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应用

李曼玲

关键词:超声多普勒,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脑梗死
摘要: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发生的相关性,了解其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测临床诊断为脑梗死并经CT证实的193例病人作为(观察组),观察颈动脉壁的结构和血管内径及血管内膜中膜厚度、有无斑块形成以及斑块的形态、部位,测量斑块的大小,判断斑块的性质(软斑、硬斑、混合斑)、管腔是否狭窄及其程度;同时随机选取同时期住院、年龄大于40岁的19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斑块与脑梗死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脑梗死组有156例发现有硬斑、软斑、混合斑,23例内中膜增厚等不同程度的改变,对照组发现有硬斑、软斑、混合斑46例,内中膜增厚无斑块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或斑块形成,颈动脉硬化与脑梗死关系密切.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数字化全景口腔曲面摄影在口腔颌面疾病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数字化全景曲面断层摄影在口腔颌面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300例经Cranex D数字全景系统检查的口腔颌面疾病患者的成像方法与曝光条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对口腔全景曲面摄影胶片进行评级,其中优片255例,优片率为85%;良片43例,良片率为14.3%;合格片2例,合格片率为0.7%,无差片(没有废片),一次曝光成功率达100%.结论 数字化全景曲面断层摄影一次曝光即可全景显像,不仅成像速度快、所含影像范围广,且优片率高,曝光剂量低,具有高对比度、高分辨率以及低辐射特征,符合现代数字化诊疗趋向微创低辐射的检查特点,应用前景广阔.

    作者:张建军;张进;何长斌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超声可视系统在早孕微管人流术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可视人流系统在早孕微管人流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早孕计划流产的孕妇40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0例,观察组是在超声可视人流系统引导下用微管行人工流产术(超导微管术),对照组则按传统方法用金属棒行人工流产术(传统人流术),观察两组扩宫情况、术时疼痛程度、术程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术后并发症.2组均在术后2周、1个月复查.结果 观察组扩宫率、疼痛程度、术程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导微管术具有直观性,无需或极少扩宫,术时无痛或微痛,术程时间短,流产效果完全,术中出血少,术中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高效的人工流产术.

    作者:罗蔼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小切口泪囊鼻腔吻合术48眼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小切口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慢性泪囊炎患者96例(96眼),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48眼).对照组采用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小切口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时间以及泪囊炎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 (45/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 (36/48) (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42.68±5.42) min,显著短于对照组的(77.94±5.73) min(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25% (3/4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50% (P <0.05);预后半年内观察组泪囊炎复发率为2.0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75% (6/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泪囊炎患者应用小切口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疗效显著,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术后复发少,值得推广.

    作者:雷德荣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儿童股骨转子下骨折两种微创治疗方法的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儿童股骨转子下骨折采用两种微创疗法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微创手术治疗的80例股骨转子下骨折患儿,其中40例采用闭合复位钛弹性钉固定(观察组),另40例采用克氏针结合石膏固定治疗(对照组),对比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并以Beaty标准评定满意情况和Sanders评分为标准评定两组患儿的髋关节得分.结果 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放射学检查满意38例,不满意2例,满意率95%,对照组放射学检查满意37例,不满意3例,满意率9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anders评分为(58.83±1.83)分,对照组为(58.22±1.7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儿童股骨转子下骨折,闭合复位钛弹性钉固定与传统克氏针结合石膏固定方案均能取得良好的疗效,促进患儿断骨愈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韦汉鹏;林伟良;廖广宇;唐海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无创颅内压监测在老年性颅脑外伤中的预判应用

    目的 探讨无创颅内压监测在老年性颅脑外伤中的预判应用.方法 用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无创颅内压监测仪对200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颅内压监测,动态观察颅内压值,同时动态CT复查.结果 颅内压有增高趋势的,或者持续增高者,其颅内血肿、脑挫裂伤、脑水肿范围均有不同程度扩大.结论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无创颅内压监测安全、简便、可靠,能够早期判断病情的变化,对下一步的治疗起到指导性作用.

    作者:钟向球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提高护理本科实习生科研能力的实践探索

    目的 探讨护理本科实习生参与临床科研课题研究实践的积极作用.方法 选择手术室护理本科实习生50名,随机分成实验组、对照组各25名.实验组实习生参与手术签署压疮知情同意书课题研究实践,术前与带教老师一起或独立评估病人皮肤情况,完成压疮知情同意书数据录入;术中按要求做好护理,术后根据病人皮肤情况进行护理,整理、分析统计数据;参与科研论文提纲的讨论、写作.对照组实习生不参与科研课题研究,按照传统带教模式进行实习.结果 实验组中40%的实习生选择临床科研项目作毕业论文选题,较对照组实习生高28%;实验组自主撰写论文12篇,发表论文4篇,分别较对照组多8篇和3篇.结论 组织护理本科实习生参与科研课题研究实践,可以增强护理本科实习生的科研意识,激发他们创新性思维,提高科研能力,增强综合素质.

    作者:张雪燕;温秀芬;陈云超;张晖;高虹;潘艳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宫腔镜剪刀在宫腔粘连分离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利用宫腔镜剪刀分离宫腔粘连手术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利用宫腔镜剪刀分离宫腔粘连手术42例,分析术中效果,观察术后宫腔粘连恢复情况及术后月经恢复情况及术后妊娠情况.结果 42例宫腔粘连患者手术均在宫腔镜下完成粘连分离术,无手术并发症.手术成功率88.1%,术后复查宫腔恢复满意率73.8%,再次手术率26.2%,术后月经改善率为77.4%,术后妊娠率45.2%,活产率57.9%.结论 利用宫腔镜剪刀分离宫腔粘连手术安全有效.

    作者:植枝福;蒋晓莉;覃桂荣;周卓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喉罩用于小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喉罩用于小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行肺泡灌洗治疗(BAL)患儿11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静喉罩组(GA-L) 37例、气管插管组(GA-T) 37例及面罩组(GA-M)37例,记录患儿术中呛咳及肢体运动发生情况、手术时间及肺泡灌洗液回收率,测量麻醉前、纤维支气管镜(FOB)插入气管及灌洗时的平均脉压(MAP)、心率(HR)及血氧饱和度(SpO2)数值.结果 GA-L组患儿的术中呛咳次数、肢体运动次数、手术时间低于GA-T组及GA-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A-L组及GA-T组肺泡灌洗液回收率高于GA-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仅GA-L组MAP和HR FOB检查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A-L组SpO2 FOB检查时较麻醉前高,但在GA-T组及GA-M组SpO2低于麻醉前(P<0.05).结论 喉罩用于小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操作简单,刺激性较小,手术时间短,更为安全有效.

    作者:薛静旋;陈林峰;梁桂生;张宝庭;张锡迎;全守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改良式B-Lynch缝合术在剖宫产术中出血的应用

    目的 探讨改良式B-Lynch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中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35例剖宫产术中出血的患者,采用二种手术止血方式,分别为改良式B-Lynch缝合术(B-Lynch组,20例)和宫腔内水囊纱布垫压迫止血法(对照组,15例)进行对比,记录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24h总出血量、宫腔粘连、子宫缺血坏死、产褥病率.结果 B-Lynch组平均手术时间(56.4±7.6) min,术中及24h总出血量(302.3±25.5)mL、(398.2±23.4) mL;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86.4±9.3) mL及术中、24h总出血量分别为(507.9±29.6)mL、(503.8±33.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宫腔黏连(13.3%)、产褥病率(20.0%)显著高于B-Lynch组的0.0%、5.0%(P<0.05),两组比较子宫缺血坏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式B-Lynch缝合术比宫腔内水囊纱布垫压迫止血法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及术后至24h出血量、宫腔黏连、产褥病率少.结论 对剖宫产术中出血采用改良式B-Lynch缝合术操作方法简单,手术时间短,能够有效止血,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术后无需再次手术,临床效果好.

    作者:曾小燕;宋秀俊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经纤支镜下高频电刀术治疗肺癌的护理

    目的 观察总结中心型肺癌患者在纤维支气管镜下进行高频电刀术的安全性、有效率及护理注意事项.方法 82例中心型肺癌患者在支气管纤维镜直视下行高频电切术;切割、烧灼,使用活检钳取出碎块及焦痂,直至管腔通畅.术后观察各组病例纤支镜下高频电刀术的有效率.结果 82例患者发生意外情况或并发症为0例,其中显效60例,有效22例,总有效率100%.结论 纤支镜下高频电刀术能迅速、有效、安全地消除支气管内癌灶.

    作者:梁飞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输尿管镜对妊娠期单侧输尿管结石的疗效评价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治疗妊娠期单侧输尿管结石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诊断为妊娠期单侧输尿管结石的患者31例,结合患者病情及患者治疗意愿分为两组,其中输尿管镜治疗组(试验组)16例行输尿管镜检查术,术中根据情况行气压弹道碎石术或双J管置入术,保守治疗组15例行保守治疗(包括多饮水,使用黄体酮、抗生素、解痉止痛等药物),术后评价症状改善情况、结石治疗效果、分娩情况(有无先兆流产或早产)等.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90.91%,对照组总有效率60.8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试验组所有患者均未再次出现肾绞痛;对照组有3例再次出现肾绞痛.试验组有3例分娩后再次行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1例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结石排出治愈,1例出现早产;对照组有5例分娩后行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2例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出现先兆流产1例,早产2例.结论 输尿管镜对妊娠期单侧输尿管结石的治疗效果确切,具有微创、安全、高效的特点,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程华刚;李刚琴;周文贵;陈玉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血管重建术对颈动脉严重狭窄患者认知功能的作用

    目的 探讨血管重建术对颈动脉严重狭窄患者认知功能的变化情况,并进一步研究作用机制.方法 将颈动脉严重狭窄的107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血管重建)54例和对照组(药物治疗)53例.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搭火柴测验(Stick Test)对患者手术不同时期的认知能力进行综合比较.结果 手术前治疗组和对照组的MoCA总分、Stick Test评分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MoCA总分、Stick Test评分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1周MoCA总分、延迟回忆、注意力、Stick Test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和6个月MoCA总分、延迟回忆、注意力、Stick Test评分等方面评分上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动脉狭窄会造成认知功能降低,血管重建术可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刘永贵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分体铸造桩核烤瓷冠修复后牙残根残冠的效果观察

    目的 研究分体铸造桩核烤瓷冠在修复后牙残根残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后牙残根残冠修复治疗患者70例,将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各35例,其中观察组行分体铸造桩核烤瓷冠修复,对照组行成品桩核烤瓷冠修复,观察两组患者预后治疗情况.结果 随访第12个月时,观察组35例中有34例修复成功,成功率为97.14%,1例失败,失败率为2.86%.对照组35例中有30例修复成功,成功率为85.71%,5例失败,失败率为14.29%,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体铸造桩核烤瓷冠行后牙残根残冠修复,具有较好的预后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莫翔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B-Lynch缝合术及宫腔纱布填塞术在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效果观察

    目的 对比B-Lynch缝合术和纱布填塞术在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妇产科收治的剖宫产术中大出血产妇74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33例.观察组采用B-Lynch缝合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宫腔纱布填塞术治疗.对比两组产妇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产后病率和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为(64.41 ±4.75) min,术中出血量为(825.15±132.48)mL,产后病2例,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87.80%,对照组有效率为78.79%,两组产妇有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7.23%,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B-Lynch缝合术操作简便,能够快速有效地控制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有利于产妇术后的康复,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李玉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整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整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施行整形治疗的11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及满意度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SAS评分为(39.82±10.1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56.62±10.1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SDS评分为(42.16±9.8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59.07±8.7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对整形患者具有积极影响,能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大幅度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覃微微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微创手术在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的运用

    目的 探讨微创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32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位于左膝者18例,右膝者14例,伴前后交叉韧带损伤者5例,伴半月板损伤者10例,合并其他部位骨折者7例.所有病例均采用经皮微创锁定内固定方法治疗.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为(103.6±15.2) min(85~127min),术中平均失血量为(105.7±25.4) mL[(62 ~ 150) mL],术后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3.6±0.2)个月[(3~5)个月];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2.5±2.7)个月[(6 ~30)个月],末次随访时根据Neer评分制评价疗效,优良率为90.6%,其中优者23例、良者为6例、可者3例.结论 经皮微创锁定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能获得确切疗效,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阑尾炎的腹腔镜本科实习教学实践

    目的 比较腹腔镜技术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在普通外科本科临床教学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两组入学考试成绩、年龄和性别无统计差异的本科学生,分为腹腔镜教学组和传统教学组各25人,对比两组之间的理论考试及问卷调查情况.结果 参与腹腔镜教学法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及对教学的满意度、学习兴趣各方面均高于传统教学组.结论 腹腔镜技术教学效果明显好于传统方法教学,应提高腹腔镜外科技术在本科教学中的地位.

    作者:雷宇;蔡小勇;黄俊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内镜下睫状体光凝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难治性青光眼的观察研究

    目的 观察眼内窥镜下睫状体光凝术(endoscopic cyclophotocoagulation,ECP)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Phaco+ IOL)治疗合并白内障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应用E2激光内窥镜系统,对24例(28只眼)合并有白内障难治性青光眼患者进行ECP联合Phaco+ IOL治疗,比较术前和术后眼压、视力,观察术后前房炎症反应、人工晶体位置以及并发症等情况.术后随访6~12个月.结果 28只眼术前眼压21.3~ 63 (37.69±13.41) mmHg,术后第6个月眼压7 ~29(14.36±4.98) mmHg,术前、术后眼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术后6月后无需药物治疗而眼压≤21 mmHg者21眼(75.00%),术后视力提高者19只眼(67.86%).28只眼中有6只眼术后第1天出现眼压高,1周后仍有2只眼在未用降眼压药物的情况下眼压偏高.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人工晶状体偏位或脱位、视网膜或脉络膜脱离、眼内炎、低眼压等并发症.结论 内窥镜下睫状体光凝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能安全有效地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作者:黄琼;张运江;俞方良;李颖洁;朱璇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半月板囊肿的关节镜下手术治疗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半月板囊肿手术治疗的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对21例半月板囊肿患者采取关节镜下囊肿切除,同时根据半月板损伤情况行半月板缝合或部分切除,并采用Lysholm评分在术前、术后对膝关节肿痛及活动受限等症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全部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 ~36个月,未见囊肿复发及明显术后并发症.Lysholm评分术前平均(71.3±5.6)分,术后显著增高到(94.8±3.2)分,术后膝关节评分较术前有明显增幅(P<0.05).结论 通过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膝关节半月板囊肿,不仅对膝关节肿痛及活动受限等症状有明显的改善,并且保留了创伤小、恢复快的微创手术优势.

    作者:唐欣;朱云峰;郝烨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胸腰椎骨折的疗效观察

    目的 比较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胸腰椎骨折的两种置钉方法的疗效.方法 无神经损伤的不稳定胸腰椎骨折患者70例,分别采用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35例)及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35例)进行治疗,评估两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失血量、影像学指标、腰背疼痛改善情况.结果 70例均获得6 ~ 14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10个月.两组在手术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切口长度、失血量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矢状位后凸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两组在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的改善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早期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半年时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是治疗无神经损伤不稳定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甘锋平;江建中;谢兆林;黄式环;谭海涛;陈国平;詹翼;梁小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