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勇;叶剑峰;齐识
目的 探讨垂体后叶素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止血效果.方法 将该院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9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垂体后叶素组和缩宫素组.垂体后叶素组在行子宫肌瘤剔除前于子宫肌壁注射垂体后叶素6U,缩宫素组则在子宫肌壁注射缩宫素20 U.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差值及用药前后血压的变化.结果 垂体后叶素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差值均小于缩宫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用药10 min后,垂体后叶素组收缩压上升,显著高于缩宫素组;用药30 min后,两组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使用垂体后叶素止血效果优于缩宫素,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减少手术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小红;陈捷;陈丽笙;林岚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以脊神经后支定位温银针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非特异性腰痛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给予夹脊穴温针治疗,1次/d,5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1d,共2个疗程;治疗组60例给予脊神经后支主干支定位温银针治疗,隔日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多2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d.结果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较治疗前减轻,腰椎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以治疗组的改善情况更为明显,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脊神经后支定位温银针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疗效确切,操作简单,并发症少.
作者:梁桂生;薛静旋;龙玲 刊期: 2013年第03期
我院于2010年7月至2012年4月应用输尿管镜下增加通过操作通道冲洗液压力液压扩张或结合球囊扩张器扩张狭窄段后,通过狭窄段再应用气压弹道碎石治疗或术后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喜健;吴定涛;闭克明;陆剑君;卢国平;黄思源;刘豫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穿刺引流术的佳治疗时间窗.方法 选择8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发病至手术治疗的间隔时间分为超早期组(出血后7h内)42例和早期组(出血后8~24 h)44例,均采用CT引导下行微创穿刺引流术术.对比两组治疗后再出血率、并发症、死亡率、日常生活能力(ADL)以及术后3个月Barthel评分.结果 两组治疗后再出血率、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ADL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超早期组的Barthel评分显著低于早期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出血后7h内和出血后8~24h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但出血后7h内可以更显著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
作者:田红英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面部塑形美容的疗效.方法 以注射器吸取大腿脂肪颗粒,纯化后用脂肪抽吸针将脂肪颗粒注射到颊区、鼻唇沟深凹、颏部.结果 20例患者无明显手术后并发症.随访3~28个月,除外1例注射两次,其余均为一次性注射.充填后面部较前丰满,质感同周围组织,形态自然.结论 采用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面部达到丰满塑形效果,符合面部软组织的特性.
作者:陈建军;陈彩;卢家灵;谭勇明;李文恒;黄绍贤;伍艳靖;蒋妮珊;岑德宁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DSA)在诊断脑血管疾病中的价值,观察积极干预对DSA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对400例符合条件的患者行DSA检查.所有患者按简单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A组为传统组,B组为干预组,观察两组DSA结果、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①造影患者中,发现病变249人,占总造影人数的62.3%.脑梗死、TIA、头晕患者发现血管狭窄分别为144例(70.9%)、56例(75.7%)、30例(36.6%),狭窄主要位于颈动脉系统颅外段,其中单侧狭窄167例,多处狭窄54例,血管闭塞9例;入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中发现动脉瘤8例、动静脉畸形3例;4例脑出血患者存在动静脉畸形;其他患者发现病变4例.②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相对较低,且B组比A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SA是一项能准确评估脑血管状况且较为安全的检查技术,而积极的干预可以有效地降低甚至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钟良;钟有安;陈红梅;刘丽;肖开敏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甲状腺疾病是颈部外科的多发病、常见病,多以中青年女性为主.大多数的甲状腺疾病尤其是甲状腺肿瘤,依靠手术切除是目前佳的治疗手段,传统开放的甲状腺手术会在患者颈部留下5~8 cm的瘢痕,使患者尤其是青年女性患者的心里难以接受.2005年李锋率先报道了针式内镜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肿瘤,引起国内外同行们的高度关注,相关专业领域里的学者们也相继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研究,现将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作者:江宁祥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膝关节镜术后主动运动、持续被动运动(CPM)及CPM联合骨科无痛治疗方案三种不同功能锻炼方式对膝关节镜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膝关节镜手术病人103例随机分成以下三组:第一组患者给予传统的治疗方案,告知患者自己进行主动功能锻炼;第二组患者给予CPM治疗;第三组患者给予CPM治疗的同时全程给予骨科无痛治疗.记录三组术后相同时间点膝关节主动屈曲角度与达到膝关节相同屈曲角度所需天数的差异,三组患者术后各时点静息状态及运动状态下VAS评分的比较,以及治疗后肿胀缓解时间、住院时间的比较.结果 第三组膝关节达到相同主动屈曲角度所需天数少于一、二两组,在相同的时间点第三组主动屈曲的度数明显大于一、二两组,第三组的VAS评分、膝关节疼痛缓解时间及肿胀时间也明显小于一、二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膝关节镜术后患者早期CPM治疗联合骨科无痛治疗更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作者:姚龚;于沈敏;蔡兵;林文;李敏;张鹏翼 刊期: 2013年第03期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是指孕囊或胚囊着床于既往子宫剖宫产瘢痕处,是剖宫产的远期并发症之一,是异位妊娠中罕见的一种[1].随着剖宫产率的不断增加,CSP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此病因其临床表现各异,早期易误诊,若未及时处理,妊娠早期即可出现子宫破裂和难以控制的大出血,危及患者生命,甚至需要切除子宫来挽救生命,导致丧失生育能力.目前的治疗方案包括甲氨喋呤(MTX)等药物治疗、刮宫术、宫腔镜、开腹手术及介入治疗等,治疗效果各家报道不一.近年来已有腹腔镜手术治疗剖宫产瘢痕部妊娠的报道[2,3].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采用宫颈注射MTX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剖宫产瘢痕部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作者:梁小梅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为回盲部隆起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临床参考.方法 对363例经电子结肠镜检查发现回盲部隆起性病变的临床、内镜及活检病理特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回盲部隆起性病变内镜下特点均以单发病变多见;组织病理活检结果显示有黏膜慢性炎症、腺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潴留性息肉、淋巴滤泡增生、溃疡性结肠炎、淋巴瘤、克罗恩病、肠结核以及肠癌等病理类型,以黏膜慢性炎症、腺瘤性息肉及增生性息肉为多见;各年龄段腺瘤性息肉患者中多为不典型增生,而重度不典型增生则主要见于50岁以上.结论 内镜下根据病变特点尽可能多处活检并结合病理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可以提高回盲部隆起性病变的诊断正确率.
作者:张勇;韦宗萍 刊期: 2013年第03期
下消化道出血是小儿消化系统疾病中常见的病症之一,由多种因素所致,其中结直肠息肉、肛周疾病、结直肠炎症、溃疡是较常见的原因.近年来随着无痛结肠镜的普及和检查技术的提高,小儿电子结肠镜检查的安全性和成功率得到显著提高,为小儿下消化道出血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有效方法.
作者:陈基东;刘丽清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350例阵发性室上心动过速患者,常规行心腔内电生理检查明确室上性心动过速类型.左侧房室旁道参与的折返性心动过速消融时采用主动脉瓣逆行途径或穿刺房间隔途径标测和消融,右侧房室旁道参与的折返性心动过速经右股静脉标测和消融,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消融采用下位法消融慢径路.结果 35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201例(57.4%),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149例(42.6%).35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手术即时成功率为99.4%(348/350),术后复发率2.9%(10/348).350例PSVT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96.5±23.3) min,其中201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87.2±21.9) min,149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98.4±26.6)min.350例PSVT出现手术并发症6例(1.7%),所有患者均无瓣膜损伤、心包填塞和死亡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安全、有效.术前完善发作时体表ECG和术中详细的心内电生理检查是明确诊断、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唐尔闻;刘浩;朱立光;钟国强;陈伟;曾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颈前路中空螺钉内固定治疗成人Ⅱ型和浅Ⅲ型齿状突骨折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应用颈前路中空螺丝钉内固定治疗成人新鲜齿状突骨折25例,其中Ⅱ型18例,浅Ⅲ型7例.结果 22例获得5~24个月(平均10.2个月)随访.19例骨折愈合,骨折愈合时间20.5~35.6周,平均26.2周;3例骨折不愈合.患者术后颈椎活动基本正常,旋转(91.5±17.8)o,屈伸(42.8±9.1)°.结论 颈前路中空螺钉内固定治疗成人新鲜Ⅱ型和浅Ⅲ型齿状突骨折具有创伤小、能够大限度地维持和重建寰枢椎的稳定性、骨不连率低等特点,是治疗该类型骨折的佳选择.
作者:甘锋平;江建中;谭海涛;谢兆林;陈国平;李晓 刊期: 2013年第03期
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xillary lymph nodes dissection,ALND)一直是治疗乳腺癌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临床分期、判断预后、指导术后治疗和防止局部复发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但ALND易引起上肢水肿、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等并发症,且对腋窝淋巴结(axillary lymph node,ALN)阴性患者无治疗意义.随着早期乳腺癌诊断率的不断提高,ALN阴性率也愈来愈高,ALND的治疗意义逐渐下降.20世纪90年代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技术的应用可能是乳腺癌外科治疗中的又一次革命,许多较大规模的临床研究已显示,对早期乳腺癌患者行SLNB即可以获得与常规ALND相似的临床信息以进行临床分期、判断预后和指导治疗,又可以大大减少ALND引起的许多相关并发症.SLNB虽已广泛开展,但尚需进一步规范,现将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覃俊仕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克氏针髓内固定微创治疗掌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掌骨颈骨折共30例患者.用1枚末端预弯成20°角、直径2.0 mm的克氏针作为髓内针行微创内固定.术后4~5周拔除克氏针,允许早期主动活动.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19.6 min(10~ 30 min),30例均获得解剖复位,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6.5个月.采用指关节总的主动活动度(TAM)系统方法评定,优14例,良10例,可6例,优良率80.0%.结论 闭合复位克氏针髓内固定治疗掌骨颈骨折操作简单、固定牢固,对掌指关节干扰小,手功能恢复满意,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黄家基;蒙家辉;张文作;施伟业;吴江华;陈忠荣;温日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内镜诊疗技术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由于内镜材质特殊、构造精细、管腔狭小,且部分部件不耐高温、高压、腐蚀等,造成其难以清洗消毒,易成为院内感染的途径[1].为了解广西区直属医疗机构内镜的消毒质量,给医院管理和卫生行政部门监督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2009年至201 1年对广西部分区直属医院进行了内镜消毒效果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莉;李竹天;甘永新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产前超声检查在胎儿脐带囊肿及合并畸形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运用彩色超声多普勒诊断仪对18 292例中晚孕者行产前超声检查,对胎儿脐带囊肿及合并的畸形进行分析.结果 18 292例胎儿中有脐带囊肿26例,其中单纯性脐带囊肿8例(包括脐尿管囊肿1例),脐带囊肿合并单发或多发畸形18例(18/26,69.23%),以合并心脏血管畸形、神经系统畸形及脐膨出多见.结论 胎儿脐带囊肿常合并单发或多发畸形,产前超声检查可提供重要的诊断信息.
作者:刘满荣;骆峰;施连东;柳元铭;赵晓英 刊期: 2013年第03期
治疗输尿管结石在选择ESWL还是气压弹道碎石术(URSL)两种方法上仍有不同的看法.我们随机选取2007年9月至2012年9月三家医院采用体外震波碎石术(ESWL)和气压弹道碎石术(URSL)治疗输尿管各段结石患者共1600例,比较这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输尿管结石患者1 600例,随机分为两组,病史均为2年以内,结石横径0.5~1.5 cm,纵径0.5~1.8 cm,年龄、性别、病史、结石大小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前均经泌尿系B超、腹部平片(KUB),静脉泌尿系造影(IVU)检查确诊,显影、积水程度相似,患肾不显影者均不入组.输尿管上段结石830例,其中ESWL治疗组420例,URSL治疗组410例;输尿管中下段结石770例,ESWL治疗组391例,URSL治疗组379例.
作者:龚明军;潘家强;覃展偶;唐荣金;钟毓勋;杨定文 刊期: 2013年第03期
超声引导下肾穿刺活检组织检查(以下简称为肾穿刺)是诊断肾脏疾病可靠的方法,不仅能提供诊断、判断预后,还能指导临床治疗[1].肾穿刺是一项创伤性的检查,术后有可能出现血尿、肾周血肿、动静脉瘘、感染等并发症.为了避免或减少出血并发症,需对穿刺点进行压迫止血.常用的压迫止血方法有传统的人工手法压迫,需于术后采用1.0 kg砂袋压迫穿刺点,加用多头腹带加压包扎固定.患者仰卧平躺,严禁翻身活动和下床,砂袋压迫6h后拆卸,12h后无肉眼血尿可取下多头腹带,24h后方可下床活动.由于长时间绝对卧床和制动,常导致患者出现腰背酸疼、大小便排出困难、烦躁不安、失眠、食欲差等不适症状,从而延长了疾病康复时间,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和护理人员的工作量.鉴于此,我们对缩短肾穿刺术后患者的卧床时间,并改变患者制动方式,以及术后并发症进行了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黄恒洁;谭耀英;陈万莉;黄冬梅 刊期: 2013年第03期
脊柱椎体病变性质的诊断对综合治疗方案的制订具有重要意义,以现有的影像学技术可以较容易对病变进行定位,但定性诊断仍需临床病理活检.脊柱椎体病变往往部位深在且邻近血管、脊髓和外周神经等,常规切开活检操作困难且损伤大,小病灶又不利于精确取材;影像学引导下穿刺活检技术是一种简单、安全性高、有效的诊断手段,依靠良好的空间和密度分辨率引导穿刺针避开这些重要血管、神经等,被越来越多的临床医师所接受[1].我们采取CT定位下椎体穿刺活检对41例脊柱病变患者进行检查,效果显著,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陈俊;杨稀仁;梁广权 刊期: 201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