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药物洗脱支架时代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介入治疗

蒋芳勇

关键词: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药物洗脱支架, 综述
摘要:近年来,随着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发展,冠状动脉分叉病变(bifurcation coronary lesions,BCL)越来越多,约占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s,PCI)的15%~20%[1].分叉病变主要是由于分叉部位存在较高的剪切力和涡流,易造成冠脉内膜的损伤和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介入治疗是目前PCI领域的难点之一,随着对吻球囊技术和支架植入技术的提高,分叉病变的PCI治疗即刻成功率明显提高,但可能因手术时间而引起各种心血管事件.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小儿脐疝嵌顿16例临床分析

    脐疝是小儿常见病,尤其黑人儿童更常见[1~3],但是小儿脐疝嵌顿临床上很少见,如果诊治不及时会导致肠绞窄坏死甚至威胁患儿生命.2010年10月至2012年9月笔者在中国援尼日尔共和国医疗队工作点马拉迪省医院工作,共收治本病16例,现结合文献总结如下.

    作者:杨洪范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腹腔镜在诊断不明确的急腹症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腹腔镜在诊断不明确的急腹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术前诊断不明、但有手术指征的、应用腹腔镜的55例急腹症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55例中在不明确病因的情况下由腹腔镜得到确诊,其中46例在腹腔镜下治疗,4例中转开腹,5例保守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 在急腹症应用中,腹腔镜技术对疾病或者伤情的诊疗具有独特的优势,值得在诊断不明确的急腹症的诊治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健;鲁守琳;张宏中;孙成宏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导尿及留置导尿管的护理研究进展

    导尿和留置导尿是基础护理中常用的技术操作之一,也是临床各科经常遇到的一项护理工作,广泛应用于麻醉、手术后排尿困难的患者、各种原因引起的尿潴留者及危重患者.本文就导尿及置入尿管与护理、导尿及留置导尿管与护理、导尿及留置导尿管并发症与预防等综述如下.

    作者:陆倩霞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应用对比经颅多谱勒超声诊断卵圆孔未闭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对比经颅多谱勒超声(cTCD)诊断卵圆孔未闭(PFO)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及安全性.方法 对4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自肘前静脉注射激活盐水作为造影剂,并结合Valsalva动作,进行cTCD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检查或心脏介入检查,诊断PFO.结果 18例(40%)患者cTCD检查PFO阳性,27例阴性;对其中8例cTCD检查PFO阳性患者进行了TEE检查,7例TEE检查阳性,1例阴性,对该例阴性患者进行心脏介入检查,提示存在PFO;对其中2例cTCD检查PFO阴性者进行了TEE检查,2例TEE检查阴性.与TEE和心脏介入检查比较,cTCD诊断PFO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100%,准确度为100%.均无不良反应.结论 cTCD检测PFO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安全性较高.

    作者:李瑶宣;周礼圆;梁浩;赵毅兰;李吕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68例疗效观察

    自发性气胸多是肺大疱破裂的表现,是胸外科常见病.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下肺大疱切除术是自发性气胸的首选手术方式[1],国内外多采用三孔操作,胸腔镜下单操作孔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报道较少.我院2007年5月至2011年2月采用单操作孔VATS肺大疱切除术及胸膜粘连术治疗自发性气胸6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蒋清柏;袁天柱;李伟;向敏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常规腔镜器械经腋窝入路单孔甲状腺手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经腋入路单孔腔镜甲状腺手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美容效果.方法 行经腋入路单孔腔镜甲状腺手术53例,甲状腺单侧占位,占位直径15~50 mm,平均直径37.4 mm,沿皮纹于腋窝顶部做25 mm切口,置入自制操作通道,放置1个10 mm观察孔和2个5 mm操作孔,使用超声刀切除单侧大部分或全部甲状腺.结果 51例顺利完成经腋入路单孔腔镜甲状腺手术,2例中转开放手术,顺利完成单孔手术时间83~175 min,平均112 min,术中出血量5~50 mL,平均10.2 mL,术后住院时间平均 3.1 d,术后病理24例为结节性甲状腺肿,24例为甲状腺腺瘤,5例为甲状腺癌,其中4例术后追加根治手术,1例予内分泌治疗.术后2例出现局部积液,无气管、喉返神经、甲状旁腺损伤等并发症.术后经2~20个月随访,美容评分为8.6分,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经腋窝入路单孔腹腔镜甲状腺手术,无需特殊器械,手术安全可行,但需选择恰当的病例.

    作者:黄俊;蔡小勇;江文枢;陆文奇;黄玉斌;黄飞;靳小建;宴益核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经阴道子宫瘢痕妊娠病灶清除术7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经阴道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esarean section scar pregnancy,CSSP)病灶清除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行经阴道CSSP病灶清除术及子宫修补术的7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例患者均无大出血、膀胱或直肠损伤等并发症,无中转开腹病例,手术时间50~90 min,术后监测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均在一个月内降至正常水平.结论 经阴道CSSP病灶清除术用于治疗CSSP安全、有效、侵入性小、手术时间短且出血少,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莫小亮;蒋晓莉;孙燕;覃桂荣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即刻中转开腹手术的临床分析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已经成为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首选术式[1],随着术者经验的积累和手术技巧不断提高,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适应证正逐步扩大.但LC术并不能完全消除手术相关并发症,甚至其并发症发生率要高于开腹手术[2].为避免一定的并发症,必要时中转开腹手术治疗,我院于2006年10月至2012年8月共行LC手术共615例,其中中转开腹手术治疗16例,中转开腹后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谢进喜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药物洗脱支架时代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介入治疗

    近年来,随着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发展,冠状动脉分叉病变(bifurcation coronary lesions,BCL)越来越多,约占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s,PCI)的15%~20%[1].分叉病变主要是由于分叉部位存在较高的剪切力和涡流,易造成冠脉内膜的损伤和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介入治疗是目前PCI领域的难点之一,随着对吻球囊技术和支架植入技术的提高,分叉病变的PCI治疗即刻成功率明显提高,但可能因手术时间而引起各种心血管事件.

    作者:蒋芳勇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前后路一期手术治疗胸椎多节段结核的围术期护理

    脊柱结核的发病率在全身骨与关节结核中高,而其中又以胸椎结核较为常见,其危害大,致残率高[1].目前,手术已成为治疗脊柱结核的重要手段[2].我院自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经胸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的手术方式,对26例多节段胸椎结核合并椎旁脓肿患者进行治疗,并在围术期对患者实施正确、优质的护理服务,临床疗效明显,现将护理方法总结如下.

    作者:邓英丽;潘金香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循证护理在急诊外伤中的临床应用

    循证护理是将患者的实际需要、科学的护理知识和临床知识与经验三者相结合,严谨、明智、准确地制定出临床护理方案的过程,其中病人的愿望和需要是循证护理的出发点,而找到佳的准确的临床证据是制定科学的临床护理方案的关键[1].急诊科每天都接纳大量外伤患者,往往伤势比较严重.我院采用循证护理的方式护理急诊科的外伤病人,成效显著,现对该方法与传统方法加以比较研究.

    作者:闭献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妊娠期急性阑尾炎腹腔镜手术的麻醉处理(附6例报告)

    妊娠期急性阑尾炎易致流产、早产等危险,必须进行手术治疗,而保证术中孕妇及胎儿的安全是麻醉医师的重要责任.目前,国内外关于妊娠期腹腔镜手术麻醉的文献报道很少,临床上经验欠缺.我院2006年6月至2011年6月共行6例妊娠期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桂林;冯梅;蒋宗滨;冼海燕;陈丽妮;黄子津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盆腔炎治疗仪治疗慢性盆腔炎的观察及护理

    慢性盆腔炎为妇科的常见病,近年来,由于性传播疾病、意外受孕或人工流产率增高,妇科疾病尤其是盆腔炎发病率不断增多,若治疗不及时或不够彻底,常可导致慢性盆腔炎的发生[1],由于久治不愈,反复发作,影响到妇女的身心健康,给病人造成痛苦,甚至引起不孕.我院应用北京市威力恒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研制的VLH-D盆腔炎治疗仪治疗468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取得满意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禤丽萍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TACE胆囊动脉误栓导致房室交界性心律原因分析

    经导管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是目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主要方法之一,疗效肯定.但如果病例选择不当或者术后处理不及时,可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其中包括上消化道出血、肝衰竭、肝癌破裂、肾衰竭、胆囊动脉栓塞、急性胰腺炎等.我院在TACE术中发生胆囊动脉误栓1例,报告如下.

    作者:潘小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经导管肝动脉超选择性栓塞硬化治疗富血供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观察

    目的 总结经导管肝动脉超选择性栓塞硬化治疗富血供肝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2例富血供肝脏海绵状血管瘤患者,采用超选择性肝动脉插管行平阳霉素碘油乳剂栓塞硬化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肝功能和血管瘤大小的变化以及栓塞治疗相关并发症.结果 本组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了栓塞治疗,术后1周复查肝功能显示:ALT、AST、TBIL及IBIL水平较治疗前增高,给予护肝治疗2周后各项指标逐渐下降,术后1个月复查肝功能均恢复正常;术后3个月、6个月分别复查增强CT,见血管瘤增强效应消失,其内碘油沉积良好.血管瘤术前平均直径(6.74±2.16)cm,术后3个月、6个月平均直径分别为(5.74±1.34)cm 和(3.15±0.90)cm(P<0.05).患者术后未出现胆囊坏死、胆管狭窄和肝坏死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经导管肝动脉超选择性栓塞硬化治疗富血供肝脏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方法.

    作者:惠本军;李国均;陈东民;凌冰;蔡明诚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近期临床疗效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对入选的68例颅内动脉狭窄的患者,于颈内动脉颅内段、大脑中动脉、椎动脉颅内段及基底动脉狭窄处行支架置入治疗,手术前后对患者行经颅脑多普勒超声(TCD)检查,评估颅内血流动力学情况;临床症状体征变化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血管狭窄采用华法令-阿司匹林症状性颅内动脉病变(WASID)标准计算术前术后狭窄率;对术后所有病例进行短期(3~6个月)随访.结果 68例患者共置入73枚支架,手术成功率为95.59%,其中3例因颅内血管过度迂曲,支架未能达到狭窄部位,余支架置入均一次成功,支架位置准确,膨胀良好,血流通畅.1例术中出现血管痉挛,2例出现新发颅内缺血事件,2例出现颅内出血,余患者均反应良好.结论 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安全性高、创伤性小,近期疗效明显,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曹炳华;胡新星;秦超;程道宾;叶子明;陈相任;林翠婷;王天宝;方烂基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动脉栓塞治疗晚期产后出血的进展

    晚期产后大出血是指分娩结束24 h后,在产褥期内发生的子宫大出血[1].宫缩乏力、胎盘滞留、软产道的损伤、凝血功能障碍、剖宫产的切口裂开或感染、术中血管结扎不良或结扎线脱落等是产后大出血的主要原因,近年随着剖宫产的增加,产后大出血有呈上升趋势.文献报道[2,3],晚期产后出血发生率为同期住院分娩的0.31%~2.11%,是产科较为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也是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者:黎显瑞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七氟烷和丙泊酚用于短小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 比较七氟烷和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短小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对麻醉苏醒期的影响.方法 选择42例拟行短小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七氟烷组(T组)和丙泊酚组(P组).快速诱导后气管插管,麻醉维持P组用丙泊酚4~8 mg/(kg·h)+瑞芬太尼0.2 μg/(kg·min)持续泵注,T组吸入七氟烷1.5%~2.5%+瑞芬太尼0.2 μg/kg·min持续泵注.观察两组诱导前(T0),术中、术后(T1、T2、T3)的HR、SBP、DBP、MAP,苏醒时间及苏醒期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间各时点HR、SBP、DBP、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P组(P<0.05),T组麻醉后各时点(T1、T2、T3)的HR比麻醉前(T0)的HR明显降低(P<0.05),P组拔管后10 min(T3)的SBP、MAP比麻醉前(T0)的SBP、MAP明显升高(P<0.05).结论 两组均可提供满意的麻醉效果,七氟烷组术后苏醒快,心率慢,血流动力学波动较小,麻醉可控性更好.

    作者:冯燕春;谢闵仲;宁捷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射频消融加臭氧注射结合颈舒松治疗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射频消融加臭氧注射结合颈舒松对颈椎病的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 采用射频消融加臭氧注射结合颈舒松治疗颈椎病患者75例,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颈椎病的疗效标准进行疗效判定,并计算优良率.结果 射频消融加臭氧注射结合颈舒松治疗的颈椎病优良率达到86.67%,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射频消融加臭氧注射结合颈舒松治疗颈椎病疗效较好,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作者:郑华斌;欧阳永亮;伍光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有限切开联合经皮锁定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29例

    目的 探讨有限切开联合经皮锁定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有限切开联合经皮内侧锁定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29例.结果 29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2个月.按Johner和Wruhs评价标准:优21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93.1%.结论 严格掌握好手术适应证,规范操作,提高手术技巧,有限切开联合经皮内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黄祖贝;彭小春;李忠菲;支宇;何峰;唐长元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