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胆囊切除即刻中转开腹手术的临床分析

谢进喜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中转开腹手术, 并发症
摘要: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已经成为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首选术式[1],随着术者经验的积累和手术技巧不断提高,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适应证正逐步扩大.但LC术并不能完全消除手术相关并发症,甚至其并发症发生率要高于开腹手术[2].为避免一定的并发症,必要时中转开腹手术治疗,我院于2006年10月至2012年8月共行LC手术共615例,其中中转开腹手术治疗16例,中转开腹后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动脉栓塞治疗晚期产后出血的进展

    晚期产后大出血是指分娩结束24 h后,在产褥期内发生的子宫大出血[1].宫缩乏力、胎盘滞留、软产道的损伤、凝血功能障碍、剖宫产的切口裂开或感染、术中血管结扎不良或结扎线脱落等是产后大出血的主要原因,近年随着剖宫产的增加,产后大出血有呈上升趋势.文献报道[2,3],晚期产后出血发生率为同期住院分娩的0.31%~2.11%,是产科较为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也是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者:黎显瑞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CT导向下射频热凝术对突出椎间盘即时回缩效应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CT导向下射频热凝对椎间盘即时回缩效果及其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 病人俯卧于CT床上,腰部垫枕,尽量使腰椎间隙张开.按术前CT片设计好进针点,常规消毒,敷巾.CT导向下将穿刺针准确送入靶点,连接射频治疗机,显示阻抗在100~250Ω之间,用50 Hz及2 Hz刺激感觉运动神经无异常后,启动热凝治疗,温度以60℃ 30 s、70℃ 30 s、80℃ 1 min、90℃ 6 min治疗.如果突出物较大,可以退针0.5 cm再重复上述治疗.治疗结束后不拔针,以穿刺针为参照物CT扫描,测量治疗前后椎间盘的横径和前后径,了解椎间盘回缩效应及临床症状关系.横径或前后径回缩≥2 mm为有效回缩.结果 本组50例中有效回缩38例,有效回缩率76%.结论 射频热凝术对突出椎间盘能有效回缩.

    作者:李承伟;伍盛华;罗远战;顾燕妹;米小兴;彭春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妊娠期急性阑尾炎腹腔镜手术的麻醉处理(附6例报告)

    妊娠期急性阑尾炎易致流产、早产等危险,必须进行手术治疗,而保证术中孕妇及胎儿的安全是麻醉医师的重要责任.目前,国内外关于妊娠期腹腔镜手术麻醉的文献报道很少,临床上经验欠缺.我院2006年6月至2011年6月共行6例妊娠期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桂林;冯梅;蒋宗滨;冼海燕;陈丽妮;黄子津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快通道麻醉在老年腹腔镜结直肠肿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比较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或七氟醚两种快通道麻醉方法用于老年腹腔镜结直肠肿瘤手术时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以及术后复苏的情况.方法 选择拟在腹腔镜下行结直肠肿瘤手术的老年病人60例,随机分为2组,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快通道P组)和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组(快通道F组),各30例.两组患者都记录麻醉前基础值(t0)、插管后即刻(t1)、插管后10 min(t2)、气腹时(t3)、气腹后30 min(t4)、手术结束时(t5)以及拔管即刻时(t6)的血压和心率,并记录停用所有麻醉药至病人睁眼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气管导管被拔出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记录患者术后恶心、呕吐、躁动发生率、血氧饱和度降低情况以及术中知晓的情况.结果 ① t2、t3时点快通道F组MAP与HR均比快通道P组低,在其余时间点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②术后恢复自主呼吸的时间、睁眼时间、拔除气管导管的时间快通道F组均较快通道P组短,但定向力恢复时间较P组稍延长且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快通道P组与快通道F组拔管后血氧饱和度降低(SpO2<90%),苏醒期躁动、呼吸困难发生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而快通道F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快通道P组(P<0.05),术中两组均无知晓.结论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或七氟醚两种快通道麻醉方法用于老年腹腔镜手术各有利弊,均可应用于老年腹腔镜结直肠肿瘤手术.

    作者:龚拯;马利;梁宁;栗俊;黄中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PPH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混合痔中并发症的出现原因及对策

    目的 探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环状混合痔中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对策.方法 对在该院接受PPH术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的179例混合痔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术中、术后出现的并发症进行总结和统计分析.结果 术中吻合口出血78例(43.57%),术后早期出血 5例(10.2%),晚期出血6例(3.35%),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疼痛或肛门疼痛难以忍受15例(8.37%),肛门坠胀感 165 例(92.17%),切口水肿10例(5.58%),腹痛 17例(9.49%),吻合口感染9例(5.02%),术后3个月吻合口狭窄3例(1.67%),吻合口溃疡7例(3.91%),肛周赘皮外痔残留5例(2.79%),术后半年大便频数(每日解大便3次以上)10例(5.58%),复发2例(1.11%),无直肠阴道瘘发生.结论 通过熟练掌握PPH及外痔切除术的手术技巧,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潘茂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三种自制切口保护器在腹腔镜下胃肠癌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介绍腹腔镜辅助胃(大肠)癌切除术中兼具切口保护和封闭功能的三种自制切口保护器的应用,以预防肿瘤细胞医源性扩散、切口种植,并便于标本切除后重建气腹腔镜下的后续观察操作.方法 按手术顺序,将施行腹腔镜辅助胃癌、大肠癌手术的325例患者随机分成试验A、B、C组及对照组.试验A、B及C各组分别使用以红色F16单腔尿管与一次性医用无菌保护套、F24硅胶管与一次性医用无菌保护套及深静脉穿刺导丝鞘与一次性医用无菌保护套制成之三种底圈不同的自制切口保护器A、B及C,对照组则使用普通塑料套,观察比较术中拖出带瘤标本时三种底圈不同的自制切口保护器和普通塑料套的脱出次数.结果 术中拖出带瘤标本时,试验A、B及C各组分别使用自制切口保护器A、B及C的脱出率分别为40.5%、23.8%及7.4%,明显低于对照组使用普通塑料套的脱出率78.8%.除试验A、B两组之间的脱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5)外,其余各组之间的脱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5).结论 三种自制切口保护器制作简单、使用方便且取材容易、成本低,对腹腔镜辅助胃(大肠)癌切除术的无瘤技术及随时封闭切口以重建气腹、方便腔镜下观察操作有重要意义,且降低手术费用,其中以深静脉穿刺导丝鞘与一次性医用无菌保护套制成者为佳,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广钰;田小林;钟漓;冉福林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克氏针固定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的临床分析

    尺骨冠突骨折临床上并不少见,冠突的骨折块多很小,因骨块太小,致使螺丝钉无法固定,容易导致碎裂,钢丝固定操作困难.自2007年6月至2011年5月以来,我院采用克氏针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患者10例,取得良好的微创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卢显威;方钢;黄绍东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侧卧位B超引导下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183例报告

    目的 探讨侧卧位B超引导下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治疗肾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1月至2011年12月间采用侧卧位B超引导下PCNL治疗183例肾结石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7例,女86例,平均年龄52岁(3~82岁),单发结石107例,多发结石76例,鹿角形结石21例.结果 183例病人均在B超引导下成功建立工作通道并完成手术,Ⅰ期手术147例,Ⅱ期手36例.单次手术取净结石159例(86.88%),二次手术取净结石7例(3.83%),术后辅以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术的17例(9.29%),平均手术时间102 min,无胸膜损伤,无结肠及其他腹腔脏器损伤,无严重大出血,无输血.平均住院时间12 d(10~25 d).结论 侧卧位B超引导下PCNL治疗肾结石安全有效,结石取净率高,患者耐受性好,便于麻醉管理,值得推广.

    作者:李明果;林芝;李成山;罗继毅;刘敏;韦艳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亚甲蓝混合罗哌卡因对混合痔术后镇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在混合痔术后使用亚甲蓝联合罗哌卡因注射液的镇痛效果.方法 将10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术后采用亚甲蓝混合液肛周注射)和药物对照组(术后服用盐酸曲马多)各50例.采用VAS疼痛评分表记录两组患者术后6 h、12 h、24 h、48 h时的疼痛情况,并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尿潴留情况.结果 亚甲蓝混合液治疗组镇痛效果和尿潴留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亚甲蓝配合罗哌卡因对于混合痔术后镇痛效果显著,能避免亚甲蓝注射后引起的灼热痛感觉,能有效减少术后尿潴留的情况.

    作者:刘贺;王亮锋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药物洗脱支架时代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介入治疗

    近年来,随着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发展,冠状动脉分叉病变(bifurcation coronary lesions,BCL)越来越多,约占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s,PCI)的15%~20%[1].分叉病变主要是由于分叉部位存在较高的剪切力和涡流,易造成冠脉内膜的损伤和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介入治疗是目前PCI领域的难点之一,随着对吻球囊技术和支架植入技术的提高,分叉病变的PCI治疗即刻成功率明显提高,但可能因手术时间而引起各种心血管事件.

    作者:蒋芳勇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小儿脐疝嵌顿16例临床分析

    脐疝是小儿常见病,尤其黑人儿童更常见[1~3],但是小儿脐疝嵌顿临床上很少见,如果诊治不及时会导致肠绞窄坏死甚至威胁患儿生命.2010年10月至2012年9月笔者在中国援尼日尔共和国医疗队工作点马拉迪省医院工作,共收治本病16例,现结合文献总结如下.

    作者:杨洪范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大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34例临床分析

    大骨瓣减压术用于重症颅脑疾患,尤其是并发脑疝患者的手术治疗,部分患者术后发生硬膜下积液,如不及时发现和处理,也会影响预后.我院1999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收治此类患者34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松年;徐育智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TACE胆囊动脉误栓导致房室交界性心律原因分析

    经导管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是目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主要方法之一,疗效肯定.但如果病例选择不当或者术后处理不及时,可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其中包括上消化道出血、肝衰竭、肝癌破裂、肾衰竭、胆囊动脉栓塞、急性胰腺炎等.我院在TACE术中发生胆囊动脉误栓1例,报告如下.

    作者:潘小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单极电凝钩腹腔镜脾切除术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应用单极电凝钩行腹腔镜脾切除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应用单极电凝钩行腹腔镜脾切除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病人完全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10~240 min,平均140 min,术中出血量100~600 mL,平均250 mL.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术后住院4~9 d,平均6 d.结论 应用单极电凝钩行腹腔镜脾切除手术是安全可行的,手术费用低,适用于医疗设备简陋的基层医院开展.

    作者:钟先荣;李振洪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内镜治疗老年急性重症胆管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内镜治疗老年急性重症胆管炎的临床效果,探讨手术治疗老年急性重症胆管炎的佳方案.方法 选择老年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52例,分为内镜组和常规组,内镜组采取内镜治疗,常规组采取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内镜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科手术治疗老年ACST患者时,应首选内镜治疗的方式,可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何仕青;袁超杰;甄杰生;廖纯榜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应用对比经颅多谱勒超声诊断卵圆孔未闭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对比经颅多谱勒超声(cTCD)诊断卵圆孔未闭(PFO)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及安全性.方法 对4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自肘前静脉注射激活盐水作为造影剂,并结合Valsalva动作,进行cTCD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检查或心脏介入检查,诊断PFO.结果 18例(40%)患者cTCD检查PFO阳性,27例阴性;对其中8例cTCD检查PFO阳性患者进行了TEE检查,7例TEE检查阳性,1例阴性,对该例阴性患者进行心脏介入检查,提示存在PFO;对其中2例cTCD检查PFO阴性者进行了TEE检查,2例TEE检查阴性.与TEE和心脏介入检查比较,cTCD诊断PFO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100%,准确度为100%.均无不良反应.结论 cTCD检测PFO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安全性较高.

    作者:李瑶宣;周礼圆;梁浩;赵毅兰;李吕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输尿管导管人工注水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输尿管导管人工注水灌洗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中促使结石排出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53例输尿管结石患者行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将结石击碎后,用输尿管导管人工注水顺流灌注促使结石颗粒排出膀胱.结果 153例输尿管结石患者单次手术结石清除率94.1%(144/153),术中无输尿管穿孔、黏膜剥脱等并发症.结论 行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将结石击碎后,采用输尿管导管人工注水顺流灌洗促使结石排出的方式简单有效,能明显提高清石率,有效缩短排石时间,降低了术后残石率及再次碎石率,病人满意度高,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培凌;李盛宽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七氟烷和丙泊酚用于短小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 比较七氟烷和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短小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对麻醉苏醒期的影响.方法 选择42例拟行短小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七氟烷组(T组)和丙泊酚组(P组).快速诱导后气管插管,麻醉维持P组用丙泊酚4~8 mg/(kg·h)+瑞芬太尼0.2 μg/(kg·min)持续泵注,T组吸入七氟烷1.5%~2.5%+瑞芬太尼0.2 μg/kg·min持续泵注.观察两组诱导前(T0),术中、术后(T1、T2、T3)的HR、SBP、DBP、MAP,苏醒时间及苏醒期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间各时点HR、SBP、DBP、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P组(P<0.05),T组麻醉后各时点(T1、T2、T3)的HR比麻醉前(T0)的HR明显降低(P<0.05),P组拔管后10 min(T3)的SBP、MAP比麻醉前(T0)的SBP、MAP明显升高(P<0.05).结论 两组均可提供满意的麻醉效果,七氟烷组术后苏醒快,心率慢,血流动力学波动较小,麻醉可控性更好.

    作者:冯燕春;谢闵仲;宁捷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输尿管镜致输尿管长段撕脱的应对措施和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肾脏游离下降术+膀胱瓣代输尿管术治疗长段输尿管缺损的有效方法.方法 输尿管镜致输尿管长段撕脱后采取肾脏游离下降术+膀胱瓣代输尿管术,联合治疗长段输尿管缺损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将患侧肾脏游离后下降4 cm左右,再将膀胱向患侧上提固定后斜取膀胱瓣可从容修复长约15 cm输尿管缺损.术后电解质、尿素氮、血肌酐较术前无明显变化.术后1年复查静脉尿路造影显示肾脏显影良好,未发现肾功能损害现象.结论 对于输尿管镜引起的医源性输尿管长段缺损,采用肾脏下降术结合膀胱瓣代输尿管联合治疗,完全能够修复长段输尿管缺损,恢复输尿管的连续性,保存患侧肾功能.该术式是一个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的好方法.

    作者:毕革文;覃智标;黄瑞旭;赵书晓;黄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腋后线微切口刮匙辅以细剪清除汗腺治疗腋臭368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腋后线微切口刮匙辅以细剪清除汗腺治疗腋臭的临床效果.方法 该院2006年8月至2009年8月采用腋后线微切口刮匙辅以细剪清除汗腺治疗腋臭368例,随访2~4年,评价效果.结果 本组368例经治疗全部有效,361例满意,满意率为98.1%,不满意7例,占1.9%.结论 运用微创方法治疗腋臭患者痛苦少,创伤小,恢复快,不留瘢痕,基本上不影响工作及生活.

    作者:傅其兵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