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许景洪;张涌泉;黄文文;李立志;甘雨;侯海玲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 甲状腺手术, 双叶甲状腺肿瘤, 胸乳入路
摘要:目的 探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地区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ET)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将120例良性甲状腺肿瘤患者分为腔镜甲状腺手术组(ET组)及传统开放甲状腺手术组(OT组),每组60例,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随访结果.结果 ET组患者比OT组患者年轻,肿瘤长径较对照组小.围手术期比较,ET组手术时间较OT组长、术中出血量较多、术后创面总引流量较多,而住院天数较少.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T治疗效果与传统开放手术相当,颈部美容效果好,在年轻女性患者中有广阔需求,经济相对落后地区亦有广阔应用前景.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髓核消融和射频靶点热凝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髓核消融联合射频靶点热凝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2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6例单纯行射频靶点热凝术,治疗组46例行射频靶点热凝术联合髓核消融术,分别于术后24~72 h和6个月对患者进行Macnab评定,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 治疗组术后24 ~72 h Macnab评定优良率为89.13%,6个月时优良率为95.65%;对照组术后24~72 h Macnab评定优良率为71.74%,6个月时优良率为82.61%,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射频靶点热凝术联合髓核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优于单纯应用射频靶点热凝术治疗,具有安全性、高效性、创伤小等特点,值得进一步应用推广.

    作者:李达春;唐小松;梁德海;邹耀;黄凯;罗小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经脐无瘢痕腹腔镜手术在输卵管妊娠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经脐无瘢痕法腹腔镜手术在输卵管妊娠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优势.方法 将80例输卵管妊娠患者进行随机对照分组,40例采用经脐无瘢痕法(观察组),40例采用常规三孔腹腔镜(对照组)进行手术,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及患者手术前后焦虑度、术后瘢痕满意度.结果 两组手术均获得成功,观察组在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瘢痕满意程度、手术前后焦虑度与对照组对比均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 对于输卵管妊娠患者,经脐无瘢痕腹腔镜手术恢复更快、瘢痕更小,费用更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欧红;王润;黄玲玲;伍朝夏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电子胸腔镜技术的教学体会—以胸腔镜治疗肺癌为例

    微创是21世纪外科的发展趋势,电子胸腔镜技术在胸外科疾病的治疗中也日益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对胸外科医生尤其是年轻医师、进修医师、外科医师及研究生的胸腔镜技术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肺癌是胸外科常见病种,通过直播电视胸腔镜技术治疗肺癌及应用影像视频系统等手段,在胸外科胸腔镜教学中能发挥很重要的作用.但胸腔镜技术的学习是个长期、系统过程,胸腔镜下基本技能及基本操作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谢晓勇;冯旭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腹腔镜辅助乙状结肠-宫颈同时性双原发癌根治性切除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乙状结肠-宫颈同时性双原发癌根治性切除的手术方式.方法 回顾分析3例腹腔镜辅助乙状结肠-宫颈双原发癌联合根治性切除病例,结合相关文献报道,探讨分析其可行性、操作技巧、注意事项及腹腔镜特有的微创优势.结果 3例患者手术操作顺利,围手术期微创效果良好,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辅助乙状结肠-宫颈同时性双原发癌根治性切除安全可行,和传统开腹手术及分期手术相比,具有打击小、创伤微,花费少等优势.

    作者:雷雯;张辉;张明基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小儿腹腔镜手术佳气腹压力与体表面积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小儿腹腔镜手术中佳气腹压力与体表面积的关系,提高小儿腹腔镜手术的安全性,降低腹腔镜手术气腹压力在术中或术后的并发症.方法 本组150例手术患儿,年龄0.5 ~8岁,随机分为3组,每组50例,按气腹压分别设置为A组(6~8mmHg)、B组(8.1~10 mmHg)、C组(10.1~12 mmHg),监测气腹前和气腹后30 min的生命体征、血气分析、术野清晰度等.结果气腹前3组患儿SBP、DBP、HR和SpO2组间和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腹后30 min,C组患儿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升高,血气分析结果显示pH、pO2降低,pCO2 、HCO3-升高,与A组、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腹后30 min 3组患儿术野清晰度比较,B组患儿的术野清晰度中优级的例数多,与A组、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3组患儿气腹压力与体表面积、身高、体重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显示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各年龄组体表面积设定的佳气腹压力以8~ 10 mmhg组较好,能够满足手术视野和手术操作的需要,可减少CO2气腹对小儿机体循环和呼吸功能的影响,降低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林桦;廖桂荣;陆春秀;邓一帆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七氟烷全麻对小儿先心封堵术术后苏醒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小剂量舒芬太尼、七氟烷静吸复合全麻在经胸非体外循环下先心封堵术的麻醉效果和术后苏醒质量.方法 择期行食道超声引导下经胸微创先心封堵术患儿73例,年龄1~6岁,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或肺动脉导管未闭.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36例)和对照组(B组,37例),两组均用舒芬太尼1 μg/kg、丙泊酚4 mg/kg诱导;A组以七氟烷吸入、间断静脉注射舒芬太尼维持麻醉;B组以丙泊酚、瑞芬太尼持续静脉微泵输注维持麻醉.记录麻醉诱导前后、手术开始前、缺损封堵即时、封堵后和手术结束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变化;记录患儿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恢复室停留时间以及苏醒期躁动、呛咳、呕吐等情况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术中脑电双清指数(BIS)维持在40~60之间,麻醉效果满意,各时点SBP、DBP和HR较平稳,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在恢复室停留时间分别为(9.50±1.56) min和(12.39±1.93)min、(11.41±2.33) min和(15.22±2.38) min、(15.57±2.28) min和(19.57±2.44) min,A组均显著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躁动评分(0.94±0.79)显著低于B组(1.95±0.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七氟烷静吸全麻和丙泊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用于经胸先心封堵术均可提供较满意的麻醉效果,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七氟烷静吸全麻组患儿术后苏醒质量优于全凭静脉麻醉组.

    作者:马媛;唐培佳;谭冠先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经皮肾穿刺术中通道建立致大出血的原因分析

    目的 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术通道建立中致大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行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18例,在通道建立时发生大出血18例,其中12例保守治疗,6例行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结果 18例中有12例经置入扩张器压迫等处理后继续碎石手术,但其中有2例术后继发性大出血,行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3例中止手术,1周后二期手术;3例保守治疗仍有出血立行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结论 建立通道时发生大出血是经皮肾镜取石术的常见并发症,提高定位技巧,遵循扩张原则,可以减少发生几率;通道过大有增加出血的几率.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是大出血保守无效的好方法.

    作者:廖林楚;银河;张然昆;莫钢;吴尔岸;苏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南宁市街头无偿献血人群特征及影响因素的调查

    目的 了解南宁市街头无偿献血者的人群分布情况,分析其献血动机及影响因素,为有关部门制定有效的引导策略、扩大和稳定无偿献血人群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在南宁市街头4个流动采血点1684位无偿献血者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 477份,运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分析.结果 不同性别之间献血意愿无明显差别,文化程度较高且了解献血知识的青中年献血者献血意愿强,有亲属或伙伴参加过无偿献血者献血意愿也较强烈.结论 影响无偿献血意愿和献血次数的主要因素是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是否掌握献血知识、是否有亲属或者同伴带领、是否了解无偿献血的权利.

    作者:郑宏来;王章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关节镜下采用Fast-fix修复半月板损伤的观察研究

    目的 探讨采用Fast-fix缝合半月板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关节镜下用Fast-fix治疗半月板损伤29例,All-inside缝合21例,Out-side-in缝合8例,分别缝合1~3针,每针操作平均时间4.5 min,住院7~21 d,平均12.4 d.结果 手术后效果均满意;术前Lysholm评分平均为(44.60±11.55)分,术后为(83.34±12.6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25,P<0.01).结论 Fast-fix是一种简便快捷、疗效可靠的缝合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孙基锴;程喜红;唐文成;曾洁洁;吴琦明;李建斌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Kummell's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kummell’s病的疗效.方法 对26例Kummell’s病患者进行椎体成形手术,对比术前1天、术后1天以及术后1月进行VAS评分、Barthel指数及椎体前缘高度,评估手术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疼痛较前明显的减轻,腰部活动度较改善,VAS评分、Barthel指数、椎体前缘高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椎体成形术是治疗骨质疏松性Kummell's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刘冬斌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肾脏肿瘤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下行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肾脏肿瘤的手术效果.方法 对30例肾脏肿瘤患者行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其中右肾16例,左肾14例.结果 28例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顺利完成.1例因肿瘤位置特殊,腹腔镜下缝合困难,中转为开放手术;1例为肿瘤侵犯集合系统,改为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手术时间60 ~ 345 min,平均154 min,肾动脉阳断时间20~50 min,平均26 min,术中出血0.030~0.400 L,平均0.104 L,围手术期无输血,术后无出血、尿瘘等并发症,病理检查切缘均阴性.术后住院时间5~17 d,平均9.6d.术后随访10~ 26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肾脏早期肿瘤,具有解剖清晰、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有条件的单位推广应用.

    作者:李超文;黎承杨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超声胃镜对胃壁增厚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及在指导活检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超声胃镜对胃壁增厚性病变鉴别诊断及指导活检的价值.方法 收集普通胃镜检查发现可疑胃壁增厚性病变,但病理检查结果不满意的病例42例,所有病例均给予超声胃镜检查,根据超声图像提示可能的病变区域采用逐层隧道式挖掘方法取材,仍然不能明确病例性质的,采取透明帽辅助下EMR法及圈套器切除法切除大块组织送检.结果 42例超声胃镜检查均发现胃壁增厚并伴有层次结构改变,其中符合弥漫浸润型胃癌超声影像改变32例,符合胃淋巴瘤改变10例.终诊断胃癌29例,其中原位深挖活检诊断23例(诊断率79.31%),采用大块活检方法确诊2例,手术确诊4例;终诊断胃淋巴瘤13例,其中原位深挖活检确诊淋巴瘤8例(诊断率61.54%),采用大块活检方法确诊5例.结论 超声胃镜能够发现病变处胃壁增厚,并根据超声特点做出接近于病理的初步判断,并可以根据病灶回声的不同判断可疑部位,通过采用深挖活检及大块活检方法大部分病例可以明确病变性质(38/42),但仍有极少数病例需要手术中确诊.

    作者:李中艳;杨院平;刘磊;仝巧云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经尿道前列腺解剖性剜除术的研究进展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已问世80余年.20世纪80年代,国外大量病例随访资料总结发现,TURP与开放手术比较,在住院时间、并发症、死亡率等方面优于开放手术,同时也确定了TURP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金标准[1,2]地位.随着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VRP)、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汽化前列腺切除术(TUVRP)等新技术的开展,使经尿道微创切割前列腺变得更加安全[3].但唯独在尿流率改善和远期复发率这两个指标,TURP劣于开放手术.笔者2002年研创出结合两者优势并可同时避免两者缺点的新的微创技术,即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2005年LIU等[4]在AUA年会上报道经尿道前列腺解剖性剜除术的手术理念、手术方法与技巧,随后该术式逐渐在世界和全国各级医院逐步推广和发展,并被越来越多的泌尿外科医师所接受.

    作者:刘春晓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高脂血症对原发性IgA肾病的临床及病理影响

    目的 探讨原发性IgA肾病患者伴高脂血症的临床表现特点与病理特征及其相关性.方法 对肾穿刺后行病理诊断为原发性IgA肾病的11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临床资料,病理资料.根据患者血脂水平分为高脂血症组和非高脂血症组,对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指标及病理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116例IgA肾病患者,高血脂组57例,非高脂血症组59例.血脂升高组与血脂正常组相比较,血肌酐、血尿酸、血尿素氮、24H尿蛋白定量均增高,eGFR降低,而肾穿年龄、收缩压、舒张压、Hb、Alb、C3、IgA等与血脂正常组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高血脂组病理特点相较于正常组,肾小管/间质萎缩较严重.结论 伴有血脂升高的IgA肾病者肾功能较血脂正常的IgA肾病患者差,肾脏病理损害严重.

    作者:秦菊;李璐;廖蕴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微创小切口手术治疗腕管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目的 比较微创小切口手术与保守治疗对腕管综合征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60例确诊为腕管综合征的患者,分为微创小切口手术治疗组30例,保守治疗组30例,治疗结束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神经肌电图监测,比较其正中神经、尺神经的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潜伏期、传导速度及波幅,评定疗效.结果 微创手术组治愈18例,显效10例,有效12例,无效0例;保守治疗组治愈1例,显效4例,有效25例,无效0例.微创小切口法优于保守治疗,其潜伏期、传导速度及波幅改善情况更明显.结论 微创小切口手术治疗腕管综合征较保守治疗优势明显,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沛;叶爱萍;陈思思;倪欢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胆道硬镜联合腹腔镜、钬激光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胆道硬镜联合腹腔镜、钬激光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肝胆管结石患者128例,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胆道硬镜联合腹腔镜、钬激光治疗组(实验组)和开腹手术组(对照组)各64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结石残留率、结石复发率和并发症率.结果 实验组手术时间为(132.2 ±7.5) min、手术出血量(60.3±12.8)mL、结石残旧率(4.69%)、结石复发率(0.00%)、并发症率(0.00%),对照组手术时间为(173.5±8.8)min、手术出血量(128.4±21.3)mL、结石残旧率为29.69%、结石复发率为17.19%、并发症率为10.94%,实验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结石残留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胆道硬镜联合腹腔镜、钬激光治疗肝胆管结石具有创伤小、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何恒正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女性腔镜下腹股沟疝手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 总结女性腹股沟疝的特点及腔镜下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 对31例女性腹股沟疝患者采用腔镜下经腹膜前修补术(TAPP),术中常规置引流管.结果 术中发现股疝误诊为腹股沟斜疝2例;2例术中发现合并子宫圆韧带囊肿;股疝内容物4例为小肠壁,其中2例坏死行辅助切口肠切除吻合,1例为阑尾,镜下行阑尾切除,9例为大网膜,5例为结肠脂肪垂,2例为附件,其中1例卵巢坏死切除;术中1例直疝补片钉合固定,其余均采用无钉合;术后无明显血肿及血清肿,无明显疼痛,无腹腔脏器损伤、术后出血、感染、肠梗阻、术后尿潴留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女性腹股沟疝以嵌顿性股疝多见,腹腔镜下行TAPP修补安全可靠.

    作者:王庆涛;伍颖君;黄海洋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全关节镜下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6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全关节镜下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全关节镜下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65例,建立膝关节偏高位的前外、前内以及标准的后内、后外入路,经前、后交叉韧带交角上方进入打开膝关节的后侧间隔,然后建立后内及后外入路,关节镜镜头在后外入路观察,经后内入路利用施乐辉后交叉韧带股骨瞄准器瞄准定位,与骨折块的两侧钻入克氏针作为导针,利用缝合钩以及PDS-Ⅱ缝线引入2根穿过后交叉韧带实质部的5号爱惜邦缝线,导针的胫骨结节内侧入口利用4.5 mm的空心钻头钻2 cm深的隧道,利用腰穿针将对折的PDS-Ⅱ缝线经此隧道快速进入膝关节的后侧,将爱惜邦交叉呈“8”字,拉至胫骨结节前方打结固定.同时处理合并伤,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 随访时间6个月至5年6个月,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骨折块全部愈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为35 ~ 86 d,优52例,良13例,一般0例,优良率100%.结论 全关节镜下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手术操作过程便捷,固定牢固,并发症少,功能恢复满意,不需要二次手术,是一种疗效可靠的方法.

    作者:刘鹏飞;米琨;朱少廷;蒙延雄;李玉文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内环口开放腹腔镜下隐睾伴同侧腹股沟斜疝手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内环口开放腹腔镜治疗小儿隐睾伴同侧腹股沟斜疝的可行性.方法 行内环口开放腹腔镜下隐睾伴同侧腹股沟斜疝手术治疗患儿23例术中充分游离精索血管及输精管,在同侧阴囊皮肤与肉膜之间建立标准肉膜袋,将睾丸向下牵引达肉膜袋内,与阴囊肉膜边缘缝合固定,内环口均未缝合关闭,观察手术时间、睾丸下降情况、并发症等.结果 23例鞘状突均未闭合,其中20例腹股沟管内隐睾,3例腹腔内隐睾;手术时间平均53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约23.5 mL;23例将睾丸I期下降固定,术后无切口感染、睾丸萎缩或回缩、腹股沟斜疝复发、粘连性肠梗阻及脐疝.结论 内环口开放腹腔镜下隐睾伴同侧腹股沟斜疝手术是安全的,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

    作者:林家威;邓洪强;冯泽荣;刘杨桦;吴东波;潘云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颅内宽颈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技术的现状与进展

    血管内栓塞技术治疗脑动脉瘤有适应证较广、创伤小、疗效确切、风险相对较低等优点,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技术;但颅内宽颈动脉瘤的血管内栓塞术仍是目前的治疗难点之一.本文就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技术现状与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余永铭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