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琦;石宏斌;张劲;廖兵
目的 探讨经胸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微创封堵术治疗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的疗效.方法 全组17例患者,年龄7~56岁.ASD直径14~36 mm.均在全麻下经右胸第4肋间隙胸骨旁2~3 cm小切口进胸,在经食管心脏彩超引导下经输送器置入封堵器,闭合ASD.结果 17例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64.3±16.3)min,术中失血量(33.6±9.5)mL,全组无死亡.术后3~6 d恢复后出院.随诊3~16个月,B超示封堵伞没有残余漏,没有移位,心功能较术前改善显著,肺动脉压下降明显.结论 经胸壁微创非体外循环下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手术简单、难度小、创伤小、患者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军;罗玉忠;杨小平;莫安胜;莫绍雄;韦懿桐 刊期: 2012年第05期
脑血管病居我国城乡居民死因的第一位[1],而且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发病有逐年增多的趋势.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是在医学影像学的监控引导下,经股动脉穿刺置管,采用血管内介入技术对脑血管疾病进行诊断和直接治疗,可有效降低脑血管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2].
作者:汪莉;颜秋媚;张兆;李先锋;张千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颈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CTA)的佳的扫描参数和技术要点,提高图像质量.方法 对该院收治的50例临床疑似颈动脉或椎动脉患者均采用智能追踪触发扫描和延时扫描(18~25 s)两期颈部CTA检查,并对所有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运用两期不同扫描参数的颈部CTA均能不同程度地显示颈动脉和椎动脉异常血管的类型、位置、大小,但智能追踪触发扫描阳性率比较高,图像质量优于延时扫描.结论 正确掌握好颈部CTA的技术操作及多种重建方法的综合运用,可提高颈部CTA的图像质量及对颈部疾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韦玲群;韦学;韦翠光 刊期: 2012年第05期
血流动力学监测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急诊室、手术室及ICU,成为危重病人抢救所必备的方法之一[1].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是指右心房及上下腔静脉胸腔段的压力,是判断机体容量和心功能的极佳参数,因此成为临床上危重病人抢救治疗常用的监测方法[2].
作者:唐梅宗;吴国友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女性腺性膀胱炎合并膀胱颈梗阻的微创诊疗效果.方法 对经膀胱镜检查确诊的48例女性腺性膀胱炎合并膀胱颈梗阻患者行经尿道电切术,对其中11例合并尿道口处女膜伞畸形或处女膜融合者作成形术,对7例膀胱内广泛腺性病变患者术后以吡柔比星灌注.所有病例术后采取短期抗炎和α受体阻滞剂口服治疗,25例绝经患者补充小剂量雌激素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12周各作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一次.结果 48例患者均得到3个月以上随访,其中29例(60.4%)疗效显著,12例(25.0%)中等,7例(14.6%)疗效差或无效,对其中6例再做膀胱镜检查提示腺性膀胱炎复发,但复发的范围和密度较术前减少.结论 对女性腺性膀胱炎合并膀胱颈梗阻患者,膀胱镜检查可提示诊断及诊断术后复发,经尿道电切病变腺体及膀胱颈部电切解除梗阻疗效满意.
作者:钱余;丁志清;江河;曹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内科常见的急症之一,出血原因主要有溃疡、食管-贲门大黏膜撕裂症、杜氏病等.临床经验表明,对该病予以单纯的药物治疗,不但疗程较长,还易引起副作用,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必要时须手术治疗才能达到止血的目的[1].随着内镜治疗技术的发展,内镜下金属钛夹止血以其创伤小、操作简单、止血速度快、再出血发生率低、并发症少、费用低的优点,逐渐成为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非手术治疗的第一选择.
作者:李敏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经皮微创技术是一种运用特殊的新型设备,如内镜、特殊穿刺针以及高分辨X线机等,从而达到非手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先进医疗技术[1].此方法具有切口小、精确率高、治疗效果满意、术后恢复较快及组织创伤较少等优点[2].颈椎间盘突出症是目前比较难治疗的疾病之一.本院应用经皮微创技术治疗171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作者:韦谋宽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同轴微导管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栓塞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对常规栓塞组128例患者常规采用普通导管行超选择栓塞治疗,同轴微导管栓塞组51例患者采用3F同轴微导管行超选择肝段(31例)或者亚肝段(20例)肿瘤供血血管的栓塞治疗.结果 同轴微导管栓塞组术后无误栓而致的并发症,肝功能损害轻微,疗效较普通栓塞组有明显提高.结论 微导管的使用可提高肝癌介入栓塞的准确率而增强疗效,降低并发症,肝功能损害轻微.
作者:尚丽明;叶新平;彭民浩;覃晓;彭涛;郭雅;肖开银 刊期: 2012年第05期
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是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为LDL经氧化修饰而形成的脂蛋白,其水平升高是人体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子.近年来的研究表明,ox-LDL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冠脉支架植入后再狭窄、血管内皮损伤的过程,本文就ox-LDL在这些方面的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何文军;黄家平;莫翔;梁伟东;梁少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小儿大肠息肉是大肠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便血为其主要临床表现.由于儿童结肠镜价格较昂贵,很多综合医院不具备,这给便血患儿的诊治带来一些困难.我院于2008年10月至2012年3月使用成人电子结肠镜对反复便血患儿行结肠镜检查,共发现结肠息肉28例,同时予高频电凝切除,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韦树理;何咖鲒;陈秀秉;饶官华;邹尤宝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对比60岁以下高危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早期及即刻联合在常规使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基础上静脉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拟行介入治疗的高危急性冠脉综合征110例患者,随机分为介入治疗早期使用组55例和介入治疗前即刻使用组55例,观察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情况、介入治疗术前和术后即刻靶血管TIMI分级、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术后30 d内出血并发症、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和术后30 d心脏彩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与即刻使用组比较,早期使用组介入治疗前TIMI 3级血流和TMPG 3级比例明显升高(30.9 % VS 12.7%、34.5% VS 12.7 %,P<0.05);早期使用组介入治疗后TMPG 3级明显升高( 80% VS 52.7 %,P<0.05),轻度出血并发症明显增多(P<0.05),重度出血并发症增多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治疗早期使用组和即刻使用组术后30 d MACE发生率分别为 7.2% VS 16.4 %(P>0.05);术后30 d早期使用组的LVEDD显著小于即刻使用组,而LVEF则显著大于即刻使用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常规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础上,60岁以下高危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前早期应用替罗非班比介入治疗前即刻应用能及早强化抗血小板治疗,改善TIMI及TMPG分级,从而有效保护心功能,其临床应用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卢志红;陆红梅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前经皮肾穿刺活检术已在大型医院广泛开展,穿刺技术的改进、免疫荧光技术和电镜的应用使其成为肾脏病临床诊断、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的重要手段[1].肾活检操作的要点及注意事项掌握与否,直接关系到活检的成功率及安全性.临床实习医生在实习前理论课学习时对肾穿刺活检术的了解比较肤浅,进入临床实习以后才真正接触此项操作.
作者:霍冬梅;杨桢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前行宫腔镜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准备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16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其中80例作为研究组,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前进行了宫腔镜检查并做相应治疗,随后进入IVF-ET周期;另外80例患者未行宫腔镜检查而直接行IVF-ET,作为对照组.对研究组的宫腔镜检查结果及两组的妊娠结局进行分析.结果 研究组经宫腔镜检查,异常宫腔占61.25%;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新鲜周期移植种植率分别为27.96%、15.06%,临床妊娠率分别为42.55%、22.86%;研究组与对照组的冻融胚胎移植种植率分别为27.69%、13.79%,临床妊娠率分别为42.42%、20.00%,研究组新鲜周期移植及冻融胚胎移植胚胎着床率与临床妊娠率均明显高于B组.结论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前行宫腔镜检查有重要的临床诊疗价值,对于女方输卵管因素性不孕、原发性不孕同时不孕年限>5年以上,或继发性不孕同时不孕年限>3年以上准备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患者,术前常规做宫腔镜检查可以提高临床妊娠率.
作者:胡肖玲;马海兰;李美玲 刊期: 2012年第05期
在我国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病人逐渐增长,随着术后患者活动量的增加,生存期的延长,髋关节假体周围骨折发生的可能性随之增加,处理困难,易产生较多的并发症,THA术后假体周围骨折已经成为欧洲全髋翻修的第三大原因[1],国外文献报道THA术后并发假体周围骨折发生率为0.1%~21%[2].
作者:袁明武;张明;潘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股骨颈骨折及髋部肿瘤等疾病的重要治疗方法 .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成功不仅与医生的技术有关 ,而且与高质量的护理密切相关 .
作者:黄雾香;郑亚东;钟梅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肺叶切除术是治疗肺部疾病特别是早期肺癌常用的手术方法,以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为代表的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已成为治疗肺癌的新型手术方式.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共为9例肺部疾病患者成功施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陈波;陈军;甘耐炎;韩胜富;宁宇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应用喉罩通气对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和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50例需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喉罩通气组(A组)和气管插管组(B组),监测两组心率(HR)、血压(BP)、血氧饱和度(SpO2)、心电图(ECG)、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等,分别于麻醉诱导前、置入喉罩或气管导管时、置入后(1 min、3 min、5 min)、拔管时、拔管后5 min记录结果,用于对比.结果 两组患者HR、SBP和DBP在诱导时无明显差异,在置入喉罩或气管导管时,HR和BP均出现上升,B组比A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血氧饱和度和呼气末二氧化碳方面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在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应用喉罩操作简单,可明显减少病人的应激反应.
作者:杜志斌;程俭;黄进强 刊期: 2012年第05期
肘部静脉是常用的采血部位,但采血后引起穿刺点出血、皮下淤血、皮下血肿的情况却时有发生,给健康体检人员带来身体上的痛苦和心理上的不愉快.为了减少或避免采血拔针后穿刺点出血、皮下淤斑及血肿的发生,减轻健康体检人员的心理压力,我中心对2010年8月至2011年3月1 200名健康体检者在采血拔针后进行前臂伸展按压止血和屈肘按压止血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梁萍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总结应用腹腔镜在急性上消化道穿孔诊治中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应用腹腔镜诊治急性上消化道穿孔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十二指肠球部前壁穿孔36例,幽门管穿孔2例,胃体部小弯侧穿孔1例.穿孔直径小于5 mm者32例,6~10 mm者7例.术中活检100%,37例为良性溃疡,2例为坏死组织,未发现肿瘤病倒.术后平均4 d拔除腹腔引流管和胃管,4.3 d恢复进食,7 d出院,无术后并发症发生.32例获得3个月规范抗溃疡治疗、随访并胃镜复查(随访率82.05%),修补后的溃疡表面平坦,其周围胃黏膜仍有不同程度的炎症表现,无出血.结论 腹腔镜在急性上消化道穿孔诊治中具有独特的优势,效果肯定,安全可靠,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启荣;龙仁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传统静脉输液的静脉选择多选前臂静脉、手背静脉、足背静脉,采取的是向心方向穿刺,但对于病情重、住院时间长,并长期输注高浓度、强刺激性药物的患者,静脉损伤严重,常常只剩下关节附近的静脉或指(趾)静脉比较暴露,这些特殊部位的静脉给临床静脉穿刺带来一定的难度,采用传统的顺行穿刺法成功率不高,针头很难固定,患者关节稍微活动针头就很容易刺破血管造成液体渗出血管外,而采用逆行穿刺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因逆向静脉输液利用了通常情况下不采用的特定部位浅静脉,如手、足背下1/3及腕关节附近的浅静脉,而且易于固定.
作者:张凯 刊期: 201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