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英丽;潘金香
经导管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是目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主要方法之一,疗效肯定.但如果病例选择不当或者术后处理不及时,可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其中包括上消化道出血、肝衰竭、肝癌破裂、肾衰竭、胆囊动脉栓塞、急性胰腺炎等.我院在TACE术中发生胆囊动脉误栓1例,报告如下.
作者:潘小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鼓膜穿孔是临床耳科常见体征,多由外伤或者炎症引起,可致听力下降,或引起中耳感染.2008年 3月至2012年3月我院对21例(21耳)鼓膜紧张部中小穿孔患者行耳内镜下自体耳后脂肪压片内植修补术,取得明显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业武;黎国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比较0.3%轻比重罗哌卡因与0.3%轻比重布比卡因单侧腰麻应用于单侧膝关节镜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腰麻下单侧膝关节镜手术患者48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R组和B组两组,每组24例,轻比重腰麻药配方:R组:0.75%罗哌卡因2 mL+注射用水3 mL配成0.3%轻比重罗哌卡因;B组:0.75%布比卡因2 mL+注射用水3 mL配成0.3%轻比重布比卡因.观察两组患者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恢复时间和不良反应.术中连续监测呼吸和循环系统状况.结果 两组患者患侧肢体麻醉效果、高感觉阻滞平面相似,但R组感觉阻滞起效慢于B组,维持时间短于B组(P<0.05);下肢运动阻滞程度低于B组,恢复较B组快(P<0.05).R组健侧肢体感觉和运动阻滞均较B组轻,恢复也快.B组易出现尿潴留;两组血流动力学均比较稳定.结论 两种轻比重局麻药单侧腰麻均有效应用于单侧膝关节镜手术.0.3%轻比重等剂量的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相比较,罗哌卡因对下肢运动影响小,术后下肢运动恢复较布比卡因快,不良反应少,血流动力学稳定,更适用于手术时间短的膝关节镜手术.
作者:徐月秀;唐培佳;曾庆玲;谭冠先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或七氟醚两种快通道麻醉方法用于老年腹腔镜结直肠肿瘤手术时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以及术后复苏的情况.方法 选择拟在腹腔镜下行结直肠肿瘤手术的老年病人60例,随机分为2组,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快通道P组)和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组(快通道F组),各30例.两组患者都记录麻醉前基础值(t0)、插管后即刻(t1)、插管后10 min(t2)、气腹时(t3)、气腹后30 min(t4)、手术结束时(t5)以及拔管即刻时(t6)的血压和心率,并记录停用所有麻醉药至病人睁眼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气管导管被拔出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记录患者术后恶心、呕吐、躁动发生率、血氧饱和度降低情况以及术中知晓的情况.结果 ① t2、t3时点快通道F组MAP与HR均比快通道P组低,在其余时间点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②术后恢复自主呼吸的时间、睁眼时间、拔除气管导管的时间快通道F组均较快通道P组短,但定向力恢复时间较P组稍延长且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快通道P组与快通道F组拔管后血氧饱和度降低(SpO2<90%),苏醒期躁动、呼吸困难发生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而快通道F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快通道P组(P<0.05),术中两组均无知晓.结论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或七氟醚两种快通道麻醉方法用于老年腹腔镜手术各有利弊,均可应用于老年腹腔镜结直肠肿瘤手术.
作者:龚拯;马利;梁宁;栗俊;黄中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近年来,随着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发展,冠状动脉分叉病变(bifurcation coronary lesions,BCL)越来越多,约占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s,PCI)的15%~20%[1].分叉病变主要是由于分叉部位存在较高的剪切力和涡流,易造成冠脉内膜的损伤和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介入治疗是目前PCI领域的难点之一,随着对吻球囊技术和支架植入技术的提高,分叉病变的PCI治疗即刻成功率明显提高,但可能因手术时间而引起各种心血管事件.
作者:蒋芳勇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喉罩下全凭七氟醚麻醉和气管插管麻醉方式在肝癌经皮射频消融治疗术中应用的差异.方法 将40例行经皮射频消融治疗术的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全凭七氟醚麻醉组(S组)和传统气管插管静脉麻醉组(P组).S组予七氟醚吸入诱导,入睡后置入喉罩,接麻醉机机控呼吸,术中以七氟醚吸入维持.P组予丙泊酚、芬太尼、维库溴胺诱导,气管插管后接麻醉机机控呼吸,术中予丙泊酚维持.监测两组患者不同时点的BP、HR、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OAA/S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及术中B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患者喉罩置入时(气管插管时)及麻醉后患者苏醒拔管时BP、HR均低于P组(P<0.05),拔管时间短于P组,拔管5 min后OAA/S评分高于P组.(P<0.05).结论 喉罩下全凭七氟醚麻醉应用于肝癌经皮射频消融治疗术与传统的插管静脉麻醉相比,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苏醒快,是一种较好的麻醉方式.
作者:胡国华;陈录平;王剑鸣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CT导向下射频热凝对椎间盘即时回缩效果及其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 病人俯卧于CT床上,腰部垫枕,尽量使腰椎间隙张开.按术前CT片设计好进针点,常规消毒,敷巾.CT导向下将穿刺针准确送入靶点,连接射频治疗机,显示阻抗在100~250Ω之间,用50 Hz及2 Hz刺激感觉运动神经无异常后,启动热凝治疗,温度以60℃ 30 s、70℃ 30 s、80℃ 1 min、90℃ 6 min治疗.如果突出物较大,可以退针0.5 cm再重复上述治疗.治疗结束后不拔针,以穿刺针为参照物CT扫描,测量治疗前后椎间盘的横径和前后径,了解椎间盘回缩效应及临床症状关系.横径或前后径回缩≥2 mm为有效回缩.结果 本组50例中有效回缩38例,有效回缩率76%.结论 射频热凝术对突出椎间盘能有效回缩.
作者:李承伟;伍盛华;罗远战;顾燕妹;米小兴;彭春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我科自2010年8月至2012年1月为32例胃癌患者实施腹腔镜胃癌根治术,通过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手术及术后恢复顺利,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32例,其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42~75岁,手术时间4~5 h,术后均无腹腔出血、吻合口瘘、伤口感染等并发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15~20 h,术中出血20~50 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0.6 d.
作者:纪建波;郑伟;冯燕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七氟烷和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短小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对麻醉苏醒期的影响.方法 选择42例拟行短小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七氟烷组(T组)和丙泊酚组(P组).快速诱导后气管插管,麻醉维持P组用丙泊酚4~8 mg/(kg·h)+瑞芬太尼0.2 μg/(kg·min)持续泵注,T组吸入七氟烷1.5%~2.5%+瑞芬太尼0.2 μg/kg·min持续泵注.观察两组诱导前(T0),术中、术后(T1、T2、T3)的HR、SBP、DBP、MAP,苏醒时间及苏醒期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间各时点HR、SBP、DBP、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P组(P<0.05),T组麻醉后各时点(T1、T2、T3)的HR比麻醉前(T0)的HR明显降低(P<0.05),P组拔管后10 min(T3)的SBP、MAP比麻醉前(T0)的SBP、MAP明显升高(P<0.05).结论 两组均可提供满意的麻醉效果,七氟烷组术后苏醒快,心率慢,血流动力学波动较小,麻醉可控性更好.
作者:冯燕春;谢闵仲;宁捷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妊娠期急性阑尾炎易致流产、早产等危险,必须进行手术治疗,而保证术中孕妇及胎儿的安全是麻醉医师的重要责任.目前,国内外关于妊娠期腹腔镜手术麻醉的文献报道很少,临床上经验欠缺.我院2006年6月至2011年6月共行6例妊娠期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桂林;冯梅;蒋宗滨;冼海燕;陈丽妮;黄子津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硬脊膜外腔麻醉具有操作简单、效果确切、用药量少、价格低廉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中、下腹部及下肢手术的麻醉,但单独用于腹腔镜手术麻醉的报道极少.我们选择86例行腹腔镜阑尾炎切除手术的患者在硬脊膜外腔麻醉复合不同静脉麻醉药进行麻醉,对其麻醉效果及并发症进行分析比较,寻求更适合的麻醉方法,以供临床参考.
作者:廖增定;邓军;冯熙颖;黄晓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双腔中心静脉导管代替腹膜透析管在儿童急诊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8例不同年龄段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患儿应用双腔中心静脉导管代替PD管,采用Seldinger技术行床边置管,PD液分别从两个不同通路流入、流出腹腔.结果 所有患儿都能超滤出多余的水分,循环和呼吸好转,尿量增加,均未发生腹腔脏器损伤、出血、腹膜炎或腹壁渗漏等严重导管相关性并发症.8例ARF患儿6例抢救成功,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PD结束时,血清SCr、BUN、K+、CO2CP等代谢指标改善非常显著.结论 以双腔中心静脉导管代替PD管进行儿童急诊PD安全、有效、简便.
作者:徐志坚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在混合痔术后使用亚甲蓝联合罗哌卡因注射液的镇痛效果.方法 将10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术后采用亚甲蓝混合液肛周注射)和药物对照组(术后服用盐酸曲马多)各50例.采用VAS疼痛评分表记录两组患者术后6 h、12 h、24 h、48 h时的疼痛情况,并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尿潴留情况.结果 亚甲蓝混合液治疗组镇痛效果和尿潴留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亚甲蓝配合罗哌卡因对于混合痔术后镇痛效果显著,能避免亚甲蓝注射后引起的灼热痛感觉,能有效减少术后尿潴留的情况.
作者:刘贺;王亮锋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循证护理是将患者的实际需要、科学的护理知识和临床知识与经验三者相结合,严谨、明智、准确地制定出临床护理方案的过程,其中病人的愿望和需要是循证护理的出发点,而找到佳的准确的临床证据是制定科学的临床护理方案的关键[1].急诊科每天都接纳大量外伤患者,往往伤势比较严重.我院采用循证护理的方式护理急诊科的外伤病人,成效显著,现对该方法与传统方法加以比较研究.
作者:闭献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发病率约占妊娠总数的1%~2%[1].由于其发病率高,并有导致孕产妇死亡的危险,一直被视为具有高度危险的妊娠早期并发症.我科行腹腔镜输卵管宫角植入术后发生异位妊娠1例,报告如下.
作者:林忠;韦林;赵军玲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近期临床疗效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对入选的68例颅内动脉狭窄的患者,于颈内动脉颅内段、大脑中动脉、椎动脉颅内段及基底动脉狭窄处行支架置入治疗,手术前后对患者行经颅脑多普勒超声(TCD)检查,评估颅内血流动力学情况;临床症状体征变化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血管狭窄采用华法令-阿司匹林症状性颅内动脉病变(WASID)标准计算术前术后狭窄率;对术后所有病例进行短期(3~6个月)随访.结果 68例患者共置入73枚支架,手术成功率为95.59%,其中3例因颅内血管过度迂曲,支架未能达到狭窄部位,余支架置入均一次成功,支架位置准确,膨胀良好,血流通畅.1例术中出现血管痉挛,2例出现新发颅内缺血事件,2例出现颅内出血,余患者均反应良好.结论 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安全性高、创伤性小,近期疗效明显,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曹炳华;胡新星;秦超;程道宾;叶子明;陈相任;林翠婷;王天宝;方烂基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经腋入路单孔腔镜甲状腺手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美容效果.方法 行经腋入路单孔腔镜甲状腺手术53例,甲状腺单侧占位,占位直径15~50 mm,平均直径37.4 mm,沿皮纹于腋窝顶部做25 mm切口,置入自制操作通道,放置1个10 mm观察孔和2个5 mm操作孔,使用超声刀切除单侧大部分或全部甲状腺.结果 51例顺利完成经腋入路单孔腔镜甲状腺手术,2例中转开放手术,顺利完成单孔手术时间83~175 min,平均112 min,术中出血量5~50 mL,平均10.2 mL,术后住院时间平均 3.1 d,术后病理24例为结节性甲状腺肿,24例为甲状腺腺瘤,5例为甲状腺癌,其中4例术后追加根治手术,1例予内分泌治疗.术后2例出现局部积液,无气管、喉返神经、甲状旁腺损伤等并发症.术后经2~20个月随访,美容评分为8.6分,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经腋窝入路单孔腹腔镜甲状腺手术,无需特殊器械,手术安全可行,但需选择恰当的病例.
作者:黄俊;蔡小勇;江文枢;陆文奇;黄玉斌;黄飞;靳小建;宴益核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应用于经尿道钬激光碎石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输尿管结石患者248例,ASA Ⅰ~Ⅱ级,在腰-硬联合麻醉(CSEA)下行经尿道钬激光碎石手术.选择L2~3椎间隙行腰-硬联合穿刺,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腰麻给药为0.5%等比重布比卡因7.5~8 mg,上、中段结石患者给药为10~12 mg.麻醉前快速静脉输入复方乳酸钠溶液500 mL,腰麻给药同时复方乳酸钠500 mL+麻黄碱10 mg持续静脉输注(约30 min).观察麻醉效果,记录腰麻后收缩压(SBP)、心率(HR)变化、低血压、心动过速和心动过缓发生率.结果 全部患者麻醉效果满意,术中血压平稳,无低血压及心动过缓发生.结论 CSEA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经尿道钬激光碎石手术.
作者:唐培佳;林冬生;谭冠先;梁勇升;徐月秀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非开胸食管内翻拔脱术在食管癌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对19例食管癌患者Ⅰ期4例,Ⅱa期10例,Ⅱb期5例均采用非开胸食管内翻拔脱术,行颈部胃食管端侧吻合.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均获随访,术后生存时间5年及以上4例,3~5年8例,0.5~3年3例,4例在术后出现死亡,其中2例因癌转移死亡,2例因其他疾病死亡.结论 非开胸食管内翻剥脱术具有术后康复快、微创等优点,尤其适用于早中期食管癌及心肺功能差的患者.
作者:吴军;杨小平;莫绍雄 刊期: 2013年第01期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已经成为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首选术式[1],随着术者经验的积累和手术技巧不断提高,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适应证正逐步扩大.但LC术并不能完全消除手术相关并发症,甚至其并发症发生率要高于开腹手术[2].为避免一定的并发症,必要时中转开腹手术治疗,我院于2006年10月至2012年8月共行LC手术共615例,其中中转开腹手术治疗16例,中转开腹后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谢进喜 刊期: 201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