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双腔中心静脉导管代替腹膜透析管在儿童急诊腹膜透析中的应用

徐志坚

关键词:双腔中心静脉导管, 腹膜透析管, 急诊腹膜透析, 儿童
摘要:目的 探讨双腔中心静脉导管代替腹膜透析管在儿童急诊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8例不同年龄段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患儿应用双腔中心静脉导管代替PD管,采用Seldinger技术行床边置管,PD液分别从两个不同通路流入、流出腹腔.结果 所有患儿都能超滤出多余的水分,循环和呼吸好转,尿量增加,均未发生腹腔脏器损伤、出血、腹膜炎或腹壁渗漏等严重导管相关性并发症.8例ARF患儿6例抢救成功,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PD结束时,血清SCr、BUN、K+、CO2CP等代谢指标改善非常显著.结论 以双腔中心静脉导管代替PD管进行儿童急诊PD安全、有效、简便.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快通道麻醉在老年腹腔镜结直肠肿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比较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或七氟醚两种快通道麻醉方法用于老年腹腔镜结直肠肿瘤手术时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以及术后复苏的情况.方法 选择拟在腹腔镜下行结直肠肿瘤手术的老年病人60例,随机分为2组,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快通道P组)和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组(快通道F组),各30例.两组患者都记录麻醉前基础值(t0)、插管后即刻(t1)、插管后10 min(t2)、气腹时(t3)、气腹后30 min(t4)、手术结束时(t5)以及拔管即刻时(t6)的血压和心率,并记录停用所有麻醉药至病人睁眼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气管导管被拔出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记录患者术后恶心、呕吐、躁动发生率、血氧饱和度降低情况以及术中知晓的情况.结果 ① t2、t3时点快通道F组MAP与HR均比快通道P组低,在其余时间点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②术后恢复自主呼吸的时间、睁眼时间、拔除气管导管的时间快通道F组均较快通道P组短,但定向力恢复时间较P组稍延长且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快通道P组与快通道F组拔管后血氧饱和度降低(SpO2<90%),苏醒期躁动、呼吸困难发生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而快通道F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快通道P组(P<0.05),术中两组均无知晓.结论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或七氟醚两种快通道麻醉方法用于老年腹腔镜手术各有利弊,均可应用于老年腹腔镜结直肠肿瘤手术.

    作者:龚拯;马利;梁宁;栗俊;黄中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PPH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混合痔中并发症的出现原因及对策

    目的 探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环状混合痔中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对策.方法 对在该院接受PPH术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的179例混合痔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术中、术后出现的并发症进行总结和统计分析.结果 术中吻合口出血78例(43.57%),术后早期出血 5例(10.2%),晚期出血6例(3.35%),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疼痛或肛门疼痛难以忍受15例(8.37%),肛门坠胀感 165 例(92.17%),切口水肿10例(5.58%),腹痛 17例(9.49%),吻合口感染9例(5.02%),术后3个月吻合口狭窄3例(1.67%),吻合口溃疡7例(3.91%),肛周赘皮外痔残留5例(2.79%),术后半年大便频数(每日解大便3次以上)10例(5.58%),复发2例(1.11%),无直肠阴道瘘发生.结论 通过熟练掌握PPH及外痔切除术的手术技巧,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潘茂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耳内镜下耳后脂肪压片内植修补鼓膜紧张部中小穿孔21例临床体会

    鼓膜穿孔是临床耳科常见体征,多由外伤或者炎症引起,可致听力下降,或引起中耳感染.2008年 3月至2012年3月我院对21例(21耳)鼓膜紧张部中小穿孔患者行耳内镜下自体耳后脂肪压片内植修补术,取得明显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业武;黎国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CT导向下射频热凝术对突出椎间盘即时回缩效应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CT导向下射频热凝对椎间盘即时回缩效果及其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 病人俯卧于CT床上,腰部垫枕,尽量使腰椎间隙张开.按术前CT片设计好进针点,常规消毒,敷巾.CT导向下将穿刺针准确送入靶点,连接射频治疗机,显示阻抗在100~250Ω之间,用50 Hz及2 Hz刺激感觉运动神经无异常后,启动热凝治疗,温度以60℃ 30 s、70℃ 30 s、80℃ 1 min、90℃ 6 min治疗.如果突出物较大,可以退针0.5 cm再重复上述治疗.治疗结束后不拔针,以穿刺针为参照物CT扫描,测量治疗前后椎间盘的横径和前后径,了解椎间盘回缩效应及临床症状关系.横径或前后径回缩≥2 mm为有效回缩.结果 本组50例中有效回缩38例,有效回缩率76%.结论 射频热凝术对突出椎间盘能有效回缩.

    作者:李承伟;伍盛华;罗远战;顾燕妹;米小兴;彭春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内镜治疗老年急性重症胆管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内镜治疗老年急性重症胆管炎的临床效果,探讨手术治疗老年急性重症胆管炎的佳方案.方法 选择老年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52例,分为内镜组和常规组,内镜组采取内镜治疗,常规组采取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内镜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科手术治疗老年ACST患者时,应首选内镜治疗的方式,可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何仕青;袁超杰;甄杰生;廖纯榜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非开胸食管内翻拔脱术在食管癌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非开胸食管内翻拔脱术在食管癌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对19例食管癌患者Ⅰ期4例,Ⅱa期10例,Ⅱb期5例均采用非开胸食管内翻拔脱术,行颈部胃食管端侧吻合.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均获随访,术后生存时间5年及以上4例,3~5年8例,0.5~3年3例,4例在术后出现死亡,其中2例因癌转移死亡,2例因其他疾病死亡.结论 非开胸食管内翻剥脱术具有术后康复快、微创等优点,尤其适用于早中期食管癌及心肺功能差的患者.

    作者:吴军;杨小平;莫绍雄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常规腔镜器械经腋窝入路单孔甲状腺手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经腋入路单孔腔镜甲状腺手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美容效果.方法 行经腋入路单孔腔镜甲状腺手术53例,甲状腺单侧占位,占位直径15~50 mm,平均直径37.4 mm,沿皮纹于腋窝顶部做25 mm切口,置入自制操作通道,放置1个10 mm观察孔和2个5 mm操作孔,使用超声刀切除单侧大部分或全部甲状腺.结果 51例顺利完成经腋入路单孔腔镜甲状腺手术,2例中转开放手术,顺利完成单孔手术时间83~175 min,平均112 min,术中出血量5~50 mL,平均10.2 mL,术后住院时间平均 3.1 d,术后病理24例为结节性甲状腺肿,24例为甲状腺腺瘤,5例为甲状腺癌,其中4例术后追加根治手术,1例予内分泌治疗.术后2例出现局部积液,无气管、喉返神经、甲状旁腺损伤等并发症.术后经2~20个月随访,美容评分为8.6分,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经腋窝入路单孔腹腔镜甲状腺手术,无需特殊器械,手术安全可行,但需选择恰当的病例.

    作者:黄俊;蔡小勇;江文枢;陆文奇;黄玉斌;黄飞;靳小建;宴益核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大骨瓣减压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研究进展

    重型颅脑损伤常合并脑挫裂伤,发生脑水肿、急性硬下血肿、恶性颅内高压,病情急,发展快,伤情重,死亡率达17.6%~41.7%[1],尤其是急性特重症的病例死亡率高达50%~80%[2],致残率高,总体预后差[3].其死亡原因是脑疝晚期和恶性颅内高压.手术减压不但清除血肿和脑挫裂灶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降低颅内压,而且可中断由于颅脑损伤本身所导致的恶性病理过程.

    作者:韦祖斌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射频消融加臭氧注射结合颈舒松治疗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射频消融加臭氧注射结合颈舒松对颈椎病的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 采用射频消融加臭氧注射结合颈舒松治疗颈椎病患者75例,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颈椎病的疗效标准进行疗效判定,并计算优良率.结果 射频消融加臭氧注射结合颈舒松治疗的颈椎病优良率达到86.67%,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射频消融加臭氧注射结合颈舒松治疗颈椎病疗效较好,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作者:郑华斌;欧阳永亮;伍光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佳手术时机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应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佳手术时机.方法 将符合条件的90例脑出血患者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按手术时间分为3组,A组为超早期手术组:脑出血发病≤6 h;B组为早期手术组:脑出血发病在6~12 h之间;C组为延期手术组:脑出血发生在>12 h.比较3组术后再出血情况、死亡率、术后3个月的神经功能缺失状态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出血量≤50 mL的三组患者再出血及病死率比较,A组比B、C组高(P<0.05),B组与C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个月SSS评分及修订Rankin指数比较,A、B组比C组高(P<0.05),A组与B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出血量>50 mL的三组患者再出血比较,A组比B、C组高(P<0.05),B组与C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病死率两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均>0.05);术后3个月SSS评分及修订Rankin指数比较,A组比B、C组高(P<0.05),B组与C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出血量≤50 mL的患者以6~12 h为佳手术时间窗;而>50 mL患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超早期微创手术能够取得较好的手术效果.

    作者:钟有安;肖开敏;钟良;刘丽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应用对比经颅多谱勒超声诊断卵圆孔未闭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对比经颅多谱勒超声(cTCD)诊断卵圆孔未闭(PFO)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及安全性.方法 对4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自肘前静脉注射激活盐水作为造影剂,并结合Valsalva动作,进行cTCD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检查或心脏介入检查,诊断PFO.结果 18例(40%)患者cTCD检查PFO阳性,27例阴性;对其中8例cTCD检查PFO阳性患者进行了TEE检查,7例TEE检查阳性,1例阴性,对该例阴性患者进行心脏介入检查,提示存在PFO;对其中2例cTCD检查PFO阴性者进行了TEE检查,2例TEE检查阴性.与TEE和心脏介入检查比较,cTCD诊断PFO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100%,准确度为100%.均无不良反应.结论 cTCD检测PFO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安全性较高.

    作者:李瑶宣;周礼圆;梁浩;赵毅兰;李吕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盆腔炎治疗仪治疗慢性盆腔炎的观察及护理

    慢性盆腔炎为妇科的常见病,近年来,由于性传播疾病、意外受孕或人工流产率增高,妇科疾病尤其是盆腔炎发病率不断增多,若治疗不及时或不够彻底,常可导致慢性盆腔炎的发生[1],由于久治不愈,反复发作,影响到妇女的身心健康,给病人造成痛苦,甚至引起不孕.我院应用北京市威力恒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研制的VLH-D盆腔炎治疗仪治疗468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取得满意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禤丽萍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循证护理在急诊外伤中的临床应用

    循证护理是将患者的实际需要、科学的护理知识和临床知识与经验三者相结合,严谨、明智、准确地制定出临床护理方案的过程,其中病人的愿望和需要是循证护理的出发点,而找到佳的准确的临床证据是制定科学的临床护理方案的关键[1].急诊科每天都接纳大量外伤患者,往往伤势比较严重.我院采用循证护理的方式护理急诊科的外伤病人,成效显著,现对该方法与传统方法加以比较研究.

    作者:闭献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的应用

    临床路径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美国早应用于医疗护理管理,至今已有60%以上的医疗机构采用临床路径模式.英国、澳大利亚及新加坡等一些先进国家也相继用来管理病人[1].由医生、护士和其他专业人员针对某个诊断或手术作出适当、有序性和时间性的照顾计划,减少康复延迟和资源浪费,使服务对象得到佳的照顾质量[2,3].我科自2011年1月至11月对100例阑尾炎患者围手术期采用了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临床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阮玉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小剂量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硬膜外麻醉在腹腔镜阑尾炎切除术中的应用

    硬脊膜外腔麻醉具有操作简单、效果确切、用药量少、价格低廉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中、下腹部及下肢手术的麻醉,但单独用于腹腔镜手术麻醉的报道极少.我们选择86例行腹腔镜阑尾炎切除手术的患者在硬脊膜外腔麻醉复合不同静脉麻醉药进行麻醉,对其麻醉效果及并发症进行分析比较,寻求更适合的麻醉方法,以供临床参考.

    作者:廖增定;邓军;冯熙颖;黄晓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我科自2010年8月至2012年1月为32例胃癌患者实施腹腔镜胃癌根治术,通过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手术及术后恢复顺利,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32例,其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42~75岁,手术时间4~5 h,术后均无腹腔出血、吻合口瘘、伤口感染等并发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15~20 h,术中出血20~50 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0.6 d.

    作者:纪建波;郑伟;冯燕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经黏膜下隧道内镜技术与应用

    消化内镜微创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其自身诊疗领域不断拓宽,内镜术野更从消化腔内穿越管壁延至浆膜腔内外,体现在传统内镜技术(内镜黏膜切除技术、内镜黏膜下剥离技术等)到经自然腔道内镜外科技术(natural transluminal endoscopic surgery,NOTES)的变革,由此模糊了消化内外科界限.而经黏膜下隧道内镜技术(submucosal tunneling endoscopic technique)的出现,正在加速地缩短了上述进程.

    作者:施宏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上肢动-静脉内瘘术80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上肢动-静脉内瘘手术治疗的经验,以期进一步提高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6年3月至2012年3月800例慢性肾衰患者上肢动-静脉内瘘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800例患者中,行桡动脉-头静脉端端内瘘术764例,手术成功706例,失败58例;行肱动脉-头静脉端侧内瘘术36例,手术均成功.结论 血管吻合口的处理、吻合技巧及良好的术后日常护理是保证术后远期通畅的关键.

    作者:庄敏彦;于晋;黄保堂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输尿管导管人工注水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输尿管导管人工注水灌洗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中促使结石排出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53例输尿管结石患者行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将结石击碎后,用输尿管导管人工注水顺流灌注促使结石颗粒排出膀胱.结果 153例输尿管结石患者单次手术结石清除率94.1%(144/153),术中无输尿管穿孔、黏膜剥脱等并发症.结论 行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将结石击碎后,采用输尿管导管人工注水顺流灌洗促使结石排出的方式简单有效,能明显提高清石率,有效缩短排石时间,降低了术后残石率及再次碎石率,病人满意度高,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培凌;李盛宽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双腔中心静脉导管代替腹膜透析管在儿童急诊腹膜透析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双腔中心静脉导管代替腹膜透析管在儿童急诊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8例不同年龄段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患儿应用双腔中心静脉导管代替PD管,采用Seldinger技术行床边置管,PD液分别从两个不同通路流入、流出腹腔.结果 所有患儿都能超滤出多余的水分,循环和呼吸好转,尿量增加,均未发生腹腔脏器损伤、出血、腹膜炎或腹壁渗漏等严重导管相关性并发症.8例ARF患儿6例抢救成功,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PD结束时,血清SCr、BUN、K+、CO2CP等代谢指标改善非常显著.结论 以双腔中心静脉导管代替PD管进行儿童急诊PD安全、有效、简便.

    作者:徐志坚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