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静脉留置针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李敬琴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 骨科手术, 应用, 护理体会
摘要:在手术中建立通畅的静脉通路,及时快速的输血输液及静脉给药是手术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是手术成败的关键.过去传统的静脉穿刺往往难以满足这一要求.近年来,静脉留置针已普遍用在手术室的护理工作中,其具有针体长,外套管较柔软、无尖,不易打折,置于血管中不会因手术体位的变动刺破血管壁,造成液体外渗,并且穿刺成功率高等优点.我科自2004年起使用静脉留置针进行术中输液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护理效果,现将该技术的应用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股骨头置换术中骨水泥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随着我国人均寿命的逐年增长,老年股骨颈骨折大量出现,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已成为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主要方法.骨水泥技术的发展,使得关节固定技术日臻成熟.然而由于骨水泥毒副作用的特点,使得手术中风险增大已成为股骨头置换术的一大难题,骨水泥综合征[1]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现就我院1993年12月至2011年6月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使用骨水泥的1 096病例中 4例出现严重骨水泥反应综合征的患者进行探讨.

    作者:滕居赞;梁瑞德;车宇;莫坚;王大伟;朱江龙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

    静脉留置针因其具有保护血管、减轻痛苦、方便患者随时用药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是对婴幼儿、老年、危重患者.本文就留置针应用前的准备,应用时对血管的选择、穿刺方法、固定、封管技术、留置时间、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以及留置针其他方面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覃美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经皮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肾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体位护理

    经皮输尿管镜碎石术(PCNL)由于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患者痛苦小,近年来已得到广泛推广.PCNL主要是在俯卧位下碎石取石,手术的顺利进行取决于患者能否耐受手术体位.体位是指患者在病床上休息和适应手术需要所采取的身体姿势.适当的体位对治疗疾病、减轻症状、预防并发症、减少疲劳均有良好的作用[1],这就要求护士要根据患者病情、手术需要进行合适的体位护理.我院自2007年开展此类手术405例,对患者术中、术后采取适当的体位护理,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谢丹;吕海凤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腹腔镜在肠粘连松解术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腹腔镜技术在肠粘连松解术中的应用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 年1月至2011年4月该院43例粘连性肠梗阻行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腔镜组)的临床资料,并与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间开腹肠粘连松解术45例(开腹组)对比,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腔镜组41例手术成功,2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平均为 63 min,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20.3 h,术后住院时间5 d,无术后并发症,均优于开腹组.结论 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与开腹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和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黄效廷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急性主动脉夹层瘤介入治疗的监护

    主动脉夹层瘤的患者,绝大多数有突然剧烈胸、背疼痛的病史,这常被认为是夹层的起病;起病在2周以内的主动脉夹层瘤,称为急性主动脉夹层瘤;起病在2个月以后的称为慢性主动脉夹层瘤;起病时间在2周以上、2个月以内的称为亚急性主动脉夹层瘤[1].本文所述为急性主动脉夹层瘤的监护体会.

    作者:蒋芝英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青壮年腰椎间盘突出症

    目的 探讨青壮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特点及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对3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后路椎间盘镜摘除病变节段椎间盘髓核,术后采用JOA下腰痛评分标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35例患者均能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50~105 min,平均52 min,术中出血35~90 mL,平均50 mL.随访4~24个月,平均12个月,优33例,良1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97.1%;VAS改善率91.8%,35例患者术后均恢复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结论 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青壮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及能大限度地保存患者的劳作及运动功能等优点,可作为首选手术方法之一.

    作者:莫海龙;周兵;黎庆初;覃刚;罗三彤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8年2月至2011年6月该院收治的精索静脉曲张患者60例,其中腹腔镜组29例,开放手术组31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治疗费用等.结果 腹腔镜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止痛药使用及术后复发率均明显少于或低于开放手术组(P<0.05),而住院费用则高于开放手术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安全、有效,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但其手术费用较高.

    作者:罗金荣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YL-Ⅰ型血肿穿刺针治疗脑出血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YL-I型血肿穿刺针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近年来使用YL-I型血肿穿刺针微创穿刺治疗脑出血28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289例病人平均随访时间为6个月,术后ADL分级为:Ⅰ级61例,Ⅱ级81例,Ⅲ级65例,Ⅳ级37例,Ⅴ级45例.结论 YL-I型针穿刺血肿引流术是治疗脑出血简便而有效的方法之一,具有创伤小、疗效显著等特点,能明显降低患者的死残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易于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为脑出血的治疗开创了新的途径.

    作者:朱光升;莫永保;苏一家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射频自凝刀与力普刀治疗重度宫颈糜烂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射频自凝刀与力普刀治疗重度宫颈糜烂的疗效.方法 重度宫颈糜烂患者124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62例行射频自凝刀治疗(射频自凝刀组),62例行力普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疗效.结果 射频自凝刀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力普刀组(P<0.05),愈合不良率、出血率及感染率均低于力普刀组(P<0.05);术后3个月行宫颈黏液评分,宫颈黏液性状优于力普刀组(P<0.01).结论 射频自凝刀操作简单,治疗有效率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并且能够改善宫颈黏液性状,是一种有效治疗重度宫颈糜烂方法,尤其适用于未生育患者.

    作者:邓秀莲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内镜下电切术治疗胃息肉70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内镜下高频电切术治疗胃息肉的疗效.方法 采用内镜下高频电切术治疗胃息肉患者706例.结果 治疗706例共1 397粒息肉,活检钳或圈套一次性完整摘除1 261粒,另136粒需要分次切除.术后出现腹痛37例,呕吐15例,畏寒19例,经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术后无胃出血、胃穿孔发生.结论 内镜下高频电切术治疗胃息肉是一种安全性高、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

    作者:江文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五官超短波加脉冲调制中频治疗声带小结疗效观察

    声带小结是临床上常见病,好发于过度用声和发音不当的人群中.目前临床上多采用手术治疗,但术后因各种原因极易复发,临床医生及患者都备受困扰.我科对较小的声带小结采用五官超短波加脉冲调制中频综合物理疗法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芬;梁元恒;欧爱萍;沈丽娟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经皮椎间盘切吸术与刨削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比较研究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盘刨削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效果,并与经皮椎间盘切吸术相比较.方法 对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经皮椎间盘刨削术并与行经皮椎间盘切吸术45例患者进行比较,按Macnab评定标准评价两组疗效,并比较两组间吸出髓核重量.结果 两组均未发生血管、神经并发症,切吸组优良率80%,刨削组优良率96%,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吸组髓核重量为(2.5±0.7)g,刨削组(3.2±0.4)g,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椎间盘切吸术与刨削术均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良好方法,但刨削术去除髓核更多,近期效果更好,值得推广.

    作者:江华;殷浩;李峰;黄彰;尹忠祥;潘政军;阮永龙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超早期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

    我科自2009年1月至2011年8月收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1例,均在发病后6 h内(超早期)进行小骨窗开颅清除术,并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51例患者,男35例,女16例;年龄40~84岁,平均57岁.患者均有高血压病史,入院时血压均高于正常,均行CT扫描确诊;GCS评分3~5分4例,6~8分 34例,9~12分8例,13~15分5例;其中脑疝形成13例.血肿部位:丘脑区12例,基底节区34例,基底节-丘脑区5例,其中破入脑室33例.出血量:按多田氏公式计算出血量,50~60 mL 27例,61~80 mL 15例,81 mL以上9例.

    作者:盘丽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经皮肾取石术肾穿刺通道大小对肾血管损伤影响的超声影像学研究

    目的 探讨经皮肾取石术肾穿刺通道大小对肾血管损伤的超声影像学的改变.方法 对2008年3月~2011年8月期间符合入选条件的310例患者,按16~24 F通道,随机分为5组,由同一手术医师行经皮肾碎石取石术,术中同时使用超声增强造影(CEUS),记录增强开始时间和峰值强度(PI),并同时记录出血量、手术时间、结石取尽率等.结果 310例患者均成功建立经皮肾工作通道,无需中转开放手术.24F与16F相比,取石速度明显快于16F的通道,但出血量也多于16F,CEUS的PI值明显大于16F(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组结石取尽率差别不大.结论 CEUS能准确显示肾脏活动性出血的部位和出血的严重程度,可用于术中经皮肾手术通道的选择和出血的判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经皮肾通道的选择中,24F是一个临界值.

    作者:王宇雄;郭云怀;马力;谢小平;廖土明;关刚强;王鹏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腹部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管理护理

    术后疼痛是腹部手术常见的并发症,对循环、呼吸、消化、内分泌及免疫等各个系统的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不利于术后康复[1].临床治疗、护理过程中,由于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得不到及时处理而牢骚满腹,对医护人员产生不信任的情绪,甚至发生不良后果,造成患者的不满意,引起投诉.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减轻术后疼痛,是临床护理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我们查阅相关资料,制订疼痛管理护理方案并实施,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梁剑清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远端锁钉置入体会

    目的 探讨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时远端锁钉置入的方法和技巧.方法 应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各类型的股骨干骨折共120例,对术中远端锁钉置入的得失进行分析,总结术中远端锁钉置入的方法及技巧.结果 2枚远端锁钉一次性顺利置入者78例,多次调整及重新钻孔置入23例,终只能置入1枚19例.结论 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骨折手术中远端锁钉置入较为困难,须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采取对症处理后才能顺利地置入.

    作者:曾令源;杨文彬;廖海浪;贺聚良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CRP水平与冠脉药物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关系的Meta分析

    目的 探讨术前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与冠脉药物支架(DES)植入术后再狭窄(ISR)的关系.方法 检索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PubMed数据库,收集相关原始研究;采用文献质量评价结合Meta分析的方法分析.结果 ISR组患者术前hs-CRP水平显著高于非ISR组的hs-CRP水平,中国人群和随访时间为6个月的亚组分析表明,ISR组患者术前hs-CRP水平显著高于非ISR组的hs-CRP水平.异质性分析显示纳入文献存在显著异质性.偏倚分析表明发表的文章不存在偏倚.结论 术前hs-CRP水平与DES植入术后ISR的发生存在显著相关性.

    作者:胡榜利;陈斌冠;杨光业;蔡金华;李锐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腹腔镜完全腹膜化腹腔内置补片法治疗股疝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腹腔镜完全腹膜化腹腔内置补片法(total peritoneum intraperitoneal onlay mesh,TPIPOM)治疗股疝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该院应用TPIPOM法治疗32例股疝,观察其临床效果,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 全组病例术后均痊愈,无局部血肿、异物感,无感染,随诊无复发.结论 TPIPOM法治疗股疝是一种合理而安全的手术方式.

    作者:段小鹏;向国安;王汉宁;陈开运;萧金丰;贺轲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沿皮纹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鞘膜积液

    2005年4月至2011年9月我院采用取沿皮纹小切口治疗234 例小儿腹股沟斜疝、鞘膜积液,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儿年龄为1岁~13岁,平均4.5岁.男孩202例,其中单纯性疝104例,单侧疝85例(2例为复发疝),双侧疝19例;女孩32例均为腹股沟疝.所有疝患儿均为阴囊或腹股沟区无嵌顿的可复性肿物,边界清,挤压肿物消失,透光试验阴性.单侧单纯性鞘膜积液患者83例,其中交通性鞘膜积液62例,非交通性鞘膜积液21例;双侧鞘膜积液33例,一侧鞘膜积液对侧斜疝14例.

    作者:卢国平;吴定涛;闭克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护理ERCP加EST术后严重并发症1例报告

    内窥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肝胆胰疾病的诊断与治疗[1],但其并发症的发生总是难以避免,其中急性胰腺炎是ERCP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10%[2].我科于2010年6月25日收治1例因左肝管内结石并发感染,行ERCP加EST取石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等严重并发症的病人,病情危重,经过积极外科手术、中医药等综合治疗及精心护理后,患者病情稳定.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莫金花;刘振威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