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余;丁志清;江河;曹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大子宫切除(子宫≥12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行腹腔镜下大子宫(12~20周)切除术8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3例均在腹腔镜下成功完成手术,无1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43~128 min,平均90 min;术中出血量80~300 mL,平均120 mL;术后住院3~5 d,平均3.5 d;术后膀胱瘘1例,无切口感染,无输尿管、直肠损伤.结论 腹腔镜下大子宫切除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
作者:甘精华;农文政;陈晓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多时段血糖控制在糖尿病心血管病变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对76例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病人每月进行多时段血糖监测,并根据结果进行降糖药物调整使血糖稳定;而对照组的35例患者则根据空腹及早餐后血糖监测调整降糖药物.所有病人定期检查血糖、血压及HbA1c、心电图、心脏B超、动态心电图等;所有观察对象进行受试前后TNF-α和IGF-1的检测.结果 多时段血糖控制组其心血管病变改善及稳定的阳性率高于对照组,而发生心血管病变加重的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多时段血糖监测与控制的糖尿病病人2年后 TNF-α和IGF-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多时段血糖控制可延缓2型糖尿病心血管病变的发生和发展,并对心血管病变有改善作用,能降低TNF-α和IGF-1的表达.
作者:钟立新;李必迅;秦志琳;甘文玉;刘晓梅;吴森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在高龄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对160例老年需行TURP的患者分为治疗组80例,给予应用腰-硬联合麻醉(CSEA组),对照组80例,应用硬膜外麻醉(EA组).结果 两组病人麻醉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明显下降(P<0.05),但心率(HR)变化不明显.CSEA组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及阻滞完善时间明显比EA组快,CSEA无痛率为100%,EA组无痛率为73.75%,CSEA组不必应用辅助用药,而EA组辅助用药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具有麻醉起效快、镇痛效果好等诸多优点,应用于老年前列腺电切手术是一种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纪卫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内科常见的急症之一,出血原因主要有溃疡、食管-贲门大黏膜撕裂症、杜氏病等.临床经验表明,对该病予以单纯的药物治疗,不但疗程较长,还易引起副作用,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必要时须手术治疗才能达到止血的目的[1].随着内镜治疗技术的发展,内镜下金属钛夹止血以其创伤小、操作简单、止血速度快、再出血发生率低、并发症少、费用低的优点,逐渐成为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非手术治疗的第一选择.
作者:李敏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负压引流装置在下颌骨大型囊性病变开窗减压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自行研发的纯钛金属引流管外连硅胶导尿管接负压袋,对12例下颌骨大型囊性病变行开窗负压引流治疗,观察患者局部舒适度、开窗口通畅度、局部反应及疗效指标.结果 12例中除2例因患者未能坚持外接负压引流袋进行负压治疗,而直接改用钛金属引流管维持开窗口减压治疗外,其余10例均能维持佩戴6个月以上,未出现钛金属管脱落现象.开窗口管径及通畅度维持良好,患者主诉舒适度可,局部炎性反应轻,囊腔容积缩小明显,均已完成二期手术,疗效确切.结论 本研究采用的钛金属负压引流装置具有生物相容性好、局部异物反应轻、开窗口维持便利、疗程缩短等优点,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正武;陈进;王洁;郑灵;李冀樱;何晓 刊期: 2012年第05期
宫外孕是妇科常见的急腹症,是指受精卵在子宫腔以外着床,多见于输卵管妊娠.当输卵管妊娠发生破裂或流产时,容易导致患者腹腔内大出血,如果不及时抢救,患者会有生命危险.近年来,宫外孕发病率有逐年上升和出现年轻化的趋势.妇科腹腔镜手术治疗宫外孕是首选,因其具有损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1].我院从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共施行301例宫外孕腹腔镜手术,取得满意的治疗和护理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黎秋波;李群珍 刊期: 2012年第05期
腹股沟疝是普通外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可分为斜疝和直疝两种,传统的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复发率为10%~15%[1].随着对腹股沟区解剖、生理功能、疝发生机制的认识不断完善和更新,人工补片的应用、无张力修补技术的普及,以及微创技术的迅速发展,经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广泛开展,腹股沟疝的诊断和治疗都取得满意效果.本文对腹股沟的微创诊疗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黄达森 刊期: 2012年第05期
传统静脉输液的静脉选择多选前臂静脉、手背静脉、足背静脉,采取的是向心方向穿刺,但对于病情重、住院时间长,并长期输注高浓度、强刺激性药物的患者,静脉损伤严重,常常只剩下关节附近的静脉或指(趾)静脉比较暴露,这些特殊部位的静脉给临床静脉穿刺带来一定的难度,采用传统的顺行穿刺法成功率不高,针头很难固定,患者关节稍微活动针头就很容易刺破血管造成液体渗出血管外,而采用逆行穿刺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因逆向静脉输液利用了通常情况下不采用的特定部位浅静脉,如手、足背下1/3及腕关节附近的浅静脉,而且易于固定.
作者:张凯 刊期: 2012年第05期
脑血管病居我国城乡居民死因的第一位[1],而且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发病有逐年增多的趋势.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是在医学影像学的监控引导下,经股动脉穿刺置管,采用血管内介入技术对脑血管疾病进行诊断和直接治疗,可有效降低脑血管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2].
作者:汪莉;颜秋媚;张兆;李先锋;张千 刊期: 2012年第05期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赖以生存的重要替代手段之一,建立良好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的基本要素[1].近年来随着血液透析技术在基层医院的广泛开展,外周动脉直接穿刺因操作简单、方便,易于成功,不增加病人的经济负担,而成为基层医院血液透析时临时性血管通路的首选,但是直接动脉穿刺并发症多,穿刺后出现出血、血肿尤为突出[2].我科对直接动静脉穿刺行血液透析的病人采取桡动脉负压穿刺法并与传统桡动脉穿刺法对比,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志丽;马健浩 刊期: 2012年第05期
静脉穿刺技术是临床护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如何提高穿刺成功率一直是护理人员探索与研究的问题,为减少患者痛苦,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选择好穿刺血管是保证静脉穿刺成功的先决条件.在临床选择静脉过程中,困难穿刺时通常采用热毛巾湿敷、拍打血管、延长扎压脉带的时间;或使用药物涂敷法,有报道用棉签蘸1%硝酸甘油涂敷皮肤[1]或棉签蘸阿托品注射液涂擦穿刺皮肤等[2],其目的是终让血管充盈,但对于皮肤表面的影响未做到密切的关注.
作者:曾德兰;岑琴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由于全直肠系膜切除术观念的引进,以及吻合器在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的广泛开展, 根治性保肛手术逐渐成为直肠癌外科治疗的首选术式[1].但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也明显增加,传统手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为5%~8%, 而直肠全系膜切除术后可增至3%~21%[2].吻合口瘘是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主要的早期严重并发症之一,可造成腹腔及盆腔的严重感染,严重者危及患者生命.因吻合口瘘再手术的病死率为16.7%[3].集束干预策略是用新的经循证医学证实的目前有效的一系列操作、治疗、护理等措施集合在一起来指导临床实践.本科对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瘘16例患者实施集束干预策略,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提高了治愈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桂兰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应用实时超声造影技术探讨颈动脉斑块显影情况与脑卒中发生的关系.方法 130例患者,其中脑卒中组患者80例,对照组50例,常规颈动脉超声检查,对并发斑块者行实时造影剂增强超声造影,观察斑块显影情况.结果 ①脑卒中颈动脉硬化患者软斑(33/68,49%)及混合斑(22/68,32%)所占的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21,9%;4/21,19%);②脑卒中患者中颈动脉斑块内显影率(42/68,6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6/2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颈动脉斑块性质及超声造影显影情况与脑卒中发生关系密切.
作者:邬彩虹;郑艳芬;任海波;王觅柱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正常健康人肘管内部结构组织高频超声的回声表现,建立正常人肘管相关结构超声测量的参考值范围.方法 对130例受试者行肘管高频超声检查.分别于伸肘位及屈肘位观察尺神经和弓状韧带的形态、大小、解剖关系及回声表现;屈肘时观察尺神经与肱骨内上髁的关系;分别测量伸肘位时弓状韧带的厚度、肘管的宽度和深度,并测量不同肘位下尺神经的横截面积.结果 ①高频超声能横向和纵向显示尺神经和弓状韧带.②尺神经达到或超过肱骨內上髁的顶点,本研究尺神经脱位的发生率为8.5%(11/130).③伸肘位及屈肘位肱骨内上髁处尺神经的横截面积分别为(6.68±1.57)mm2、(5.60± 1.45)mm2;弓状韧带的厚度为(1.14±0.26)mm;肘管的宽度及深度分别为(7.66±1.30)mm、(17.69±2.81)mm.结论 高频超声能清楚显示肘管内尺神经及弓状韧带的形态、大小及其解剖关系,并能测量尺神经及相关结构的径线.
作者:杨稀月;黄格朗;陶宗欣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急诊输尿管镜钬激光治疗急性上尿路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输尿管镜直视下钬激光治疗结石或狭窄所致急性上尿路梗阻54例.结果 术后所有病例梗阻均得到解除,肾功能恢复正常,感染得到有效控制且无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 输尿管镜联合钬激光治疗急性上尿路梗阻,具有安全、疗效可靠、损伤小、诊断治疗兼用、同时可以处理双侧结石、狭窄、增生、息肉等特点,可作为治疗急性上尿路梗阻的首选方法.
作者:吴永超;毛江平;曾又林;胡刚强 刊期: 2012年第05期
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股骨颈骨折及髋部肿瘤等疾病的重要治疗方法 .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成功不仅与医生的技术有关 ,而且与高质量的护理密切相关 .
作者:黄雾香;郑亚东;钟梅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口服抗凝药物华法林可以有效降低栓塞并发症,已应用于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换瓣术后抗栓疗法、瓣膜病及非瓣膜病性心房纤颤、冠心病、外周动脉血栓栓塞等疾病[1],但其过量易致各种出血[2],早期表现有牙龈出血、鼻衄、瘀斑、紫癜、伤口出血经久不愈、月经量过多等;偶见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腹泻、瘙痒性皮疹、过敏反应及皮肤坏死,部分患者在用药早期可能会出现一过性高凝状态.本文主要对1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在应用华法林初期出现一过性高凝状态致患肢肿胀加重现象作一分析.
作者:张施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经胸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微创封堵术治疗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的疗效.方法 全组17例患者,年龄7~56岁.ASD直径14~36 mm.均在全麻下经右胸第4肋间隙胸骨旁2~3 cm小切口进胸,在经食管心脏彩超引导下经输送器置入封堵器,闭合ASD.结果 17例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64.3±16.3)min,术中失血量(33.6±9.5)mL,全组无死亡.术后3~6 d恢复后出院.随诊3~16个月,B超示封堵伞没有残余漏,没有移位,心功能较术前改善显著,肺动脉压下降明显.结论 经胸壁微创非体外循环下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手术简单、难度小、创伤小、患者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军;罗玉忠;杨小平;莫安胜;莫绍雄;韦懿桐 刊期: 2012年第05期
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的患者往往病情危重,尤其是小儿、老人及女性患者在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心衰及营养不良,全身免疫力受到明显影响,再加上心脏直视手术术中的特殊性,术中及术后发生急性压疮的机会相对增多,护理风险高.循证护理是以有价值的、可信的科学研究结果为证据,提出问题,寻找实证,恰当运用实证,以在某一特定领域作出符合患者要求的护理决策的过程[1].我们将循证护理应用于心脏直视手术后患者,积极预防压疮,有效地避免和减少了压疮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家诚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在B超实时定位引导下行颈内静脉穿刺留置透析导管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将80例终末期肾功能衰竭需要留置透析导管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常规根据颈内静脉解剖特点经验性进行颈内静脉穿刺留置透析导管,B组采用B超实时定位引导下行颈内静脉穿刺留置透析导管.观察两组置管成功率、穿刺一次成功率以及穿刺点血肿、渗血的发生率,并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结果 A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50%,总成功率80%,术后穿刺点血肿、渗血的发生率20%.B组40例患者一次穿刺置管成功87.5%,总成功率100%,术后穿刺点血肿、渗血的发生率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B超实时定位引导下行颈内静脉穿刺留置透析导管,能明显提高置管的成功率,减少穿刺的次数及并发症.
作者:徐志坚;吴积新;蔡永林 刊期: 2012年第05期