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25例超声引导下肾活检术的临床分析

韦启麒;何翠嫦;高云鹏;梁如馨

关键词:B超引导, 肾活检术, 术后并发症
摘要:目的 探讨B超引导下肾活检术成功率及并发症.方法 对该院肾内科收治的225例肾脏病患者,在B超引导下行肾活检术,观察分析其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 对225例患者共作穿刺发枪486次,取材良好210例,合格15例,总成功率100%,出现并发症15例,占6.7%,其中10例出现肉眼血尿,5例迟发性血尿.结论 只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在B超引导下经皮肾穿刺活检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在肠粘连松解术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腹腔镜技术在肠粘连松解术中的应用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 年1月至2011年4月该院43例粘连性肠梗阻行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腔镜组)的临床资料,并与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间开腹肠粘连松解术45例(开腹组)对比,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腔镜组41例手术成功,2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平均为 63 min,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20.3 h,术后住院时间5 d,无术后并发症,均优于开腹组.结论 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与开腹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和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黄效廷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应用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微创治疗的可能性.方法 采用前臂(经腕关节型)外固定器为基础治疗,结合有限切开复位和克氏针固定等微创技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22例.结果 患者经上述治疗后骨折均完全愈合,功能良好;腕关节功能按改良Shea评定法进行评分,随访6~9个月(平均7.5个月),结果 优14例,良4例,中4例,差0例,优良率为81.82%;与对侧正常腕关节比较,患侧腕关节的活动范围、桡骨高度和尺偏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掌倾角恢复略小.结论 采用前臂(经腕关节型)外固定器结合有限切开复位和克氏针固定等微创技术能有效维持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复位,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彭硕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沿皮纹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鞘膜积液

    2005年4月至2011年9月我院采用取沿皮纹小切口治疗234 例小儿腹股沟斜疝、鞘膜积液,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儿年龄为1岁~13岁,平均4.5岁.男孩202例,其中单纯性疝104例,单侧疝85例(2例为复发疝),双侧疝19例;女孩32例均为腹股沟疝.所有疝患儿均为阴囊或腹股沟区无嵌顿的可复性肿物,边界清,挤压肿物消失,透光试验阴性.单侧单纯性鞘膜积液患者83例,其中交通性鞘膜积液62例,非交通性鞘膜积液21例;双侧鞘膜积液33例,一侧鞘膜积液对侧斜疝14例.

    作者:卢国平;吴定涛;闭克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8年2月至2011年6月该院收治的精索静脉曲张患者60例,其中腹腔镜组29例,开放手术组31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治疗费用等.结果 腹腔镜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止痛药使用及术后复发率均明显少于或低于开放手术组(P<0.05),而住院费用则高于开放手术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安全、有效,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但其手术费用较高.

    作者:罗金荣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CRP水平与冠脉药物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关系的Meta分析

    目的 探讨术前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与冠脉药物支架(DES)植入术后再狭窄(ISR)的关系.方法 检索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PubMed数据库,收集相关原始研究;采用文献质量评价结合Meta分析的方法分析.结果 ISR组患者术前hs-CRP水平显著高于非ISR组的hs-CRP水平,中国人群和随访时间为6个月的亚组分析表明,ISR组患者术前hs-CRP水平显著高于非ISR组的hs-CRP水平.异质性分析显示纳入文献存在显著异质性.偏倚分析表明发表的文章不存在偏倚.结论 术前hs-CRP水平与DES植入术后ISR的发生存在显著相关性.

    作者:胡榜利;陈斌冠;杨光业;蔡金华;李锐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护理ERCP加EST术后严重并发症1例报告

    内窥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肝胆胰疾病的诊断与治疗[1],但其并发症的发生总是难以避免,其中急性胰腺炎是ERCP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10%[2].我科于2010年6月25日收治1例因左肝管内结石并发感染,行ERCP加EST取石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等严重并发症的病人,病情危重,经过积极外科手术、中医药等综合治疗及精心护理后,患者病情稳定.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莫金花;刘振威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腹腔镜辅助Miles术治疗低位直肠癌围手术期疗效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腹腔镜Miles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可行性、安全性及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将 2009年01月至2010年11月该院同期收治的9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分为腹腔镜组60例和传统开腹组36例,分别行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腹腔镜组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自主排尿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住院天数等方面均少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辅助下Miles术能够取得与传统开腹手术同样的肿瘤根治性效果,且具有更加安全、术后恢复快、创伤小和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作者:官申;杨春康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早期肠内营养在消化道肿瘤手术后的应用

    消化道肿瘤是普通外科常见的恶性肿瘤,多数伴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且术后一般需要禁食5~6 d,若过早进食会引起吻合口瘘.术后禁食期间营养支持是术后治疗和护理的重要措施.对患者的康复、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1].2008年1月至2011年5月我院对消化道肿瘤手术后的病人实施早期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支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无一例肠瘘和护理并发症发生.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贤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YL-Ⅰ型血肿穿刺针治疗脑出血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YL-I型血肿穿刺针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近年来使用YL-I型血肿穿刺针微创穿刺治疗脑出血28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289例病人平均随访时间为6个月,术后ADL分级为:Ⅰ级61例,Ⅱ级81例,Ⅲ级65例,Ⅳ级37例,Ⅴ级45例.结论 YL-I型针穿刺血肿引流术是治疗脑出血简便而有效的方法之一,具有创伤小、疗效显著等特点,能明显降低患者的死残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易于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为脑出血的治疗开创了新的途径.

    作者:朱光升;莫永保;苏一家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老年股骨头置换术中骨水泥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随着我国人均寿命的逐年增长,老年股骨颈骨折大量出现,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已成为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主要方法.骨水泥技术的发展,使得关节固定技术日臻成熟.然而由于骨水泥毒副作用的特点,使得手术中风险增大已成为股骨头置换术的一大难题,骨水泥综合征[1]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现就我院1993年12月至2011年6月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使用骨水泥的1 096病例中 4例出现严重骨水泥反应综合征的患者进行探讨.

    作者:滕居赞;梁瑞德;车宇;莫坚;王大伟;朱江龙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五官超短波加脉冲调制中频治疗声带小结疗效观察

    声带小结是临床上常见病,好发于过度用声和发音不当的人群中.目前临床上多采用手术治疗,但术后因各种原因极易复发,临床医生及患者都备受困扰.我科对较小的声带小结采用五官超短波加脉冲调制中频综合物理疗法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芬;梁元恒;欧爱萍;沈丽娟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静脉留置针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在手术中建立通畅的静脉通路,及时快速的输血输液及静脉给药是手术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是手术成败的关键.过去传统的静脉穿刺往往难以满足这一要求.近年来,静脉留置针已普遍用在手术室的护理工作中,其具有针体长,外套管较柔软、无尖,不易打折,置于血管中不会因手术体位的变动刺破血管壁,造成液体外渗,并且穿刺成功率高等优点.我科自2004年起使用静脉留置针进行术中输液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护理效果,现将该技术的应用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李敬琴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射频自凝刀与力普刀治疗重度宫颈糜烂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射频自凝刀与力普刀治疗重度宫颈糜烂的疗效.方法 重度宫颈糜烂患者124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62例行射频自凝刀治疗(射频自凝刀组),62例行力普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疗效.结果 射频自凝刀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力普刀组(P<0.05),愈合不良率、出血率及感染率均低于力普刀组(P<0.05);术后3个月行宫颈黏液评分,宫颈黏液性状优于力普刀组(P<0.01).结论 射频自凝刀操作简单,治疗有效率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并且能够改善宫颈黏液性状,是一种有效治疗重度宫颈糜烂方法,尤其适用于未生育患者.

    作者:邓秀莲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

    静脉留置针因其具有保护血管、减轻痛苦、方便患者随时用药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是对婴幼儿、老年、危重患者.本文就留置针应用前的准备,应用时对血管的选择、穿刺方法、固定、封管技术、留置时间、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以及留置针其他方面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覃美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超早期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

    我科自2009年1月至2011年8月收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1例,均在发病后6 h内(超早期)进行小骨窗开颅清除术,并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51例患者,男35例,女16例;年龄40~84岁,平均57岁.患者均有高血压病史,入院时血压均高于正常,均行CT扫描确诊;GCS评分3~5分4例,6~8分 34例,9~12分8例,13~15分5例;其中脑疝形成13例.血肿部位:丘脑区12例,基底节区34例,基底节-丘脑区5例,其中破入脑室33例.出血量:按多田氏公式计算出血量,50~60 mL 27例,61~80 mL 15例,81 mL以上9例.

    作者:盘丽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经皮肾取石术肾穿刺通道大小对肾血管损伤影响的超声影像学研究

    目的 探讨经皮肾取石术肾穿刺通道大小对肾血管损伤的超声影像学的改变.方法 对2008年3月~2011年8月期间符合入选条件的310例患者,按16~24 F通道,随机分为5组,由同一手术医师行经皮肾碎石取石术,术中同时使用超声增强造影(CEUS),记录增强开始时间和峰值强度(PI),并同时记录出血量、手术时间、结石取尽率等.结果 310例患者均成功建立经皮肾工作通道,无需中转开放手术.24F与16F相比,取石速度明显快于16F的通道,但出血量也多于16F,CEUS的PI值明显大于16F(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组结石取尽率差别不大.结论 CEUS能准确显示肾脏活动性出血的部位和出血的严重程度,可用于术中经皮肾手术通道的选择和出血的判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经皮肾通道的选择中,24F是一个临界值.

    作者:王宇雄;郭云怀;马力;谢小平;廖土明;关刚强;王鹏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消化道黏膜下肿物行内镜黏膜切除术的护理

    消化道黏膜下肿物(submucosal tumor,SMT)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1],内镜黏膜切除术是应用辅助技术,在内镜下对消化道较小的无蒂浅表性病变行病灶切除的方法[2].随着内镜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通过内镜诊断治疗成为消化道肿瘤性疾病治疗发展的方向.我科2010年 1月至2011年1月应用EMR切除SMT 135例,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刘彦;李建英;韦英芬;王小红;麻玲霞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老年与中青年患者无痛结肠镜检查的临床比较

    目的 探讨无痛结肠镜对于老年患者的安全性、舒适性和可行性,为无痛内镜检查在老年患者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的临床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240例接受无痛结肠镜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年龄分为青壮年组(≤60岁)和老年组(>60岁),比较分析两组之间的术中生命体征变化、用药量、术后恢复时间、镜检结果 等指标.结果 全部病例均成功安全地完成无痛结肠镜诊疗,检查前后生命体征变化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老年患者行无痛肠镜检查,技术安全可靠,检查结果 满意.

    作者:易伟冬;刘立义;陈桂言;耿芳芳;刘爱群;李丽梅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内镜下电切术治疗胃息肉70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内镜下高频电切术治疗胃息肉的疗效.方法 采用内镜下高频电切术治疗胃息肉患者706例.结果 治疗706例共1 397粒息肉,活检钳或圈套一次性完整摘除1 261粒,另136粒需要分次切除.术后出现腹痛37例,呕吐15例,畏寒19例,经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术后无胃出血、胃穿孔发生.结论 内镜下高频电切术治疗胃息肉是一种安全性高、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

    作者:江文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胸中下段食管癌术后肺部并发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胸中下段食管癌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412例胸中下段食管癌的患者资料,对患者的手术方式、术前伴发疾病、围术期用血、抗生素使用等与术后肺部并发症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412例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68例(16.5%),同时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并发症者24例(5.8%),围术期手术死亡2例,病死率0.4%,长期大量吸烟、肺部基础病变、围术期用血、三切口术式、手术时间≥5h、机械通气时间延长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增加(P<0.05),而FEV1%、术中失血、抗生素使用时间、围术期放、化疗和TNM分期、病理类型对其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注重治疗肺部基础疾病,加强患者围手术期的处理,充分的术前准备,合理选择手术方式,提高手术技巧,减少围术期用血将有利于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和控制其发展.

    作者:李强;李晓斌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