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成良
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介入诊疗技术是心血管疾病三大介入治疗技术之一,然而由于手术对诊疗医师的技术水平要求极高,学习历程较长,再加上不同医院的临床经验存在差异,导致目前全国先心病介入诊疗的医疗资源分配不平衡,阻碍了国内先心病介入诊疗质量的整体提高.本文总结我院作为卫生部首批先心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基地四年来,在培训先心病介入医师过程中,结合当前先心病介入技术基础情况,制订合理的培训计划、课程体系和考核指标等方面所积累的初步经验,为提高我国先心病介入诊疗技术水平提供参考.
作者:黄凯;伍伟锋;郭盛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与开放式一期Fowler-Stephens手术治疗高位隐睾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收治高位隐睾患儿102例,观察组行腹腔镜一期Fowler-Stephens术52例(腹腔镜组),对照组50例行开放式一期Fowler-Stephens术(开放手术组).对两组各项临床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腹腔镜组手术成功率为92.3%,高于开放发手术组的84.0%;腔镜组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较开放手术组少;复腔镜组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放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腔镜具有更高的手术成功率,并且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损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在采用Fowler-Stephens术式时,可作为治疗高位隐睾的首选方法.
作者:周维模;李强辉;龙雪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总结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气化术(TUBVP)的手术配合及护理体会.方法 对128例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气化术的临床资料、术前访视、物品镜类准备、术中护理配合,特别是老年患者的体温防护及术中安全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总结.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少.结论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气化术是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和经尿道前列腺气化电切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治疗BPH的新方法,在准确切割组织的同时可使组织气化,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高效性.护理上各个环节的密切配合,是保证手术顺利完成的必要条件.
作者:李英;雷琳;谭理宁;刁秀琳;陈焕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肠套叠的效果.方法 将60例肠套叠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30例,行腹腔镜手术,对照组30例,行传统开腹手术,比较两组术前术后C-反应蛋白(CRP)(mg/L)、手术时间(min)、术后下床活动时间(h)、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h)、术后住院时间(d)、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前CRP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402 9,P=0.853 7),观察组术后24 h CRP较对照组低(P=0.0000);观察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均P=0.000 0).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肠套叠,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实用性强,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马骏 刊期: 2014年第04期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内镜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疾病诊疗,在临床甲状腺疾病治疗中内镜技术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出现了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随着腔镜技术的逐步成熟,在科学技术支撑下出现了针式内镜甲状腺切除术.本文将就该术式的径路、操作方法等方面的发展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秦智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对肠道造口术后患者的佳护理病号服和造口袋的更换.方法 根据造口患者护理的需要改良病号服,把普通病号服腋中线的缝合线剪开,在两边分别缝上三组10~12 cm长的比较柔软的“魔术贴”.结果 经216例肠道造口术后患者的应用,无1例病号服和床单受到污染,便于引流管伤口换药和护理,减少了感染的机会,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结论 肠道造口患者病号服制作简单实用,患者穿着方便、舒适、无污染,适于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郑宏来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拔牙创内植入可降解止血纱,探索其在下颌埋伏阻生牙拔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50例下颌埋伏阻生牙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完成阻生牙拔除术后拔牙创内即刻植入可降解止血纱,对照组常规处理,观察术后出血、疼痛、肿胀、开口困难、感染以及干槽症发生情况,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阻生牙拔除术后出血及疼痛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对于预防术后肿胀、张口受限、感染及干槽症发生无明显效果.结论 可降解止血纱止血可靠,同时缓解拔牙术后疼痛,在下颌阻生牙拔除术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郑灵;刘正武;王洁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食管癌静态调强放疗(sIMRT)与容积调强(VMAT)中肺损伤的剂量学因素.方法 对40例首次治疗食管癌病人分别采用sIMRT或VMAT放疗,对比两种放射方法双肺耐受量及放射性肺损伤剂量学因素.结果 双肺V20 、V30的剂量较sIMRT降低,与放射性肺损伤有关的因素有V20 、V30 、Dmea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剂量学因素可以较好地预测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其中肺V20、V30的剂量是放射性肺损伤的关键因素.
作者:何志杰;王晓敏;赵一电;唐广;孙秀珂;陈龙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细节管理对减少长期留置血透导管相关感染的效果.方法 选择中心静脉置长期血透导管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12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进行血液透析的常规管理,观察组在常规管理基础上加强细节管理,主要做法为:加强无菌操作培训和无菌操作,以及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血透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血透导管相关感染者5例,发生率8.3%,对照组血透导管相关感染22例,发生率37%,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实施细节管理,能有效地降低血透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延长导管使用寿命,减少非计划拔管率,提高血液透析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吕海莲;黄玲;熊礼佳;陆世颖;覃宗蕙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输尿管切开后顺行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治疗经尿道逆行置入输尿管镜失败后的输尿管下段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经尿道逆行置入输尿管镜失败的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36例,其中逆行置入输尿管镜失败的原因有输尿管开口狭窄、输尿管开口难以辨认、输尿管下段结石远端输尿管狭窄、输尿管下段结石远端输尿管扭曲、医源性输尿管开口损伤、医源性输尿管黏膜脱套.36例患者逆行进镜失败后均采用开放手术行输尿管切开后顺行置入输尿管镜后行气压弹道碎石.结果 3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切口感染1例,术后需进一步处理残石1例,术中行输尿管膀胱再植1例,无输血、术后高热、周围器官损伤及尿瘘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输尿管下段结石经尿道逆行置入输尿管镜失败后选择经小切口顺行置入输尿管镜行气压弹道碎石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叶志华;邵卫兵;胡卫;林剑;易小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局部晚期乳腺癌术胸壁巨大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 4例局部晚期乳腺癌病例均为T4期患者,累及皮肤面积较大,局部切除后出现巨大胸壁缺损,2例行邻位皮瓣旋转修复,1例行背阔肌岛状瓣修复,1例行下腹部横型腹直肌皮瓣(TRAM)修复.结果 行邻位皮瓣旋转修复病例出现小面积坏死,经清创换药后行胸锁乳突肌岛状瓣修复后愈合;余3例全部Ⅰ期愈合.结论 对于可接受手术治疗的巨大晚期乳腺癌的患者,应用皮瓣修复其术后胸壁皮肤大面积缺损,使得胸壁创面得到完整的皮肤覆盖,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利于综合治疗的顺利进行.
作者:黄超;吴耀忠;饶彬;董安慧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总结腹腔镜一期Fowler-Stephens术治疗46例儿童高位隐睾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 选择46例高位隐睾患儿实施Fowler-Stephens术,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和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病情,重视术后康复指导,积极预防术后并发症.结果 46例隐睾手术均获得成功,患儿心理状况稳定,本组病例术后出现阴囊水肿2例,阴囊血肿1例,睾丸萎缩1例.术后3~6d出院,平均住院时间4.5d.结论 完善术前准备、加强病情观察、积极预防术后并发症,做好术后康复指导是取得手术成功的保障.
作者:黄少华;周维模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在输尿管镜输尿管结石气压弹道碎石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32例输尿管镜输尿管结石气压弹道碎石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6例和对照组6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系统的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两组一次碎石成功率分别为93.93%和95.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5±2.0)d和4.54%,低于对照组的(11.4±3.4)d和12.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系统护理干预对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患者进行护理,有助于提高碎石成功率,可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陆倩霞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在治疗泌尿外科上尿路疾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在腹腔镜下对91例上尿路疾病患者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经腹腔路径10例,腹膜后路径81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6例,单纯性肾切除术15例,根治性肾切除2例,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14例,肾盂成形术4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50例,观察患者手术情况、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91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手术时间0.5~4 h,平均1.5h,术后住院天数2~10 d,平均5.5d,第1例单纯性肾切除因术中出血过多,给予输红细胞2U,其余病例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腹腔镜手术应用于上尿路疾病临床疗效显著,手术时间短,患者损伤痛苦少,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段先忠;郭晓峰;徐光云;金美华;杨文周;马东升;温正党;盛洪;周李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罗库溴铵在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全切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ASA Ⅰ~Ⅱ级行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全切术患者共40例,随机分成A组(丙泊酚+瑞芬太尼)和B组(七氟醚+丙泊酚+瑞芬太尼)各20例.麻醉诱导:采用快诱导插管,咪达唑仑0.1 mg/kg、依托咪酯0.3 mg/kg、舒芬太尼0.5 μg/kg、罗库溴铵0.6 mg/kg,行气管插管.麻醉维持:2组患者均给予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术毕停药.B组在开始经阴道手术时,复合吸入1.3 MAC七氟醚,经阴道手术结束时,停止吸入七氟醚,B组术中七氟醚吸入时间为(83.6±12.4)min.术中采用TOF-WatchSX加速度仪监测两组患者术中神经肌肉功能,术中T1恢复至25%时追加罗库溴铵0.15 mg/kg维持肌松.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罗库溴铵经阴道手术时期的使用量、患者的拔管时间、出手术室时间,及有无术中知晓、躁动等不良情况发生.术中由手术医生对子宫松弛度进行评级,术后根据对手术医生单盲问卷调查评估腹腔镜手术操作条件.结果 A组经阴道手术时期罗库溴铵使用量为(14.6±4.2)mg,B组为(8.2±1.5)m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子宫松弛度分级明显低于B组(JP<0.05),两组的拔管时间、离室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罗库溴铵应用于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全切术全凭静脉麻醉,在开始经阴道手术时,预见性复合吸入七氟醚,是快通道麻醉值得推荐的一种麻醉维持方法.
作者:黄获;冯继峰;郑剑秋 刊期: 2014年第04期
肺癌已成为世界上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治性手术切除及术后辅助化疗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然而,由于肿瘤细胞的耐药性,对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术后辅助化疗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近年来,研究表明有效预测NSCLC患者化疗敏感性和耐药性的靶向分子和指标有助于提高NSCLC个性化化疗效果.本文就BRCA1、RRM1和TUBB3基因作为预测NSCLC化疗疗效的重要参考指标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阳诺;马辉;冼磊;陈铭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总结98例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Miles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分析98例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Miles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包括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常规护理,并发症预防及护理,造口护理,掌握造口护理技能.结果 发生造口并发症5例,其中造口出血1例,造口黏膜分离2例,造口狭窄2例,均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效果满意.结论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Miles手术安全、可行,加强健康教育和围手术期护理,对术后的康复效果有重要意义.
作者:纪建波;郑伟;彭先美;莫冬莲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ⅣA)患者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68例射频消融术治疗ⅣA患者术中电生理特点及射频消融结果.结果 68例患者中,61.8% (42/68)的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为右心室来源,38.2%(26/68)为左心室来源.右心室来源的患者以流出道多见,射频消融术的手术即时成功率为90.5% (38/42),手术后1月内复发率为2.6% (1/38);左心室来源的患者以流入道多见,射频消融术的手术即时成功率为92.3%(24/26),手术后1月内复发率为4.2% (1/24).68例患者出现手术并发症2例(2.9%),均为心包填塞,经治疗后好转.所有患者均无房室传导阻滞、瓣膜损伤和死亡等其他并发症.结论 射频消融术是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简捷、安全、有效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唐尔闻;刘浩;钟国强;文伟明;李金轶;陈伟;曾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结直肠癌患者60例,其中行右半结肠切除术10例,左半结肠切除术13例,乙状结肠切除术12例,Dixon手术18例,Miles手术7例.结果 58例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2例中转开腹手术.手术平均时间(187.7±51.6) min(130~ 225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63.6±39.8) mL (65~ 335 mL),住院时间10~ 16 d.不同术式均未发生吻合口瘘及死亡病例.结论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手术伤口小、并发症少、胃肠道恢复快,患者住院时间较短.
作者:何二松;姚清深;周腾贤 刊期: 2014年第04期
脑血管病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常见病症之一,脑血管造影术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一项重要的侵入性技术,良好的护理方法能有效地减少或消除全脑血管造影术的并发症,使患者顺利完成诊治和快速恢复.本文就目前有关脑血管造影术的护理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闭海容;吴振宏;韦英海;周华 刊期: 201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