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令源;杨文彬;廖海浪;贺聚良
目的 探讨青壮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特点及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对3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后路椎间盘镜摘除病变节段椎间盘髓核,术后采用JOA下腰痛评分标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35例患者均能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50~105 min,平均52 min,术中出血35~90 mL,平均50 mL.随访4~24个月,平均12个月,优33例,良1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97.1%;VAS改善率91.8%,35例患者术后均恢复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结论 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青壮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及能大限度地保存患者的劳作及运动功能等优点,可作为首选手术方法之一.
作者:莫海龙;周兵;黎庆初;覃刚;罗三彤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完全腹膜化腹腔内置补片法(total peritoneum intraperitoneal onlay mesh,TPIPOM)治疗股疝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该院应用TPIPOM法治疗32例股疝,观察其临床效果,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 全组病例术后均痊愈,无局部血肿、异物感,无感染,随诊无复发.结论 TPIPOM法治疗股疝是一种合理而安全的手术方式.
作者:段小鹏;向国安;王汉宁;陈开运;萧金丰;贺轲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手术切除是治疗的首选.在疾病治愈的基础上保留肛门,改善术后生活质量是每个患者的愿望.超低位直肠癌(肿瘤下界距肛缘4~6 cm)的患者能否接受保肛手术,是结直肠外科领域探讨的课题之一.近年来,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手术器械的改进及围手术期放化疗技术的不断更新,已有对超低位的直肠癌患者在切除肿瘤的同时保留了功能正常肛门的相关报道[1~3].本文就超低位直肠癌之手术治疗方式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赖浩 刊期: 2012年第01期
消化道黏膜下肿物(submucosal tumor,SMT)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1],内镜黏膜切除术是应用辅助技术,在内镜下对消化道较小的无蒂浅表性病变行病灶切除的方法[2].随着内镜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通过内镜诊断治疗成为消化道肿瘤性疾病治疗发展的方向.我科2010年 1月至2011年1月应用EMR切除SMT 135例,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刘彦;李建英;韦英芬;王小红;麻玲霞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8年2月至2011年6月该院收治的精索静脉曲张患者60例,其中腹腔镜组29例,开放手术组31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治疗费用等.结果 腹腔镜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止痛药使用及术后复发率均明显少于或低于开放手术组(P<0.05),而住院费用则高于开放手术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安全、有效,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但其手术费用较高.
作者:罗金荣 刊期: 2012年第01期
静脉留置针因其具有保护血管、减轻痛苦、方便患者随时用药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是对婴幼儿、老年、危重患者.本文就留置针应用前的准备,应用时对血管的选择、穿刺方法、固定、封管技术、留置时间、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以及留置针其他方面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覃美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时远端锁钉置入的方法和技巧.方法 应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各类型的股骨干骨折共120例,对术中远端锁钉置入的得失进行分析,总结术中远端锁钉置入的方法及技巧.结果 2枚远端锁钉一次性顺利置入者78例,多次调整及重新钻孔置入23例,终只能置入1枚19例.结论 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骨折手术中远端锁钉置入较为困难,须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采取对症处理后才能顺利地置入.
作者:曾令源;杨文彬;廖海浪;贺聚良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经皮输尿管镜碎石术(PCNL)由于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患者痛苦小,近年来已得到广泛推广.PCNL主要是在俯卧位下碎石取石,手术的顺利进行取决于患者能否耐受手术体位.体位是指患者在病床上休息和适应手术需要所采取的身体姿势.适当的体位对治疗疾病、减轻症状、预防并发症、减少疲劳均有良好的作用[1],这就要求护士要根据患者病情、手术需要进行合适的体位护理.我院自2007年开展此类手术405例,对患者术中、术后采取适当的体位护理,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谢丹;吕海凤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经皮肾取石术肾穿刺通道大小对肾血管损伤的超声影像学的改变.方法 对2008年3月~2011年8月期间符合入选条件的310例患者,按16~24 F通道,随机分为5组,由同一手术医师行经皮肾碎石取石术,术中同时使用超声增强造影(CEUS),记录增强开始时间和峰值强度(PI),并同时记录出血量、手术时间、结石取尽率等.结果 310例患者均成功建立经皮肾工作通道,无需中转开放手术.24F与16F相比,取石速度明显快于16F的通道,但出血量也多于16F,CEUS的PI值明显大于16F(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组结石取尽率差别不大.结论 CEUS能准确显示肾脏活动性出血的部位和出血的严重程度,可用于术中经皮肾手术通道的选择和出血的判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经皮肾通道的选择中,24F是一个临界值.
作者:王宇雄;郭云怀;马力;谢小平;廖土明;关刚强;王鹏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异位妊娠早期诊断及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08年 1月至2010年12月该院应用腹腔镜手术诊治的56例异位妊娠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行输卵管切除术26例,输卵管开窗取胚术20例,输卵管伞端挤出术7例,卵巢部分切除术3例;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无中转开腹,无明显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75 min,平均住院时间4 d,1个月内β-HCG值恢复正常.结论 腹腔镜早期诊断与治疗异位妊娠具有独特优势,诊断率高、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疗效确切,是一种较理想的异位妊娠诊治方式.
作者:黄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输卵管妊娠是异位妊娠常见的一种类型,占异位妊娠发生率的90%以上,常发生于生育期妇女.近年来年轻未婚患者增多,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随着腹腔镜技术逐渐成熟,腹腔镜越来越多广泛地应用于输卵管妊娠的治疗中.本文对21例应用腹腔镜治疗的输卵管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如何大限度保存输卵管形态及功能.
作者:魏云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Miles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可行性、安全性及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将 2009年01月至2010年11月该院同期收治的9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分为腹腔镜组60例和传统开腹组36例,分别行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腹腔镜组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自主排尿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住院天数等方面均少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辅助下Miles术能够取得与传统开腹手术同样的肿瘤根治性效果,且具有更加安全、术后恢复快、创伤小和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作者:官申;杨春康 刊期: 2012年第01期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外科手术治疗仍是其主要治疗方法,并配合必要的放、化疗和免疫调节药物治疗.当今乳腺癌治疗更趋向理性和完善性,更具科学化和人性化.现就乳腺癌保乳治疗的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李秋红;曾家耀 刊期: 2012年第01期
术后疼痛是腹部手术常见的并发症,对循环、呼吸、消化、内分泌及免疫等各个系统的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不利于术后康复[1].临床治疗、护理过程中,由于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得不到及时处理而牢骚满腹,对医护人员产生不信任的情绪,甚至发生不良后果,造成患者的不满意,引起投诉.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减轻术后疼痛,是临床护理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我们查阅相关资料,制订疼痛管理护理方案并实施,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梁剑清 刊期: 2012年第01期
脑室系统脑膜瘤起源于脉络膜或脉络丛的蛛网膜细胞,约占颅内脑膜瘤的2.5%~6.3%,其中大部分位于侧脑室,而侧脑室脑膜瘤又大部分位于三角区及其附近[1].2006年9月至2010年10月我们共收治了11例侧脑室脑膜瘤患者,其中9例肿瘤主体位于侧脑室三角区,均采用显微镜手术治疗,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作者:刘桂彪;黄河清;陈家康;文超勇;郑捷敏;黄志伟;刘全 刊期: 2012年第01期
腹腔镜技术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因其具有微创、损伤少、恢复快、瘢痕小等优点,在治疗小儿外科疾病更具优势.由于小儿腹腔镜手术有其特殊性,存在着其特有的并发症,故加强围手术期中关键环节的护理,是患儿康复的重要保证.我院于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行腹腔镜治疗小儿隐睾45例,术前、术后予以护理配合,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松芳;刁秀琳;梁建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内镜下高频电切术治疗胃息肉的疗效.方法 采用内镜下高频电切术治疗胃息肉患者706例.结果 治疗706例共1 397粒息肉,活检钳或圈套一次性完整摘除1 261粒,另136粒需要分次切除.术后出现腹痛37例,呕吐15例,畏寒19例,经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术后无胃出血、胃穿孔发生.结论 内镜下高频电切术治疗胃息肉是一种安全性高、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
作者:江文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微创治疗的可能性.方法 采用前臂(经腕关节型)外固定器为基础治疗,结合有限切开复位和克氏针固定等微创技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22例.结果 患者经上述治疗后骨折均完全愈合,功能良好;腕关节功能按改良Shea评定法进行评分,随访6~9个月(平均7.5个月),结果 优14例,良4例,中4例,差0例,优良率为81.82%;与对侧正常腕关节比较,患侧腕关节的活动范围、桡骨高度和尺偏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掌倾角恢复略小.结论 采用前臂(经腕关节型)外固定器结合有限切开复位和克氏针固定等微创技术能有效维持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复位,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彭硕 刊期: 2012年第01期
主动脉夹层瘤的患者,绝大多数有突然剧烈胸、背疼痛的病史,这常被认为是夹层的起病;起病在2周以内的主动脉夹层瘤,称为急性主动脉夹层瘤;起病在2个月以后的称为慢性主动脉夹层瘤;起病时间在2周以上、2个月以内的称为亚急性主动脉夹层瘤[1].本文所述为急性主动脉夹层瘤的监护体会.
作者:蒋芝英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胸中下段食管癌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412例胸中下段食管癌的患者资料,对患者的手术方式、术前伴发疾病、围术期用血、抗生素使用等与术后肺部并发症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412例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68例(16.5%),同时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并发症者24例(5.8%),围术期手术死亡2例,病死率0.4%,长期大量吸烟、肺部基础病变、围术期用血、三切口术式、手术时间≥5h、机械通气时间延长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增加(P<0.05),而FEV1%、术中失血、抗生素使用时间、围术期放、化疗和TNM分期、病理类型对其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注重治疗肺部基础疾病,加强患者围手术期的处理,充分的术前准备,合理选择手术方式,提高手术技巧,减少围术期用血将有利于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和控制其发展.
作者:李强;李晓斌 刊期: 201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