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实习医师;分成传统开腹组、腹腔镜组和混合组3组;在术中对其进行腹腔镜及传统开腹行胃癌根治术的局部解剖教学,根据其掌握胃癌手术局部解剖学进行评分,后对比统计分析.结果 腹腔镜组住院医师的得分比传统开腹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4.146,P<0.05);混合组住院医师的得分比传统开腹组高;其中腹腔镜组实习医师胃癌手术的局部解剖教学平均评分比传统开腹组实习医师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2.577,P=0.015);混合组实习医师胃癌手术的局部解剖教学平均评分比传统开腹组实习医师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026,P=0.005).结论 腹腔镜胃癌手术的局部解剖教学比传统开腹胃癌手术更具优势,学习者能更快速、容易地掌握胃癌手术的局部解剖学.

    作者:罗善山;陈建思;莫显伟;覃宇周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同期心脏瓣膜手术与冠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 分析不同年龄组同期施行心脏瓣膜手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效果及临床经验.方法 同期接受心脏瓣膜手术和CABG的患者80例,根据年龄分为≥60岁组(n=44)和< 60岁组(n=36),均在全麻体外循环(CBP)下完成手术,其中二尖瓣置换(MVR) 42例,主动脉瓣置换(AVR)23例,双瓣膜置换(DVR) 15例.术中搭桥平均(1.5±0.6)支,其中1支桥38例,2支桥27例,多支桥15例.共移植旁路血管127支.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CSICU监护时间、住院时间、围术期并发症、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79例,失访5例,1例3个月后死于严重低心排综合征(LCOS),1例1年后因瓣周漏(PVL)行2次换瓣,2例出现脑血管意外.其余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明显,心功能Ⅰ级56例、Ⅱ级14例.结论 心脏瓣膜手术联合CABG是治疗心脏瓣膜病变合并冠心病的有效方法,可使患者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钟少彬;郑宝石;谢晓勇;罗程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腹腔镜手术与常规肝部分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比较

    目的 观察腹腔镜微创手术与常规肝部分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肝部分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3.78±0.64)h、术中出血量(134.71±12.66) 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4.36±0.87)h、术中出血量(208.59±11.32) 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住院费用(3130±123)元与对照组的住院费用(3216 ±197)元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98% (3/43),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4.88% (15/4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可明显减少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适合临床推广.

    作者:黄纯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动静脉内瘘不同手术方式及护理措施对血液透析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动静脉内瘘不同手术方式及护理措施对血液透析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行动静脉内瘘术并实施血液透析患者81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1例,对照组行动静脉内瘘端端吻合术,观察组行动静脉内瘘端侧吻合术.观察组41例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A组(n=20)和观察B组(n=21),其中观察A组行常规护理,观察B组于常规护理基础上行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比较术后血流量、手术前后及护理后患者心指数(CI)、心输出量(CO)及射血分数(EF)等心功能状况,以及护理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血流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CI、CO均高于术前,EF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CI、CO均高于对照组,EF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B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观察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内瘘端侧吻合术及个性化护理措施对患者心功能影响较小,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作者:陶海燕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自制牵引外固定器在胫骨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观察自制小型牵引外固定器在胫骨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40例胫骨干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接受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术中应用自制小型牵引外固定器行患肢固定及牵引复位;对照组单纯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临床疗效等情况.结果4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4 ~18个月,平均12个月.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骨折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中,小型牵引外固定器可起到固定小腿、持续牵引的作用,既减轻助手辛苦,又可避免在复位过程中由于经常变化位置而造成骨折周围软组织的二次损伤,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利;谢献华;施良森;程喜红;冯永洪;陈永铵;吴琦明;李建斌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LAVA动态增强扫描在肛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LAVA动态增强扫描及后处理技术诊断肛瘘的价值.方法 选择35例肛瘘患者,分别采用直肠腔内B超、MRI平扫、LAVA动态增强扫描进行诊断;对肛瘘内口、瘘管路径、脓肿位置以及Parks分型进行分析,比较不同诊断技术的符合率.结果 直肠腔内B超对肛瘘内口位置的检出符合率高,为92.11%;其次是LAVA动态增强扫描,检出率为50.00%,MRI平扫检出率为21.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AVA增强扫描对瘘管路径和数目的检出率为97.67%,明显高于直肠腔内B超的76.74%和MRI平扫的72.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AVA增强、MRI平扫对脓肿位置和数目的检测率均为100%,明显高于直肠腔内B超的61.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AVA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肛瘘能够提高瘘管路径和数目以及对肛瘘分型的术后符合率,而对肛瘘内口位置和数目检测与直肠腔内B超比较处于劣势.在对肛瘘的诊断中应用LAVA增强扫描结合直肠腔内B超优势互补,以满足手术方案的设计,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复发率.

    作者:张满;张景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和生物羊膜移植术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翼状胬肉切除分别联合不同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6例单侧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44)和对照组(n=42).治疗组患者接受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对照组接受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生物羊膜移植术治疗.术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角膜创面上皮愈合时间为(4.62±1.03)d,对照组为(6.15±1.47)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较,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角膜散光度和裸眼视力均获得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组间角膜散光度、裸眼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1例(2.27%),对照组复发4例(9.5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和生物羊膜移植术均能有效治疗翼状胬肉,但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更利于术后角膜创面愈合,复发率更低.

    作者:刘建昌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3D打印技术辅助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3D打印技术辅助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62例高能量Pilon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n=31)与对照组(n=31).对照组通过常规方法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研究组通过3D打印技术打印出实物模型后实施手术.术后对两组患者随访1年.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手术情况及手术前后踝关节功能活动度评分.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0.32%,对照组为64.52%,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踝关节功能活动度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46%)低于对照组(38.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打印技术辅助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踝关节功能,减少手术用时及出血量等,对术后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具有安全性,值得推广.

    作者:张光雁;彭宇;彭兰林;陈振;贾艳敏;徐可;王庆波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三维适形放疗配合伽玛刀治疗食管癌117例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技术(γ-刀)结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食管癌的近期疗效.方法 采用三维适形放疗配合伽玛刀治疗食管癌(Ⅱ~Ⅲa期)患者117例.其中,男90例,女27例.年龄40 ~ 81岁,中位年龄68岁,60岁以上51例.上段食管癌3例,其余114例均为中下段食管癌.照射剂量:三维适形放疗剂量40 ~ 50 Gy,平均46.9 Gy;立体定向伽玛刀放疗PTV平均剂量1.1~ 1.2 Gy(50%剂量曲线0.6~0.8 Gy/f,8 ~ 10 f).适形放疗与伽玛刀治疗时间间隔小于30 min.通过比较治疗前后食管钡餐造影及胸部CT等检查评估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11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患者依从性好,未出现出血、穿孔病例.1年局部控制率(CR+ PR)70.9% (83/117),1年生存率66.7%(78/117),2年生存率52.1%(61/117).患者多死于肿瘤局部未控所致持续性进食梗阻,终衰竭死亡.远处转移(肺转移、肝转移、脑转移等)6例(5.1%).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时间较常规放疗提前(平均15.2 d),Ⅲ~Ⅳ度放疗性食管炎发生率10.2%(12/117),经对症处理后均缓解.无放射性肺炎病例发生.结论 三维适形放疗配合伽玛刀治疗食管癌安全性好,患者依从性好,近期疗效显著,值得开展关于同步放化疗的Ⅲ期临床试验.

    作者:常浩;邵秋菊;齐宇红;梁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治疗的观察研究

    目的 探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治疗的效果.方法 25例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全麻后穿刺左侧肱动脉,经左侧肱动脉置入标记导管至升主动脉,经右侧腹股沟处切开分离出右侧股动脉,穿刺右侧股动脉置入导管证实在真腔内,顺导管置入超硬导丝至升主动脉.全身肝素化后控制血压,其中急诊手术治疗4例,其余患者急性期过后限期手术.结果 25例患者共置入主动脉支架25枚,普通血管支架6枚,其中6例行左侧锁骨下动脉烟囱支架置入,5例行左侧椎动脉-人工血管-左侧颈总动脉搭桥术,5例支架置入后明显内漏者行球囊扩张,5例术后出现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 腔内治疗是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办法.

    作者:陈琳;马波民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关节镜治疗不同原因所致踝关节肿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关节镜技术治疗不同原因所致踝关节肿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关节镜治疗的28例不同原因所致踝关节肿痛患者,其中男性13例(15踝),女性15例(17踝),年龄15 ~70岁(平均40岁);单纯左踝损伤11例,单纯右踝损伤13例,双侧踝关节损伤4例.病因:13例退行性关节炎,8例滑膜炎(包含急性和慢性),3例损伤性骨关节炎,2例关节游离体,1例类风湿病,1例尿酸性关节炎.结果 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20个月).AOFAS评分由术前的(72.9 ±10.4)分增加至术后3个月的(86.3±2.9)分、6个月的(89.6±5.1)分,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功能:术后3个月时优1例,良17例,可10例;术后6个月时优2例,良24例,可2例.结论 关节镜对多种原因所致的踝关节肿痛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斌;孟德峰;兰姣姣;张雪;史晨辉;王维山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及介入治疗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3例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内镜治疗组42例和保守治疗组41例.内镜治疗组在保守治疗的基础上早期予以ERCP、EST或EPBD治疗,保守治疗组采用保守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与保守治疗组相比,内镜治疗组患者在腹部疼痛症状缓解时间、血淀粉酶、肝功能及C反应蛋白的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方面均有所减少,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保守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内镜治疗安全有效,具有对机体创伤小、恢复快、治愈率高及并发症低等特点,是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苏春;王长友;陈建立;张国志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胃静脉曲张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胃镜下组织胶治疗胃静脉曲张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41例确诊为门静脉高压并胃静脉曲张的患者行胃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观察止血效果、再出血率、并发症及术后感染等情况.结果 40例止血成功,术后2个月有效率92.68%(38/40),术后6个月有效率92.50%(37/40).术后疑似肺栓塞死亡1例,术后2个月内致死性大出血死亡2例,术中大出血中转外科手术治疗1例,术后并发感染5例.结论 胃静脉曲张组织胶注射止血疗效肯定,近期止血疗效显著.

    作者:汪斐;吕建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优势.方法 将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观察组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接受传统囊外白内障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视力、眼压、滤过泡、角膜平均散光度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术后1周视力明显优于对照组,3个月时角膜平均散光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有确切的疗效,术后早期视力恢复较好,且不会影响患者散光度.

    作者:蔡丽英;罗钢;江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