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腰-硬联合麻醉在经尿道钬激光碎石手术中的应用

唐培佳;林冬生;谭冠先;梁勇升;徐月秀

关键词:经尿道钬激光碎石手术, 腰-硬联合麻醉, 低血压, 输尿管结石
摘要:目的 观察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应用于经尿道钬激光碎石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输尿管结石患者248例,ASA Ⅰ~Ⅱ级,在腰-硬联合麻醉(CSEA)下行经尿道钬激光碎石手术.选择L2~3椎间隙行腰-硬联合穿刺,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腰麻给药为0.5%等比重布比卡因7.5~8 mg,上、中段结石患者给药为10~12 mg.麻醉前快速静脉输入复方乳酸钠溶液500 mL,腰麻给药同时复方乳酸钠500 mL+麻黄碱10 mg持续静脉输注(约30 min).观察麻醉效果,记录腰麻后收缩压(SBP)、心率(HR)变化、低血压、心动过速和心动过缓发生率.结果 全部患者麻醉效果满意,术中血压平稳,无低血压及心动过缓发生.结论 CSEA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经尿道钬激光碎石手术.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动脉栓塞治疗晚期产后出血的进展

    晚期产后大出血是指分娩结束24 h后,在产褥期内发生的子宫大出血[1].宫缩乏力、胎盘滞留、软产道的损伤、凝血功能障碍、剖宫产的切口裂开或感染、术中血管结扎不良或结扎线脱落等是产后大出血的主要原因,近年随着剖宫产的增加,产后大出血有呈上升趋势.文献报道[2,3],晚期产后出血发生率为同期住院分娩的0.31%~2.11%,是产科较为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也是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者:黎显瑞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腹腔镜输卵管宫角植入术后异位妊娠1例报告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发病率约占妊娠总数的1%~2%[1].由于其发病率高,并有导致孕产妇死亡的危险,一直被视为具有高度危险的妊娠早期并发症.我科行腹腔镜输卵管宫角植入术后发生异位妊娠1例,报告如下.

    作者:林忠;韦林;赵军玲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射频消融加臭氧注射结合颈舒松治疗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射频消融加臭氧注射结合颈舒松对颈椎病的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 采用射频消融加臭氧注射结合颈舒松治疗颈椎病患者75例,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颈椎病的疗效标准进行疗效判定,并计算优良率.结果 射频消融加臭氧注射结合颈舒松治疗的颈椎病优良率达到86.67%,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射频消融加臭氧注射结合颈舒松治疗颈椎病疗效较好,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作者:郑华斌;欧阳永亮;伍光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盆腔炎治疗仪治疗慢性盆腔炎的观察及护理

    慢性盆腔炎为妇科的常见病,近年来,由于性传播疾病、意外受孕或人工流产率增高,妇科疾病尤其是盆腔炎发病率不断增多,若治疗不及时或不够彻底,常可导致慢性盆腔炎的发生[1],由于久治不愈,反复发作,影响到妇女的身心健康,给病人造成痛苦,甚至引起不孕.我院应用北京市威力恒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研制的VLH-D盆腔炎治疗仪治疗468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取得满意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禤丽萍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我科自2010年8月至2012年1月为32例胃癌患者实施腹腔镜胃癌根治术,通过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手术及术后恢复顺利,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32例,其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42~75岁,手术时间4~5 h,术后均无腹腔出血、吻合口瘘、伤口感染等并发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15~20 h,术中出血20~50 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0.6 d.

    作者:纪建波;郑伟;冯燕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睑缘区皮肤垂直方向缩紧治疗上睑内翻倒睫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上睑内翻倒睫好发于任何年龄段的人群,但大多数为中老年人.以往手术方式多为在睑缘上约2 mm处作睑板锲切除或切断,缝合后改变上睑缘垂直方向角度,从而改变睫毛的方向以解决内翻倒睫问题.但这种术式会切断部分睑板腺导管,导致术后部分病人因分泌脂质不足而出现眼干等不良现象,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利用睑缘区皮肤垂直方向缩紧改变睑缘及睫毛的方向治疗上睑内翻倒睫,具有手术简单、无并发眼干问题等优点[1].我们采用这一方法对21例36眼进行治疗观察与护理,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海梅;黄敏;林雨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PPH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混合痔中并发症的出现原因及对策

    目的 探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环状混合痔中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对策.方法 对在该院接受PPH术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的179例混合痔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术中、术后出现的并发症进行总结和统计分析.结果 术中吻合口出血78例(43.57%),术后早期出血 5例(10.2%),晚期出血6例(3.35%),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疼痛或肛门疼痛难以忍受15例(8.37%),肛门坠胀感 165 例(92.17%),切口水肿10例(5.58%),腹痛 17例(9.49%),吻合口感染9例(5.02%),术后3个月吻合口狭窄3例(1.67%),吻合口溃疡7例(3.91%),肛周赘皮外痔残留5例(2.79%),术后半年大便频数(每日解大便3次以上)10例(5.58%),复发2例(1.11%),无直肠阴道瘘发生.结论 通过熟练掌握PPH及外痔切除术的手术技巧,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潘茂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的应用

    临床路径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美国早应用于医疗护理管理,至今已有60%以上的医疗机构采用临床路径模式.英国、澳大利亚及新加坡等一些先进国家也相继用来管理病人[1].由医生、护士和其他专业人员针对某个诊断或手术作出适当、有序性和时间性的照顾计划,减少康复延迟和资源浪费,使服务对象得到佳的照顾质量[2,3].我科自2011年1月至11月对100例阑尾炎患者围手术期采用了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临床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阮玉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耳内镜下耳后脂肪压片内植修补鼓膜紧张部中小穿孔21例临床体会

    鼓膜穿孔是临床耳科常见体征,多由外伤或者炎症引起,可致听力下降,或引起中耳感染.2008年 3月至2012年3月我院对21例(21耳)鼓膜紧张部中小穿孔患者行耳内镜下自体耳后脂肪压片内植修补术,取得明显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业武;黎国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 总结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的经验和体会.方法 6例接受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患者,其中自发性气胸5例、右胸膜多发肿物并大量胸腔积液1例.患者均采用双腔气管插管全麻后侧卧位单肺通气,取腋中线第4肋间为胸腔镜观察孔,在腋前线第4肋间作一长约2~3 cm的切口作为操作孔.结果 5例自发性气胸患者行肺大疱切除及胸膜摩擦固定术,其中有1例同期行两侧肺手术;右胸膜多发肿物并大量胸腔积液1例,取胸膜结节行病理检查后,做胸膜固定术.手术时间45~160 min,平均65 min;出血10~60 mL,平均30 mL;术后患者均顺利恢复出院,无术后血胸、肺部感染等并发症.随访1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 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能够完成肺大疱切除手术、胸膜固定术以及胸腔肿物活检手术,且与常规三孔电视胸腔镜技术的治疗效果相同,但对胸腔前外侧的部位操作相对艰难,需要把带长电刀头的电刀弯曲到合适的程度进行操作以及适时地互换操作孔与观察孔.

    作者:莫安胜;罗玉忠;杨小平;莫绍雄;吴军;韦懿桐;郭艺贞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经阴道子宫瘢痕妊娠病灶清除术7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经阴道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esarean section scar pregnancy,CSSP)病灶清除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行经阴道CSSP病灶清除术及子宫修补术的7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例患者均无大出血、膀胱或直肠损伤等并发症,无中转开腹病例,手术时间50~90 min,术后监测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均在一个月内降至正常水平.结论 经阴道CSSP病灶清除术用于治疗CSSP安全、有效、侵入性小、手术时间短且出血少,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莫小亮;蒋晓莉;孙燕;覃桂荣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单极电凝钩腹腔镜脾切除术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应用单极电凝钩行腹腔镜脾切除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应用单极电凝钩行腹腔镜脾切除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病人完全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10~240 min,平均140 min,术中出血量100~600 mL,平均250 mL.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术后住院4~9 d,平均6 d.结论 应用单极电凝钩行腹腔镜脾切除手术是安全可行的,手术费用低,适用于医疗设备简陋的基层医院开展.

    作者:钟先荣;李振洪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药物洗脱支架时代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介入治疗

    近年来,随着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发展,冠状动脉分叉病变(bifurcation coronary lesions,BCL)越来越多,约占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s,PCI)的15%~20%[1].分叉病变主要是由于分叉部位存在较高的剪切力和涡流,易造成冠脉内膜的损伤和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介入治疗是目前PCI领域的难点之一,随着对吻球囊技术和支架植入技术的提高,分叉病变的PCI治疗即刻成功率明显提高,但可能因手术时间而引起各种心血管事件.

    作者:蒋芳勇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导尿及留置导尿管的护理研究进展

    导尿和留置导尿是基础护理中常用的技术操作之一,也是临床各科经常遇到的一项护理工作,广泛应用于麻醉、手术后排尿困难的患者、各种原因引起的尿潴留者及危重患者.本文就导尿及置入尿管与护理、导尿及留置导尿管与护理、导尿及留置导尿管并发症与预防等综述如下.

    作者:陆倩霞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TACE胆囊动脉误栓导致房室交界性心律原因分析

    经导管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是目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主要方法之一,疗效肯定.但如果病例选择不当或者术后处理不及时,可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其中包括上消化道出血、肝衰竭、肝癌破裂、肾衰竭、胆囊动脉栓塞、急性胰腺炎等.我院在TACE术中发生胆囊动脉误栓1例,报告如下.

    作者:潘小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输尿管导管人工注水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输尿管导管人工注水灌洗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中促使结石排出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53例输尿管结石患者行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将结石击碎后,用输尿管导管人工注水顺流灌注促使结石颗粒排出膀胱.结果 153例输尿管结石患者单次手术结石清除率94.1%(144/153),术中无输尿管穿孔、黏膜剥脱等并发症.结论 行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将结石击碎后,采用输尿管导管人工注水顺流灌洗促使结石排出的方式简单有效,能明显提高清石率,有效缩短排石时间,降低了术后残石率及再次碎石率,病人满意度高,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培凌;李盛宽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快通道麻醉在老年腹腔镜结直肠肿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比较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或七氟醚两种快通道麻醉方法用于老年腹腔镜结直肠肿瘤手术时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以及术后复苏的情况.方法 选择拟在腹腔镜下行结直肠肿瘤手术的老年病人60例,随机分为2组,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快通道P组)和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组(快通道F组),各30例.两组患者都记录麻醉前基础值(t0)、插管后即刻(t1)、插管后10 min(t2)、气腹时(t3)、气腹后30 min(t4)、手术结束时(t5)以及拔管即刻时(t6)的血压和心率,并记录停用所有麻醉药至病人睁眼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气管导管被拔出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记录患者术后恶心、呕吐、躁动发生率、血氧饱和度降低情况以及术中知晓的情况.结果 ① t2、t3时点快通道F组MAP与HR均比快通道P组低,在其余时间点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②术后恢复自主呼吸的时间、睁眼时间、拔除气管导管的时间快通道F组均较快通道P组短,但定向力恢复时间较P组稍延长且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快通道P组与快通道F组拔管后血氧饱和度降低(SpO2<90%),苏醒期躁动、呼吸困难发生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而快通道F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快通道P组(P<0.05),术中两组均无知晓.结论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或七氟醚两种快通道麻醉方法用于老年腹腔镜手术各有利弊,均可应用于老年腹腔镜结直肠肿瘤手术.

    作者:龚拯;马利;梁宁;栗俊;黄中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循证护理在急诊外伤中的临床应用

    循证护理是将患者的实际需要、科学的护理知识和临床知识与经验三者相结合,严谨、明智、准确地制定出临床护理方案的过程,其中病人的愿望和需要是循证护理的出发点,而找到佳的准确的临床证据是制定科学的临床护理方案的关键[1].急诊科每天都接纳大量外伤患者,往往伤势比较严重.我院采用循证护理的方式护理急诊科的外伤病人,成效显著,现对该方法与传统方法加以比较研究.

    作者:闭献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上肢动-静脉内瘘术80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上肢动-静脉内瘘手术治疗的经验,以期进一步提高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6年3月至2012年3月800例慢性肾衰患者上肢动-静脉内瘘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800例患者中,行桡动脉-头静脉端端内瘘术764例,手术成功706例,失败58例;行肱动脉-头静脉端侧内瘘术36例,手术均成功.结论 血管吻合口的处理、吻合技巧及良好的术后日常护理是保证术后远期通畅的关键.

    作者:庄敏彦;于晋;黄保堂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佳手术时机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应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佳手术时机.方法 将符合条件的90例脑出血患者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按手术时间分为3组,A组为超早期手术组:脑出血发病≤6 h;B组为早期手术组:脑出血发病在6~12 h之间;C组为延期手术组:脑出血发生在>12 h.比较3组术后再出血情况、死亡率、术后3个月的神经功能缺失状态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出血量≤50 mL的三组患者再出血及病死率比较,A组比B、C组高(P<0.05),B组与C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个月SSS评分及修订Rankin指数比较,A、B组比C组高(P<0.05),A组与B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出血量>50 mL的三组患者再出血比较,A组比B、C组高(P<0.05),B组与C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病死率两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均>0.05);术后3个月SSS评分及修订Rankin指数比较,A组比B、C组高(P<0.05),B组与C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出血量≤50 mL的患者以6~12 h为佳手术时间窗;而>50 mL患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超早期微创手术能够取得较好的手术效果.

    作者:钟有安;肖开敏;钟良;刘丽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