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肠道造口患者病号服的制作和应用

郑宏来

关键词:肠道造口, 病号服, 改良, 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对肠道造口术后患者的佳护理病号服和造口袋的更换.方法 根据造口患者护理的需要改良病号服,把普通病号服腋中线的缝合线剪开,在两边分别缝上三组10~12 cm长的比较柔软的“魔术贴”.结果 经216例肠道造口术后患者的应用,无1例病号服和床单受到污染,便于引流管伤口换药和护理,减少了感染的机会,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结论 肠道造口患者病号服制作简单实用,患者穿着方便、舒适、无污染,适于临床上推广应用.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小儿肠套叠的临床比较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肠套叠的效果.方法 将60例肠套叠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30例,行腹腔镜手术,对照组30例,行传统开腹手术,比较两组术前术后C-反应蛋白(CRP)(mg/L)、手术时间(min)、术后下床活动时间(h)、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h)、术后住院时间(d)、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前CRP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402 9,P=0.853 7),观察组术后24 h CRP较对照组低(P=0.0000);观察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均P=0.000 0).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肠套叠,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实用性强,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马骏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MRI在直肠癌术前T分期中的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MRI检查在直肠癌术前T分期中的准确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该科室近年来收治的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通过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确定术前MRI对T分期诊断的准确率,并比较按照不同临床参数进行分组时T分期准确率的差异.结果 MRI对直肠癌术前T分期的准确率为60.91%.单因素分析显示在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分化程度、大体类型、距肛缘距离、浸润肠壁的部位不同的情况下MRI对T分期的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对直径大于4 cm、T3-4期肿瘤诊断的准确率显著高于直径4 cm及以下、T1-2期的肿瘤.经多因素分析显示,仅有病理分期对MRI在直肠癌术前T分期中的准确率有显著影响.结论 MRI检查用于直肠癌术前T分期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有助于确定患者是否需要进行新辅助治疗,其应用不受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分化程度、大体类型、距肛缘距离、浸润肠壁部位及大小的影响.

    作者:张小龙;高枫;唐卫中;张森;刘小健;梁君林;黄仲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目标性监测效果分析

    目的 了解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探索有效的干预措施,促进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 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对普外科、眼科及骨科行甲状腺、乳腺、腹外疝、白内障、翼状胬肉和骨折内固定装置等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分为干预前组(即对照组402份)和干预组(实验组1 996份),进行目标监测,多部门、多专业联合进行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知识培训等,对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分析,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1 996例Ⅰ类切口手术病例中使用抗菌药834例,使用率41.78%;用药频次前三位的是:五水头孢唑啉410例(52.03%)、头孢呋辛254例(32.23%)、头孢替安18例(2.28%);单一用药829例(99.4%),二联用药5例(0.60%);术前0.5~2.0 h给药640例,术前给药时机合理率76.74%;疗程合理615例,用药疗程合理率73.74%.结论 围术期用药日趋合理,多科堂联合的综合干预措施安全、有效,加强对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力度,选用性价比高的抗菌药物,可以缩短疗程,提高用药水平.

    作者:滕凤兰;于先合;陶红;简鸿琇;陈高勇;于海燕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体位复位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42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体位复位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对42例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行气管插管麻醉或局部麻醉,仰卧位体位自动复位后,在C型臂透视下行PVP,评估术前术后VA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及骨水泥在椎体内分布及渗漏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4h均能下床,腰背部疼痛缓解,腰背痛VA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分别由术前的(9.0±1.1)、(18.8 ±2.6)mm及(19.2±3.2)°改变为术后1d的(3.1±0.6)、(25.2±3.5)mm及(15.1±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8例出现骨水泥外漏,术后无明显症状,均未发现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 对于胸腰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应用体位复位联合PVP治疗,有利于骨折椎体高度恢复,明显缓解疼痛,可早期下床活动,临床疗效好.

    作者:任德轩;潘汉升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CT引导下肺部肿瘤穿刺活检的观察护理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肺部肿瘤穿刺活检术中的护理方法与护理要点.方法 对66例CT引导下肺部肿瘤穿刺活检术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进行分析.结果 在66例中有58例明确诊断,6例取材不佳无法明确诊断,2例不能配合穿刺失败,57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6例气胸、3例肺部少量出血.结论 术前充足的准备,术中的紧密配合,术后严密观察和精心细致的护理是手术顺利完成的关键.

    作者:袁惠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质子磁共振波谱在帕金森病诊治中应用价值的研究

    目的 评价质子磁共振波谱在帕金森病(PD)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临床确诊的帕金森患者32例(PD组)、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成人15例(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以双侧豆状核为感兴趣区行单体素1 H-MRS检查并计算N-乙酰天门冬氨酸/肌酸(NAA/Cr)、胆碱/肌酸(Cho/Cr)和N-乙酰天门冬氨酸/胆碱(NAA/Cho)的值.结果 PD组症状不对称患者病轻侧豆状核NAA/Cr值较病重侧及对照组显著减少,CHO/Cr、NAA/CHO双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豆状核左右侧NAA/Cr、CHO/Cr、NAA/CHO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D组病重侧NAA/Cr及双侧CHO/Cr、NAA/CHO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D组服用多巴胺类药物患者豆状核NAA/Cr、CHO/Cr、NAA/CHO值与首次诊断未治疗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1H-MRS可无创检测帕金森病患者豆状核代谢物改变,协助诊断帕金森病,其是否可用于评估药物治疗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骆甜甜;王进;李向荣;任延德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顺行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治疗逆行输尿管镜失败后的输尿管下段结石之应用观察

    目的 探讨输尿管切开后顺行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治疗经尿道逆行置入输尿管镜失败后的输尿管下段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经尿道逆行置入输尿管镜失败的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36例,其中逆行置入输尿管镜失败的原因有输尿管开口狭窄、输尿管开口难以辨认、输尿管下段结石远端输尿管狭窄、输尿管下段结石远端输尿管扭曲、医源性输尿管开口损伤、医源性输尿管黏膜脱套.36例患者逆行进镜失败后均采用开放手术行输尿管切开后顺行置入输尿管镜后行气压弹道碎石.结果 3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切口感染1例,术后需进一步处理残石1例,术中行输尿管膀胱再植1例,无输血、术后高热、周围器官损伤及尿瘘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输尿管下段结石经尿道逆行置入输尿管镜失败后选择经小切口顺行置入输尿管镜行气压弹道碎石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叶志华;邵卫兵;胡卫;林剑;易小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治疗技术进展

    高血压脑出血因其发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高,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目前临床上有多种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尤其是微创治疗技术的发展有其独特的优势,但亦各有优劣,本文就高血压脑出血的微创治疗技术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陈捷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舒芬太尼复合小剂量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目的 评估舒芬太尼复合小剂量的布比卡因应用于老年患者体内行蛛网膜下腔麻醉进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择期在蛛网膜下腔麻醉下拟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老年患者98例,随机分为2组:舒芬太尼复合布比卡因组(复合组)和布比卡因组(对照组).复合组患者行0.75%布比卡因7 mg+舒芬太尼3 ug注射,对照组患者行0.75%布比卡因10 mg注射.麻醉过程中观察记录2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舒张压(SBP)、收缩压(DBP)及心率(HR);麻醉用药后,采用针刺方法来测定患者的感觉阻滞平面,记录患者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及感觉阻滞持续时间,并记录2组患者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麻醉后10 min、20 min和30 min的SBP、DBP及HR数值均明显低于复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组患者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相较于对照组患者明显缩短,复合组患者的感觉阻滞持续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较于复合组患者明显增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芬太尼复合小剂量布比卡因行蛛网膜下腔麻醉对老年患者具有良好的感觉阻滞、良好的运动阻滞、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很小,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对老年患者来说应用更安全,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胡细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系统护理干预对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在输尿管镜输尿管结石气压弹道碎石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32例输尿管镜输尿管结石气压弹道碎石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6例和对照组6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系统的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两组一次碎石成功率分别为93.93%和95.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5±2.0)d和4.54%,低于对照组的(11.4±3.4)d和12.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系统护理干预对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患者进行护理,有助于提高碎石成功率,可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陆倩霞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磁共振灌注成像结合脑血管造影评估颈动脉狭窄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预后的应用价值

    目的 研究磁共振灌注成像(perfusion weight imaging,PWI)联合脑血管造影评估颈动脉狭窄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的预后应用价值.方法 对80例颈动脉系统TIA患者行PWI检查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随访观察90d脑梗死发生率,分析TIA患者的PWI表现及颈动脉狭窄程度与患者近期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PWI灌注异常的TIA患者90d发生脑梗死风险明显增加(P<0.01);颈动脉狭窄>50% TIA者较颈动脉狭窄< 50% TIA患者90 d发生脑梗死的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WI灌注异常合并颈动脉狭窄<50%组与PWI灌注正常合并颈动脉狭窄<50%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WI在评价脑循环的血流动力变化方面有重要的作用,DSA可以对颈动脉狭窄程度做出准确评价.

    作者:张兆;张千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的疗效比较

    目的 对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方法 选取收治的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63人,随机将其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术后使用镇痛药情况、住院时间及术后随访中的复发情况.结果 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80.35±19.62) min,高于对照组(64.12 ±21.44)min(P<0.05);而腹腔镜组的出血量为(19.13 ±2.01)mL,低于开腹组的(40.98±9.22)mL(P <0.05).腹腔镜组的肠蠕动恢复时间为(2.33 ±0.65)d,明显低于开腹组的(3.71 ±1.08)d(P<0.05);腹腔镜组的住院时间为(5.2±1.5)d,远低于对照组(9.1 ±1.8)d(P <0.05).腹腔镜组出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41% (2/37),其中2人均出现了切口感染;对照组为11.54% (3/26),其中2人出现了切口感染,1人为肠粘连(P>0.05).术后随访中的复发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具有痛苦小、微创、恢复快、安全性高等特点,其疗效优于传统的开腹手术.

    作者:吴任鸿;吴光龙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气化术的手术配合

    目的 总结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气化术(TUBVP)的手术配合及护理体会.方法 对128例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气化术的临床资料、术前访视、物品镜类准备、术中护理配合,特别是老年患者的体温防护及术中安全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总结.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少.结论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气化术是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和经尿道前列腺气化电切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治疗BPH的新方法,在准确切割组织的同时可使组织气化,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高效性.护理上各个环节的密切配合,是保证手术顺利完成的必要条件.

    作者:李英;雷琳;谭理宁;刁秀琳;陈焕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基地培训经验探讨

    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介入诊疗技术是心血管疾病三大介入治疗技术之一,然而由于手术对诊疗医师的技术水平要求极高,学习历程较长,再加上不同医院的临床经验存在差异,导致目前全国先心病介入诊疗的医疗资源分配不平衡,阻碍了国内先心病介入诊疗质量的整体提高.本文总结我院作为卫生部首批先心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基地四年来,在培训先心病介入医师过程中,结合当前先心病介入技术基础情况,制订合理的培训计划、课程体系和考核指标等方面所积累的初步经验,为提高我国先心病介入诊疗技术水平提供参考.

    作者:黄凯;伍伟锋;郭盛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腹腔镜下一期Fowler-Stephens术治疗儿童高位隐睾的护理

    目的 总结腹腔镜一期Fowler-Stephens术治疗46例儿童高位隐睾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 选择46例高位隐睾患儿实施Fowler-Stephens术,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和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病情,重视术后康复指导,积极预防术后并发症.结果 46例隐睾手术均获得成功,患儿心理状况稳定,本组病例术后出现阴囊水肿2例,阴囊血肿1例,睾丸萎缩1例.术后3~6d出院,平均住院时间4.5d.结论 完善术前准备、加强病情观察、积极预防术后并发症,做好术后康复指导是取得手术成功的保障.

    作者:黄少华;周维模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自体血回输在宫外孕破裂出血腹腔镜手术中的护理配合

    目的 总结宫外孕破裂出血行腹腔镜手术中自体血液回输的护理配合方法.方法 通过做好物品准备、患者心理护理、仪器设备的安装、手术配合、术中监测、术后交接工作,配合医生完成45例宫外孕腹腔镜手术及术中自体血回输工作.结果 成功为45例患者进行自体血回输共计68 100 mL,回输过程未出现输血不良反应,手术过程顺利,切口Ⅰ期愈合,均痊愈出院.结论 手术室护士应熟悉血液回收机的使用原理,熟练掌握腹腔镜使用和血液回收机的安装方法,提前做好物品准备,术中密切配合手术,注意观察自体血回输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各种意外,做好监测及术后病人的交接,才能更好地配合医生完成宫外孕腹腔镜手术及自体血回输工作.

    作者:李若琳;黄燕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可降解止血纱在下颌埋伏阻生牙拔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通过拔牙创内植入可降解止血纱,探索其在下颌埋伏阻生牙拔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50例下颌埋伏阻生牙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完成阻生牙拔除术后拔牙创内即刻植入可降解止血纱,对照组常规处理,观察术后出血、疼痛、肿胀、开口困难、感染以及干槽症发生情况,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阻生牙拔除术后出血及疼痛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对于预防术后肿胀、张口受限、感染及干槽症发生无明显效果.结论 可降解止血纱止血可靠,同时缓解拔牙术后疼痛,在下颌阻生牙拔除术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郑灵;刘正武;王洁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罗库溴铵用于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全切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罗库溴铵在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全切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ASA Ⅰ~Ⅱ级行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全切术患者共40例,随机分成A组(丙泊酚+瑞芬太尼)和B组(七氟醚+丙泊酚+瑞芬太尼)各20例.麻醉诱导:采用快诱导插管,咪达唑仑0.1 mg/kg、依托咪酯0.3 mg/kg、舒芬太尼0.5 μg/kg、罗库溴铵0.6 mg/kg,行气管插管.麻醉维持:2组患者均给予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术毕停药.B组在开始经阴道手术时,复合吸入1.3 MAC七氟醚,经阴道手术结束时,停止吸入七氟醚,B组术中七氟醚吸入时间为(83.6±12.4)min.术中采用TOF-WatchSX加速度仪监测两组患者术中神经肌肉功能,术中T1恢复至25%时追加罗库溴铵0.15 mg/kg维持肌松.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罗库溴铵经阴道手术时期的使用量、患者的拔管时间、出手术室时间,及有无术中知晓、躁动等不良情况发生.术中由手术医生对子宫松弛度进行评级,术后根据对手术医生单盲问卷调查评估腹腔镜手术操作条件.结果 A组经阴道手术时期罗库溴铵使用量为(14.6±4.2)mg,B组为(8.2±1.5)m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子宫松弛度分级明显低于B组(JP<0.05),两组的拔管时间、离室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罗库溴铵应用于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全切术全凭静脉麻醉,在开始经阴道手术时,预见性复合吸入七氟醚,是快通道麻醉值得推荐的一种麻醉维持方法.

    作者:黄获;冯继峰;郑剑秋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低强度超声辐照促进剖宫产术后恶露结束的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低强度超声辐照促进剖宫产术后恶露结束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160例剖宫产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低强度超声辐照组和对照组.两组内再分别将患者的年龄、妊娠次数、BMI和产后初始宫高分成不同的层次,比较两组间各因素下血性恶露和浆液性恶露持续时间的统计学差异.结果 产妇年龄≥30岁、妊娠次数≥3次、BMI 25~ 30 kg/m2、产后初始宫高< 20 cm,剖宫术后进行低强度超声辐照,恶露持续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年龄、妊娠次数、BMI和产后初始宫高均不同程度影响低强度超声辐照后恶露持续时间.

    作者:周文;陈锦云;唐枭栩;胡亮;陈文直;邹建中;陆露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普通外科的腹腔镜技术临床教学探讨

    腹腔镜技术教学在现代普通外科临床教学的运用,其优点相对于传统的临床教学是在对腹内脏器病变病理特征认识、解剖的直观认识的提高等方面,腹腔镜技术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方法,其广泛推广开展迫在眉睫.

    作者:陈永军;蔡小勇;黄俊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